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之战:浅析祖大寿的投降敲响了大明覆灭的丧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凌河城 大凌河之战:浅析祖大寿的投降敲响了大明覆灭的丧钟

大凌河之战:浅析祖大寿的投降敲响了大明覆灭的丧钟

2024-07-02 08: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经略宁锦:毛文龙军事集团和祖大寿军事集团等地方军阀的起步

前面已经分析过地方军阀的崛起,天启朝,出现了两大军阀集团,可以说实力不容小觑:

毛文龙部,浮海克镇江,在后金背后神奇般的建立了一块根据地。毛文龙部以毛文龙为核心,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能征善战的部属。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本土军阀,朝中缺乏基本的靠山。所以,这支部队到底是听中央的号令还是听毛帅的,谁也说不准。

祖大寿部,祖大寿、祖宽、曹文昭、吴三桂等形成一个军事集团,这些人出自传统军事世家,在辽西的主要军事要道扼守。且祖大寿部出自行伍,和朝中有盘根错节的关系,在朝中军方有支持度。

天启末年到崇祯元年,辽东形势一直在好转。朝廷开始打起来小算盘,尤其是袁崇焕督师辽东后,辽东的军事集团经常因为欠军饷哗变,也逐渐构成可能的威胁,其次朝廷发往辽东的军饷确实不足以支持两个军阀集团。朝廷在两大军阀集团中间其实是做了选择,选择了出身更靠近朝廷的祖大寿部,而选择牺牲完全不受控制的毛文龙部,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表面上看是擅自行为,实际上是朝廷对毛文龙部逐渐做大,不受朝廷管辖的担心。当然明朝廷的腐败和文人集团的鼠目寸光也是另一方面原因,外敌未除就忙着内内讧。毛文龙军事集团突然倒塌。崇祯六年前后,剩余的毛文龙部尚可喜等投降后金。

当时,袁崇焕处死毛文龙的理由之一:

祖制,大将在外,必命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

在这种背景下,祖大寿军事集团就成了崇祯在辽东唯一的仰仗。这也就是袁崇焕为什么和祖大寿关系一直非常好,后来袁崇焕死,祖大寿部还不顾后果哗变,这是后话。明朝廷原本的想法是削弱本地军阀力量(文官集团的伎俩),对祖大寿部寄予厚望。但祖大寿部在正式开始起步后,也逐渐本地军阀化,同时待价而沽,和后金也有点眉来眼去,逐渐更难控制。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下狱,祖大寿部发生哗变,替代袁崇焕的孙承宗出面安抚祖大寿,次年,祖大寿部收复河北永平等四城,因功晋太子太保。大凌河战役后,率众1万余人出降,杀朝廷一品大员何可纲,朝廷很多人参奏他,虽然后来他用计谋逃脱回锦州,但家属多人依然滞留后金,他作为朝廷名义的地方守将,有家属在敌国做人质,而且被优待,和后金皇太极等也有书信往来。生性多疑、首辅换得跟走马灯似的崇祯帝不但没有降罪,反而升祖大寿为少傅左都督。可以看出,明朝廷已经不能按照正常的律法来左右祖大寿的行为,而是用尽各种手段来拉拢他,这个时候他已经是经略一地的第三方军阀,而不是朝廷的边关守将了。但是,此时,祖大寿的主要家族势力还在明廷版图内,他尽心尽力维护的明朝疆域,也就是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二者并不矛盾,袁崇焕的凄惨下场,大凌河战役后,他的家族开始逐步陷落在后金手里,祖大寿部的天平开始逐渐倾斜了。

大凌河战役:大明覆灭的丧钟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明政府衰败不可阻挡,辽东全面失守,仅剩辽西走廊作为最后的军事防御基地,同时,袁崇焕被杀,军心涣散,孙承宗开始坐镇辽东,但受崇祯和文官体系掣肘。

正月,祖大寿受孙承宗命令重铸大凌河城。八月,皇太极征调大军围困祖大寿部于大凌河。城内粮草不够,孙承宗又远离战场,匆忙间组织了4次救援。皇太极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法,援军4万人被皇太极设伏,几乎全军覆没。这里要重点强调下:孙承宗在本次战役的前期,作为地方主帅,最高行政长官,对战局判断迟缓,致使祖大寿部陷落无法救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点在前些年特别火的《明朝那些事》中却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了。

皇太极对大凌河城采取了围攻的战术,环城挖了四道壕沟,并筑起一丈多高的墙,左右扎营45处,完全杜绝了大凌河和外界的联系。祖大寿组织部队反击,督军交战十余次,突围不成功。明军的4万援军又被击败,主将张春等33元将官被俘,明军再也组织不起大规模的救援行动。

皇太极共写23封劝降书,希望祖大寿投降,祖大寿并未进行回复。明军坚守3个月,城中粮草断绝,出现了杀马吃人的惨剧,城无法再守。祖大寿自知报国无门,率众1万余人投降,其中将军何可纲誓死不降,为保证投降事宜的顺利进行,祖大寿杀死了一品大员何可纲,并约定不能屠杀城中百姓,正式投降,大凌河战役结束。

《清史稿》:顷大凌河之役,城中人相食,明人犹死守,及援尽城降。 结语

大凌河战役,是军阀势力对后金集团低头的开始,这次战役共俘获明军将领七十余人,很多都是高级将领,皇太极一律重用这些将领。这一政策的贯彻执行得到了深远的影响,1633年,孔有德、耿仲明率部归降开启了明末军阀导向后金的篇章:

1、大凌河战役之前,由于辽人治辽政策的确定,地方军阀开始纷纷崛起,逐渐不受中央控制。

2、辽东辽西的战争趋势,也从最初的政府军转为了地方军阀对抗后金的形势。

3、祖大寿部坚守城池不投降,原因之一是后金有永平屠城这样的劣迹,大凌河之后,皇太极约束军纪,并命令官员学习汉家典籍,善待降将,这对明朝的统治更产生了致命的打击。

大凌河之战后,军阀集团对明朝、后金有了重新的认识,开始待价而沽,或战或降的考虑不以所谓家国为先,开始以家族利益为先,互相牵动,大明的丧钟就开始敲响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