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人常说的方言,竟汇集了这些民族的语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同方言介绍 呼和浩特人常说的方言,竟汇集了这些民族的语言

呼和浩特人常说的方言,竟汇集了这些民族的语言

2023-12-17 22: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呼和浩特是一座民族聚居的城市,所以这座城市的文化是多元性的,这在呼和浩特的方言体系中就有所体现。其实,呼和浩特的此地话也因城市四大板块的划分,而略有不同。本期《玉泉故事汇》我们一起听听,那些关于此地话由来的故事。

绥远官话——满语

呼和浩特新城区在清朝是绥远城,也是军事驻防城,这里住着特别多的满族同胞。新城满族的汉语方言当年被称为绥远官话,接近于“京腔”。

比如我们常说的“马马虎虎”、“磨蹭”、“膈应”、“邋遢”。还有家里食物存放时间太久,不能吃了,有了“老油气”会被称为“哈喇味”。身上出汗,衣服上有了印记被称为“合潾”。

呼和浩特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可能都玩过一种游戏叫做“皮球抓嘎儿”,嘎儿其实就是羊的膝盖骨,在满语中被称为“嘎拉哈”,“嘎儿”的发音源于“嘎拉哈”。

还有我们今天常说的“这儿”、“那儿”,这样的儿化音都是源于满语。

语调独特的回族方言

在呼和浩特回民区,回族群众有着独特的方言,语调非常有意思。比如说“定夺”,在呼和浩特人的概念当中会被理解为琢磨、拿主意。还有的回族称死亡为“无常”,清算是“交割”,打是“补砸”。

土默川上的蒙古语

呼和浩特地处土默特平原,也被称为土默川。在土默特蒙古族部落当中,他们之前所使用的蒙古语,已经融入到今天的呼和浩特汉语方言当中了。比如一个老词“水淖儿”,在草原上看到有一片水,便会称之为“水淖儿”。巴彦淖尔中的“淖”,就是水的意思,这是汉语和蒙古语最完美的一个结合。

呼和浩特本地的很多孩子到了12岁要过一次大的生日,在生日上会戴钱锁和套面圈,老人们管套面圈叫做套面“圐圙”,圐圙也写为库伦。在蒙古语和汉语的词汇当中,面圐圙意为给孩子最完美的祝愿。

走西口带来的方言

当年很多山西人走西口来到呼和浩特,特别是像大盛魁这样的旅蒙商,随着走西口的发展,与之而来的不光是西口文化,在呼和浩特人的方言当中,也能感受到西口文化的特色。

很多人说呼和浩特话和太原话很像,这是因为在乾隆年间,呼和浩特被设为山西归绥道,由太原管辖,所以发号施令和派遣人员自然由太原来完成。呼和浩特方言中还有不少山西特色的词汇,比如说蹲下是“圪蹴”,撒娇是“咯呲”,散步遛弯是“个溜”。

如果去细分呼和浩特本土方言的口音,你会发现有很多区别,比如说西龙王庙和玉泉区,北门里和北门外的口音就不一样,当年大什字南边和北边的口音也不一样,曾经所说的呼市郊区和新城就更不一样了。当然,随着时间的发展,呼和浩特的语言特色,本土方言或许还会产生更多的变化,但总之这里是一个民族和谐团结的大家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