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卖小哥骑手头像 王星

王星

2024-04-17 14: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书香上海 社会学之思 2023-12-25 16:56 发表于北京

“解放书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和解放日报社联合出品,本期书单与大众分享思政、科技、经济、新知、史地、文学等领域10本近期出版好书,并在全国范围约请名家学者撰写书评,为引领阅读的高度、前沿、价值导向,并营造全民阅读的氛围。第28期“解放书单”推荐了由朱迪、崔岩、郑少雄、高文珺编写的《骑手的世界》(点击此处查看解放书单)。

自外卖经济兴起以来,外卖骑手群体就持续成为公共舆论、学术研究和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关注对象。2020年起,某杂志发布外卖骑手特稿、北大博士“卧底”某平台担任骑手并发表学术论文、北京市人社局干部体验外卖小哥工作等热点事件,更是将对骑手群体的关注推向异乎寻常的程度。《骑手的世界》写作的重要背景是近些年新业态和新职业的发展,一方面新业态有力促进了就业——尤其是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引发了社会争议。本书试图通过实证资料阐述新业态和新职业对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新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对一些社会争论做出较为科学的回应和讨论,目的是理解这一新职业群体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新业态群体成长发展等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也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提供政策思路。

(引言节选自导论)

(图片来源于书香上海)

走进骑手群体:读《骑手的世界》一书有感文 | 王星,南开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工业革命后,现代机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持续渗透一方面重构了劳动生产的组织模式,使工厂制逐渐成为与“新”技术相匹配的主要模式;另一方面也制造出大量新兴劳动岗位,“流水线上的工人们”逐渐取代传统的手工业者和工匠而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面对如潮水般涌现的“新兴”产业工人群体,如何认识并理解他们的所思所行成为当时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那个年代学界的主流研究取向是倡导走进工厂,主张透过流水线上的劳动实践过程去理解产业工人的群体意识和行动选择。不过英国著名历史学家E.P.汤普森则创新了研究方法,在其名著《英国工人阶级形成》一书中,他认为只有走进产业工人群体工厂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关注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及其生活历程,方能更好产业工人群体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行动选择,解释他们群体意识的形成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一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骑手群体——这一广被“凝视”的新职业群体——研究视角的转换和创新,带着我们走进了多元面向的骑手世界。众所周知,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美、德、日、韩五个国家的数字经济总量高达31万亿美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为58%。其中,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50.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1.5%。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催生了新的劳动力组合形态,外卖骑手则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新兴职业群体。2022年有624万骑手通过美团平台获得收入,预计未来5年,包括外卖骑手在内的网约配送员的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如两百年前工业革命引发劳动者结构大转型引发广泛关注类似的是,数字技术应用造就的大量外卖骑手群体同样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

从学界现有研究来看,大部分都聚集于外卖骑手的工作领域,讨论数字技术与外卖骑手群体劳动实践的互动机制,分析他们的劳动技能、劳动方式、劳动关系在劳动数字化进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为了更深刻地理解数字技术对骑手劳动过程的现实影响,有些学者自己去做骑手,通过深度参与观察写出了有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学术成果。不过遗憾的是,这些研究有意无意地延用了分析封闭性工厂劳动的理论视角来看待数字平台的劳动过程及其中的劳动者(骑手群体),既未能系统地分析数字平台经济组织模式的社会化特性,也较少关注到外卖骑手群体更为丰富的生活世界及其对生产劳动影响。事实上,相较于传统经济组织所具有的生产封闭性而言,平台企业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特性。对劳动者而言,选择数字平台的工作,不仅仅是选择一种谋生职业,更是选择一种生活。在笔者看来,平台化劳动组织模式的社会化特性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数字平台企业能够动员大量社会资源,组织超大规模的生产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卖平台企业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技术集合体,甚至可以说是社会形塑型企业;二是数字平台上的劳动者其工作场地具有极大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这会导致由此衍生出来的各类工作关系(包括外卖骑手之间的关系)高度疏离和离散化,这会对平台劳动者的团结和集体意识产生直接影响;三是数字游民依赖平台系统获取业务,他们需要逐网络而居,择平台而栖。不过,对于外卖骑手群体而言,必须要身体在场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这导致其生产世界与生活世界相对融合,而且他们的职业身份也趋于多元化和模糊化。数字化劳动的这些事实提醒我们需要转换理论视角,关注外卖骑手群体的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生活世界,讨论数字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够更真实地认识和了解这个新兴群体,更全面地分析外卖骑手群体数字化劳动过程所具有的新特征,从而为数字经济包容性发展以及数字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图片来源于凤凰网)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朱迪、崔岩、郑少雄、高文珺四位学者在转换外卖骑手研究视角方面所做出的创新努力。他们在理论对话的基础上,通过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就业、家庭、消费、以及社会态度等方面生动刻画了骑手群体生活世界,带着读者走进了这个规模庞大的新兴职业群体,让我们能够更为立体地去认识和理解这个群体所思所行。在他们笔下,骑手群体不再是抽象个体,而是具有情感焦虑、职业担忧、以及多样化社会连结等主体性特征鲜明的劳动者,他们将外卖骑手劳动视为一种“情感劳动”的定位也让我感受了文字背后透露出来的现实关怀。而且可贵的是,在扎实经验研究基础上,四位作者从方法论角度对骑手群体的研究进行了自我反思,思考骑手群体研究背后的隐喻及其都对研究客观性所造成的影响,恰如他们在书中所言“当代中国文化景观及社会思想急剧转型,使得外卖骑手成为知识分子和大众系统化地投射其目光的最佳载体——当凝视主体寻找具体的载体来承担这一复杂现象时,恰好奇妙地综合了上述矛盾二重性的外卖骑手群体于是‘雀屏中选’。”这仿佛是在提醒社会学者们在“底层叙事”过程中要思考如何避免所谓的“过度建构”并展开价值相对中立的分析。当然,读完这本书后,笔者也期待四位作者能够在将来的研究中对骑手群体的生活世界与生产世界之间的互动展开更为充分的讨论和分析。

书籍信息

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朱迪 崔岩 郑少雄 高文珺 著2023年7月出版ISBN 978-7-5228-2036-1内容简介本书关注骑手的世界。称其为世界,是因为在骑手所受困于其中的“系统”之外,他/她们还有宽广的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他/她们在这些领域里捍卫生计安全、寄放情感依托、建立社会联结,并建立起自己作为“神圣”劳工的主体性。本书主要基于大规模全国性问卷调查,力图呈现骑手群体的人群画像及其就业、家庭、消费、社会态度等特征。此外,我们精心选拔了50多名善于共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去观察、访谈乃至实践骑手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理解和分析正是建立在这些鲜活的资料上的。本书还对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减贫和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书籍目录导论

第一部分 平台经济与新职业的发展

第一章 业态创新与新职业的兴起一 新职业兴起的社会背景二 新经济与新业态的发展特征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业态群体研究的理论视角一 劳动视角二 社会分层视角三 代际社会学视角四 社会认同视角五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业态青年的就业与生活一 新业态青年的总体特征二 新业态青年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三 新业态青年的生活、家庭与价值取向四 新业态青年与农民工群体比较——以网约配送员为例五 本章小结

第二部分 就业保障与就业质量

第四章 骑手的就业质量一 外卖骑手的就业总体特征二 基于反事实研究方法对骑手职业就业脆弱性的分析三 本章小结与对策建议

第五章 骑手的就业流动一 骑手行业发展与我国社会流动现状二 调查对象和变量测量三 骑手社会流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四 结果讨论五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骑手就业与共同富裕一 外卖骑手群体的中等收入特征二 外卖骑手群体的发展困境三 新业态和新世代的发展需求四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 社会融入与城乡发展

第七章 骑手的返乡意愿和影响因素一 外卖骑手返乡研究的理论视角二 核心变量与研究方法三 外卖骑手返乡意愿的模型分析四 本章小结与对策建议

第八章 骑手就业质量与城市留居意愿一 新职业群体就业研究的理论视角二 骑手群体就业与城市留居意愿的基本状况三 骑手就业质量与城市留居意愿的机制分析四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骑手的城市融入一 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理论视角二 骑手的城市融入现状分析三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 社会认同与社会流动

第十章 骑手的社会认同一 不同维度下的社会认同分析二 网约配送员社会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三 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骑手的社会流动一 主客观社会流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二 主客观社会流动的界定三 青年外卖骑手的社会流动与收入和发展信心的关系四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与对策建议

第十二章 骑手的就业价值与发展困境一 网约配送员职业对当前我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二 现阶段新业态和网约配送员群体面临多重困境

第十三章 研究反思:被凝视与被忽视的“劳工神圣”一 问题的提出:相互矛盾的骑手职业形象二 被凝视的外卖骑手三 被忽视的主位视角四 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十四章 促进新职业发展与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一 稳定就业和收入二 完善权益保障三 提高职业技能四 促进社会融入五 引导规范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助理田野调研报告附录一 退役骑手的故事附录二 骑手的虚假选择权——以社保、工服为例附录三 新型“陌生人”——外卖骑手的自我身份感知附录四 劳动关系间的“打太极”——对外卖平台劳务外包田野调查的思考附录五 数字平台隐性劳动关系再生产下县域骑手多元困境的分化与超越( 向上滑动浏览 )作者简介朱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社会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消费社会学、青年与青少年、新业态与新经济、互联网与社会。近期出版专著《新中产与新消费——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阶层结构转型与生活方式变迁》,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等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崔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发展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团队核心成员。长期从事社会统计和调查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中国社会质量研究:理论、测量和政策》,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郑少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为边疆商贸市镇、汉藏关系、文艺中的藏区形象、历史人类学等。出版专著《汉藏之间的康定土司:清末民初末代明正土司人生史》,在《开放时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读书》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高文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出站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社会心态、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观、青少年与互联网。出版著作《社会共识的形成》《中老年社会心态与互联网生活》《网络直播:参与式文化与体验经济的媒介新景观》,在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心理科学》、《中国青年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和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推荐阅读新书速递 | 《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