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节“广州之夜”受老外青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国木雕工艺品的研究者 纪录片节“广州之夜”受老外青睐

纪录片节“广州之夜”受老外青睐

2024-07-16 1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方日报讯 (记者/马喜生 通讯员/谢艺杰 周荣嘉)昨日傍晚,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系列“广州之夜・西关风情荔枝湾”活动在广州著名景点荔枝湾举行。来自78个国家(地区)参加国际纪录片节的近百位中外来宾同游荔枝湾,感受岭南水乡古韵。沿途参观俗称“西关五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三雕一彩一绣”。

  据悉,“广州之夜”开创于2007年,主打文化牌,至今已经举办了六届。由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以岭南文化为背景,介绍和推广广州城市形象的系列外宣活动,已成为每年纪录片节广受国际来宾欢迎的重头戏。

  英国客人现场买广彩瓷盘

  当晚,来宾们从荔园出发,途经蒋光鼐广场、荔枝湾博物馆,沿途观赏传统的粤剧表演、新获“群星奖”的《南音新唱十三行》表演、金丝玉玉雕、三雕一彩一绣、西关打铜工艺的现场演示。

  木雕、玉雕、广彩、广绣的工艺展示点最受客人青睐。一位英国客人在广彩展示点前流连忘返,现场买下一个陶瓷彩盘,作为圣诞礼物送给英国的爸妈。

  玉雕国家级传承人高兆华、广绣国家级传承人陈少芳、广彩省级传承人翟惠玲、金丝玉玉雕省级传承人刘钜华、西关打铜市级传承人苏广伟悉数到场,亲自坐镇授艺。

  这些传统工艺演示点不仅成为中外来宾眼中的焦点,还吸引现场众多街坊围观,能目睹这些难得一见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令街坊兴奋不已。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具有远看醒目、近看精细的特点,现场几名模特身穿广绣旗袍,俨如优雅的“西关小姐”。

  传统粤剧表演丰富“广州之夜”

  昨天的“广州之夜”,荔枝湾大戏台靠着河边的戏台唱响了传统粤剧表演,当优美的唱腔响起时,河对岸马上聚集了几十名散步的市民,有一位戏迷阿姨手里提着菜,也凑在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起来。

  与工艺品展示点的热闹不同,外国客人对粤剧表演并不感冒,大多数人匆匆走过。一位印度的客人说他最感兴趣的是表演者身上精致的戏服。

  一位法国客人问导游正在表演的《七月七日长生殿》折子戏唱的是什么内容时,导游犹豫了一会解释说,这是讲唐代一位皇帝和妃子的爱情故事。“我觉得很难欣赏粤剧,要了解这种艺术的魅力应该要先学习粤语,再进行深造,否则你只会把它当作一出动作很少的舞台剧。”这位法国客人说。

  在与这位客人对话的时候,一位中年女戏迷擦着眼泪说,中午在对着公园一面戏台上,不少角儿正在悼念粤剧大师红线女的逝世。这位法国客人顿时肃然起敬,还说他会再了解粤剧的魅力。

  南方日报记者 彭文蕊 实习生 杨韵琳

  ■相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透露:

  《舌尖上的中国》海外每集售4万美元

  昨日,在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高峰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透露,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海外受众越来越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录片进入国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纪录片出口约173万美元,其中《舌尖上的中国》每集售价4万美元。

  马黎认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一批精品纪录片,比如纪录片《故宫》,以26种语言销售到了126个国家,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已经销售到了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下了4万美元一集的纪录。

  其次,中外合拍纪录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新西兰自然历史公司与五洲传播公司拍的中国建筑奇观系列等纪录片都是以中国内容为内核。以国外观众喜欢的方式,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的自然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成为国际纪录片市场既卖座也叫好的作品。

  再次,民营纪录片制作公司的积极性日益增强。比如民营公司和中央台合拍的《长城》,该公司与外方合拍的《藏羚羊》也在国外创下了较高的收视率。越来越多的国产合拍纪录片走出国门。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国纪录片出口约173万美元。

  彭文蕊 杨韵琳

  (原标题:纪录片节“广州之夜”受老外青睐)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