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几种类型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有哪些方面 ​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几种类型分析

​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几种类型分析

2024-07-05 15: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几种类型分析

在当今社会,早恋日益成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并且呈上升趋势。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那么,什么是早恋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必须要先了解早熟这一概念,因为早恋其实是建立在早熟的基础之上的。早恋”是当代中国本土概念,它是这样界定的:发生在生活、经济上尚未完全独立,同时距离法定结婚年龄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少年群体里的恋爱行为。那么​青少年早恋心理有什么类型?下面大家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目录 早恋的表现有哪些 ​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几种类型分析 早恋的危害是什么 如何面对孩子早恋 早恋的特点

1早恋的表现有哪些

  (1)孩子变得特别爱打扮,注意修饰自己,常对着镜子左顾右盼。

  (2)成绩突然下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活泼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不愿和父母多说话。

  (4)在家坐不住,经常找借口外出,瞒着父母在公园、歌厅等场所,有时还说谎。

  (5)放学回家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或呆在一边想心事,时常走神发呆。

  (6)情绪起伏大,有时兴奋,有时忧郁,有时烦躁不安,做事无耐心。

  (7)突然对描写爱情的文艺作品、电影、电视感兴趣。

  (8)突然喜欢谈论男女之间的事。

  (9)背着家长偷偷写信,写日记,看到别人赶忙掩饰。

  (10)瞒着家长或亲友写信,日记,注重信纸暧昧的样式,特别注意隐藏信件。时常有异性的同学打电话,或电话短信突然增多,接听电话时,喜欢回避别人。

2​青少年早恋心理的几种类型分析

  一、早恋的几个特征 :

  1、朦胧性 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情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是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和差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久时间。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子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子采取主动;男孩子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由于性早熟而引发的早恋问题,是存在于社会的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社会问题;更何况,它给青少年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思索这一问题,显然有必要将它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下来考虑。

  二、早恋之社会现状

  当今社会,早恋已不是个别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已是日益成风,并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有关部门对汨罗市部分中学生的调查表明,15.2 %的中学生已结交专一异性朋友。据“广州市中学生心声热线电话”反映,在所接听的咨询电话中,12.81%的 学生正处于恋爱或“暗恋”状态,有30 %的学生正受着异性交往、早恋及青春期“性问题”的困扰。早恋不仅已是社会普遍现象, 并且在年龄呈下降趋势。

  三、早恋之根源

  目前,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普遍关注青少年学生的早恋问题,并且大多持否定性的评价,然而,这一社会现象缘何“顶风逆行”,这并非一时之功,而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根源。

  我国的性教育普遍开展得太晚,一般都从初中开始,相对孩子而言明显滞后,尤其是在现在,青少年普遍早熟,这一矛盾和冲突变显得尤为突出。即使在部分较为发达地区,性教育开展的较早,然而其透明度和知识合理性却大打折扣,教师或因“羞涩”或因“含蓄”而使孩子对“性”更加好奇。而在大多数家庭,家长们往往由于“羞于启齿”,对青少年所困惑的性问题多为“顾左右而言它”,让孩子们的困惑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解释。“性教育”正是因为这样“欲说不说”,企图回避却又无法回避而使青少年更加“神往”。

  在我国性教育仍然没有在广大青少年中普遍开展的情况下,各种性信息,特别是直接和间接描写、展示性行为的小说、录像、电视、电影、挂历、广告等文化娱乐形式到处泛滥,一方面带来性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 ,在长期处于传统的性禁忌、性压抑中的青少年身上引起强烈的反差心理,他们极容易在试图摆脱压抑性心理的过程中急剧地效仿外来文化中的性角色,在生理早熟与心理不成熟之际,走上性罪错道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日趋早熟、不健康的大众传煤的影响以及枯燥单调的校园生活,加之缺乏必要的性教育,于是出现了“早恋”这一社会现实。

  四、早恋的类型

  青少年处于人生最充满活力和幻想的年龄阶段,但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却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然而在许多家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使一些青少年过早地失去了他们本应得到的关爱,于是一些青少年过早地陷入了恋爱的旋涡中,步入了“早恋的殿堂”。他们没有认识到恋爱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仅仅是因为“好玩”,寻求一种刺激、一种新鲜、一种虚荣,甚至一些青少年把是否拥有“男(女)朋友”作为是否有“面子”的标准。于是就有青少年如是说:“玩玩罢了,又不缺斤少量!”多么“轻松”的言语呀!现代中学生早恋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有的是想体验一下这种情感的滋味,有的是出于从众心理作祟,这种危险的心理状态恐怕正是一个又一个令人痛心的故事的开始!

  青少年早恋的常见心理原因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种是精神空虚型。青春期正是人的精力特别旺盛的时期,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大好时光。但是一部分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发泄这部分过剩的精力,于是,早恋便来到了他们空虚的心灵之中

  第二种是爱慕虚荣型。这种类型以女孩子居多。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加上流行的爱情歌曲和表现性爱的影视和书籍的诱导,少男少女的潜意识里也产生一种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甚至被追求的冲动需要。这些女孩还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爱听港台流行歌曲,爱看言情小说,这跟现在学生题材的健康文艺作品极度贫乏有关。

3早恋的危害是什么

  1、影响正常学业

  中学生早恋必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甚至有可能因为早恋,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成绩直线下降。

  势必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

  2、诱发心理问题

  中学生在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早恋过程中若遇到刺激,如分手等等现象,可能会直接诱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产生极易让其走上犯罪的道路。

  3、影响身体健康

  中学生因为还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所以这个时候如果做一些身体过激接触的话,则是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状态的。

  4、增加经济负担

  中学生由于此时心理上还未达到完全成熟状态,极易走极端。对于恋爱中的他们,可能会为了自定义的爱情,互相攀比、花钱买各种东西,而且毫不节制,直接增加经济负担。

4如何面对孩子早恋

  所以家长第一个就是过分的盲目,有点恐慌。另外一个,孩子和异性交流,家长一定要把和异性的交流和恋爱这个概念给混淆起来。

  进入青春期以后,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倾向,想了解异性或者想和异性去交流,但不等同于恋爱。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还不知道恋爱是一个什么样的滋味,所以家长不必恐慌,那么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恋爱方面的倾向性了,第一个,不要过分的批评。

  第二个,要及时的加以鼓励,让他们和异性去交流。

  这种交流对孩子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在鼓励他们和异性交流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们在公开的场合;第二个,要鼓励他们和更多的异性去交流。

  但在交流过程当中还有一些不可避免的躯体距离的一种接触,那么接触对于大多数孩子是没有坏处的,我们在心理学上把这叫做性的一种放电。

  这种接触的过程当中,是缓解某些孩子性心理的焦虑或者紧张。为了防止在这种交流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特别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家长在发现孩子单独和某一个异性交流过长,或者特别隐秘的时候,家长稍微有意识的给以阻止;

  或者用另一种方式给他们带到一个公共的、安全的环境当中;或者给他介绍另外一个异性去交流。这样他就不至于和某个固定的孩子交流时间过长或者过深。

5早恋的特点

  特点一、懵懂无知性

  这一时期的男女处于憧憬幻想阶段。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特点二、极易变化性

  因为只是好奇才开始的恋情是处在变化的多发期。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感受其中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特点三、彼此的差异性

  大多数早恋的孩子在行为上总是十分的隐秘,他们会通过书信、电话、短信的方式来传递感情,当然也有的人会大方的公开,在很多场合出双入对。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早恋的青少年之间的活动就是在一起谈论高兴的事情,交流一下私密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有的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但是也有的甚至发生了关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