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夜经济真正唤醒沉睡的都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夜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 如何让夜经济真正唤醒沉睡的都市

如何让夜经济真正唤醒沉睡的都市

2024-07-04 0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发展水平是考察其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文化品格及市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尺。作为城市功能转换的新兴时空场域,发展夜间经济既着力发挥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的经济效益,同时亦放大其凸显城市文化丰富度、改善人居环境的社会效益。

夜经济的来临是由新时代人们内在的更高文化需求所推动的。随着人们人均收入的提高,国人对于精神的、文化的、旅游的、娱乐的、游戏的、休闲的、健身的,以及趣味的、美学的和艺术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夜间经济的兴起,为人们在白天的工作之余和节假日的夜晚时间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选择,并逐步培养了国人夜生活的趣味与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许多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走进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这个现象令人欣喜。对每一生命的个体来说,夜间休闲娱乐生活拉长了人们生命的长度和丰度。夜经济造就的夜娱乐也为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的运营开辟了另一片天地,使产业有了倍增的新机遇。

夜经济是新消费经济形式下的产物。如果说过去生产、外贸和消费三驾马车中外贸居于绝对重要的地位,那么今天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场域。随着国家对夜经济开发的政策引导,夜经济已经开始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消费功能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夜经济具有更为深刻的经济价值。事实上,夜经济的繁荣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延伸,也是我国产业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产物。它对于城市经济能量的释放效应不仅在于驱动第三产业与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还是挖掘城市消费潜能、持续释放消费红利的关键着力点,并将成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区域功能升级的战略突破点。

来自美团、阿里等关于“夜经济”的大数据显示,从全年看,双休日、节假日以及7月、8月和12月、1月成为夜间消费高峰;全天看,19点到20点是盒马鲜生到店消费高峰;21点后二线城市外卖餐饮增长最快;21点到22点出现网络购物成交最高峰;23点到凌晨3点,数以万计的人在网上“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22点到23点,大理、重庆、杭州等大多数骑手仍在活跃跑单;23点到24点,贵阳、武汉、广州等近半数骑手仍在城市穿行;24点后,深圳、厦门、佛山等地超三分之一骑手仍在活跃送单。数据显示,入夏,许多三四线城市夜间骑手同比增长超60%。在多种消费形态综合推动下,“夜经济”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推手。

有意思的是,近些年,学术研究领域将“灯光指数”作为测量一个城市和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美国布朗大学教授戴维·威尔等3个经济学家依据卫星记录下的夜间灯光亮度与铁路货运、耗电量等指标,建立了一套经济模型,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夜间活动必然会以灯光亮度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被远在太空之上的遥感卫星所拍摄到。通过专业的处理和研究,形成全球可比较的“灯光指数”,可以用来估算经济活动、人口规模的社会经济指标。他们的结论是:“一个地区夜晚的灯光亮度和它的GDP成正比。”这项研究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夜经济”是否开放、繁荣,是一座城市经济是否活跃的重要标示。

夜经济创造夜城市

美丽的夜间城市景观是夜经济的创新配置。人们惊喜地发现,以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装点的夜经济为我们创造了另一座不同于白日的溢光流彩的夜城市。白天的城市繁忙、紧张、刻板、枯燥,似乎更多地彰显着城市的秩序和规则。而夜晚的城市则更轻松、惬意、自由和随性,它更美,更有意境,更有魅力。人们在一天紧张的节奏中松弛下来,精神得到了放松,身体得到了舒缓。夜城市开启,灯光、炫彩、朦胧,激发了人们对夜的想象和夜的梦幻,大大延展了城市生活的快乐时刻与美学空间,夜文化也展现了如梦如幻的新美学与新趣味。

夜经济塑造了一个城市的新品牌、新名片和新格局。夜城市一般可以将最新的前沿科技与现代艺术创意有机融合起来,创造出令人惊异的新景观。故宫上元夜的精彩,黄浦江变换的江景,给城市增添了一张张新的名片。“酷”时代的都市夜游还以形式新颖与业态多元满足了新一代青年的情感体验,它以一种新的品牌价值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成为城市的新品牌。丰富的文娱休闲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城市生活场景勾画了一张活的地图。同时,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品质的提升,与城市夜经济的发达水平成正比,将勾画城市的新格局。

从最初单纯抓住人们胃的需求的美食一条街,到青年女士轻奢购物的广场,从作为旅游文创标配的咖啡厅、酒吧、KTV、歌舞厅和游戏厅等业态到街头音乐表演、互动展览、轰趴馆、VR和AR体验、健身等多元体验式消费,均实行以夜晚为主、白天为辅的营业方式。有了“光”就有了夜间观光,有了夜的靓丽,自然就有了更具特色的夜游产业的兴起。于是各种综合性夜游产品的开发与涌现正在逐步实现国内城市夜间经济的升级换代,并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新的消费模式和新的消费主体在夜经济中凸显出来。当前,90后、00后群体已经逐步成为我国文化娱乐消费的主力军,也日益成为我国夜经济消费的主群体。当代青年群体以“狂飙突进”式的消费引领了时尚、浪漫、休闲的新潮流。特别是当代青少年“酷中国”激情的迸发,和他们对时尚文化的强烈渴求,激发了我国时尚夜文化的发展。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在数字文化、移动文化、视频文化、粉丝文化、网红文化中创造了各种新场景和新的“玩法”、新“算法”,给夜经济增添了市场动力和运行经验。他们中的一些人深谙青年时尚的趣味、诉求和游戏规则,已经成为“酷”文化产业的行业翘楚,夜经济的前卫推手。

同时,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夜间开放的文化秀。《哪吒》近40亿票房似乎预示着中国新兴动漫已悄然开启。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有了传统的电影之夜、相声之夜、音乐会之夜外,又有了博物馆之夜。今年北京的夏夜,国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华世纪坛、首都博物馆都在夜间对游客开放,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毕加索真迹作品展”和主题为“喜马拉雅秘境”的沉浸式数字艺术展,更是吸引了不少观赏者。在上海、广州也都有数十家博物馆在夜间开放。

与此同时,夜经济并不是没有争议的。过去夜生活曾被污名化,成为黄赌毒的代名词。其实夜经济、夜文化古已有之。古代诗词中多有形象描摹,早在千年前我国已有花市灯如昼的不夜城,彰显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精彩和繁荣。

也有一些专家认为人们白天忙碌一天,晚上就该休息,现代城市的快节奏导致城市“工蚁”们辛苦缺觉,夜生活会更加重疲劳感,影响健康。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优化,合理的、适时的夜间生活恰恰是白天刻板生活的休息。当快乐成为夜生活的关键词,心理的休息和精神的满足已经逐渐成为主流观念。

当然,夜经济也必然带来一些新问题,比如光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发展夜经济需要有一套科学、协调的环保规范措施。如使用什么样的照明设施、什么时候关灯,噪音分贝控制在什么范围内,示范街和住宅区的距离……这些直接关乎居民健康权和休息权的细节,都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以及翔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夜经济中也还有“黑暗料理”,有黄赌毒等负面要素的“暗道机关”,我们也必须斩断黑手,将夜经济办成美丽的、文化的、安全的、清洁的支柱产业。

城市竞争的新场域

近两年,我国城市竞争日趋激烈。从城市扩容升级到“抢人大战”,从经济总量竞争到文化创意的比拼,从旅游人群数量的升降和网络口碑的城市美誉度的增减,不一而足,升级版的夜经济将成为一座城市升腾或下落的晴雨表。

过去的上海曾是近代中国夜经济的先行者与初始地,而今天,它也是我国当代夜经济升级换代的引领者。最近出台的《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围绕“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打造一批夜生活集聚区,进一步推动上海夜间经济的繁荣发展,并以此作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落实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国际消费城市建设的路径之一。

北京市推出了打造“夜京城”的13项举措,如升级地表区域、开放消费商圈、开发一些“网红打卡”地、延长地铁营运时间等。除此之外,设计者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打造夜间消费的“文化IP”,如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盯住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放夜场参观;举办夜间文化、观赏活动等。同时,北京还开展了“北京文创市集”活动,活动集合了高品质的文创消费产品。据了解,自5月31日首站“751潮市集”开集以来,在近两月的时间里,北京文创市集已经先后在北京时尚设计广场、合生麒麟新天地、首创郎园Vintage步行街以及北京汽车博物馆成功举办四站市集,成功打造了“流动的夜间消费打卡地”,累计吸引了超过36.5万人次观展。

城市夜经济的爆发是我国城市构建新的社会功能、适应新时代的深改需求的产物。在过去,我国的城市几乎没有夜经济的公共服务机构和夜经济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一、二线城市已经逐步设置或形成了夜经济的初步形态。“魔都”“帝都”都形成了初具风格和特色的城市夜生活。近两年来,更多的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增加相关设施,安排相关场所,开发创意相关项目,迎接并形成夜经济的新格局。

作为后来者,我们的发展要借鉴那些著名的夜间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当代夜经济是从英国开始的,“夜经济”一词就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数据显示,夜间经济已经为伦敦创造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可贡献660亿英镑的年度收入,并且仅伦敦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就创造了英国全国总税收的6%。

众所周知,阿姆斯特丹自由开放的夜生活举世闻名。2018年,到访阿姆斯特丹的游客量达到近2000多万人次,是当地居民的近30倍,这与它在保护和最大化提供夜间服务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密切相关。

日本东京也是夜经济发展的先驱。通过在一些节假日的深度拓展,东京发展了不少夜经济的典型场景。一些日本酒店推出的表演,就加入了日本文化,融合声、光、影与舞蹈等元素,吸引当地民众和游客在夜间继续娱乐消费。

在韩国,人们已适应多元化的夜间消费和娱乐休闲,咖啡店、健身房的营业时间一般都持续到深夜,便利店基本都是24小时营业。

可以说,夜经济已经成为唤醒沉睡都市、激发经济活力的新力量。

当然,对于我国来说,夜经济的管理是一部刚刚开篇的大文章。发展夜经济,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夜间繁荣的背后是城市管理的总体设计,要在城市管理、治安防控和经济发展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殊非易事。在夜经济活跃的地区,从适应夜经济到管理夜经济,再到服务夜经济,是一个城市管理的理念转型和服务升级的过程。为此,我国的很多大型城市已经有了尝试,如上海设立“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等。

当前,我国夜经济需要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体导向,以商业服务业为供给保障,以高新科技作为技术支持,以信息服务业为重要手段,从而彰显城市精神的引领力、开放的包容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以不断满足和激发市民游客的多样化、多层次、全时段的夜间消费需求,这将是未来以城市文化赋能夜经济的重要共识和实践做法。(整理:本报实习记者 冯悦)

专访:

夜游产品要有城市品格

中国旅游报: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济南、南京等大城市都已经提出繁荣夜间经济的措施,其中文化旅游是一个高频词。您如何看待夜间文化旅游兴起的动因及其社会影响?

金元浦:夜间经济的兴起,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升级的结果。盛夏时节,大家强烈的消夏需求,催生了夜间文化、休闲、旅游、体育等需求。另一方面是市场做了相对充足的准备。入夏以来,餐饮、商场等商业机构开启打折狂欢,文化领域惠民措施实行多年,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放夜场,影视、音乐、芭蕾等文化IP掀起社会热潮,以及部分城市地铁时间延长、开放24小时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为夜间经济兴起积累了条件。

夜间经济的兴起,开启了一个时代,也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使得文化旅游服务从单纯的售卖产品,转而更加关注深层次的精神文化服务,从而催生了服务经济和产业。其背后,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某种回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发展更加充分、更加平衡。

于是,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休闲的、娱乐的、艺术的、美学的、儿童教育的需求都被激发出来。很多家长更愿意趁着暑期、伴着夜色、带着孩子走进博物馆、走进科技馆、走进艺术馆。这反映出,从儿童、年轻人到家庭,都对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加上相关政策的推动,让夜间文化形态更加丰富起来。

从经济现象来看,让文化直接变成经济是非常困难的。而文化一旦搭上旅游的便车,一切就容易得多。要有旅游,先要有有闲的人;有了夜间的消费场景,人们才更有旅游的动力;有了旅游的消费动力,才会有资本的投入;资本的投入中,人们会发现文化的重要性,于是,文化、旅游和经济就在这里实现融合。

从夜间经济的社会功能来看,夜间经济有利于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形态升级换代,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娱乐等旅游方式转变,从时间上拓展了电影、音乐、体育等文化产业的边界;打破了我国长期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延长,也是生命状态的延长,引导人们在夜晚走出去,而不是过度沉迷于手机、电脑等无谓的生命消耗之中,有利于形成更加积极向上的国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我国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中国旅游报:夜游对文创产业而言,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产业链的再造。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您觉得目前行业准备好了吗?

金元浦: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们在夜经济、夜文化方面的发掘其实很不够。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目前很多中小城市基本上没有夜间生活、夜间经济和夜间文化。人们夜间消费的潜力非常巨大,未来,夜间经济的开拓将是普遍的发展态势。

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各个产业链条并不完整。首先是供给侧并没有创作出更多适宜人们夜间休闲、旅游、娱乐的内容创意。我们讲供给侧是讲什么?你得有创意、得有内容产品。现在非常稀缺的,就是好的内容产品。我们对于夜间经济和文化创意模式的探索还不够,消费模式也没有研究透。

从产品供给的角度看,我们需要探索更多夜间的文化和旅游产品。特别要考虑人们的健康问题,现在一提夜市经济,到处都是酸辣粉、撸串,容易带来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看,必须要解决好社会安全问题。夜间带来了美好,也带来了藏污纳垢的机会;同时要防止人们过于疲劳,保证人们有充沛的精力进入工作状态。

未来夜间经济的发展,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供给侧和消费侧融合。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鼓励创作更多有创意的好内容;文化创意类企业要能拿出更好的产品、想出更好的高招,从形式到内容提供夜间消费新场景。要逐步培养消费侧对夜间文化旅游的认知、习惯和艺术品位,特别要关注青年一代的潮文化,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夜经济。

中国旅游报:各个地方在繁荣夜间经济、发展夜间旅游的过程中,怎样体现城市的特色?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角度,您有什么建议?

金元浦:首先要突出服务性,要普遍满足各城市人民群众对于精神需求,让更多的人触及城市文化的“皮肤”,享受夜经济发展的成果,带来更好的生存状态。

其次,要挖掘城市的文化特色、内在脉络,找到内在的城市品格。一个城市的特色,一定包含美食、文化和品牌等方面的亮点和独一无二的东西。特别是城市水系的文化开发往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维多利亚港一定是香港的象征,黄浦江夜景一定是上海的骄傲。北京下一步的发展中,期待大运河、永定河等水系文化的夜游开发得到进一步提升。

再次,夜间消费需求,也对城市的美学欣赏有了更高的期许。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声光电展示,尤其是VR、AI、裸眼3D等视觉效果,让城市亮起来,让夜晚给人更多的想象、更多的艺术和审美满足。例如广州灯光节、温州瓯江夜游、延安城市夜游等,利用灯光打造了夜间经济的亮点,带给了人们艺术和美学的更多想象空间,也让科技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间。

同时,应营造更多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景。今年北京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灯光秀,就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赏夜间景色和城市文化。期待未来能够看到天安门广场的夜景、花坛、建筑等各种各样的、新的文化消费和艺术性的夜间情景。

最重要的是,城市的夜间活动和白天是有区别的。夜间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白天和夜晚的不同需求。如果说,白天经济文化更偏重正式的交流活动,是一般经济活动主战场,夜间则更偏重展示人们休闲的、娱乐的、个体的需求。发展夜间经济,不是把夜间变成白天去工作,而是更平衡、更充分地把夜间文化娱乐性质的个性要素发掘出来,把家庭聚会式的旅游要素表现出来。

夜游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节假日客流集中时,大家的休闲娱乐比较旺盛。未来会向二线三线城市发散。

未来就是谁创意、谁发展,谁能打造大IP,谁就有机会延展经济活动,创造更好的消费方式。

原题:《夜经济彰显城市引领力包容力创造力》

编辑:王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