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三塔出土文物珍赏:朱浒分享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系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理三塔寺历史变迁图 崇圣寺三塔出土文物珍赏:朱浒分享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系列

崇圣寺三塔出土文物珍赏:朱浒分享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系列

2024-06-26 17: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理南诏国中期崇尚佛教之风兴起,后期达到极盛,佛教寺院遍布云南境内。至大理国时,佛教更为发展。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在南诏第10代王劝丰祐时期(824—859),崇圣寺建成;至大理国时,该寺都为云南佛教活动的中心。

1978年,崇圣寺主塔(千寻塔)出土三件大理国佛造像。其中一件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像,高20厘米。“阿嵯耶”一名出自《南诏图传》,也被称为“真身观音”,为南诏、大理国时期独有,是佛教传入大理国后世俗化的结果。造像由纯金打造,观音高髻双辫,髻中藏佛,手结妙音天印;上身袒露,下身着裙,裙饰阴刻U形纹;赤足,足下有方柱形榫头,身后饰银质长葫芦形镂空雕花背光。造像面相恬静,略带笑容,身段线条优美,长裙装饰如湿衣出水,被看作是最早传入云南的观音造像”。

同时出土的阿閦佛金坐像,高8.5厘米,重120克。阿閦(chù)佛又称“不动佛”,在五方佛中居于东方,是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这尊阿閦佛由纯金铸造,佛肉髻平缓,水波式束发,身着通肩式大衣。左手结禅定印,右手下垂膝前,掌心向内结降魔印。该像整体造型属中原样式,而细如丝缕的水波样式衣纹则颇具巴基斯坦斯瓦特风格.

其他

延伸阅读

金色中国大展中的崇圣寺三塔文物欣赏

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在西南边陲,大理国将经缅甸传来的佛教发扬光大,形成了阿嵯耶教派,300余年里,大理国22位国主有9位“禅位”为僧。展品中有一件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塔顶出土的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发髻高耸,胸佩璎珞,腰饰花结,手结妙天音印,上身裸露,下着长裙,宽肩细腰,庄严华美。与阿嵯耶观音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传说金翅鸟两翼伸展达336万里,用巨翅拨动海水,使之分开,捕龙为食。龙族苦不堪言,求佛解救,佛以袈裟护住才得以幸免。后来金翅鸟皈依佛法,成为佛的护卫神鸟。这件金翅鸟呈昂首飞翔状,头饰羽冠,尾嵌5颗水晶珠,呈火焰向上展开,足踏莲座之上,充满勃勃生机。

黄金与宗教有不解之缘,在佛经中西方极乐世界以黄金布地,佛教七宝有不同版本,但均以黄金为首,阿弥陀佛的身体也是金色的,因而佛教庙宇常用黄金;在道教中,除用黄金造像,炼丹术还炼烧令人长生不老的金液、金丹。

大理 金阿閦佛阿坐像(左) 金阿弥陀佛像

宋大理国 1978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侧视图)

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宋大理国 高29.5厘米

1978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

此尊立像高发髻,戴化佛天冠,面作女相,受结妙音天印。下着裙,束花形腰带,赤足。足下有二方形榫。舟形背光,银制镂空,内作莲花纹,向外分别为优罗钵花、联珠纹和火焰纹。重1135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一件宋代以纯金铸造的佛像,也是大理国最珍贵的佛教艺术瑰宝。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中和镇)西北2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原有崇圣寺已毁,仅存三塔。崇圣寺毁于清咸丰年间,西三塔却巍然屹立。1978年进行大规模维修。这次维修中在千寻塔基座中发现了南诏、大理时期的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写本佛经,其中就包括这尊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极为珍贵。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为丰富的一批。

这是迄今云南发现的最大的一尊金身观音像。观音像金质,背后附有银质舟形镂空花火焰状背光。高发髻,髻上束绕丝带编成连续的左11、右10瓣花结长垂于双肩,髻内藏有化佛(结禅定印的阿弥陀佛)。面相和善,略带笑容,双眉间点有“白毫”。胸颈佩联珠项链、花瓣璎珞,双臂和右手腕环联珠形钏,肩宽腰细,上身袒露,下着轻薄长裙,腰部饰宝相花结,右手弯曲至胸前结妙音天印,赤双足,足下有方形榫,便于插座。清瘦的面庞和蜂腰(俗称“细腰观音”),说明这是男性观音像。

此观音像整个造型和装饰手法带有浓郁的印度秣兔罗造像风格(秣兔罗位于今印度新德里南部,“阿嵯耶观音”形象因长久在大理地区流传,作为阿吒力教徒信奉的主尊,世代相传,面容造型有大理人的特点。

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宋大理国 1978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塔顶出土

通高18.5厘米 重125克

云南省博物馆藏 一级甲等文物

1978-1980年,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进行大规模维修,在清理千寻塔塔基和塔顶时,发现南诏、大理国的重要文物和680余件,其中有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它揭示了佛教文化的民族化和地域化。因此,大理三月街民族节的节徽就是用银鎏金镶珠金翅鸟作为主图案的。

据明代云南著名文学家和史学家李元阳所著《万历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三塔“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龙畏鹏”。指的是金鹏鸟鸣声悲苦,专以龙为食,每天都少不了吃五百条龙这个传说故事。传说大理古代原为水乡泽国,水患频频发生,百姓认为这都是邪龙作怪所造成,于是就有“求鹏伏龙治水”的神话。“龙敬塔”的观念则源于佛经故事,因此将金鹏鸟立于塔顶或藏于塔内并解释为龙敬塔畏鹏。这是大理地区独特的宗教现象,是佛教传播过程中白族化的体现。

这只金翅鸟通体鎏金,呈昂首展翅欲飞状,头部有美丽的羽冠,尾羽上镶嵌水晶珠,立于莲座上。金翅鸟梵名迦楼罗,汉译为大鹏金翅鸟,为佛教护法神中的天龙八步之一。传说金翅鸟原来是一种很凶的大鸟,可慑服诸龙,它的体积很大,两翼伸展时可达336万里,以龙为食。大理旧为泽国,洱海水经常泛滥,淹没家畜和农田,佛便指派金翅鸟取龙为食,制龙镇水。原大理三塔其千寻塔顶部铸有四只巨大金翅鸟,就是用来镇水的。所以这一地区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此鸟先将头、翼、身、尾等锥出,经细部镌刻,再焊接为整体,清晰的羽纹,缀以水晶珠饰。

图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载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