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德鲁克强调的管好自己的六个重要维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夜晚海边的壁纸 图解德鲁克强调的管好自己的六个重要维度

图解德鲁克强调的管好自己的六个重要维度

2023-01-07 00: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课程强调管理者的领导才干,南哥在多年的领导力课程中发现,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首先学会的不是管理他人而是管理自己,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呢?南哥今日与您一块学习管理大师德鲁克先生在自我管理方面给出的六个重要的维度与12条建议。

一、识别我的长处是什么?

德鲁克认为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

识别自己的长处是取得个人成就的非常重要的方法,例如南哥的性格特质中有亮点对于目前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一点是追求完美且容易发现缺陷,这对于研究性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会带来的行为倾向有三点:

非常乐意学习他人完美的方法论

在研究中能发现技术缺陷并加以改进

快速滴识别客户业务中的关键缺陷

所以发现自己的这些长处,并让自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而不是做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不仅效率低且过程痛苦,例如让南哥校对文字或者天天应酬饭局我可能会疲惫。

那么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部分呢?德鲁克提出了三点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集中精力发挥你的自身优势:你能够在哪些领域发挥优势。创造出优异的业绩和成果,你就属于哪些领域。专注在某个你擅长的领域则是发挥你优势的有效的策略,例如南哥在制造业一线员工管理这个主题做了5年的研究,分析了超过20000多样本量,在这个领域给一线管理者提供的领导策略相对是比较有效的

加强你的长处并加以改善:它可以指出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所需,需要更新。它还告诉人们在知识面上存在哪些差距为了胜任某项工作。

发现自身在井底之蛙的傲慢倾向:许多人,特别是在某个领域知识渊博的人,瞧不起其他领域的知识,或认为“耍小聪明”就可以不用学习了。于是,我们需要认清,人们在工作中创造不出成绩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或对自己专业领域外的知识不屑一顾。

在南哥对于自我管理者,另外有两点点也同样重要:

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

自我反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企业内部组织的润滑剂。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得两个人能够融洽相处,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

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

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前一个问题“我的长处是什么?”更显重要。

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不一样,造成的结果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还是听者型的人,如何理解上面这两种人十分重要:

读者型的人善于从书面材料中,从厚厚的报告中获取信息:哪怕是厚厚的长达100页的报告放到他手边,他不觉得是个负担,反而会满心地期待能从报告中获取相关的资料。

“听者型”的人是与读者型的人相反的,她更喜欢从聆听中获取信息:给他一本报告,哪怕只有3几页纸,他也会感到头疼,他喜欢的是把人叫到自己办公室,听取对方的口头汇报。

三、我是如何学习的?

在认知心理学中,这是一个元认知的问题,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南哥喜欢写,特别喜欢随笔,有时好的想法灵感来得太不及时,需要我随时做好写的准备,在机场、路上、还是洗手间...当然不同的环境也能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南哥也是有视觉型的特点,我见过你未必会记得你的名字,但是你的形象会深深滴印在南哥的脑海中,所以我叫不出你的名字的时候你也莫怪,因为你已经被我印在心理

回顾下职场经历,许多人更看重的是学习知识、学习技能,但下面三个领域的学习却往往被大多数人所忽略:

第一个是人际关系: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学习与他人相处,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南哥觉得人际关系能力的获得绝非来自沟通技巧的课堂培训,最好的学习就是不断的在与他人相处过程中的反思,因此每一次跨团队的沟通、每一次人际的冲突都是关于人际能力获得最佳契机,而我们中的多数人没有在这些事件中形成反思而错过了极佳的学习机会。

第二个问题是自我规划:学习做规划(周、月、年、职业生涯等)都是职场人士的必修课,失败与成功都能总结出经验,消化吸收,没有规划的职业就好比是大海里的一片树叶,会导致职场的迷失及缺乏前进的动力,例如南哥的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重要的阶段:体验式教练---->讲师----->互动型讲师---->课程设计师----->学习项目设计师------>商业设计(未实现的目标)南哥庆幸的是在高人的指点下自己并没有走弯路而可以取得今天的微小成就。

第三个是压力处理:工作中的压力来自多个方面,学习自我压力处理与帮助他人减压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关于自我压力的处理是很多职场人士或略的能力,但它真的非常重要,在个人成长的过程,南哥发现起决定作用的是不是你的智商而是你的情商,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你在挫败或遭遇巨大的心理创伤的时候是否可以真正地走出心理困境,南哥曾经遭遇的最大打击足足用了1年的时间才真能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以更加阳光及自信的面对自己与这个世界。因此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原理,认知及正确的处理压力是每个人必备的生活技能!

四、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而价值观的冲突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婚姻关系里几乎都是不可调和的:

因此在自我管理中需要明白:

我遵循的信条是什么?

我的底线是什么?

我心中真正的追求是什么?

我内心的恐惧是什么?

清晰地了解这些不仅可以让你明晰地选择你的平台,更能让你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因为人生是由多个无法回头的选择而组成。

五、我的贡献是什么?

对于职场工作者来说,现在他们必须提出一个以前很少提出过的问题:我的贡献应该是什么?如何判定自我贡献,德鲁克先生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三点要素非常重要:

当前形势:认清当前自身的要求是什么,包括目前的工作、能力、企业文化、任务、苦难等,如果没有明白外界对自己的需求是神马,很容易让自己变成一个索取者,这不管是在工作关系以及恋爱关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宇宙的重要法则就是平衡,缺失了平衡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持久,认识到对方的需求是成为贡献者的前提。

我最大的贡献:在多数职场人士的思维逻辑中,我能得到什么的思维远远大于我能贡献什么,这是典型的索取者的思维,而遗憾的是当你的焦点放在“我能得到什么”的时候将大大限制你的格局,只有当你的焦点放在我能贡献的时候,你想要的东西也会水到渠成!

造成的影响:对于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的人,南哥的建议是把眼光放得太远是不大可能的甚至不是特别有效。一般来说,一项计划的时间跨度如果超过了18个月,就很难做到明确和具体。关注短期必须取得什么结果才能产生的影响或者更为重要。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哪些方面能取得将在今后一年半内见效的结果?如何取得这样的结果?

六、我如何管理未来的职业发展?

现在的多数工作都是知识工作,而知识工作者在干了40年后,仍能发挥余热,他们只是有些厌倦,创造力下降,重复干着类似的工作。

南哥听过许多有关经理人中年危机的谈论,“厌倦”这个词在其中频频出现。45岁时,多数经理人的职业生涯达到了顶峰,他们也知道这一点。在做了20年完全相同的工作之后,他们已经得心应手。但是他们学不到新东西,也没有什么新贡献,从工作中得不到挑战,因而也谈不上满足感。这就是为什么经理人在进行自我管理后,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始发展第二职业的原因。发展第二职业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完全投身于新工作。这常常只需要从一种组织转到另一种组织。

第二种方式是,发展一个平行的职业。平行的工作,通常是在非营利机构,每周占用10个小时。

最后一种方法是社会创业。社会创业者通常是在第一职业中非常成功的人士。

第二点事发展兴趣(而且是趁早发展),还有一个原因:任何人都不能指望在生活或工作中很长时间都不遭遇严重挫折。发展职业外的兴趣不仅仅是业余爱好,它也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教你处理人际关系、或者能学到必要职业技能外的能力。

最后是失败,对许多人来说,能避免失败就行。可是有成功的地方,就会有失败。因此,有一个能够让人们做出贡献、发挥影响力或成为“大人物”的领域,这不仅对个人十分重要,对个人的家庭也同样重要。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管理职业的后半生涯。

来源:公众号-培训经理指南,作者:南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