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规划大变,黄埔增城地位上升,地铁稳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坐几号地铁 广州规划大变,黄埔增城地位上升,地铁稳了?

广州规划大变,黄埔增城地位上升,地铁稳了?

2024-05-24 0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黄埔视野

广州城市战略规划,又一次大调整。

从2022年开始,广州着手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旨在从更长远的时间坐标、更广阔的空间视野、更人本的价值认知出发,回答时代之问、广州之问。

目前,新版战略规划编制已进入最后的第三阶段,已形成战略规划主报告和相关专题报告初步成果。

01

南拓东进大势不变,打造三个广州

新版战略规划提出,在延续2000年版战略规划“八字方针”(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基础上,优化提出“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的空间发展方针。

经20年多年,广州南拓东进的大势不变,更进一步深化——

战略性提出“狮子洋增长极”,为沿“狮子洋-伶仃洋”南拓发展提供坚实的“中继”支撑。

拥“珠江-东江”拓展高质量发展带,进一步东进,以东部中心建设“现代活力核”,推动城市功能提升。

以“老城提质”推动超大城市非核心功能逐步疏解,实现空间更新功能焕新。

以“极点示范”发挥比较优势,带动全域繁荣,从而形成“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空间结构,实现老城区“历史文化核”品质提升、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升、南沙“未来发展核”能级提升,推动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融合互动,促进千年城脉、文脉、商脉传承发展。

老中轴:以商贸为特色,是广州市最古老、最繁华、历史文化资源最集中、最具岭南特色的区域;

新中轴:以金融为特色,汇聚珠江新城、广州塔、海心桥、海心沙等主要地标,是广州现代化发展重要的城市名片;

活力创新轴:以科创为特色,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抵南沙科学城,中间串联起广州科学城、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关键节点,覆盖了黄埔、天河、海珠、番禺、南沙等区。”

在战略上统筹“三个广州”联动发展——

中心城区建设“历史文化核”,加快高端功能集聚和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构建世界级中央活力区,打造充分彰显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老广州”;

东部中心建设“现代活力核”,提升东部中心发展能级,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核心集聚地,协同莞穗、联动广深、面向华东打造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

南沙新区建设“未来发展核”,加快建设“精明增长、精致城区、岭南特色、田园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都市,成为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承载区,打造锐意创新、先行先试的“未来广州”。

02

黄埔增城首次与南沙战略平等

新版规划围绕“三核”,打造“三个广州”,将广州划分为三个极点:中心城区、东部中心、南沙新区。

三个极点并驾齐驱,面向广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了广州城市空间的三足鼎立之势。

从战略地位来看,三个极点显然是一样的。这是广州首次将东拓和南进战略地位提升至与市中心齐平,也是东部的黄埔-增城,首次与南沙战略齐平。

此次规划,也一举击碎了前段时间网上道听途说的新主官“All in南沙”的流言。

其实这也是广州基本的城市常识:广州的经济粮仓主要在东部的黄埔、增城、番禺东,其中黄埔-增城又是重中之重。

当前,广州立志重振制造业,夺回失去的五年,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明确“制造立市”新方略,东部毫无疑问是倚重的大梁。

如果放弃东部或再不重视东部,无异于自断其臂,城市地位和经济发展只能更糟糕。

东部是着眼于当下现状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广州”,南沙是面向未来打造精明精致的“未来广州”。只有立足当下,脚踏实地发展好现在,才能仰望未来。皮之不存,毛又将焉附?单腿走路,岂能行稳致远?

根据规划,广州东部中心规划范围高达768平方公里,由黄埔与增城合作共建,增城488平方公里,黄埔280平方公里。

产业布局方面,打造“3+1+X”现代产业体系,构建11片共180平方公里的高质量制造用地空间。

从规划重心和资源布局来看,这个超级大饼的重心,主要在新塘:

东部中心的核心区范围在新塘,轨道交通资源也主要往新塘枢纽站集聚。而黄埔方面,重点在黄埔高铁站及高铁新城,以及产业载体。

广州东部中心核心区规划效果图

广州东部枢纽地区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东部中心将统筹新塘、黄埔、增城、增城西站,打造广州东部“三客一货”的枢纽集群,提升东部中心枢纽整体能级和服务水平,强化枢纽作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其中,新塘站是东部中心“三铁合一”“一站双港”的中心站场。

规划提出,将新塘站由辅助站提升为主站,站场规模为9台21线,设计客运量为3066万人次。

新塘站未来依托3条国铁(广汕高铁、广深铁路、广中珠澳高铁新塘站联络线),3条城际(新白广城际、穗莞深城际、佛穗莞城际),5条地铁(13、16、17、20、28号线支线),打造“三铁合一”东部枢纽中心。

新塘枢纽站规划效果图

广州东部枢纽地区发展规划

推进实施新塘站“零换乘”工程,实现国铁、城际、地铁“零换乘”;新增新塘站城市候机楼,直通白云、宝安两大国际机场,提升出行品质服务。

而黄埔站,相比之前规划略有下降,站场规模由10台25线,下调为7台15线,定位为广州东部重要枢纽和广州辅助客站,规划引入10条轨道线路——

包括4条国铁:广中珠澳高铁、广深第二高铁、广汕高铁、广深铁路;2条城际:穗莞深城际、佛穗莞城际(28号线);4条地铁:7号线、19号线、29号线、37号线。

03

20年4次调整,新城满天飞

纵观广州20多年来,城市战略规划实际搞了四次,大概每隔5-10年调整一次。

但目前官媒似乎在有意无意忽略2012年的战略调整,直接说成了两次。

值得注意的是,过往三次战略规划调整,背后也与当时主政者密切相关。

比如2000年首次规划出台,与林树森有关;2012年那次,与万有关;这次,则是郭所主导。

2000年,广州开全国之先河,出台了中国大城市中第一个战略规划——《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并提出了日后影响深远的八字策略:

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后面还加上了“中调”。

同年,番禺、花都撤市建区,使广州城市形成由山到海100余公里的纵向发展框架。

但实际上,在漫长的20多年间,广州战略规划曾经还画过一次“大饼”——

2012年11月,广州所谓“123”功能布局规划公布,提出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三个副中心(增城副中心+从化副中心+花都副中心)。

其中,“都会区”包括越秀、荔湾、海珠、天河、黄埔、白云南部(北二环以南)、萝岗南部(东区、西区)和番禺沙湾水道以北地区,面积约为1231平方公里。

东部山水新城,包括萝岗北部地区和增城中新、朱村,面积约683平方公里。

“123”规划示意图

“123”规划被业内认为是“战略误判”:这是一个为收回从化、增城而做的短视的机会主义方案,为参与规划的机构和技术人员所不齿。

这个规划混淆了“行政城市”与“实体城市”的概念,其实在“行政”上的广州是一个城市群,三个独立的县城被作为副中心掩盖了“实体”城市(都会区)亟待建设多中心城市结构的问题。

正是这一次,大饼套小饼,堪称广州城建史上之最——

“123”功能区内部,也是新城满天飞,令人眼花缭乱。

比如,1个都会区布局了11个重大战略平台和核心功能区:

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黄埔临港商务区、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白云综合服务区。

而东部山水新城内,又规划了广州科学城、长岭居、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教育城(后改名“广州科教城”)。

就连“副中心”,也提出了三个。其中增城副中心规划了荔湖新城、新塘东部枢纽。

之后,广州的副中心,在6年后再次调整,由之前的三个缩减为一个:

2018年,《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公示。新版总规提出“主城区-副中心-外围城区-新型城镇-乡村”的城乡空间网络体系。

本次规划,南沙地位凸显,首次成为广州的城市副中心,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本次规划也更为简明清晰,除主城区和副中心,其余都划为外围城区和乡村。

这么多新城,这么多年过去,真正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的,凤毛麟角,仅广州科学城、广州知识城、金融城、天河智慧城4个而已。

04

历次大调整,地铁规划各有侧重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战略,一个科学、合理、连续的城市规划,能保证城市健康和谐的发展。

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一般是长期的规划,在较长时间内基本保持稳定,很少做大的结构性调整。

比如新加坡的城市战略规划,一做就是50年。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总体规划、协调计划和发展控制。

当然,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也预留了弹性调整的空间,比如每十年修编一次,以灵活应对新发展机遇,保障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最佳利用。

所以,广州此次最新版战略规划,到底能管多久,十年,还是五年?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每一轮战略规划,对于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布局,以及大家最最最关心的轨道交通布局,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以轨道交通来说,每一轮战略规划对地铁线路的侧重,都在重构一座城市的发展空间。

换句话说,每一轮地铁新线建设,基本跟着每一轮城市规划布局,是每一次规划方针的直观体现。

比如,2000年版战略规划。2000年前后开工和开通的地铁1-6号线基本上贯穿了“八字方针”的思路。2005年正式设立南沙区和萝岗区,也是这一思路的具体体现。

2012版的“123”规划提出,新增6号线二期(长湴-香雪)、7号线一期(大学城南-广州南站)、14号线一期、21号线、知识城线等10条轨道交通疏导中心城区交通,加强中心城区与花都从化、黄埔萝岗增城、番禺南沙的快速联系。

到了2017年,广州地铁第三期及三修建设规划,12条获批的线路(3东、5东、7二、8北延、8东、10、12、13二、14二、18、22、24),侧重于广州西部(荔湾)与白云,海珠与番禺东部的联系。

而此次最新版战略规划,对新一轮轨道交通(即四期建设规划)如何布局,有多大影响,也成为大家最关心的事。

目前正处于第四期线路申报期间,广州四期线路会根据“三核三轴三个广州”规划重点倾斜吗?会不会因新版规划,而产生黑马?如有黑马,又会是哪条线路?

比如,以广州东部中心为例。

规划提出,将依托黄埔站、新塘站两大枢纽,5条国铁、4条城际、19条地铁,构建地区畅联全国的“12358”时空圈,形成区域互联、全国通达的铁路网络,强化东部中心作为广州东部交通门户的地位。

就广州内部区域来说,既然强化黄埔、增城两大制造大区的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实现两区“同城化”,除了推动黄埔增城内部断头路贯通,更关键的是弥补两区之间的轨道交通短板,强化东部中心范围内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目前,黄埔与新塘之间的轨道交通,仅有一条地铁13号线和一条新白广城际(在建)相连,重点产业组团之间(云埔、永和与增城开发区、新塘)、区域内部城区之间(比如科学城与新塘),尚处于地铁盲区。

基于这种交通现状,此前盛传多时的几条四期备选路线中,比如地铁6号线东延段(即拆分后的20号线)、23号线一期(悦景路-永宁),会否进一步调整优化,一步到位进入新塘枢纽,从而形成闭环?

比如6东,不再止步于刘村,继续向东延伸,进入新塘站,也就增加9公里左右;

又如,23号线一期增城段,继续从永宁站选址,再延伸三到四站,大约6公里,至少到13号线官湖站形成闭环,一站进入新塘枢纽。

若以东部中心的战略地位,若市府真的重视这个规划,这两条线合计增加约8站15公里,对于新一轮申报线路总里程来说,显然没什么影响。

但对于广州科学城、永和开发区与增城开发区、新塘之间,以及与中心城区(天河东、琶洲)的互联互通,作用非常明显。

还有,原来比较靠后的17号线,串联番禺东部与开发区西区、云埔、科学城核心区等重大产业组团,随着广州东部战略地位的提升,会否提前入围?

对于以上市民关切,官方也有了回应——

近期,增城规划部门透露,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佛穗莞城际的建设前期研究工作正加快推进,计划年底前启动实施建设。地铁16、20、23、27号线的前期研究工作也正在开展,争取纳入广州市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另外,交通路网方面,还将加密跨东江通道,打通跨市断点,强化穗莞惠交通网络连接;新增广深高速临江大道出入口,增设东江新桥、新槎大桥、石中大桥、增莞番高速等跨江通道,加强穗莞惠的交通联系;

推进临江大道、永宁大道、福宁大道等区域重要发展廊道建设,推动黄埔增城内部断头路贯通,打造一个完整互通的广州东部中心。

05

专家解读:继承与创新

广州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近日撰文指出,新版“十六字方针”是对旧“八字方针”的继承,也有一些创新。

基本方向是沿珠江走向海洋、融入大湾区。三大轴线更是把广州导向东南方向,这是广州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方向的延续,也是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发挥更大龙头作用的使命和担当。

目前,广州新中轴线和CBD已经形成并完善,第三中轴线也开始拓展。这些因素的影响十分明显。

首先,从“两洋南拓”来看,“狮子洋-伶仃洋”出海口轴线,显示了广州南拓要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的作用。

其中,南沙通过深中通道支线更多地深入到伶仃洋;番禺通过狮子洋通道打造莲花湾区,使广州都会区与大湾区的主体“黄金湾区”更为融合。规划和建设中的“一号公路”(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将大大提升广州主城区对大湾区的辐射力。

其次,从“两江东进”来看,“珠江-东江”拓展高质量发展带,连接起广州制造业的两大主战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而且通过东部中心(东部枢纽)将东进延伸到增城,进而发挥辐射珠江口东岸的作用。

再次,从“老城提质”来看,更多是“中调”的升级版。一方面继续抽疏老城区人口;另一方面,通过“旧改”全面改善老城区的城市功能和居住环境。同时,让老城区为市民“留住乡愁”并焕发新活力。

又次,从“极点示范”来看,这可能是完全跳出原“八字方针”的战略棋子布局,力图带动全域繁荣。

关键是把“极点”当作“棋眼”,也就是“一带一轴、三核四极”中的“极点”。目前来看,“极点”是“十六字方针”中最有争议,也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

珠江新城是当仁不让的核心极点,万博商圈、白云新城是次一极的极点,东部枢纽(中新知识城)、花都黄金三角、广钢新城(广钢、广纸、广船金三角)、蕉门河核心区(明珠湾)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总揽新“十六字方针”,基本上是在珠江高质量发展带和城市老中轴、新中轴、活力创新轴坐标体系上做文章。

传统的自然地理因素“云山珠水”坐标系,依然对超大城市有影响的是珠江内外航道,未来在外航道上可做的文章更多一些。

传统的、新建的、规划的三个南北轴线与珠江相交,梳理出广州城市空间基本轮廓。

三个轴线都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如白云新城可以看作老中轴的延伸;外海心沙、万博商圈可以看作新中轴的延伸;莲花湾、明珠湾可以看作活力创新轴的延伸。

因此,地铁、高速公路和快速干线应该更多地把这些轴线串联起来,发挥未来城市空间指引作用。

相关阅读

广深第二高铁明年启建 穗莞深港有望“一线互通”建设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型智库。

指导思想: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定位:深入研究广州和湾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模式与经验,讲好广州故事和湾区故事,为广州和湾区发展建言献策。立足广州,辐射湾区,聚焦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与咨询。

主营业务:通过举办和承办各类论坛活动,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宣传推广咨询服务。

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以数字经济赋能,构建未来城市的各种新应用场景和元宇宙城市模型。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各类城市和企业提供独具方向性、趋势性、前瞻性竞争优势的可交付、可落地、可持续的问题解决方案。

原标题:《广州规划大变,黄埔增城地位上升,地铁稳了?》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