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上大专选什么专业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大专专业推荐女生不去读 男生,上大专选什么专业好?

男生,上大专选什么专业好?

2024-05-24 18: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我看来,选择专业要依据「技术才是硬通货」法则,有几大好处:

技术是相通的,而且你学了技术性强的专业,选择的余地要大得多; 学习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自大狂的病,降低一个人的怀才不遇感; 学了技术强的专业容易找工作。

很多人高考后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其实选择专业真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我认为人们首先需要纠正的是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误解,很多人以为学经济就能学到如何赚钱,或者以为学了管理学就能当领导。根据我多年以来的经验,好像没有发现用人单位打广告,上边写着「聘请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待遇优厚」或者「高薪聘请领导」。

很多人学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很大可能去当了中介。并不是说做中介不好,我认识一些中介,比我年轻五六岁,赚得跟我差不多,但是一般情况下气质形象俱佳才行。

现在一般正儿八经的公司选拔干部的规则都和华为选用人才的标准一样,也就是韩非在《韩非子·显学》里说的「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从基层员工里选领导,以后企业用空降兵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很多人偏爱金融学专业,他们认为学了金融学就能够非常有前途,其实金融学专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有前途。这个领域我很熟,因为我身边有一堆金融从业者,和他们熟识是因为同样喜欢历史。

金融领域的薪资收益存在明显的「头部效应」,也就是头部的 1% 拿走了整个领域几乎所有的钱。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金融行业的收益模式和很多人想象的完全不同,一些人以为金融数学好非常重要——通过数学模型来分析经济,通过炒股或者其他操作来盈利。事实上是你想多了,这可能是影视剧误导了你。绝大部分金融领域的高手依赖的是关系网、笔杆子、嘴皮子。这个让人很费解,不过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我认识几个在金融行业做得不错的,他们都是文笔了得,能够下笔千言。当然,他们最大的本事是能筹到钱,认识很多人,而且他们也不是学金融学的。

我不建议你学金融专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金融专业的留学生太多,因为这些年英国把接受中国留学生当成 GDP 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英国留学很容易,去了之后绝大部分都是选择金融专业。

我也不建议你学历史,因为喜欢历史是一回事,学历史又是一回事,毕业后很难找到有前景的工作。

我重点来说说计算机专业,因为我最了解这个行业。

首先,做码农肯定是可以的。在计算机行业,只要细心、认真,天分不高的人也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收益也很好。将来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肯定是海量的,这是因为:代码不是写出来就完事了,海量代码对应的是海量的维护人员、集成人员。另外,计算机行业普遍潜规则较少,行业相对自由一些,没有什么官僚气,高水平的人,只要脾气别太臭,一般很难被埋没。

其次,当码农的学习途径非常多。如果将来当码农,不一定要学软件工程,学习计算机、通信专业都可以。我不建议报考软件学院,因为这个学院的学费非常高。如果本科不是重点大学,可以将来考研究生的时候重新努力一把,平时学好英语,上名校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我在很多文章里反复强调过,当码农最重要的不是天赋,也不是数学,月薪三万以下的码农只需要初中数学水平,最重要的是获得「语感」。

一个人如果想做码农,他只要在大学的时候多写多练——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攒代码的数量,如果他能坚持四年,会远远超过其他同学的编码能力,毕业的时候能把面试官吓一跳。

我去过很多高校招生。在面试这些学编码的同学的时候,我发现,80% 的学生整个大学代码量不超过两千。只好招聘了这些人以后重新培训他们。

最后,码农界的工资差距非常大。基层的复制粘贴码农每月可能也就能够温饱的水平,但是能做性能优化和架构的码农,月薪五万以上很普遍,倒不是多难,是需求很大,造成供不应求。将来选择职业时候要选艰苦、有挑战性的那种项目,去攻山头,长期收益特别大。

技术才是硬通货

每年高考后,很多人面临选大学专业的难题,很多读者建议我写一篇如何选择专业的文章——一部分人是因为自己要上大学了,一部分人是自己的侄子和亲戚要选专业上大学,他们不甘心坐在旁边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想给自己的家人、亲戚一些专业的建议。

有的读者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个梗,多次问报考哪个专业毕业后能够月薪八万。我确实见过毕业就能拿到这么高工资的人,不过这种人数量并不多。

今天我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选专业的事分享下,供大家参考,说不准有用。当然了,你肯定不会只看我一个人的建议,毕竟我说的只是一个侧面,期待能够提供给大家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首先我们得强调几个基本常识:

一、除了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比如医生和律师,绝大部分人在毕业五年内就开始折腾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尤其是当下的时代,人们对未来的确定性越来越低,有些专业人才在市场上根本没有匹配的工作。我的一个朋友毕业多年了,尽管继承了他父亲的洗车店,现在还经营得不错,不过他依旧长期关注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查看有无招哲学系毕业的职位。每次看到没人招哲学系的毕业生,就感慨家里有钱真是好,可以去读一些没什么用的专业。

二、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为什么我经常说年轻人争取去大城市呢?那些小地方人事复杂,盘根错节,相互提携,不管做什么事都得找人。

小地方本质还是人情社会,不像大城市是陌生人社会,相互之间遵守简单规则,反而相处容易得多。不过也有个问题,如果在大城市将来发展不下去,回到小地方,会过得有点痛苦。

之前总有人感慨大城市里邻居之间比较冷漠,其实这才是正常社会。村里那种互相都认识,天天互相打探,流言蜚语不断,每走几步就得跟人打招呼才让人身心疲惫。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了,大城市房价高怎么办?——大城市房价高主要是有人购买,繁荣赋予了一堆砖头以价值,偏远山区、索马里、委内瑞拉的房价并不高,你也不会去买,所以房价高是繁荣本身。

你的竞争力如果能跟得上大城市,自然买得起,在大城市工作,收入往往是曲线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你往往干着干着会有一个跳跃。当然,如果没有获得曲线增长,也要保持平常心,咱们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

美国人经常说「give a shoot」,也就是「打了一枪」,或者「尝试过」,一枪没开是遗憾,开了没打中就拉倒了,纠结也没用。我们尽量避免自己成为那种一辈子没做过艰难决定,没冒过险的人,就可以了。

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思考问题,一定要少用「平均」这个说法,多用「二八定律」,比如中国人平均收入 ×××,很多人还觉得我们的收入很低。接受过教育的人第一反应是,我国接近三亿人接近欧美的经济水平了啊。如果我国没有达到三亿人接近欧美的经济水平,那三亿人再来一次「二八定律」,最后那六千万人的经济水平妥妥达到欧美发达国家标准了。

三、除非比较特殊的情况,可以先选学校再选专业。你毕业两年后,基本上没人问你哪个专业的,因为很多专业你说了别人也不懂,但是你说大学名字,别人永远都可以第一时间给你的大学找个位置放进去,比如「厉害,名校啊」,或者「嗯,还不错,应该不是 985 就是 211」,再或者「没咋听说过,应该和驻马店职业技术学校差不多吧」。等到你工作五年之后,几乎不会有人关心你的专业了,你的标签是由你之前工作的单位和你的毕业学校共同组成的。

四、大学其实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基本全靠毕业后自己学,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说保持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有两重意思,一是不惧怕学习新东西,二是知道学习曲线,能够顺利抗过学习新知识初期的挫折感。

我主要讲下我了解比较多的专业,免得误人子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