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讲评】5种常用拍摄场景的相机设置参数 第1500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夜景拍摄参数设置图解 【摄影讲评】5种常用拍摄场景的相机设置参数 第1500讲?

【摄影讲评】5种常用拍摄场景的相机设置参数 第1500讲?

2024-06-29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初学摄影,不知道相机参数怎么设置,往往拍摄出来的照片不是太亮就是太暗,不是虚焦就是拍摄模糊。今天我为大家分享5个常用场景单反设置技巧,参数不要硬套,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些都是大概范围。

一、拍人(A、M档)

1、拍摄人物特写

锐度适中,注意对焦在人物的眼睛或者重点部位,居中构图。

2、人景搭配

中等光圈F8,(用中等光圈主要是为了不让环境虚化,让环境也就是背景和人物都能凸显出来)焦距最广,构图三分、黄金分割。ISO100尽量低点,RAW格式(要是不需要后期可以用JPEG格式)注意脸部的曝光要正确,因宽容度不足导致其他部位过黑、过爆,可以使用后期去调整。

3、动作姿态

头痛、牙痛、肚子痛、腿痛、仰望天、俯视地、落寞背影、舒展起跳。

二、拍静物、花卉鱼虫(A档)

光圈F5.6以上,尽量大,焦距50以上,靠近被摄物体可使背景虚化。

光线强ISO100,光线弱ISO400以内,尽量不要超过ISO800。

鲜艳模式,中央或点测光,注意对焦(太近的话建议大家手动对焦,对焦主体,不然自动对焦可能会出错哦),可用居中、对比构图(四周留空间),机位降低、半蹲或平视。

三 、拍景(M档)

1、参数设置

晴天ISO100、F8、1/200左右,阴天ISO400。

2、镜头的使用

广角镜头焦距很短,视角较宽,而景深却很深,比较适合拍摄较大场景的照片,如建筑、风景等题材,会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中焦镜头,这个焦段拍摄的照片变形最小,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而且设计成超大光圈也相对容易。

长焦镜头的焦距长,视角小,在底片上成像大。所以在同一距离上能拍出比标准镜头更大的影象。适合于拍摄远处的对象。

3、什么是安全快门?

安全快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也就是安全快门速度=1/焦距。

一般来讲,在使用全幅相机时,安全快门可以与焦距值相同,比如50mm的焦距,快门设置为1/50秒以上就相对安全,200mm的焦距,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到1/200秒以上。

而在APS画幅相机上,安全快门要比全幅大1.5倍(这是因为APS画幅等效焦距一般是全幅的1.5-1.6倍),比如50mm的焦距,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到1/80秒以上,200mm的焦距,安全快门就要设置到1/300秒以上。

4、拍景物需要的几种滤镜

UV(紫外线滤光镜)作用保护镜头镀膜

CPL(偏振镜)作用增色、消除玻璃水面反光

ND(中灰密度镜)作用减少进光量、延时、拍水神奇

GND(中灰渐变滤镜)作用前期天空颜色渐变,有蓝橙,绿,灰等种类。

四、拍夜景(M档)

使用三脚架, ISO100,自定义白平衡为白炽灯,开启降噪,RAW格式。

1、F8以上的小光圈(如F11)可以使得灯光出现星光,注意安全快门。

2、净化场景

延长曝光时间(如F22,ISO100,快门10-30秒),行人可从画面上消失,不留痕迹,反光板预升减少机震。

3、拍光斑

最大光圈,最远焦距,正对散步的光源,手动对焦拧出光斑,或对焦最近的前景。

五、夜间人像拍摄(M档)

F2.8-8,慢速同步闪光,后帘闪光模式,这里我建议大家在拍摄人像的时候找光源,比如霓虹灯、路灯等等,这些都能给你补光。我们自己还可以带一些道具,比如一些创意灯、仙女棒等等,会让你的作品更加的出众!

目前为止,手机摄影在硬件条件上还无法达到相机的高度,但是有一招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弥补硬件上的不足,那就是好的构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手机拍照构图决定着一幅摄影作品的成败。虽然摄影构图的规则不是死的,但了解构图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

1、突出主体是手机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或者是趣味中心。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在吸引读者的目光后,能够引导读者的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所以当我们拿起手机准备按下快门键时,一定要思考想要突出的到底是什么。

想要突出主体,最好的方法就是靠近拍摄对象,并形成一点偏差或角度

与此同时,颜色的鲜明反差也是很好的突出主体方式

2.中央构图法

把主体放在画面正中央,这是初学手机拍照的朋友们常用的一种构图方式,要注意的是,中央构图在构图时要饱满,主体占得比例稍大一些(视情况而定,勿死记)背景勿杂乱,不要有东西扰乱视线,让人的视线多集中在主体上。

把花放在画面中间,背景颜色利用后期变成纯色,很好的中央构图法作品

这张照片把人物放在中间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放在前面或者后面都会让画面感觉很奇怪。

3.、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构图是指把画面横分三分,每一分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这种构图适宜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也可表现大空间,小对象,也可反相选择。这种画面构图,表现鲜明,构图简练。

在用手机拍照时,不妨想象着把画面划分成三等分。线条就是安排趣味中心和其它次要景物的地方。当然这条规则是可以灵活运用的,但大致得在那一带。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

把火车分成三等份

4、. 井字法构图

在学习拍照的时候,很多人会告诉你用井字构图法,把主体安置在三等分线的交叉点上。这种构图方式可以说是最保险的一种,井字构图法的四个交叉点可以看作是画面的黄金分割点,如此构图可以保证拍摄画面整体的和谐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但因为其泛用性,这种构图很难有令人惊叹的照片出现。

井字法构图通常应用在大景别中效果更佳突出

5.、画面中前景的重要与否

前景是在画面中位于主体之前,离观看者视觉最近的景物。前景的位置一般位于画面前缘的四边、四角,前景景物由于其离观看者最近,所以其长相一般都比较大,它容易引人注意,有利于突出某事物,所以很多画面没有前景,而是将主体直接放这个位置上,以求突出主体。前景可以起到交代环境特点、渲染环境气氛的作用。既可以美化画面,又可以更深刻地表达主题思想。

现在的许多手机都具备f2.0大光圈,这样的背景虚化效果可以让手机拍的照片也能更加有feel

把对焦点放在小黄花身上,作为前景突出,背景虚化

6.、横构图与竖构图的不同感

在手机拍摄当中,横构图是看上去最自然、用得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在横构图画幅中,水平线被强调,使画面有一种内在的稳定性,事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动体的 水平运动可以得到突出表现,如宽阔的地平线、平静的海面、人物之间的交流等;横画幅构图还有利于表现高低起伏的节奏感。如果横画幅被加宽,则水平线的造型力将被更加强化。

横构图比较多的适用于拍摄天空、大海等一些比较大的风景或场面

钟楼的形状决定了竖构图方式

而竖构图也是一种常用的画幅形式,它有利于表现垂直线特征明显的景物,往往显得高大、挺拔、庄严。在竖构图画幅中欣赏着的视线可以上下观看,可以把画面中上下部分的内容联系起来。竖构图还有利于表现平远的事物,它往往结合仰拍角度,展现事物在一个平面上的延伸,突出远近层次。如果竖构图画幅被加长,则可以增强其画面力度。

无论是横构图还是竖构图的方法都需要根据被拍摄对象决定,灵活使用

7.、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是一种常见的手机构图方式,把主题安排在对角线上,让画面有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这种构图的精髓是画面中重要的线条连接对角,或将主体放置在重要的对角线上,便于视线的凝聚和引导。

将山坡视作一条自然的对角线放在手机的屏幕中,让照片更有动感

冬天就要到了,屋檐上的霜挂一定会非常美,不妨尝试一些对角线构图法,把屋檐当成一天对角线,效果很赞哦。

8、对称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呼应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这种构图方式比较传统,在我们拍摄宏大的建筑物时会常常用到,不太适合具有创新思维的朋友

用对称式构图法拍摄高架桥

选取好角度,有时略显呆板的对称式构图也会显得很有趣

9、画框式构图

良好构图的一个诀窍就是寻找适合拍摄主体的框架,比如一棵树或一扇拱门。选择框架式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将主体影像包围起来,形成一种框架可营造一种神秘气氛,就好像一个人从藏匿处偷偷窥视某个地方。框架式构图有助于将主体影像与风景融为一体,赋予照片更大的视觉冲击。留心诠释主体影像的不同方式,多花时间观察拍摄主体,绕拍摄主体多走走,当你从不同视角审视拍摄主体时,你会发现可供拍摄的角度很多。

框架式构图往往为照片定了基调,所以寻找适合你的拍摄对象的画框就十分重要

生活中的画框有时并不是那么好发现,你必须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10、放射式构图

放射式构图,这种构图指以主体的重点部位为中心,景物向四周形成放射状态散去的构图方式,此种构图可以使观赏者注意力集中到主体之后再向四面延伸,对于比较复杂的环境,可以快速的凝聚观赏者视线。

以太阳为中心点,阳光向四周散去,视线由中心点向周围分散

以云彩的形状作为一个天然的放射中心

11、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面几何构成来安排景物,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想象一下,以枯树的顶端作为三角形的顶点,以下面最左以及最右的小松鼠为另外两个点分别连接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构图让一家人的脸部显得更加紧凑

三角形构图,在画面中所表达的主体放在三角形中或影像本身形成三角形的态势,此构图是视觉感应方式,如有形态形成的也有阴影形成的三角形态,如果是自然形成的线形结构,这时可以把主体安排在三角形斜边中心位置上,以图有所突破。在用手机拍摄合影时使用三角形构图法可以使画面更加紧凑。更加有层次感。

12、透视规律告诉我们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则,所以在远方,我们可以看到平行线汇聚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作消失点,多选择这类画面进行构图不但可以让画面更具冲击力,而且平行线会引导观看照片的人将视线移至消失点,使得画面的空间感更强一些。若是拍摄创意人像,还可以将人物放置在消失点让观看者最终的焦点集中在人物身上。可以获得视觉效果不错的风景人像。

看到这张照片的感觉好像是自己的眼睛在这条公路上行驶一样,充分发挥了画面的延伸感

利用画面的大小把自己的视线无限向前延伸,最终会将消失在某一个点上

13.、均衡式构图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均衡区别于对称,因为这种形式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

均衡的构图使画面中每一个部分都有吸引眼球的地方

看似平淡无奇的照片又能给人一种稳重、安静的感觉

编辑总结:摄影构图是表现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是作品中全部摄影视觉艺术语言的组织方式,它使内容所构成的一定内部结构得到恰当的表现,只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得到和谐统一,才能产生完美的构图。所以当我们用手机拍照时也不要忽视了构图的重要性,以上的方法一定会帮助你得到更完美的手机照片的。

佳能新出的机子R5、R6,两台相机大家都用哪些镜头?你们会选择哪款相机?今天就来聊聊佳能R5、R6以及搭配镜头。

我们先来说说这2款相机。

一、佳能R5、R6对比

其实大家仔细对比下,佳能R5、R6它们中间差价就是一台佳能EOSR的价格。

所以说看的出,定价非常精妙,而且您特别喜欢拍摄视频的话,佳能的EOSR基本上可以不要考虑,可以去考虑R5、R6。

R5大家一直在吐槽它的8K视频拍摄20分钟会出现过热保护,那么就可以考虑一下R6了,性价比很高,但是微单镜头还是太贵了,如果说微单镜头可以便宜点,我们喜欢拍照的摄影师更愿意放弃手中的单反去选择微单。

总的来说吧,我个人觉得佳能R5、R6都是不错的选择,要是预算有限的话可以选择R6,毕竟也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最大的差别就是视频的8K和4K,但是我相信大家对8K这个需求都比较少吧。

二、推荐佳能R5、R6搭配镜头 1、24-105mm/4L

通用性非常强的一支镜头,适用90%的场合,画质令人惊讶,配合自带的防抖更是非常棒。

2、24-240mm

牺牲一部分画质带来更好的通用性,适合单机单镜旅游 ,但是画质确实一般,镜头如果再短点就好了。

3、28-70mm/2L

体积重量和它的画质一样无敌,可以搞定婚礼、人像等一系列标准焦段的所有用途,前提是你能够为它付出体力和2万大洋,所以更适合专业人士,而非普通用户。

4、85mm/1.2L

RF口画质精华,值得为了一支镜头入RF卡口的无敌存在,非常非常好,如果拍摄人像,它是你的终极利器。

5、RF600/RF800

长焦中的“小痰盂”,拍风景和动物不错的选择,客串一下演唱会也完全ok,个人更加推荐RF600,毕竟可以裁剪。

那么为什么它叫做高低频磨皮?

虽然我不知道是谁在这里使用了高低频这个词,但不可否认这词很恰当。高低频意味着它至少有两个频率,这里事实上它就是两个频率,高频和低频。高频指的是人物脸部的具体细节,比如脸上的纹理,毛发,斑点,皱纹等等。而低频指的是脸部的大致肤色分布。

我们在处理过程中就是将一张图,分离成两个图层,一个是高频层,只有细节,另一个是低频层,只有肤色分布。

接下来我们进行具体的高低频磨皮操作,文章的最后,我会告诉大家这么操作的算法原理。

先来看一下我们磨皮前和磨皮后的的对比:

这个磨皮应该花了十几分钟,很快对不对,而且脸部的纹理基本都保留了。当然要对人物精细处理的的话,这还不是最终效果,可能还需要进行调色和补一下高光和阴影区。

这里只进行磨皮,现在让我们开始操作吧!

一、创建两个图层

将素材图拖进PS后,按两次CTRL+J,得到两个背景的副本图层,分别命名为低频和高频,如下图,低频层在下,高频层在上。

二、低频层处理,获得肤色的大致分布

先隐藏高频层。选中低频层后,点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将图片变得足够模糊,忽略细节。

当然也不能太糊,图片糊成一团肯定是不行的。只要看不出纹理、斑点就可以,如下图,一般我会设置在3-10,这也和图片大小有关,大一些的图,设置也要大一些。

点击确定后,低频层的肤色分布,就算得到了。

三、高频层处理,得到皮肤的细节

先将高频层切换到可见状态。选中高频层,点击图像>应用图像。

对应用图像的参数进行设置,图层选低频,混合选减去,缩放填2,补偿值填128。(128或127都可以)

无论什么图,都这样设置,没有其他设置的,除非你不用这种混合方式。至于原因,看文章末尾的算法,你就明白了。

确定后,高频层的皮肤细节也就得到了,如图所示,就是一个有人物所有细节的灰度图。

四、把低频层和高频层合成为原图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近似原图的状态。操作也非常简单,只要将高频层的混合模式改为线性光,两个图层就会混合成原图状态。这里你也能看得出这应该线性光的算法有关,同样在文章最后说明。

五、建组

将高频层和低频层放进同一个组中,同时选中高频层和低频层,按住SHFIT,再点击图层栏下标的文件夹标识就可以。

这一步操作只是为了方便观察,并对比原图。隐藏组,查看背景原图;显示组,查看高低频图层并操作、

六、去除皮肤色斑和凹痕

选中高频层,点击仿制图章工具。(修补工具和修复画笔工具也是可以的,你可以都用一下,看哪种效果好。)

对仿制图章工具进行设置,选择柔边圆画笔,画笔的大小只要比色斑大一点就可以,硬度调低一些。

设置好后,按住ALT吸取皮肤正常的部分,然后放开ALT点击覆盖色斑就可以。覆盖后,你会发现在高频层用仿制图章工具覆盖,完全没有突兀的感觉。不像在原图上覆盖,总是会很突兀。

因为这个时候,你仿制的只是皮肤纹理和色斑等细节,没有肤色分布。所以无论你吸取的部分在哪里都不会太突兀。

当然这里你要注意有些地方原先皮肤细节就比较少,那就用细节比较上的正常皮肤部分去覆盖。

重复仿制图章工具的操作,将如下图中脸部有瑕疵的部分,一点点快速覆盖掉。

可以看下图,我们右半边脸部覆盖好后初步状态。基本的凹痕和色斑都已经覆盖掉了,毫无违和感,脸部的色彩分布也和原先一样,没有任何影响。

接着用仿制图章工具处理好整张脸,得到如下图,可以看到已去掉所有的皮肤色斑和凹痕。

七、均匀肤色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皮肤还是有很多不均匀的地方,特别是鼻子上有一小块颜色特别深,脸颊、下巴和鼻梁的地方也都有一些不均匀的小色块。这些肤色特征是存在在低频层的,所以我们要对低频层进行处理。

选中低频层,用自由套索工具,圈出需要均匀肤色的地方。圈出之前,我们要设置一下套索工具的羽化值,可以设置的稍微大一些,处理范围大的地方。处理范围小的地方再调下羽化值就可以。

这个羽化值关系到边缘羽化状态,会影响处理后的边缘。如果边缘太明显,处理后会边缘会比较突兀。

如果不知到羽化值对应的边缘状态,可以按Q键看一下这个时候的蒙版状态下的边缘,如下图,边缘的羽化状态就很好。

再按一下Q键就回到原图。用这种方法设置好合适的羽化值。

羽化值设置好后,用自由套索工具,圈出需要均匀肤色的地方。

然后点击滤镜>模糊>高斯模糊,移动半径滑块,观察预览图,让肤色稍微均匀一些就可以,半径不能调太大。

确认好合适的半径值后,之后的处理,只要圈出范围,然后按CTRL+F(重复上一步滤镜)就可以。

觉得不够的可以,CTRL+F多按几次。例如鼻翼上的深色块可以按3-4次就差不多了。

一块块圈出,模糊后,肤色就均匀好了,如下图。

到这里,我们的人物磨皮就做好了。

我们的最终效果图如下图。

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处理起来也简单且快速。

文章的最后,我们高频层的设置和两图层混合设置的原理进行一下说明。

先说明一下里面用到的两种混合方式算法:

减去混合模式:结果色=混合色-底色;

线性光混合模式:结果色=2*混合色+底色-255。

我们在对高频层进行处理时,用减去混合模式,混合的是原图和低频层处理后的图,另外还对混合模式进行缩放和补偿,缩放为2,补偿为128,。

那么高频色=(原图色-低频色)/2+128。

之后我们对两图层进行混合式,用的是线性光混合模式,混合的是高频层处理后的图和低频层处理后的图。

那么最后显示的结果色=2*高频色+低频色-255=2((原图色-低频色)/2+128)+低频色-255=原图色+1。

(备注:结果色范围值只会在0-255之间,大于255的均为255,小于0的均为0)

从算法来看,我们设置补偿值为127或者128,那么混合后都是接近于原图色的。

所以这两种混合模式下的高低频设置是固定,无论是什么样的照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