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宾:58年曾有机会和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恋爱,最终很可惜没成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揭秘王洛宾 王洛宾:58年曾有机会和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恋爱,最终很可惜没成功

王洛宾:58年曾有机会和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恋爱,最终很可惜没成功

2023-09-30 1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西部是一条路,在路上,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也可以听到不同的歌声。

——题记

王洛宾:曾有机会和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恋爱,最终很可惜,没有成功

真正的歌声,一定是走在路上的。王洛宾曾经是这样描述丝绸之路的:“如果你喜爱音乐,就会发现,丝绸之路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他就是在这条民歌芬芳的道路上,不仅把自己走成了歌王,也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中国西部的多彩多姿。

王洛宾是北京人,1927年参加唱诗班,14岁的他才发现了自己的音乐天赋,1928年开始正式学习音乐,1934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这期间,他只是将自己或别人写的歌谱成曲,比方说,为萧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创作插曲《奴隶之爱》,把徐志摩的诗《云游》谱成曲,后来又将此歌献给女友罗珊。是抗日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先是到了山西、陕西,又到了甘肃和青海。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最初是一个叫“五朵梅”的回族花儿歌手让王洛宾对西部民歌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进而决定放弃去巴黎,留在西部展开原汁原味的民歌创作与记录。这是1938年的事情,发生地就在宁夏的泾源县,在由西安去兰州的路上,王洛宾深深地沉醉于“五朵梅”的美妙歌声里不能自拔,也开始了他西部民歌的创作历程。

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大地上的一种民歌艺术形式,西北人把它叫漫花,主要是人们集会时的情歌对唱。花儿不局限于回族人,西北的很多民族都对它情有独钟,包括汉族人。说来非常巧合的是,在被“五朵梅”撩开的西部民歌的神秘面纱里,来到兰州的王洛宾很快便与新疆民歌相遇了,它就是今天依然名震天下的《达坂城的姑娘》。

达坂城是乌鲁木齐的东大门,自汉唐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为联系南北疆的交通要冲。在维吾尔语“达坂”是“山的脊梁”即隘口,在唐代的历史上,人们由吐鲁番去乌鲁木齐要经天山白杨沟谷道,《西州图经》载:“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交河在吐鲁番,处月一般指沙陀族,为西突厥别部。唐贞观间,他们居住金莎山(今尼赤金山)之南,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之东。境内有大碛(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公元840年,回鹘人西迁后,这一带主要生活着回鹘人,是西州回鹘。

据《宋史》记载,高昌国即西州回鹘(故又称高昌回鹘)。其王汉译名为狮子王。其疆域西面开拓至龟兹(今新疆库车)以西阿克苏,乌什一带,与喀喇汗国接壤,西北界天山,北面包括准噶尔盆地,南隔塔里木盆地与于阗为邻,东直敦煌西与西夏分界,东南以阿尔金山与黄头回纥(居阿尔金山南,青海北部)接壤。

当时,人们把天山白杨沟谷道叫白水涧道,而位于白水涧道上的达坂城,在唐代就已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重要经过地,系西州通往天山南北的重要通道,也是今吐乌高速公路白杨沟峡谷至乌鲁木齐段十分重要的一段。

抗日战争期间,海上的道路被封锁,西北的陆上丝绸之路不但再次彰显了历史的意义,也承担和发挥了现实的作用。兰州作为祖国的大后方,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接收着新疆人民对于抗战的支援与捐助,以及通过丝绸之路中转着国外的援华物资。王洛宾到兰州后,所在的抗战剧团为慰劳从新疆而来的车队司机朋友们,组织了一场联欢会。

所谓联欢,就有双方的互动,在司机朋友中,有一位维吾尔族青年男子,看了剧团的表演后,不甘示弱,上台连歌带舞地唱出了《达坂城的姑娘》,王洛宾觉得舞蹈和声音都很美,非常美,但因为青年男子唱歌用的是维吾尔语,他并没有懂对方具体在唱什么,是什么意思。

就这样,在联欢会散后,王洛宾找到了维吾尔族司机,请他将歌再唱一遍,维吾尔族司机又了一遍,用的还是维吾尔语,王洛宾虽再次被深深触动,还是没有听懂对方到底唱的是什么内容,于是就问维吾尔族司机。维吾尔族司机汉族表达能力实在有限,反反复复地只说着几个关键词,诸如达坂城、姑娘、辫子等,很难成句,而这也为王洛宾后来的想象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当晚,回到家里的王洛宾开始在维吾尔族司机歌唱的音调、旋律,以及他提供的那几个关键词里写歌,歌名叫《马车夫的幻想》,写成后,请妻子罗珊试唱,结果非常满意。第二天,王洛宾又为《马车夫的幻想》配舞,并在当晚欢送新疆车队朋友们的晚会上表演,结果引起不小轰动,让《马车夫的幻想》不胫而走。后来,王洛宾觉得《马车夫的幻想》有些不好,就将歌名改成了《达坂城的姑娘》。

今天,一些人认为《达坂城的姑娘》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其实,它并不是。从“马车夫”的幻想以及王洛宾在维吾尔族司机提供的那几个关键词的想象里,人们就可以看到,它其实就是王洛宾和维吾尔族司机对于新疆维吾尔族姑娘的一种想象。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关于维吾尔族司机朋友的。大家都知道,过去的道路交通条件不是很好,车辆的技术水平也很有限,不像我们今天一脚油门几十里路就不见了。从新疆乌鲁木齐(当时叫迪化)甚至更远地方到兰州的漫漫长路上,与车队相伴的,大多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而这一定意味着旅途的寂寞。所以,司机朋友们在路上唱唱歌、想想姑娘也就成了很正常的事。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王洛宾才将最初的歌名定为了《马车夫的幻想》,幻想嘛,那就是想象中的事情。至于达坂城那里实际上是一个风口,一年四季都在刮大风,司机朋友们路过那里的时候,大约都想在天昏地暗的大风唱上几句宣泄一下自身的情绪。但不能光哼哼哈哈地宣泄吧,时间长了就得想象些什么,而想象中的姑娘在此时就成了绝佳的消遣寂寞的对象。因而,也便有了“达坂城”的姑娘,但人们应该明白,“达坂城”并不定就是现在的达坂城,它就是新疆漫漫路途上、被司机朋友的寂寞浸透了的风景。至于姑娘,她则可以是新疆的任何一个民族,在想象里都很美,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达坂城也并不一定有美丽的维吾尔族姑娘。

第二个是关于王洛宾的。他当时只有25岁,根本没有到过新疆,对新疆不是十分了解,所以就把想象的尺度放得很大,比方说,现在自由恋爱已经很普遍的维吾尔族,过去青年男女恋爱根本不是这样的,曾盛行包办婚姻,婚前,男方必须向女方交彩礼。婚礼有迎接新娘仪式、揭盖头仪式、新郎与新娘为自己婚礼所举行的庆贺仪式等。宴席过后,人们都要举行“麦西来甫”,欢歌雀跃,气氛非常热烈。根本不存在王洛宾歌里写的“带着百万钱财,领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

我们要说的是,“领妹妹”的习俗在新疆民族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倒是契丹民族有过类似于此的风俗,姐姐嫁时带上妹妹,或者姐姐若去世了妹妹就得补嫁过来。司机这一职业群体的想象再加上王洛宾自己的想象,把达坂城的姑娘想象成了维吾尔族,也让《达坂城的姑娘》被一些人“误会”成了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然后,我们又不能不说的是,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充分的想象和美丽的误会,让王洛宾才有了后来的新疆情缘。

后来,王洛宾去了青海,在青海清边遇到了美丽的藏族姑娘卓玛,卓玛虽然不是歌手,但她美貌贤良,让王洛宾在青藏高原上引颈高歌,把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唱响了全世界。1949年9月,王洛宾在西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随王震将军凯歌进新疆,才有了与新疆民歌的真正接触,并改编了《哪里来的骆驼队》《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在银色的月光下》和《高高的白杨》等新疆民歌。

对此,王洛宾说:“我多年走在荒漠边缘,越是荒凉寂寞的地方,人的想象力就越丰富,我不会放弃新疆民歌,它是我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

1958年,王洛宾采风来到了丝绸之路上的吐鲁番,在那里他认识到了一个叫“黑力其汗”的维吾尔族姑娘,长得很漂亮,留着大辫子,能歌善舞,二十多岁的样子。当地维吾尔族人都称她是善良美丽的小仙女,十分喜欢她。经过了解,王洛宾才知道,姑娘大学刚毕业不久,主动申请到当地工作,推广葡萄种植技术,为了让自己尽快亲近当地维吾尔族,她就给自己取了“黑力其汗”这个名字。

王洛宾非常惊讶,请黑力其汗为自己当翻译,帮助整理维吾尔族民歌。几天后,黑力其汗告诉王洛宾村里要举行麦西来甫,希望王洛宾也能参加。当晚,王洛宾早早来到了广场上,却看不见一个人,正纳闷的时候,音乐声忽然响起,只见黑力其汗身着彩裙,头戴一方白色纱巾,在音乐手鼓声与众人一起随风旋转的纱裙,掀起欢快的波涛,让王洛宾大为震惊。随后,黑力其汗邀请王洛宾加入,大家一起载歌载舞,沉浸在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黑力其汗像一只百灵鸟儿,盘旋在王洛宾的周围,长长的辫子和美丽的纱裙一起让王洛宾感到眼花缭乱,而她那黑黑的眼睛,在光芒四射的同时,又让王洛宾感到妖冶妩媚……就这样,王洛宾对黑力其汗心生好感,并在后来用这样几句歌词形容了黑力其汗的美好:“葡萄沟的葡萄,唯有那白葡萄甜;葡萄沟的姑娘啊要数黑力其汗!”黑力其汗仿佛也对王洛宾产生了同样美好的情愫,与王洛宾分别后,她将王洛宾寄来的明信片夹在一本书的扉页,小心翼翼地珍藏。

然而,1960年,王洛宾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锒铛入狱,黑力其汗再也找不到了她惦念着的阿康(王洛宾初识黑力其汗时,留下的名字)了,两人从此在人海茫茫中天各一方。经王洛宾的儿子王海成证实,黑力其汗确有其人,还有一个汉族名字叫王慧中,在与王洛宾分别后,她一直生活在当地。因为她把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吐鲁番的葡萄事业,当地人一直都叫她“葡萄奶奶”。

维吾尔族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艺术,民歌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王洛宾到新疆以后,对这些歌曲产生了浓厚和强烈的兴趣,《牡丹汗》维吾尔族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歌曲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叫牡丹汗的维吾尔族姑娘爱上一位叫艾则孜的流浪歌手,但牡丹汗家里有钱有权有势,与一贫如洗的艾则孜很不匹配,牡丹汗的父亲便背着女儿将艾则孜赶出了自家的领地,牡丹汗得到消息后追了上来,却被怒不可遏的父亲活活打死。

牧民们埋了牡丹汗,艾则孜赶了过来,面对草原上的新坟,他捧起一撮黄土贴在脸颊上,悲伤地唱:“你是我生命的力量……”然后,拔出腰间匕首割破自己的颈动脉。王洛宾到新疆后,听一位老艺人唱这首歌,就将它记了下来,并让它在新疆广为流传。与这些勇敢的爱情故事相伴的还有新疆的物产,就像黑力其汗伴随着阿拉木汗。

“阿拉木汗什么样,身段不肥也不瘦,她的眉毛像弯月,她的身腰像眠柳……”阿拉木汗是谁?其实是苹果,新疆是苹果的故乡,伊宁市被称为“苹果城”,在霍城县西北的克干平原的阿力麻里城遗址,曾是察合台汗国的首都,被誉为“中亚乐园”,欧洲人称其为“中央帝国都城”。包括今天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地的地名,也都是“苹果”的意思。这首歌最早也是在吐鲁番流传的,但不怎么有名,经王洛宾再创作就被广为传唱了起来。

也有人说,阿拉木汗和黑力其汗一样,也是一个人,从南疆的库车而来,最先在乌鲁木齐的二道桥,通过对歌招亲的方式嫁到了哈密,就在离市区不远的陶家宫东栏杆村。阿拉木汗本人还在自家门前种下了6棵高大的桑树,村里人都叫她阿拉木汗奶奶。这些,今天都已经无从考证了,但能考证的是,王洛宾让它们都通过歌曲的方式,被人们广为传唱了,这背后,包含着一定是新疆的人文历史。

《萨阿黛》,王洛宾在最悲惨的时候,写出的最深情的歌。1975年,王洛宾获得释放。临走时,他找到一位管教干部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感谢您,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怎么帮助的呢?据说这位管教干部叫沙阿代提·托乎提,是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每天她上班开门时那串钥匙都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总会让王洛宾分外激动,甚至,王洛宾还在无数个夜晚渴盼着姑娘能早一些来,让那“哗啦啦”的声音早些给自己一点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这就是一个音乐家在新疆的故事了,能敏感到听一串钥匙的声音,当然也能将好多的歌儿写给更多的人听。只是,维吾尔族姑娘沙托乎提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感谢自己,就像被他唱在歌里的黑力其汗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歌声是可以驱散苦难的花朵,王洛宾的歌声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人永远在地上,歌都飘扬在空中,如果人们能完全读懂歌的内容,那就一定能在歌中找到自己。王洛宾的歌唱出了丝路中国的美丽,不仅仅是达坂城的姑娘、青藏高原的卓玛以及黑力其汗、阿拉木汗等等,还有我们的历史以及他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