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费力气见到雪鸮了,让我幸福感满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型猫头鹰 终于不费力气见到雪鸮了,让我幸福感满满

终于不费力气见到雪鸮了,让我幸福感满满

2023-12-12 00: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来自BIrd of the World

图来自维基百科

深蓝是夏天繁殖时的区域,淡蓝是非繁殖时的区域

雪鸮生活在北极周围的最北端地区。在非繁殖季节,该物种还可以在加拿大南部和美国北部以及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发现。

首先,在外貌方面,雪鸮的体形比较大,体长50-68厘米,属于大型猫头鹰之一。

雪鸮是唯一的一种羽毛大部分是白色的猫头鹰。尤其脸部,是纯白色的。雄雪鸮总体呈现出比较纯净的白色,并伴有些许棕色的的斑纹,其浓密程度不一样。如上图这只雄雪鸮,其棕色斑纹还是很明显的。

有一项研究说明,雪鸮能够将羽毛中最白的部分对准太阳,在晴天时,大约用44%的时间,而在阴天时用的时间少一些。这可能是为了调节体温,也可能还有别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雄雪鸮在冬天向南迁徙的距离比雌雪鸮走得更远。

鞠建国摄影

雌雪鸮的羽毛被黑褐色的斑点点缀得更浓密些(如上图);而使得纯白色的脸庞更突出。通常,雌雪鸮比雄雪鸮有更多的暗色斑纹。亚成雪鸮的羽毛颜色和雌雪鸮相似。雌雄雪鸮羽毛斑点的深浅度均和年纪以及环境有关,且雌雪鸮比雄雪鸮体形大。

其次,在觅食方面,雪鸮也和许多猫头鹰的习性不一样。很多人都知道猫头鹰是在晚上去猎食的,这确实是大多数猫头鹰的习性。但是,雪鸮的狩猎习惯和大多数的猫头鹰都不一样,因为在夏季的繁殖栖息地——北极地区,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所以雪鸮整天都是可以觅食的。而在冬季,并不是所有的雪鸮都南迁,所以24小时的长夜,雪鸮也是觅食的。

南迁到到冬季栖息地的雪鸮,当它们离开极地圈后,便像大多数的猫头鹰一样,更喜欢在黑暗的掩护下寻找食物。通过自己观察这只雄雪鸮的活动,也证明了这一点。白天,它是不捕猎的。雪鸮喜欢吃田鼠,旅鼠和其他小啮齿动物,甚至鸟类。有记录,一只雪鸮一年可以吃掉超过1600只旅鼠。

据我在冬天对文中这只雄雪鸮数天的观察,尽管这只雄雪鸮白天并不睡着,但是大多数的时间它是闭目养神的。这只雄雪鸮的闭目养神状态非常有趣,尽管它的眼睛是闭着的,但其头部却非常频繁地做转动。最多是向左面或向右面转着,然后会停留几分钟后再转;而转到正面或背面的时候,停留的时间相对左右两面要短一些。

它微微睁开迷蒙的双眼,让你知道它是时刻醒着的。

打哈欠的雪鸮萌劲十足啊!

一直到了傍晚四五点钟的时候,它的双眼才会圆睁起来。

休息状态的雪鸮,其头部频繁地活动是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像所有猫头鹰一样,雪鸮的眼睛与头顶成比例。因为它无法移动眼珠子,因此它必须转动整个头部。在有14个颈椎的帮助下,它可以旋转270°。除了左右前后地转动,它有时还会左右摇摆或者上下舞动;一伸一缩的很有点新疆舞的范和拉丁舞的节奏。

这只雄雪鸮不太受围观人群的干扰,它按着自己的习惯生活着。对围观的人,它有时会爱理不理地半睁开着双眼向他们瞟两眼;当它高兴的时候,会用那张锐利的尖嘴捋捋自己的羽毛;也许是蹲的时间太长(经常是数个小时也不会挪地方的),它也会时不时地弯弯腰,伸伸腿,扇扇翅膀;或者做一下二三十米距离的飞行让自己保持精神抖擞。

做弯腰活动的雪鸮憨厚可爱

它的萌萌举动,让你忍俊不禁,观雪鸮真是莫大的享受!

伸伸腿脚,保持灵活。

尽管是冬季的栖息地,其气温也是在零度左右的。观雪鸮对观鸟人的最大考验就是抵御这寒冷。

而来自北极圈的雪鸮,对寒冷的的抵抗能力是华氏-80度(摄氏大约-62.2度)。为了能抗御寒冷的冬天,雪鸮从脸,喙,腿到脚上都被细细的像毛皮似的羽毛严实地包裹起来。这也使得雪鸮成为北美体重最重的猫头鹰(4磅左右,大约3.6斤);比北美体形最大的猫头鹰——乌林鸮(Great gray owl,体长60-83厘米)还要重两倍。

“蹲得太久了,我要飞一飞!”

这只雪鸮白天开始做活跃的活动,一般是从下午三四点钟开始(每天它开始活动的时间不太一样,我想是和当天天气明暗程度有关),见过它在一二百米范围内的飞行活动。但这个飞行活动,我没有看到这只雪鸮是为了猎物而出发的。在白天每次观察的几个小时中,没有看到这只雪鸮去捕猎。

据鸟友鞠建国1月9日的观察,白天7个多小时这只雪鸮都没有去觅食,只是在大约50米的范围内,有4次飞行活动。直到下午6点,天色基本暗下来后,它的最后一次飞行才是飞离它白天活动的地方,直接飞到约二百米之外的一棵不大的树上,开始了它的猎食状态。

1月9日,天气晴朗。下午6点后,当天色已暗,雪鸮飞到树上,捕猎行动将开始。鞠建国摄影

雪鸮喜欢悬停在空中观察哪里有猎物出没。可惜这样的精彩场面难得捕捉了!

雪鸮的视力极其好,是我们人类的1.5倍。它和其他种类的猫头鹰一样可以分辨所有的颜色,只是除了紫外线的色素。但是,雪鸮与其他猫头鹰相比,它们的听力较差,通常是通过视觉和运动来感知猎物。有实验表明,雪鸮可以探测到1.6公里以外的猎物。

雪鸮是一种很聪明的鸟类,特别会和大自然环境相适应。比如在繁殖地的北极地区(北纬60°以北,有时甚至下降到北纬55度),它的栖息点是游走的,很少在同一个点或者终身和同一个伴侣繁殖后代;如果当年它们感觉猎物不丰富的话,它们也会放弃繁殖。

当它们在11月或12月首次到达越冬地时,开始它们会四处走动,当找到一个拥有富裕食物的地方,它们才会驻扎下来。像这只雄雪鸮的越冬地就是一个拥有开放的草场和林地的水库,而且那个长长的由岩石堆积的水库坝是这只雄雪鸮特别喜欢待的地方(因为雪鸮喜欢待在干燥的地方)。另外,水库还有人类的建筑物,也为这只雄雪鸮找到了一处别人不容易接近的地方。

“白天在这里睡觉好舒服,对我好奇的人很难靠近了!”

我希望它会喜欢这个新的冬季家园,这里是不是和北极苔原的平坦开放有模糊的相似性?欢迎你今后每年冬季都会来到这里度假!尽管我知道你的迁徙规律不太规则,你也不会百分之百地一定在冬季往南迁......不管你如何选择,我们都会喜欢你,只要你感到安全快乐幸福就好!

雪鸮存在的数量取决于可用食物的数量。现在普遍估计,世界上只有14,000至28,000对成熟的雪鸮,目前全球雪鸮的数量还不到它以前数量的10%。在2017年雪鸮被IUCN列为易受害物种。雪鸮的生存状态与人为干扰有关,像汽车撞击、枪击、高塔和电线撞到、人类设的动物陷阱、飞机鸟击事故等等未知原因而导致雪鸮受伤和死亡的占了绝大多数。此外,有观点认为气候变化可能也是雪鸮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请按赞赏码打赏作者,鼓励创作更多好作品

覃春老师更多精彩文章

面对距离自己10米的东美狐松鼠,赤肩鵟为何放弃攻击?

是万幸还是不幸,我没有遭到拥有化学武器的臭鼬正面攻击

美洲这三种鸟自带“盾牌”,要防范什么?

鱼鹰的启示

一年过去,山心沙岛的故事有了新篇

牵动万人心的防城港山心,给了我们希望

防城港山心为何要封闭保护?

防城港一个不足11.2公顷的山心,让这个春节颇不平静

每年准时到小镇赴约,这只大鸟折服了千万民众

在我家后院,看各种小鸟与库氏鹰斗智斗勇

图文原创:覃春

标题为编者所加。

做自然使者,为大自然代言

微信公号:ziranguancha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