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黎氏源自莞城梨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岭山黎子昌 大朗黎氏源自莞城梨川

大朗黎氏源自莞城梨川

2023-07-30 2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村头古榕树下一座幽静的院落里,记者拜访了今年77岁的黎惠球老人,人称“球伯”。

黎惠球老人

球伯告诉记者,黎新村并不是大朗黎氏族人的始居地,下彭村一带才是大朗黎氏的“第一站”。当年,大朗黎氏先祖由棠梨涌(今莞城梨川)迁来,见下彭村一带景色宜人——前有大片莆田,溪流纵横,宜于耕种养殖;后枕一个大岭,如龟背状,为形胜之地——便将此地取名为“黎背岭”(后改作“黎贝岭”)。

黎氏图腾

明朝成化年间,东坑彭屋十世祖彭锣寿公娶妻黎氏女,其仲子彭义聪迁居黎贝岭,随后黎彭两姓同处一地繁衍族人。清代时,彭黎两族人多地少,黎氏族人主动搬迁至五角山对面依岭立围,奉十四世祖应春公为新村始祖,这便是如今的“黎新村”。黎彭两姓友好相处数百年传为佳话。

姓氏源流

定居黎贝岭

分立新旧围

由于黎新村旧族谱没有保存下来,资料匮乏,甚至连黎贝岭的始迁祖是谁,何时迁来黎贝岭都不清楚,故此后人无法考证黎氏族人究竟从哪一条支派入莞。黎新村也曾组织人员到莞城梨川寻根问祖,拿回来一些资料但这些手抄资料十分简单,大多没有朝代、年号、生卒年的记载。

结合现存的一些东莞历代古籍如县志、诗集、文集等的记载,东莞黎氏先祖为江西赣州府赣县人,太始祖黎鹏(亦作黎大鹏)字君则,号待举,于北宋乾兴二年(1023年)举贤良科进士,任翰林学士,性格耿直,因为抗谏被贬谪为广州路学正(官职)。二世祖献臣,号淮南,是黎鹏第三子,北宋末年举三礼进士,任南康州刺史,继任南雄、雷州、惠州等地太守。黎献臣生有六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序公之孙董孙为棠梨涌(今莞城梨川)黎屋围一世祖;而献臣第三子远公之孙宿公,则为中堂凤涌(今潢涌)一世祖。

黎董孙,字绍宗,广东谱系为五世祖,梨川、黎贝岭等村的黎姓子孙皆奉他为本派一世祖。董孙是献臣的玄孙,宋末官授枢密院判官,后来宦游到东莞,先暂居樟村,后来卜居棠梨涌,是为棠梨涌黎屋围一世祖。晚年,他思乡心切,因见祖父叔伯兄弟皆寓居不回故乡,故派第二子仲骇回江西拜守先祖之墓。让长子伯骧留居棠梨涌。伯骧生三子,第三子如璧,负才学,有诗名,邑志、诗录均有记载。

至元初,四世祖垣公与五世祖张惠父子迁居寮步亭子边,后代子孙一部分再迁黎贝岭,至明初九世祖仲达公始正式定居下来。

黎氏族谱图

为什么不是由张惠公开始定居黎贝岭,而要历经几代才定居下来?原因是所有由中原入粤的各姓祖先往往是定居某地后,再派子孙往迁他处,可居则定居下来,不可居则迁回祖居地或另外找地方迁居。

宋元之间,岭南为瘴疬之地,地广人稀,森林密布,可以开发的地方很多,但风险也大。后代子孙往往在祖坟附近开荒辟地耕种,一方面解决日益增长人口的粮食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就近打理照看祖坟的意思。故此,五世祖张惠公之后已有后代陆续迁来黎贝岭,但都只是暂居性质,以方便耕种和照看祖坟,可能经常往来于寮步亭子边与黎贝岭之间,直至九世祖仲达公时才终于定居下来。由宋末元初始迁祖五世张惠公开始计起,黎姓定居大朗距今已有700多年。

黎新村的老房子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

至十四世祖应春公时,已是明朝后期,因黎彭两表亲子姓人口日众,居住地狭隘,故黎姓族人经商量后,决定主动搬迁至附近的五角岭下,因此这个地方又被称为黎新村。这次大搬迁断断续续,一直到上世纪40年代才最后搬迁完毕,历时350年。因此,黎贝岭又有新旧围之分。依此计算,黎新村立围距今亦有350多年了。

在研究黎氏族谱的进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东莞这一支黎氏族人有很多长寿老人,如太始祖黎鹏,享年九十五;棠梨涌一世祖董孙公,寿八十六;二世祖伯骧公,寿九十八;三世祖如璧公,寿八十九;九世祖张惠公,寿九十二;二十三世灿调公,年九十等等。

姓氏地标

宝山拱秀

贝岭留芳

黎氏子孙迁来黎新村后,依山立村,勤劳耕作,一晃又是350多年,物移星转,至今人口700多人。

村头有一座五角岭,是黎新村的祖山,又名旗峰岭,因山形走向如旌旗飘动,故名。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个皇帝走难至此,稍作停歇,于是询问部下:“我有一批金银财宝,要埋藏于此,你们谁能帮我守护于此?”即时有近十人应允守宝,于是皇帝一声令下,把这些人杀死与这批财宝一同埋藏于五角岭。老一辈人尚记得这样一首童谣:“五角岭,五角瓜,唔中状元中探花,横行十九瓮,段(竖)行十九缸。”

应春黎公祠

现村中有“应春黎公祠”一座,正对着宝山,祠前大门联为:“宝山拱秀,贝岭留芳”。两边石柱联为:“角岭起旗峰,叠叠环廻,万丈岑峦皆拱翠;华山填石鼓,频频庆洽,千秋祖德振家声。”因旧祠破损严重,上世纪90年代重修过。

姓氏名人

宋代诗人黎如璧

是黎姓的先代七世祖

宋代诗人黎如璧,是黎贝岭村黎姓的先代七世祖。据《东莞县志》(周志)、《宋东莞遗民录》等莞邑古籍记载,黎如璧为人乐善好施,南宋绍兴年间,紫霞真人崔羽游罗浮山,住在莞城西门旁之上清观内,与黎如璧交情深厚。真人忽然一日来向如璧公告辞说:“我将要离去了!”如璧公问道:“你有什么话奉告我吗?”紫霞真人说:“我以三字授你!”于是手书“依本分”三字于墙壁上。紫霞真人果然在几天后尸解仙逝。

这个传说如果我们剔除了其中的迷信色彩,是颇有人生哲理的。如果世人都按紫霞真人的“三字真言”去为人处世,那么世间将少了许多贪嗔痴怨。三字虽平常,若人人去遵循,依自家本分去做事,不欺蒙,不推责,不逾越,问心无愧,社会风气就和谐美好了。

“嗟君一别几春秋,复向人间访旧游。宝鼎丹成烟尚霭,碧空云静景偏幽。重携花底清香绕,对酌樽前紫气浮。醉去吹箫跨鹤背,逍遥四百碧峰头。” ——《和紫霞真人见赠诗》。这首由黎如璧所作的诗歌至今仍流传,收录于《东莞诗录》卷一。

老村长为支援革命入狱

解放后评为堡垒户

1946年春,驻莞的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路西东宝解放区,并常到大朗游击区“清乡”,游击队主力(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动北撤。一部分地下党员隐蔽在革命区附近一带农村,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他们往往以教师、商人等职业作掩护,通过组织大同盟,发展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为了保密一般采取单线联系。当时在大朗有松木山、屏山、水口、保安墟等多个秘密联络点,现在称情报站。其中在黎贝岭的情报站,该村联络员是黎傍枝先生,也正是黎惠球老人的父亲,由他负责配合情报站负责人进行革命工作。

黎傍枝,黎姓廿五世孙,人称“老村长”。球伯回忆说,父亲常戴的凉帽边写有“乾记”两字。为了支援革命,老村长曾被国民党兵关进县监狱。

当年掩藏受伤游击队国员的柴间

那是在一次战斗后(好像是大岭山飞鹅岭战斗)。有两名受重伤的游击队员被送到黎新村情报站,老村长将两名伤员暂时安顿在一间柴间(柴房)内。当大儿媳去到柴间旁时,发现本村一名中年男子正鬼鬼祟祟趴在柴间门前。原来那男子正是本村的保长,他仇视革命,经常为国民党反动派办事的。

当年掩藏受伤游击队国员的柴间

情况紧急,情报站的同志一方面吩咐老村长的妻子抱着“小球”(黎惠球)到村头保长家附近闲耍,实际是观察保长家的动静,一方面做好转移伤员的准备。黄昏时分,保长老婆刘某急匆匆地向大朗方向走去,果然是去向国民党当局报信。于是情报站的同志立即背着两名伤员经松柏朗往黄江梅塘方向转移,因为那里有一位专医跌打刀伤的医生陈培,曾经救治过许多游击队伤员。

第二天早上,老村长去自家柴间一看,两扇门被撬开了,东一扇西一扇倒在地上。老村长自知情况不妙,连忙回家。情报站的同志催他快走,老村长怕连累一家大小,坚决留了下来。

老村长搬一张板凳坐在屋中正堂处,拿一支“大碌竹”(旱烟)气定神闲地慢慢吸着烟。不一会儿,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然后一个本村口音的中年男人说:“就是这家,经常接待游击队员的!”穿着黄军服的国民党兵个个荷枪实弹,将老村长五花大绑,押去松柏朗。村里一位亲人出来看见,问了一声“什么事啊?”也一并被绑上押去松柏朗祠堂前,反绑在包台石柱上,后来老村长被狠狠地折磨殴打。

老村长接着被押到寮步,再后来被监禁在县政府监狱大牢里,手脚都上了重镣,剃光了头,情况危急。老村长妻子的一位堂侄儿丁某在常平区国民党政府里当秘书长,于是游击队几名干部和村人一起去找到这位亲戚,然后再经过重重关系找到监狱长,之后再找到国民党的团长,加上村中父老筹集了一些钱,以及游击队的钱物帮助,通过各层关系疏通后,老村长经过一年多的牢狱生涯,终于被释放出来了。

解放后,因对革命作出重大贡献,老村长一家被评为堡垒户,享受政府的特殊待遇。老村长于1963年去世,享年75岁。妻子丁彭事1975年寿终正寝,享年83岁。

姓氏故事

球伯回忆

游击队员曾将手枪藏在他身上

当时水平村有一个游击队情报联络点,联络人为邝大嫂和保大嫂。宝安墟也有一个点。由于游击区经常有游击队员到黎贝岭情报站来,球伯家成为物资补给站。

球伯说,一般白天的任务由母亲去执行和接洽,晚上由父亲执行。有一次是例外,那天傍晚时分,水平村的邝大嫂等人各挑着两大甘蔗麸渣假装到东坑墟去“卖”,路经黎新村。原来邝大嫂他们接到紧急任务,机智地将枪支和子弹夹藏在蔗渣杆中间,顺利地将枪弹交到母亲手中。

说起当时的情景,由于年纪小,球伯并不知道什么叫“游击队”,家里经常有各类人员来走动。当时最常在他家的有两位大姐姐,一位叫麦欢(音),另一位叫惠姐(音)。

有一天,麦欢和惠姐跟球伯说:“球仔,今天带你去阿姑家(球伯的姑姑嫁佛新村),好不好?”“当然好!”球伯高兴极了。“不过,等会有人要检查时,我捏你屁股和大腿,你就大声哭喊,越大声越好,知不知道?”

于是麦欢和惠姐带着“小球”一行三人出发,经过佛子凹围门处,看见几名岗哨兵荷枪实弹,枪尖都上了刺刀,在盘查过路行人。球伯至今还清楚记得屁股和大腿下垫有一块硬硬的东西,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手枪。见此危急情况,麦欢立即捏“小球”的大腿,“小球”痛得立即大声哭喊起来,于是惠姐就乘机冲着哨兵说:“先生,你们不要那么凶恶,吓着我弟弟了!”哨兵不耐烦地一挥手,让她们过去了。于是她们一直往前走,到了佛新村还一直向前走,小球心想:“怎么不是去我姑姑家呢?”他那时认得姑丈家的位置。原来他们是去到元岭的一个交通情报站,接头任务完成后,她们依原路返回。

附录:东莞黎氏诗文

莲塘村舍

茅茨半月雨,客舍四年春。

浪迹乖生业,躬耕愧野人。

云寒仍黯淡,山翠失嶙峋。

桃李晴方赏,家园梦里频。

至正丙申端月避寇竹州(洲)冈梁家二首

始识通村坞,因寻遁世人。

园庐幽背郭,翁媪喜迎宾。

耕凿家随足,过从俗尚淳。

囊衣来避寇,终夕话酸辛。

蚤作逢人日,客途难自舒。

四方戎马地,一宿野人居。

翠小梅初缀,金匀柳尚疏。

阴暝望开霁,世运定何如?

《东莞诗录》卷三

黎伯元(号渔唱,潢涌人,潢涌古称凤涌)

赵必豫 贺黎耐交建经史阁

芹宫地属淳熙祖,芸阁功成四世孙。

千载诗书元气在,百年文献故家存。

卷还赠券真公帑,留取芳名傍圣门。

当道宗工凤楼手,拟于椽笔刻玙璠。

【“姓氏探秘”往期回顾】

(点击可看)

— 終 —

来源:吴沃根、《大朗周刊》叶惠涛

编辑:老彬

觉得不错,请来个z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