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连高校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考研与就业”关系的原因探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考研和就业的问卷调查 基于大连高校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考研与就业”关系的原因探究

基于大连高校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考研与就业”关系的原因探究

2024-06-27 01: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基于大连高校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考研与就业”关系的原因探究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of College Students in Dalian DOI: 10.12677/ORF.2023.134278,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293  浏览: 458  作者: 刘栩同:辽宁师范大学数学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考研;就业;问卷调查;回归分析;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Employment; Questionnaire Survey; Regression Analysis 摘要: 近年来,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大学生逐渐从“天之骄子”的地位退下,取而代之的是愈发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受疫情影响,大学生的毕业后意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考研大军”现象愈演愈烈,尤其在2022年,考研人数达到了475万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分析“考研大军”背后的深刻原因。经过回归分析得到,“研究生就业待遇更好”与“迎合社会需求”是造成“考研”的两个重要原因。特别地,“研究生就业待遇更好”与当前环境改变密切相关。最后,本研究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四点建议:1) 政府加快就业形势改革,培育良好就业环境;2) 高校注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3) 大学生自我认知清晰,拒绝盲从,人云亦云;4) 社会舆论发挥作用,呼吁大学生灵活多样化就业。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social changes, college students have gradually retired from the status of “the proud son of heaven” and replaced by an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college students’ intentions after graduation have changed greatly,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army of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s” has intensified, especially in 2022, the number of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s has reached 4.75 mill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profound reasons behind the “army of postgraduate examinations”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methods. After regression analysis, “better employment trea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atering to social needs” are two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particular, “better employment treatment for graduate stud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change. Finally, this study puts forward four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1) The government accelerates the reform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cultivates a good employment environment; 2)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students to choose suitable positions; 3)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lear self-awareness, refuse to blindly obey, and follow the clouds; 4) Public opinion plays a role, calling for flexible and diversifie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刘栩同. 基于大连高校学生的问卷数据分析“考研与就业”关系的原因探究[J]. 运筹与模糊学, 2023, 13(4): 2788-2794.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3.134278

1.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近几年来,在就业高压和受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1] ,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上升,考研难度和压力进一步增加。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57万,首次突破了400万和450万,相比2021年的377万增长了80万,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当前的就业、考研形势,本研究试图探究辽宁大连市高校学生的考研意愿是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他们对于考研的意愿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研究学者对“考研热”的现象已经做了许多相关研究。一些学者认为,随着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城市的学生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 [2] ,适应大城市对于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多地选择考研,还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选择考研是工作对于学历的门槛越来越高以及同等学力的应届生竞争者越来越多的原因。

2. 研究方法设计

2.1. 建立测量指标

当今社会,同时存在着两种看似十分矛盾的现象: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占一定比重的原因就是:稳定而工作待遇好的工作数量愈来愈少,从而变得稀缺。于是相应的岗位提高了用人需求:从专科毕业提高至本科毕业、从学士学位提高到硕士学位,以2021年深圳某学校为例,一所小学竞聘岗位的竟然皆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而某三线城市的小学招聘老师竟无一人报名。类似事例比比皆是,由此,可建立指标体系。将初次制定的指标进行预调查,最终得到决定性指标。

决定性指标:

① 工作因素:研究生就业性质较稳定、研究生就业压力相对小、研究生就业福利待遇相对好。

② 环境因素:当前就业压力大、被考研大环境所裹挟。

③ 宣传因素:学校有关部门的宣传、教育培训机构的大肆宣传。

④ 个人因素:想实现自身理想、满足家人的期待。

2.2. 收集资料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首先,该方法能有效的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该调查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考察辽宁大连的多样本高校学生。其次,调查问卷的结构十分模式化,使得调查结果所呈现的是很具体而精确的形式,便于进行汇总和统计 [3] 。

本次采用下发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数据收集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见表1。

调查问卷中,自变量为第一项题目,因变量为自身对考研的意向程度,采取1~10赋分制,1为意向最弱,10为意向最强;控制变量分别为年龄、性别、政治面貌以及个人的月消费水平;4项决定性指标分别为工作因素、环境因素、宣传因素、个人因素,并采取1~10赋分制,1为个人认为该因素对其考研意向影响最小,10为个人认为该因素对其考研意向最大。

Table 1. Questionnaire

表1. 调查问卷

2.3. 分析资料的方法

描述性统计,是指运用制表和分类,图形以及计算概括性数据来描述数据特征的各项活动。描述性统计分析要对调查总体所有变量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性描述 [4] ,主要包括数据的频数分析、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程度分析、分布以及一些基本的统计图形。本文通过对上海高校学生调查总体所有变量的有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分析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主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本文还采用了OLS的估计方法检验个人消费水平以及个人对考研的看法与考研意愿程度之间关系的回归结果,其中,控制变量为性别、政治面貌与是否是独生子女。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Will = α + β + γ i + ∑ i = 1 n Controls + ε 。

3. 结果分析

3.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同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二者进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总共回收到275份,有效问卷244份,有效率88.73%。

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样本数据总体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结果描述:在本次调查各项变量中,个人认为研究生就业性质较稳定、研究生就业福利待遇相对好以及当前就业压力大对考研影响等因素平均值大于8,说明被调研者总体认为这三种因素对于考研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调查回归结果与分析如下表3。

Table 3. The influence of variables on the degree of willingness to take the postgraduate entrance examination

表3. 各自变量对于考研意愿程度的影响

注:**表示p < 0.05,*表示p < 0.1;标准误经过异方差调整;省略了控制变量与常数项的回归结果。

4. 研究结论

4.1. 政府加快就业形势制度改革,培育良好就业环境

在本次调查中,研究生所竞聘的岗位工作稳定已经成为辽宁大连高校学生考研的意愿的显著因素,同时也印证了当今社会,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十分稀少,也体现了当今社会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就业时,对于工作的选择会优先考虑其稳定性。所以,笔者认为,应加快对于就业形式的制度改革,培育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有助于对“考研大军”进行分流。一方面,部分学生可以不用通过考研就可以得到稳定的工作,也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难题;另一方面,在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仍然选择考研的同学,则是在权衡利弊之下,有更高的学术追求的同学。随着就业环境逐渐回暖,我国研究生的质量也会获得较大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考研“高考化”的现象 [5] 。

4.2. 高校注重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本次调查中,学校引导学生选择考研是继研究生就业性质较稳定、研究生就业福利待遇相对好以及当前就业压力大的第四大因素。如今高校将所有应届毕业生的出路归为两种:考研和就业。然而,高校的就业教育往往和社会具有些许差距 [6] ,例如,某医学大学的学生在访谈中表示,虽然在书本中学到很多专业知识,但是仍然有很多书本找不到的知识,比如医患之间沟通患者会隐瞒病情,或是其他只有到工作时候才会遇到的难题等着解决。由此,高校对于学生毕业去向的引导就会侧重于考研方向。然而,这并不是明确的做法。高校应着实加强职业培养,缩小学校与岗位之间的鸿沟,让学生认真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6] 。学校在进行考研宣讲以及其他普及考研工作的同时,也可以让更多的应聘机构走进同学,让同学们的心中不止有考研一条出路,而是实现人生的多样化,真正走向属于自己的多彩人生。

4.3. 大学生自我认知清晰,拒绝盲从,人云亦云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渐渐地从“天选之子”的地位退下,但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针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领头羊”可能并不是他们自己,也许是某个教育培训机构的老师,也许是某个就业中介的领导。总之,大学生应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在目标名确的前提之下进行就业,考研或是其他行动。大学生应对自身情况了解,明确自身优势弱势,拒绝盲从,拒绝人云亦云 [7] 。学校以及辅导员可以以一定频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让学生们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进行更加精确的评价,从而拒绝盲从,人云亦云。

4.4. 媒体舆论发挥作用,呼吁大学生灵活多样化就业

现代的互联网社会给人们提供许多了解知识的渠道,但是媒体发展良莠不齐,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媒体应该发挥正向作用,公众媒体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为了浏览量无所不用其极,要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人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让人们知晓社会上各个岗位的优势与发展前景。书籍、报纸和杂志是媒体宣传的平台,媒体主要是起到导向作用,统一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在高校生业生就业之际,各媒体力量应该团结起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为广泛的就业信息,同时要加舆论的导向作用,建构高校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献身于基层等良好的社会风气 [8] 。例如,进入校园的“春招”、“秋招”等大型招聘会很多时候会存在由于消息不够及时导致“好的工作没人要”,或是“优秀毕业生就业机会单一”的事情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招聘会可以根据岗位以及工种的区别设置多个分会场,在严格的网络监控下,进行效率更高的线上招聘工作,让本科生就业机会丰富起来,每一位毕业生都能走向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天军. 大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6所高校抽样调查的实证分析[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3, 16(4): 71-75+81. https://doi.org/10.13782/j.cnki.2095-106x.2013.04.018 [2] 孟佳, 顾昭明. 山西省大学生考研动机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7): 828-829. https://doi.org/10.13342/j.cnki.cjhp.2011.07.012 [3] 周烨. 当代大学生考研动机因素结构分析[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1(11): 170-171. [4] 陈密容. 重视描述性统计在社科研究中的价值[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2-05-25(002). [5] 王小清, 林荣华. 影响大学生考研心态的因素探析[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1(4): 19-21. [6] 吕洁. 高校学生考研动机及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79-82. https://doi.org/10.16148/j.cnki.cn32-1743/c.2007.04.014 [7] 申鲁军. 师范类大学生考研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8] 李红亚. 地域差异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7): 119-12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