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崛起(3)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疆做机器人吗 大疆崛起(3)

大疆崛起(3)

2024-04-17 22: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初的伙伴

2006年,汪滔带着两位同学前往深圳创立了大疆公司,“大疆”就是大志无疆的意思。当时,汪滔试图整合中国香港的研发实力和深圳的制造能力,批量生产他所研发的新一代的遥控直升机。

大疆的第一个办公室是车公庙的阳光高尔夫大厦汪滔舅舅家杂志社的仓库,大概20平米左右。后来搬到了深圳莲花北村的三居室的民房里。公司包括汪滔和他同学在内,也就五六个员工。当初,大家并不看好无人直升机市场,汪滔的两位同学也相继离开公司,一个出去工作,一个出过留学。

大疆最初招聘的4位员工是:卢致辉、陈金颖、陈楚强。卢致辉曾回忆当初的办公地点说“斜斜的,不是很高,很小的一个空地,20平米不知道有没有,就是一个很小的仓库,当时我们三个人就挤在里面。”。

大疆早期4位员工(从右至左:汪滔、陈金颖、卢致辉、陈楚强)

卢致辉是当时团队中年纪最小的成员,还是哈工大信电学院的大四学生。在来大疆之前,他在东莞找了一份结构设计的工作,做浴缸的控制器,但觉得实在太无聊。

做了一天,郁闷之际的他接到了大疆的面试电话。当时他还不知道大疆是什么,对无人机的了解也不多,之所以收到大疆的电话是因为他在网上海投的简历。接到电话后,他立马去网吧查了下这家公司,网上对于大疆的描述,唯一的信息是参加了2006年的珠海航展,汪滔本人的信息也不多,只知道他是香港科大的,有一个项目得了机器人大赛的奖,然后他就想把这个产业化。这些给了卢致辉一点信心,至少觉得不是骗子,然后他毅然就把工作给辞了,背着锅碗瓢盆就往深圳跑。当时,他的身上只剩下100块钱。

陈金颖与陈楚强也是以同样的方式进入大疆,而且都是放弃现有的工作投入到一无所有的大疆。陈楚强是最为疯狂的,在进入大疆之前,他已经在一家企业干了一年的时间,当初的合同签的是三年,要离开的话需要赔偿3万元的违约金。尽管如此,出身于军事世家的的陈楚强因为从小对飞机的热爱,很快就被无人机彻底征服,最后毫不犹豫地为大疆选择了离开。之后,这笔违约金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偿还。也因此,他得了一个“陈三万”的称号。

在谈到为何被当时什么都不是的大疆所吸引时,他们都说,是出于对创新技术的兴趣,而大疆在做的东西让他们都找到了兴奋的感觉。卢致辉说,就是寻找同类的人。

团队四人中,唯有汪滔是有无人机技术背景,汪滔也因此担任了导师的角色,时常需要手把手地教他们。

当时他们的直升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抖动。为了消除那个抖动的问题,他们前后找了四五十种方法试,就是看哪个对它的去抖效果最好。来回做实验,来回测。卢致辉在大二的时候就在学校实验室里搞实验,进了大疆以后,感觉又进了一个实验室。“汪韬他是那种为了搞清楚一个东西,从来不放弃的人,不管是多麻烦。”卢致辉说。

汪滔在细节上的追求让其他人都印象深刻。比如细到一颗螺丝拧的松紧程度,都有严格的要求,他会告诉他们要用几个手指头拧到什么样的感觉为止。因为当时很多东西是没办法量化的,工具也比较粗糙没那么先进,不能精确到具体力度,只能靠手来感受。螺丝有时候会松,所以需要加螺丝胶防止松动,但是会有一个问题,如果要拆,这个螺丝会卡在里面拧不出来。结果汪滔从香港买了一堆的螺丝胶,弱中强几种不同强度,螺丝按照拆的频率,使用不同强度的螺丝胶。比如拆的频率不高的螺丝就用中强度的螺丝胶,从来不拆的螺丝就用高强度的螺丝胶,而经常需要拆的就用最弱的螺丝胶。无人机上几百颗的螺丝,就是这样一颗一颗地按照不同要求拧上去。

大家每天都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上下班时间。汪滔比较喜欢晚上工作,晚上十一二点才到办公室一直干到白天。最让其他成员惶恐不及的,是汪滔的电话。他会时常就突然打电话过来和他们谈论想法,不管时间是几点。为此陈楚强会在下班后将手机放在铁盒子里,这样别人打电话就不是没人接听,而是无法接通。而陈金颖则直接选择关机。卢致辉是资历最浅的,不敢不接。所以基本上他这里随时能打通,当汪滔找不到另外两人的时候,就会打给他。

那个时候,他们之间没有头衔,几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很多事情都是边修无人机边聊的,正如卢致辉所言,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实验室。直到公司接受融资后,这样平静的局面开始被打破。

卢致辉是最早离开的,原因包括外界所传的股权争议。

公司成立之初,汪滔当时承诺的是,其他团队成员一共能拿到40%的股份,那个时候他们对此都很满意,之后变成了20%,最后变成5%的时候,他们开始动摇了。

卢致辉说,有些失望,不过其实也能理解,毕竟汪滔也是初次创业,对于股权问题看得不是很清楚,所以那些也只是随口说说而已。那个时候他们自己对股权也没什么太大概念,毕竟公司也没开始赚钱,股权到底能变现多大的价值,谁也不知道。所以,对于5%,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

让卢致辉下定决心离开的,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公司空降了一位经理——陆地(接下来会说),从英国留学归来,学的是金融,但对技术一窍不通。本来一群技术宅在一起玩得挺开心的,结果来了个不懂技术的人,还成了他们的上司。这让卢致辉很是郁闷,觉得不是一类人,没办法一起玩。

另外一个原因是,公司一直不赚钱而是不断砸钱,这让卢致辉对于公司的前景产生了担忧。当时他们在做的是针对油动直升机的飞控,卢致辉觉得这个方向可能不对,至少他看不到希望,因为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当时他们操控无人机从香蜜湖飞到民生银行大厦,从楼上掉下来,差点砸到人。

在种种原因下,卢致辉在2008年底离开了大疆。之后半年内,陈楚强、陈金颖也相继离开。大疆的核心创始团队,自此完全分离崩析。

离开大疆后,卢致辉去了当时正得意的航模企业艾特航空(当时艾特航空营收7000多万,盈利1000多万,而彼时的大疆还处在每年亏损一两百万的状态),为其从0到1组建了消费级无人机研发团队,做出了国内第一个电力巡检无人机项目。

一年之后,他们的无人机销售额达到300万,盈利100多万。那时候,卢致辉觉得每天都特别兴奋。不过,之后由于内部斗争问题,卢致辉再次出走,来到了一电科技。同样地为其组建了消费级无人机研发团队,复制了艾特航空的做法,也带走了其大部分的核心研发成员,这其中包括陈楚强。从艾特航空到一电科技,陈楚强一直紧随其后。

在一电科技干了三个月后,卢致辉将一款多旋翼航拍无人机交到老板手中,不过这时候老板不同意卖,并告诉他说他们不做消费级无人机,而要做军工级。争执之下,卢致辉离职创业,创立了科比特,依然做消费级无人机。

这一次,陈楚强并没有追随。不过,之后他在2011年也自立门户开始创业,创立了“头家技术”,只不过这次他没有选择无人机,而是市场还比较空白的卫星通讯行业。其公司发展迅猛,与OUTERNET等卫星通讯行业巨头达成合作,目前也进入融资节奏。

最后离开的陈金颖,直接选择创业创立了云雀科技,主要是做FPV飞行器解决方案,不过因为与投资者之间出现不可协调的矛盾,以及公司本身的定位并不是很明确,导致公司无法正常运营下去。去年,陈金颖在关闭公司后加入科比特,任职其研发总监。

这些年兜兜转转,陈金颖、卢致辉以及陈楚强之间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陈楚强眼中,卢致辉当初在大疆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长处,那就是做市场。而当时大疆一直在埋头搞研发,并不需要做市场。或许也正因为这样,三个人中最后是卢致辉做无人机最为成功。

科比特在过去的几年中,发展地较为顺利,但也较为低调,一直自给自足,属于小作坊成长模式。在这期间卢致辉也开始思考,为何大疆能成功。

之前他一直以为是因为汪滔的殷实家境让他可以在一年不盈利的情况下心无旁骛地埋头搞研发,自己不满意就不卖,才能有今天的技术储备。后来他重新追溯了大疆的成长路径,发现大疆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依靠家族力量,还引入了很多外部资源,比如汪滔的导师李泽湘的加入,不仅带来了资金,还给大疆引荐了很多他的学生。在卢致辉看来,汪滔的个人成长也是非常明显的,从一开始很生硬地和一群人相处,到后来轻松地游离在各个群体之中。

另外大疆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卢致辉觉得是汪滔的眼界。卢致辉觉得自己的方向感不差,早在大疆的时候,他就觉得多旋翼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那时候汪滔坚持做直升机。不过让卢致辉觉得与汪滔之间存在的差距在于,汪滔知道如何将这个东西做出来,而他则会想不太清楚。卢致辉在一电科技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多旋翼航拍无人机,那个时候是2009年,而大疆在2011年才开始转做多旋翼航拍无人机,可惜的是卢致辉当时做的多旋翼航拍无人机,刚做出来就被封存了。在创业初期,卢致辉也在做多旋翼航拍无人机,只是团队太小又缺乏资金投入,加上其他竞争对手也逐渐起色,让他放弃了做多旋翼航拍无人机,还是专心做行业应用无人机。卢致辉自嘲道,自己的目光还是比较短浅,首先考虑的往往是生存问题。

想通之后卢致辉觉得,是时候该做出改变了。去年,他们接受了大族激光领投的数千万投资,并收购了3个无人机产业链企业。与此同时,他们决定砍掉一些产品线,保留电力巡检等市场较好的产品线,他们的客户都是行业客户,对方提出需求他们负责订制出来,因此涵盖了很多领域,也让人容易感觉其产品线不清晰。

如今大疆成长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无人机企业,但一切的荣誉已经与他们无关,甚至也没人记得他们。后悔离开吗?他们都说,从未有过。

谁是陆地?

大疆在刚创业的时候,埋头做研发,基本上是一直做烧钱。2006年年底,那是大疆最艰难的时候,当时公司账上只有2万元现金,估计很难熬到2007年了。那时候,汪滔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注销公司,回香港科技大学老老实实读书;要么继续奋战,一手抓研发,一手抓销售。这时候,汪滔开始调整销售策略,他化整为零,不仅销售遥控直升机整机,还将整机分拆成各种零部件分散销售。这些零部件包括机架、主旋翼、尾桨、平衡翼、舵机、主电机、电池、电子调速器、接收机、发射机、遥控器等。

当时大疆的一个很重要的销售渠道是国内外的航模爱好者网站、论坛,汪滔将自己的产品和零件的图片、视频信息免费发到上面,既有效、成本又低。汪滔采用化整为零的销售策略后,网上的订单络绎不绝。东西卖出去了,大疆活过来了。

这个时候,陆地进来了,陆地是汪滔家的好友,先前做饮食生意赚了不少钱。他向大疆慷慨解囊,投资了大约50万人民币,同时他也进入大疆公司管大疆的财务和行政。这个时候,大疆已经有了自己的造血能力,同时也有了外部资金进入,最终度过了自己最艰难的时刻。据汪滔回忆,从此以后,大疆再也没有担心过资金。

陆地的空降式加入,也引起了其他早期员工的不满,如上面所述,造成了几个核心骨干的离开。

2010年,大疆的每月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几十万,生存已经不是问题。也就在这一年,汪滔的母校香港科技大学为了扶持学生的高科技创业,向大疆公司投资了200万人民币。从此,大疆进入了快车道。

美国市场的开拓者

2011年,在印第安纳州曼西市举办的无线电遥控直升机大会上,汪滔结识了得克萨斯人科林·奎恩。科林是一名航拍手,自己有一家经营航拍业务的公司,也是大疆的用户。

当年8月,科林飞到深圳和汪滔再次见面。当时大疆针对运动相机 GoPro 研发的云台Z15的第一个样机刚做出来,汪滔给科林演示了下,当场把他惊住了。

科林当即表示,要与大疆深度合作一下,汪滔本有计划在北美成立分公司,于是顺水推舟请科林加入北美分公司,担任负责运营的总经理,并给了对方北美分公司48%的股份。

科林是个营销奇才,他为大疆提出了“未来无所不能”的口号,并利用他参加《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积累的明星资源在 Facebook 等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禅思和 Phantom。科林的社交式营销使得大疆的用户群打破了航模爱好者的边界,普通大众也开始注意到大疆的产品。

科林·奎恩与 Phantom 2

还有一个公案,那就是 Phantom 这个名字到底是谁起的,科林说他取的。大疆之前的产品名字,大致都与西游记有关,悟空啊,哪吒啊,禅思啊,Phantom 与其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与 GoPro 方认识并计划合作也是科林的关系。Phantom 2 给 GoPro 代工贴牌汪滔也首肯,但在 具体谈判中,GoPro 方提出拿走三分之二的利润,科林擅自答应了这场不平等的交易,这让汪滔无法接受,终止了与 GoPro 的合作。于是,Phantom 2 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与 GoPro 深度捆绑着一起亮相。

一种观点认为,因为与 GoPro 合作未果,汪滔决议自己做相机,其实不然,相机研发一直在汪滔的计划中,Phantom 2原计划就是给 GoPro 贴牌合作。只是科林的行为让汪滔意识到,这个帮其拓展美国市场有功的美国人并不在汪滔的完全掌握之中,让科林失分的还在于,科林在领英等社交软件上声称自己是大疆的CEO,而真实情况是,科林只是大疆在北美子公司的CEO,这两者相加让汪滔决议以换股的方式将北美子公司合并到母体。

于是就出现了那个相差甚远的估值谈判,关于当时具体双方谈的股份是多少,当事人汪滔都记不太清,不过差距大是肯定的。有说法是科林的条件是希望汪滔能给他16%的大疆母公司的股份,其基本算法是大疆北美市场占三到四成的销售收入,子公司他占据48%,这么换算下来,16%的股份是说得通的,而汪滔给出的股份比例是0.3%,一个大疆高管所能对应的高阶权益,在汪滔看来,科林虽然拓展市场有功,但其本质上只是一个区域市场的营销负责人,并不是科林自己内心认为的大疆除汪滔之外的二号人物。

双方不欢而散。

从伙伴到对手

2013年年底,汪滔将北美分公司员工电邮账户全部锁定,解散大部分员工,所有北美客户订单重定向至中国总部。2014年年初,科林立即发起反击,将大疆告至法庭。

科林手里当然也有牌,那就是大疆在北美的渠道都是科林一手建立起来的,因为有分歧并闹上官司,大疆在北美各个渠道上的货品都得以封存而不能进行流转,美国媒体上也诸多负面声音,这自然会影响到大疆的收入,也间接会影响到外部投资人的进入以及内部士气。汪滔也在那段时间打破不见媒体的规则,开始接受外媒的一些采访,也是被科林官司所迫。

2014年8月,经过半年官司,科林与大疆达成庭外和解,拿到1000万美金。按照当年红杉进入大疆的15亿美金的估值折算,这个价格基本是符合汪滔的心理预期。

科林为何接受汪滔的条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与大疆打官司的时候, 3D Robotics 向科林摇起了橄榄枝。

而几乎在官司尘埃落定的同时,科林作为SVP加入了美国无人机企业 3D Robotics ,扬言要让全世界认识 3D Robotics 。

3D Robotics 由《连线》杂志前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与佐迪·穆诺茨(Jordi Munoz)于2009年创办。安德森也是 DIY Drones 的创立者,两年前他因为给孩子买了一套乐高无人机套件而萌发了创立社区的想法,想借助网友的力量对无人机软件部分进行改进和革新,从而让无人机飞的更稳。DIY Drones 逐渐成为全球无人机开发者的集聚地,多旋翼的开源飞控APM/Pixhawk便诞生于此(大疆零度的早期多旋翼飞控版本都是基于这个开源体系)。穆诺茨是DIY Drones的第七个注册用户,凭借自己开发的直升机飞控在2008年赢得了第一届Sparkfun AVC大赛冠军,在比赛过后,他把自己的代码放到了 DIY Drones上。安德森对其赞赏有加,相识一段时间后便邀其一起创立了 3D Robotics。

刚开始,3D Robotics 还是通过制作DIY无人机套件进行销售,凭借社区的优势,一年有上百万美金销售额。

2012年年末,3D Robotics 拿到了第一笔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安德森正式从《连线》离职,全心投入3D Robotics 的运营当中,并开始研发多旋翼无人机。

克里斯·安德森

科林与大疆达成庭外和解后不久,3D Robotics 推出一款四旋翼无人机 Iris 。科林再次发挥他的销售天分卖力推销这款无人机,可终究未能如愿再复制 Phantom 的辉煌。

大志无疆

大疆发展到今天,大致也就遇到过2次合伙人危机,一个是创业初期、前途尚不明朗的时候,一个是大疆大跨步进军国际市场的时候。这种危机,多数企业都会遇到,万幸的是,这些危机并未对大疆伤筋动骨。在处理这些事情中,汪滔也由一个没有经验的少年变成一个熟练操控公司、影响行业的战略家。

我们用一个著名投资人的话,来结束本节内容:“你不必爱惜自己的羽毛,最初陪伴你的人终将抛弃你,因为他们见过你最丑陋的模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