带你体验天津卫的“哏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津小吃三绝有什么 带你体验天津卫的“哏儿”

带你体验天津卫的“哏儿”

2023-08-06 0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偌大的天津卫好味道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三绝”了,“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不过,现在这“三绝”里面又要加上一绝了,那就是“煎饼果子”。2017年,煎饼果子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天津市级非遗名录。您肯定想象不到吧,这早上经常吃的早点,居然都是非遗。

狗不理包子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其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煎饼馃子是天津著名的小吃。天津人、河北人把其作为早点。由绿豆面薄饼,鸡蛋,还有馃子(油条)或者薄脆的“馃篦儿”组成。乃是天津人必备早餐。

天津的传统早餐要求一定要有刚出锅儿的热乎劲儿,一定要有当天的新鲜劲儿。在渐渐寒冷的季节里,来一份天津地地道道的早餐才算过瘾。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外形精致,口感酥脆香甜,都夹有一根由桃仁青梅、桂花等十几种配料组成的什锦酥条,是为特色。2014年,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被选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耳朵眼炸糕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1900年),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 选用糯米作皮面,红小豆、赤白砂糖炒制成馅炸制而成,成品外皮酥脆不艮,豆馅香甜爽口。2009年被列入天津市第二批非遗名录。

吃完了去干点啥?当然是去体验一下天津的民俗特色啦!天津作为历朝的海内外重要交通枢纽,在特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祖先们创造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天津市特有的津味儿文化特色。

天津是骨子里沁润着乐观的开心之城,所以天津又叫“哏儿都”,而它的开心,它的乐观,它的哏儿,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天津对相声的热爱。读懂天津,从听一场地道的相声开始,吃完饭要说去哪儿溜溜食,那一定得去相声界公认的天津相声茶馆旗舰店——名流茶馆,来感受一下“哏儿都”正宗的“哏儿”。

2008年,相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如果您能赶上日子,还能去看一眼天津著名的“水龙”——大沽龙灯,什么东西只要有个龙,那就两个字:提神儿!,大沽龙灯又称大沽舞龙,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距今已有近百年,现在的舞龙已经不再有陈旧的味道,经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所结合,犹如夜空中飞舞的青龙,光闪夺目,栩栩如生,您到天津可千万不要错过。

2007年,大沽龙灯被列入天津市第一批非遗名录。

如果这一天下来您没觉得累,那就接着欣赏欣赏咱们天津的古老技艺,天津除了美食上的“三绝”,也有技艺上的“三绝”,下面就来看看吧。

第一绝,天津泥人张您听说过吧?据说泥人张张明山捏泥人时只需和人对坐面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成品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泥人张早在2006年就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产名录,发展至今已经在国际上家喻户晓了,来天津不去看看泥人张岂不是遗憾?

第二绝,风筝魏。天津是中国风筝的主要产地,而天津风筝之中,以“魏记”生产的风筝最为精美、著名,发展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并且在1914年,“魏记”风筝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从此成为受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所青睐的珍贵藏品。

2007年,风筝魏被列入天津市第一批非遗名录。

第三绝,杨柳青木板年画,最著名的中国民间木板年画之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杨柳青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享誉中外,并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天津

来到天津,吃个早餐,听个相声,溜溜弯,淘淘物件儿,享受个慵懒的下午,也是件不错的事儿。

做非遗,我们是认真的。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