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的水平运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气水平运动风情境导入 2.2大气的水平运动

2.2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4-06-11 23: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第二节最后一部分,承接之前所学的“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环流”,是本章内容中学习难度较大,习题变化较多的一部分。本节课程将对风的成因、风向的影响因素作出系统的解释,并首次涉及到等压线、地转偏向力等概念。因此本节课程既是对学生第二章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考察,也是第二章知识体系的完善与拔高。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课标要求:能够说明形成风的力的名称,解释风产生的原因,总结风向规律。 综合思维:能够准确说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各受到哪些力的影响,指出各种力的方向和影响因素。课标解读: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形成后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影响,本质上是由受热不均导致的。风在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可根据等压线进行判断。各种力的概念与特点是掌握本节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学习本节课还需要借助大量示意图帮助理解。 实践能力:能在实际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上判断一个地点的风向和风力,画出影响风力、风速的三种作用力,准确指出高气压地区和低气压地区。三、教学重点1.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2.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大小和影响因素3.在气压分布图上根据以上三种作用力判断风向四、教学准备课本、备课笔记、ppt课件、教具、教案五、教学过程1.视频导入视频标题:《体重与抗风级的关系》2.简要回顾复习前一节内容“大气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逻辑链:地面冷热不均→空气上升和下沉→在两地分别形成高气压和低气压→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在此基础上理解气压梯度,并引入等压线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图中根据等压线判断一个区域的气压高低3.紧扣形成风的力展开原理教学,结合多媒体演示,就以下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无地转偏向力作用下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大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于风向与风力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2)高空风地转偏向力的概念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和大小 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风向风向:在高空中,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最终与等压线平行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摩擦力作用于风向和风力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近地面风4.在上述学习的基础上,共同归纳三种作用力对风力和风向的影响5.完成课本40页活动题。回答以下问题(1)比较甲、乙两地气压梯度大小,并说明理由。(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判断等压线的疏密程度)(2)在图上画出甲、乙两地的风向(本题要求学生能够判断高压区和低压区,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进一步判断南北半球,从而画出风向)(3)比较甲、乙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本题考察学生对“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力大小”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6.课堂训练六、课后作业完成《地理填充图册》22页-25页七、课后小结本节课在要求学生掌握风的形成原理时,在教学评价中更应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和思维水平的评价。授课时,在说明原理后要注重学生对于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的训练,及时培养地理思维方法;课后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结合气压分布图,通过读图、分析、绘图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并利用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多种方式灵活表达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