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和特征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调节情绪的方法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和特征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和特征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ICTEDU

2024-06-18 2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关注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发展态势、做好情绪疏导,是后疫情时代高校在线教育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线学习情绪分析有助于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实施有效的在线学习情绪干预提供重要依据。将专业类别、课程类型、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纳入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数据,分别分析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及主要特征差异。结果发现,大学生在线学习以积极情绪为主,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类型、使用不同学习方式,以及利用不同学习资源的在线课程时,其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均会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依据情感需求,设计促进积极情绪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平台互动工具,提高在线学习参与度和临场感;注重学生情绪认知及管理,发挥教师情感支持作用。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差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4)03-0109-12

  作者简介:刘丹,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大连 116029);王微风、刘昊妍、曲怡,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辽宁大连 116029)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据驱动的后疫情时代高校弹性教学策略研究”(编号:21YJA880062);2022年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面上项目“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学习情感识别研究”(编号:LJKMZ20221417)

  一、引言

  后疫情时代,部分高校延续2020年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方案,利用雨课堂、超星、课堂派等学习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也由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转变为常态化时期的持续性教学方式。然而,发展迅速的在线教学尚未解决师生间的“温度”问题,长时间面对屏幕上课所带来的学习焦虑、学习倦怠等在线学习情绪问题依旧是研究者议论的焦点。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在线学习情绪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1]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在线学习情绪。[2]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如何、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是否会出现差异、在线学习情绪会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线学习情绪作为在线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一种复杂的主观体验,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研究者围绕特殊时期的学习情绪状态又展开新一轮的探讨。[3]鉴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情绪状态,探究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学习不同课程类型时,使用不同学习方式、利用不同资源进行学习过程中的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差异,据此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对研究者多角度掌握后疫情时代学习者在线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更人性化的干预措施。

  二、文献综述

  (一)在线学习情绪相关研究

  在线学习情绪指在线学习活动中,所有和学生学习活动、学习成果有相关关系的情绪体验。其影响个体形成特定时期内独特的学习心理环境,通过提供动力和能量,调节注意力和思维,实现为重要事件做好准备和做出反应的功能,并触发与行动相关的意图,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学习效果。[4]在线学习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两种类型,[5]具体来说,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及成绩,包括骄傲、兴趣、专注等;[6-8]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相反,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利用认知资源和积极策略,包括困惑、焦虑、倦怠、厌烦等。[9-11]

  国内外对在线学习情绪的研究,基本可分为在线学习情绪的成因、测量,以及针对特定情境或群体的在线学习情绪研究三类。关于在线学习情绪的成因,由于学习情绪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体验,其产生和变化受个体、课程性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大致将影响在线学习情绪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其中,内部因素包括学习者的性别、学习层次、学习经历等,[12]外部因素包括灾害性事件的严重程度、社会支持,以及学习任务的性质和特点等。[13]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情绪量表[14]、表情识别[15]等来测量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情绪。针对特定情境或群体的在线学习情绪,早期有关在线学习情绪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会因为初次体验全新的学习方式而感到兴奋,[16]成人学习者还会因为自己能够兼顾工作、家庭和学习感到高兴。在学习过程中,因为缺少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以及网络环境、学习资源质量不高等,学习者也会产生孤独感、无聊等消极学业情绪。[17]有学者从在线学习行为数据的角度出发,探究异步学习平台中在线学习者的学习情绪,结果发现,学习者在异步学习平台中会倾向于表达积极正向的学习情绪。[18]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多聚焦于个体层面的学习者情绪状态及变化趋势,对不同特征类型的在线学习课程中学习者情绪状态的分析还缺乏深入研究,在线学习者的情绪状态是否会随着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尚未形成统一认识。本研究参考对应的在线学习情绪量表,将专业类别、课程类型、学习方式、学习资源纳入影响因素的考虑,以便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的特点。

  (二)后疫情时代在线学习情绪相关研究

  随着新冠疫情的暴发,学习者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开展学习,疫情期间的在线学习迫使学习者要尽快适应居家生活和学习节奏的改变,由此引发的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绪可能会导致学习者难以专注于当前的学习任务,[19]从而减少自身的学习投入。[20]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情绪恶化,尤其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积极学习情绪与在校时相比明显处于劣势。[21]

  在线学习是将多媒体技术和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在新冠疫情发生以前,在线教育的教学效果在国内还未得到普遍认同。研究者发现,在线学习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时空不受限、学习方式更灵活、学习内容可回看等优势,然而也存在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习监督机制等问题。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所有学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在线教育的规模和数量快速发展。此时的学生往往因为疫情新闻、学习方式的快速转变、硬件设备不完善、网络卡顿等问题产生负面学习情绪。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得到全面建设和实施,由教学设计、知识讲授、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活动组织实施等环节构成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在线学习的常态,并形成持续转型与深度变革之势。[22]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在线学习情绪,美国一项有关数字化学习意向的调查结果表明,后疫情时代73%的学生和53%的教师更喜欢在线学习,[23]这与先前研究有所不同,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对在线学习可能已经产生新的认知,学生的在线学习情绪状态可能也会呈现新的倾向。有学者认为,居家在线学习的孤独感、群体归属感缺失等临场感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的关键性因素。[24]从课程角度来看,杨程认为,在线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技术、如何选择资源、如何提升教学效果等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25]杨丽乐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时较为关注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它们从内容和形式上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重要载体。[26]这是挖掘学生在线学习情绪体验的切入点。

  由此可知,后疫情时代学生的在线学习情绪大多受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课程因素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后疫情时代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的课程因素出发,力图挖掘在线学习者的实际情绪状态,找出提升学生在线学习情绪需要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以辽宁、江苏、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省市师范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师范院校学科特点划分为文史、理工和术科(音、体、美)三个专业大类开展在线问卷调查,学习者在课程结束时针对在线学习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情况进行问卷填写。本研究共回收问卷924份,有效样本781份(有效率约84.52%),其中文史类158份(男生15份、女生143份),男、女生所占百分比分别约9%、91%;理工类502份(男生68份、女生434份),男、女生所占百分比分别约14%、86%;术科类121份(男生61份、女生60份),男、女生所占百分比均约50%。

  (二)研究问题

  探究文史类、理工类、术科类三个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线学习不同课程类型,使用不同学习方式,利用教师提供不同类型资源进行学习时情绪状态的差异,据此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将课程类型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直播方式和非直播方式,其中直播方式即同步互动直播课堂,是指教师利用QQ视频通话、腾讯会议等工具,通过屏幕共享或真人出镜等方式传授知识,非直播方式是指录播课堂和在线自主学习的总和,即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或是阅读教师提供的其他视频、文档资源进行学习。将教师提供资源的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教师不提供任何资源、教师提供视频资源、教师提供文本资源、教师既提供文本资源又提供视频资源。本研究确定以下研究问题:①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是否会产生差异?②不同的学习方式、课程类型、学习资源是否会导致大学生在线学习情绪状态产生差异?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根据前文对在线学习情绪的分类标准,本研究综合参照Watson、Clark和Tellegen编制的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27]作为测量工具。有针对性地将学习者在线学习情绪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由20个描述具体情绪的形容词组成,其中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各10个词汇,采用混合排序的方式将两个维度的词汇进行排序,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法,从1-5依次代表几乎没有、比较少、中等程度、比较多、极其多5种情绪体验程度。计算方法是将两个维度的得分相加,由于每位大学生从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维度各填写一次情绪量表,因此,两个维度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各得到10~50分,整体来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会各得20~100分。根据得分判断其情绪状态,若积极情绪得分高于消极情绪,表示为以积极情绪为主的学习状态;反之则表示为以消极情绪为主的学习状态。[28]

  本研究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克隆巴赫α系数在0.8以上说明量表的信度非常好,有较高的可靠性,分量表α系数最好大于0.7。[29]经过分析各专业类别的α系数发现,三个专业类别的总体α系数均大于0.8,各专业类别下的情绪量表α系数也均高于0.8,这说明该量表在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专业类别学生的情绪状态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不同专业类别学生情绪状态差异性,本研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变量的平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发现,各专业类别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为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消极情绪。

  根据学生不同情绪的平均值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不同专业类别学生主要积极情绪与主要消极情绪,如图1所示。三个专业类别学生的主要积极情绪类别一致,积极情绪以兴趣盎然、坚持、注意力集中为主,其中术科类学生主要积极情绪平均值相对其他两个专业类别学生平均值较高。三个专业类别学生的主要消极情绪表现有所不同,文史类、理工类、术科类学生均以分心和困惑为主要消极情绪,而第三种主要消极情绪出现不同,分别为紧张、心烦、焦虑。

图1   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情绪

  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探究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差异性,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消极情绪均表现出一致性(p=0.223>0.05),这说明在消极情绪维度上,三个专业类别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对于积极情绪,三个专业类别大学生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8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