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兵的注意了,征兵也有优先权,这5类人会被“优先”征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学生应征入伍是在学校地报名吗还是在家 想当兵的注意了,征兵也有优先权,这5类人会被“优先”征集

想当兵的注意了,征兵也有优先权,这5类人会被“优先”征集

2023-06-14 1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现在军人的社会地位是越来越高,当兵热的时代已经到来,军人的待遇和保证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军人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都知道每年征兵都是有名额上的限制,因此只能优中选优。如果是这5类当中的一种,征兵报名的时候会优先征集,望周知。

第一、现役军人的子女。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不少家庭都是属于军人世家,他们祖祖辈辈都挑选了扛起钢枪,戍守边疆,报效国家,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国家。都说“一人当兵全家光荣”,通常情况下,一个家庭有一个人当兵,全家人都能享受军属优待,全家人都会感到光荣。现役军人的子女报名当兵的时候,肯定会优先考虑。

从征兵的流程来看,先要进行网上报名,然后安排体检,政治审查,预定新兵,张榜公示,最后是批准入伍。因此相同条件下,政审审查的时候军人子女肯定是有优势。

第二、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和兄弟姐妹,烈士子女。

2023年全国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指出,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和兄弟姐妹,烈士子女当兵,会优先征集。当兵就意味着要做好牺牲和奉献的准备,军人就是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我们之所以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就是有了千千万万的人民子弟兵,在祖国的边防线,海岛,高原,边防哨所,荒漠戈壁上坚守着。他们只是在替我们老百姓负重前行,才有了我们和平的环境。

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和兄弟姐妹,烈士子女当兵,肯定是会优先征集。相同条件下会批准这类人优先入伍,在政审方面这类人占有很大的优势。

第三、中共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

尤其是高中生高考报“定向培养士官学校”的时候,除了分数需要达到专科线及以上之外,身体素养也是需要过关。因为报考定向培养学校,也是需要体检和政审,这是按照征集义务兵的标准来执行。

报考定向培养士官学校,就如同成为了一名“准军士”,这是军队和地方大学联合培养的一种模式,军队依靠地方的教育资源,为国防和军队的进展培养更多高端技术型人才。

征集的对象为,从参加全国一般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一般高中应届毕业生中选拔,年龄不超过20周岁(截止当年8月31日)。培养对象大多为男性(女性较少),未婚,其政治、身体条件按照征集义务兵的规定执行。同等条件下,中共党员、军人子女、烈士子女、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录取。

第四、在抢险救灾和灾区复原重建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

在抢险救灾和灾区复原重建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参军入伍的时候会优先征集,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品德兼优,甘于奉献,不惧艰辛。这就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军人的素养。这类人优先批准入伍,那是理所当然。

第五、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

现在征兵都是以高学历人才为主,2023年征兵已经开始向大学生倾斜,尤其是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会优先批准入伍。

随着国防和军队的进展,早已对各类武器进行更新换代,很多新型装备列装部队,就需要更多高层次技术人才来使用、维护和保养等。大学毕业生就是最好的征集对象,毕业生人数比较多,202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

加上很多理工类大学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符合部队的岗位进展需求,因此进入部队之后,能够发挥出大学所学的专业特长,这就大大的缩减了军队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军队的战争力。

综合以上分析,2023年想当兵的注意了,征兵也有优先权,这5类人会被“优先”征集,应征青年和父母都有必要了解。第一、现役军人的子女;第二、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和兄弟姐妹,烈士子女;第三、中共党员或者优秀学生干部;第四、在抢险救灾和灾区复原重建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青年;第五、理工类大学毕业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