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 · 宋:领先世界一千年的文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宋300年pdf 风雅 · 宋:领先世界一千年的文明

风雅 · 宋:领先世界一千年的文明

2024-01-08 05: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誰最中國 群学书院

宋 | 赵佶等:《文会图》

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在这个关于理想世界的乐此不疲的追问下,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宋朝。原因很简单,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最适合生活的朝代。

有意思的是,如果把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折一下,宋朝正好处在中间点上。很多历史学家相信,在这个对折点的唐宋之交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日本史学家内藤湖南在19世纪末最早提出这一观点,“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孙隆基进一步阐释:“在我们探讨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标准,例如,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500年。”

可以说,相较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宋朝是最接近儒家治世理想的王朝。在佛教和道教的冲击下,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开始重新认识和理解古典思想,挖掘出了儒家思想中蕴含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到了13世纪,儒学不仅是有教养的上层阶级的行为准则,也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正统的意识形态,进而重塑了整个社会,形成“传统中国”的典范。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贾冬婷

宋史研究者吴钩,全景式俯瞰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朝代,一览宋代的繁华市井与旖旎风光。打破众人对宋“积贫积弱”的误解,让人们重新发现宋朝的魅力。讲述宋朝繁华300年背后的制度根源。

风雅 · 宋

文 | 新民说

图 | 誰最中國

八百多年前的汴梁

一名叫张择端的画师

挥动手中的画笔

绘出了一幅他所观所感的景象

他的画很小

小到商贩走卒

一言一行

尽态极妍

他的画又很大

大到从汴京的一湾春水

缓缓流转开来

氤氲成一个王朝

三百余年的繁华一梦

而在当下瞬息万变的洪流中

似乎积贫积弱的陈旧印象

让宋蒙上了一层抚不掉的尘

人们对宋的了解

亦止步于片面的一点

好在总有人发现它的不同

它为之惊叹的文化成就

无不蕴藏着豁达的处世态度

及大道至简的学问

好在他笔耕不辍

将所感受到的美逐一书写

用涓涓文字诉说着

它何以造极于赵宋之世

他告诉你我

宋的风雅

走进便会为之倾倒

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发达程度亦或是宋人的生活水平,宋代都颇有造诣,它开启了世界最早的近代化,被海外汉学者称赞为“现代的拂晓时辰”。

这样一个时代,有晓风残月的细腻柔媚,有大江东去的魄力与豪迈,还有那一抹雨后天青色的精致优雅......

时至今日,这些独属于宋的气质,仍让人为之感慨沉吟,令人心生向往。

而从最开始作为收集资料的学习者,到如今变成了重现一个时代的书写者,专注宋史研究的吴钩,用他略带幽默且贴近当下阅读的行文风格,打破众人对宋“积贫积弱”的误解,让人们重新发现宋朝的魅力。

作为痴迷于宋的“铁杆粉丝”,吴钩是怎么说宋的呢?

《风雅宋》

看得见的大宋文明

■ 宋,看得见的风雅

吴钩有多爱宋朝呢?从这本书的序言的字里行间便能感受到他对宋的情有独钟。

序中这样写道:“如果要给“大宋”加一个修饰词,我认为没有比“风雅”更妙的了,四诗风雅颂,千秋风雅宋。”以风观民风、以雅知国风,风雅之味,是有宋一代留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道独特的靓丽倩影;风雅之宋,是在文明宝库中一次有趣的阅读打捞。

宋朝人喜欢养什么宠物?喜欢怎么吃水果?如何刷牙?宋代的小朋友都玩什么玩具?宋朝人也喜欢玩香薰?听说宋朝满大街都是博彩摇奖?

也许你饱读诗书,能够对历史的兴衰巨变倒背如流,但却很难想象八百年前宋人在做着什么,他们每天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的。

而这些你对这个朝代的好奇,都能在这本《风雅宋》中找到答案。

■ 宋朝人的“纪录片”

重写实、工写是宋画的一大特点,这种写实的画风与后来衍生的注重写意的文人画成为绘画艺术的两大传统。

关于这二者之间到底在绘画艺术上孰高孰低很难做出定论,但精致而写实的宋画,却真真切切地为宋代历史研究提供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赵孟頫摹宋画《斗茶图》(局部)

从大自然瑰丽的景色到小的野草、闲花、蜻蜓、甲虫,再到都市生活和农家社会的描写,人物的肖像,以及讽刺的哲理作品……大千世界,无所不包揽在其中。

如今,这些画纸上精致形象的历史价值甚至比艺术价值还要高,它们是解风雅大宋的另一重基因密码。

李迪《雪树寒禽图》

吴钩从宋画入手,结合文献记载,同时参考和借鉴前辈的研究成果,来呈现宋代中国的若干侧面;为此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种传世的宋画,并结合各种史料观摩解读。在搜集解读的过程中,他仿佛看到宋朝人在自己面前起居饮食、焚香点茶、赶集贸易、上朝议事……

这一切像是一部用图片还原的生活纪录片,也像是一次与宋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对话的内容不是沧桑古今,而是彼此最真切的生活。

那些几百年前的画中人,他们也喜欢在夏天吃冰镇水果,也喜欢养宠物打发时光,也会像现代人一样喜欢各种不同味道的熏香,街上也出现了丰富的娱乐活动。

画中人不会知道,几百年后会有人寻着纸张的纹理寻找一段他们的生活,会从寥寥几笔的线条色彩中追寻他们来过的痕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高台

而我们却会因为这种遥远的相似而感动神往,这也是《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的动人之处,它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亲切宋朝,让每个读书人面对面地体会了一次活色生香的宋代生活。

《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荣获“2018中国好书”奖项,这个荣誉就是几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对那个曾经美丽而优雅时代的深情回望。

《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

■ 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说到《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的诞生,这本《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可谓有着十足的功劳。

2015年为了筹备《宋》的出版,吴钩搜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灵感的迸发让他的目光锁定在了活灵活现的宋画上,通过图像对应相关的历史文献,探究宋人的日常生活,这便有了《风雅宋》。

如果说《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主要表现了宋人的饮食起居、生活细节,那么这本《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则是从生活、社会、经济、法政四个层面展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可能是文明、现代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也正因为此,这本书又被誉为文字版“清明上河图”。

吴钩以“现代性”为线索,梳爬大量文献,辅以近百幅宋画,用丰富的历史细节复现宋朝的方方面面。

■ 宋,历史中的高光时刻

不论是蹴鞠相扑、旅游踏春等日常生活,还是城建拆迁、消防环卫、福利体系等社会建设,亦或技术发展、货币流通、外贸内需强劲等经济表现,乃至于虚君实相、法治制度等政治运作,均反映出宋朝在生活、社会、经济、法政等的昌盛发达。

下笔严谨,却不失生动,作者向我们解答宋朝为什么能够被称作“现代的拂晓时辰”。

在《宋》中,你可以看到宋代不是传统历史论断中的一个“积贫积弱”的皇权专制王朝,它曾经是历史长河熠熠闪光的高光时刻,也无疑是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蛰伏隐藏着无数曾经接近中国现代文明的线索,也因此更加迷人。

《知宋》

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 宋史,可以如此有趣

今年春天,吴钩又出版了《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这本书虽然叫“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但它并不是一本童书,而是以给女儿讲故事的形式,从故事说人物,从人物说历史,从历史说文明,趣味故事与硬派知识的结合,有趣有料有温度。

宋朝人理解的“故事”,通常指“过去存在之事例”,含有“先例”“故典”“习惯法”之义,与英伦的普通法精神颇有相通之处。

而《知宋》使用的“故事”定义,实际上更接近宋人的理解,在作者的期待中,宋朝“故事”并不是“他者”的传说,而是内在于传统的历史经验。

对于选择哪些宋朝故事来讲述,作者设了两条标准:其一,故事本身要好看,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最好有点“一波三折”的感觉,能够引人入胜(但这一点似乎可遇不可求);其二,故事的演绎能够体现宋朝制度被执行的动态过程。

■ 一部人文大宋的恢弘长卷

在吴钩看来,除了在艺术、文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宋代在政治上也同样表现出色,甚至可以说,文化领域的成就正是源于政治上重视法治、理性治国、近代化萌芽。

因此在《知宋》中,吴钩将笔触着重落到了宋朝的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的时间去审视一个王朝的兴衰变迁,宋朝有多项制度创新,例如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独立审判等等,正是这些制度缔造了一个繁荣、文明的大宋王朝。

本书选取了25个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典故,温情讲述了宋朝的种种政治制度,包括仁祖之法、虚君共治、台谏系统、文官制、公议、科举制、封驳制、回避制、独立审判等,完整地呈现了大宋的政治文明成就。

通过分析宋朝权力的架构、制衡、运作和得失,作者为“宋朝何以如此繁荣”以及“后来如何走向没落”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形象的答案。

【吴钩说宋】系列的三本书籍,从配色到装帧均赋着那个朝代特别的文人气息,可平铺的线装设计,让视觉上的延伸不受局限,翻读的每一页都极为舒适自在。

一杯茶一本书,让思绪随着书中的篇章回到那个吟诗品茶的年代,举手投足皆带着宋的“格调”。

说宋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对宋朝仍停留在积贫积弱的印象,然而海外汉学家却对这个“贫弱”的王朝不吝赞词;既然宋代武功远不及汉唐之盛,又缘何能够获得异邦学者的青睐?

我想有位学者的话,恰好可以作为答案:宋朝是一个马力强大的发动机,所谓的“积贫积弱”的印象,只是输出转化出了问题,而文化输出这一面却是历史极好的。

对于读书的感受和见解,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当我们回望历史,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审视和角度,但不能否认的是,吴钩看到的正是宋代文明所闪耀的现代文明之光,还有它历经千载仍然优雅精致的艺术之美。

也许吴钩不是最学术最严谨的宋代学者,但他绝对是爱宋代的那一个,从这样满怀真心的作者笔下出发,你总会与宋代那些迷人的面孔相遇。

THE END

原标题:《风雅 · 宋:领先世界一千年的文明》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