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丨《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 前言:东南亚的大佬们都是怎么发家的?如何才能向他们一样变成衣食无忧的大佬?请看《亚洲教父》,了解大佬背后的故事。文章两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佬背后的大佬们 读书丨《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 前言:东南亚的大佬们都是怎么发家的?如何才能向他们一样变成衣食无忧的大佬?请看《亚洲教父》,了解大佬背后的故事。文章两个... 

读书丨《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 前言:东南亚的大佬们都是怎么发家的?如何才能向他们一样变成衣食无忧的大佬?请看《亚洲教父》,了解大佬背后的故事。文章两个... 

2024-07-16 1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昶盈信-王浩宇,(https://xueqiu.com/8356617599/129944967)

前言:东南亚的大佬们都是怎么发家的?如何才能向他们一样变成衣食无忧的大佬?请看《亚洲教父》,了解大佬背后的故事。

文章两个部分:先说自己的读书感受和点评,然后在讲讲书中的主要内容和干货。

1/2:读书感受:

这本书怎么样?精彩不精彩?是否推荐阅读?

答:这本书我认为值得一读,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内容丰富,可以了解教父的发家史和少为人知的精彩故事。在大家开始阅读之前,我需要说明这本书的内容很好,很精彩,但是翻译者的水平比较差(太差了,太想吐槽了!),再加上作者是外国人,语言表达和中文的表达习惯不一致的原因,阅读体验很差,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乏味,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对东南亚诸多国家地区和人物的不熟悉,在阅读过程中当大量的信息流向你涌来时,会产生昏昏欲睡的感觉。坚持看完第一章之后就会好很多。(引言和第一章内容很丰富)

之前我在微博上遇到一位非常棒的作者,他对于宏观和政策的把握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虚心向他请教之后,他给我推荐了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作家史塔威尔2008年写完的,2019年我才有幸阅读了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震撼、颠覆我对于之前东南亚的历史,经济发展以及超级富豪的浅薄认知(你能够看到的往往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这本书不但让我开阔了视野,脑洞大开,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无知(我对于曾经东南亚经济的繁荣一无所知),还让我对自己出生在中国而庆幸不已,深深的感觉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东南亚的老百姓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同时也感叹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逆袭成为教父精英阶层的难度,自己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情不自禁的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

下面上干货:

2/2精彩内容:

这本书结构比较清晰明了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和东南亚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教你如何成为教父。第三部分,结束语和这愚蠢的政治。我的重点放在引言和教你成为教父上。

第一部分:引言

东南亚是一个500美金就算较高月薪的地区,然而1996年福布斯世界富豪前50名有13名东南亚商人。前25名有8名东南亚商人。少数人拥有如此巨额的财富,反差太大了,而且比较神奇的是这个地区没有一家非国有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这些神秘的大亨怎么会统治东南亚的经济?他们对于整体经济的发展有什么贡献?更重要的是,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这些大亨历经多次金融危机为什么他们的地位和财富仍然坚不可摧,不受影响?他们的秘诀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书作者以东南亚六个国家或地区的亿万富翁为切入点,来研究近代东南亚的经济和政治问题。

这本书的主题是: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是政治权贵和经济权贵之间关系的产物,(这种关系从殖民时代开始发展,并延续至今。)因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精英通常在国内的服务行业里给予经济精英垄断性的特许经营权,由于垄断的特性,让经济大亨他们获得了巨额财富。最终东南亚经济怎么样呢?贫富差距非常严重,国家经济一塌糊涂,大部分老百姓非常贫穷,极少数人富可敌国,最糟糕的情况下,东南亚可能走向拉美式的停滞和不平等。作者认为,相对良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参考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和台湾。通过强调和鼓励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创造品牌企业,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这些都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次:大亨阶层对于整体经济增长几乎没有促进和贡献。真正促进国家和地区繁荣的反而是大量的小型制造业企业。

这本书同样试图揭穿一些关于东南亚文化问题的一些较为恶劣的谎言。

谎言:文化论和种族轮(在20世纪90年代种族理论解释到达了顶点):中国人是天生的商人,具有超凡的经济能力,犹太人是天生的金融家。这是由于文化和种族决定的。印度人生来就适合被培养成律师和法官。

回答:一直流传的海外华人善于致富可能是个谬误,实际更多是历史和环境的结果。首先文化规则这一理念忽视了历史背景。东南亚移民大多发生在殖民时代。现在新加坡或吉隆坡有很多律师和法官都是印度人,不是印度生来就适合培养成法官和律师,而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物。在过去中国人抵达东南亚时,常常被禁止在政府和许多行业里工作,而且不允许拥有自己的耕地或从事农业劳动,当时只有贸易和商业对于中国人没有限制。19世纪前的欧洲犹太人不能参加行业协会,不能从事贸易,也不能从事耕作,而基督教教会禁止信徒从事有息贷款。对于犹太人而言,大部分的经济机遇都被限制了,只有从事金融行业不受限制。(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其次,作者反对文化论和种族论,因为它意味着华人是同质的。然而1949年之前,大规模移民的华人尤其不同质,移民国外的人已经不是纯粹的华人了。在中国走上50或60公里,就会有一种新的不知所云的方言。这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乡土观念,但是如今却被掩盖了。因为1949年以后中国政府成功推广了普通话目前所未有的提高了群众的文化水平,但是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是1949年之前 银民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华侨史》指出,说着不同方言的中国族群几乎视对方为外国人。19世纪30年达探险家乔治·温莎伯爵指出,在东南亚操着不同中国方言的群体互相敌视,好像他们来自敌对国家。总的来说。从任何社会来的移民——无论移民美国的爱尔兰或意大利人,移民巴西的日本人——总体都比本土人干得出色。移民有一个共同之处——移出去的人与留在本国的人不大一样,因此我们要警惕文化推断轮。第三,东南亚中国文化优势论的理由是,很多人把中国移民和教父(大亨)连在了一起。这是有误导性的。种族并不能保证成功。尽管有很多海外华人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在很多地方(泰国,爪哇,苏门答腊等等),有无数个中国家庭好几代人都生活在贫困之中。在文化方面,教父是“变色龙”(适应性强),他们往往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世界主义者,会说多种语言,远离亲人平凡的关怀。大部分大亨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丧失了部分或者全部中文的读写能力。他们的特性首先是教父,其次是种族。第四,抽象的辩论儒家文化促使中国企业形式别具一格,这是站不住脚的。儒学不切实际的理念使得人们感到违反它比遵守它更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可以肯定的说,推崇儒教伦理历来被政客来解释各种各样明显不合理的社会控制。

东南亚国家大多采用了出口依赖模式——最近中国也采取了这一模式(本书完成于2008年)——确实有其缺陷。太多出口产品是为了外国公司而生产,但买主是易变的朋友。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国家发现了这一点,那时外商把业务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地方,如中国、越南和孟加拉国等国家,迁移早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就开始了,但后来却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恶化。1996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一年,整个地区的出口增长突然慢了下来,这并非巧合。国家和地区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么走向强国之路,要么像拉丁美洲一样,在中低收入经济的苦难中循环不签。

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巨富,官商一体(不只勾结这么简单)及裙带关系之深,港官港商不能望其项背。不过,在中国,“关系”会变得很复杂。即使你搞定了表面上的决策人,但一个小小科员的作梗,都可能让你面临麻烦。作者举的一个例子是新加坡在苏州搞的新城。尽管李光耀是关系高手,搞定了中央政府,但苏州当地政府的不同意见,导致计划的失败。真正的关系王国就是东南亚:如果你搞定了当权者,就可以把国库当自己的ATM机,直接从中央银行提钱。

亚洲教父反映了区域经济,就像19世纪早期欧洲各个金融王朝,瑞银华宝、罗斯查尔德银行集团、巴林银行,摩根家族、卡内基、洛克菲勒等等都是一系列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但是后来公众受够了之后,虽然美国政治机器那时候非常腐败,但是对这些危机做出了反应,它进行了根本性的制度改革。笔者观察亚洲发展中国家长达15年之久,认为决定社会繁荣与否时,体制远比人重要得多。

第二部分:如何成为教父?

中国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小富靠勤大富靠天。在大家了解如何成为教父之前我先给大家泼个冷水。作为草根和普通老百姓,想要自己奋斗变成教父级别的人物就不要做梦了。就像是下面一位朋友提问段老师的问题一样。一家小酒厂能否通过自身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打败茅台?段老师的回答也是简单直接:他凭什么呢?

那么如何成为教父?1,适应性。(适应环境)2,核心现金流。(通过构建垄断的生意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3,构建一个机构—奴隶头目和鬼佬随从。4,银行,贪婪的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的乐趣。(通过银行,资本市场获取大量资本。)

1,适应性。

特点一:具备超强的适应性。适者生存,成为教父级别的人物,身处陌生环境或者动荡环境中,他们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亚洲教父的历史是他们像变色龙一样灵活调整他们的身份的历史。大亨们早已经习惯于随需而变,适应各种环境和要求。(政治权贵和经济权贵种族分割需要时他们变换身份,殖民主义需要时他们变换身份,中华崛起时对海外华侨需要时他们变换身份。)

一个典型教父成功必备条件是通晓数种语言,具有一种以上的文化身份。(这保证了他们能够随时变换身份,适应不同的统治者。)

特点二,教父的出身“卑微”。虽然很多大佬喜欢标榜自己是白手起家,但是实际上很多东南亚教父级别的人物的出身一般有两种可能性。1,自身家庭本身就很富裕。2,年轻小伙子找一个牛逼的岳父。在社会阶层基本上固化了的东南亚地区,除非是超级优秀的天才式人物,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阶层。很多大佬之所以能成为教父级人物,也和他们的历史机遇有关系。

教父的家族发展顺序:第一代建立核心资本,第二代人加强与政治势力的联系,使财富不断扩大,第三代人努力守护反映父辈个性和人际关系的各种各样的资产,由于第四代人对事业专注不够,前辈们原先创立的集团赖以生存的关系网逐渐衰落,加上家族企业固有的缺陷,几代人的鸿基大业终于毁于他们之手。

2,核心现金流

教父帝国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特许经营权或许可证,有了这些东西就能进行垄断或者寡头独占。为什么经历了那么多的金融危机,宏观调控,教父级别的大亨都依然不受损失高高在上?因为每一位教父都在寻找那些能够带来源源不断非竞争性的核心现金流的生意。它是一条金水河,能够使他们度过经济好坏时光的金水河,确保了企业的发展,商业帝国的运行,使之难以倒塌。(巴菲特的保险公司,何鸿燊,霍英东,郑裕彤这些大佬的博彩生意,马来西亚垄断的粮油贸易产业,香港超市和连锁药店的垄断,垄断的房地产,港口,能源,水泥,混凝土,连锁零售等等)为什么大亨能够获得这些特许经营权呢?这个就涉及到了关系,和为了维持关系所付出的很多娱乐,生活开支。(简称贿赂。他们每周都花大把的金钱来公关,请你吃饭,请你玩女人。。。只要把你伺候周到就能得到一切。有些教父是和政治权贵一起长大,是同学关系。)

3,构建一个机构—奴隶头目与鬼佬随从。

如果有人跟你说他辛勤工作富了起来,问问他“为谁工作?”。教父们花费许多时间在工作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他们工作日的性质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者。一位新加坡大亨的财务主管意味深长的说:“他们真的努力工作吗?他们只是在为他们的人际关系而工作。。。”。在一个关系、政治势力和许可证比企业的内在办事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商业运行环境中,这是不可避免的。

“奴隶头目”几乎肯定是亚洲人,和大亨同种族,能说同样的语言并完全融入大亨的家庭。

如果说郭鹤年是一位善于融入周围地区不同精英文化的能人,那么李嘉诚就是一个善于用人的领导者,真正体现了世界性教父的风范。李嘉诚注重长远利益,注意什么能使他成为最终的成功者。据分析,李嘉诚在用人、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技巧对他的事业很有帮助,这使他成为最富有的教父。但是对于其他绝大多数教父而言,鬼佬的作用就是装点门面。总的来说,教父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科学贡献极少。他们高额聘请“奴隶头目”和鬼佬随从,因为这些人曾经从事过全球贸易管理。

4,银行、贪婪的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的乐趣

除了拥有寡头垄断下的许可证与特性经营权之外(这是基础),想要成为东南亚教父还需要另一个必备条件:获得资本的机会。(在资本的推动下,才能一跃冲天成为教父。)在后殖民时代的东南亚地区,由于三次改变和发展,当地企业家获得资本的机会变得更容易了。第一个发展,是当时银行在贷款做法上的变化,第二个发展是与权贵有关系的大亨们被准许开设自己的银行,这种银行成了典型的贪婪的私人银行,虽然在这种银行里存的是他人的金钱,第三个发展是该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

关于第一个发展的解释:由于种种原因,在殖民统治下,取得合理利率的贷款是最束缚当地商人发展运营的事情之一。当时欧美银行对贷款给亚洲商界没有多大兴趣,因为他们更喜欢给有信用证和其他证明的国际贸易公司提供资金,而他们真的贷款给当地人时,贪婪的买办就要求获得回扣。对于东南亚的中国商人而言,曾经掌控泰国盘古银行的陈弼臣是个重要人物。他打破了当时高度保守,高度殖民主义化的银行系统。陈弼臣给予香港地区以外的重要大亨资金上的支持—马来西亚郭鹤年、印度尼西亚的林昭良、泰国的谢国民家族,也支持新加坡和香港的其他玩家。香港的汇丰银行本质上也是属于殖民银行。直到20世纪60年代,管理业务的几百位外国经理机会从不会见华人企业家,也不直接对他们的信誉度进行评估。后来随着战后主要管理层对越来越富有的华裔大亨产生进一步兴趣,种族才偏见逐渐消失了。最明显的例子:香港战后两个主要的大亨:一个是逝于1991年的包玉刚,另一个是李嘉诚,他们都是通过汇丰银行的支持,一下子从普通大亨变成了杰出成就的大亨。(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把和记黄埔卖给了李嘉诚等等)

第二个发展的解释,大亨们被准许自己开设银行。在菲律宾,国家银行的贷款业务是带有政治倾向的,很多资金被大亨占用和套利。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期至1965年短短的不到二十年时间私人银行的数量从一家变成33家。而这些操纵银行的家族却把钱从银行拿出来借给自己的公司和朋友的公司。印度尼西亚在金融危机之前240多家银行。不仅是政府有银行,军队也有银行。银行在政客和教父的操纵下,向不值得贷款的项目提供资金,20世纪80年代,国家银行20%的贷款收不到利息或者本金。

第三个发展的解释,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割韭菜)。发展中国家的东北亚、韩国、台湾地区,股票长期收益一直很差,不过东南亚股市更差。换个角度看,当你可以从自己控制的银行里获得所需的资本,同时实际利率为0时,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给人家分红?当人们思考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那么高,而股市收益率却那么低时,记住这一点或许有用,那就是上市公司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情况。推动东南亚经济起飞的出口也并没有上市。很多教父的通常做法是把优质的生意放在自己名下,然后把不良,垃圾资产打包上市卖给中小投资者。郑裕彤的新世界集团上市公司里有难以置信的垃圾,如毫无意义的新媒体项目、烂尾基础设施、在中国内地的投资失误等,而他自己的私人公司却是赚大钱的公司。(花样很多,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列举。)

第三部分:90年代的清算与狂欢+结束语

这一部分较少提到了一些金融危机后教父的一些情况。主要提到在东南亚地区,金融危机的最终结局是广大中产阶级和普通老百姓买单。我们查阅今天东南亚地区的相关资料可以了解到东南亚地区在近代中国人的印象中是很贫穷的国家。要知道尽管很多人觉得菲律宾很贫穷,当年菲律宾是除了日本之外亚洲第二富裕的国家,现在却只能靠菲律宾女佣创造外汇收入,2006年15%的菲律宾人生活在绝对贫困中,47%的人日生活费在1-2美元以下。香港尽管是发达地区经济体:但是香港的贫困人口依然非常的多,最新的数据显示5个香港人1个是穷人。700万总人口的地区有130万人属于贫穷家庭。一直到2006年后期,房价才回升接近1997年的水平。2006年在印度尼西亚有8000万人生活中贫困之中,贫困线是日生活费1美元。

教父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政治环境的产物,归根到底,环境本身才是该地区的大问题。

(第三部分由于自身见识和认识的原因,理解的不是很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阅读。)

——————————————————————————————————————

专注:财务、阅读、投资、时间管理、生活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万家科创君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