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租车的“前世”与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外事旅游车什么意思 中国出租车的“前世”与今生

中国出租车的“前世”与今生

#中国出租车的“前世”与今生|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中国,提起出租车的“前世”,人们可能会第一时间想起民国时期的两轮人力车(也称黄包车),那时传统的轿子已经被淘汰,汽车又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黄包车的出现便解决了中资产阶级出行不便的难题。

很多人对黄包车的印象都源于《上海滩》,风情女子身着旗袍,孤身坐在黄包车上扬尘而去,独留背影给看客,好一副凄凉唯美图。而老舍小说《骆驼祥子》里描述的黄包车夫的生活绝无浪漫可言,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竟日奔波,血汗所获,终难维持基本生活。可以说在三十年代,车夫的生活介于贫苦与生存之间。

最早发明黄包车的是一个英国牧师培利先生,但培利先生的“天才”发明在欧洲却毫无用处,高傲的欧洲人自然不会乐意去做人力车夫。但是在人力资源过剩、劳动力廉价的东方,黄包车却是得其所哉,绝大多数的黄包车夫都是从农村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没有受过像样的文化教育,只有选择出卖原始劳动力来养家糊口。而黄包车夫由于收入低下,难有积蓄,多数人都无力购买属于自已的黄包车,只能向车行租借。

当电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被广泛引进中国城市后,人力车行业就如同当今在新媒体挑战下夹缝求生的平媒行业,开始进入了消亡的倒计时。

1945年冬,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指示交通部拟具废除人力车规划,1946年全国开始禁用黄包车。1955年,上海的最后一辆黄包车被送进了博物馆。

旧中国的黄包车就是民国时期积贫积弱的见证者,它不仅是一种旧时代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如今,在一些旅游景点里,黄包车的身影也会时常出现,黄包车因其价格亲民、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环保等优势被市民及游客充分支持,同时黄包车的出现还促进了就业率,可谓是一举多得。乘客坐在古老的黄包车上,穿梭在星罗棋布的胡同里,信步于水光潋滟的西湖边,感受着历史的悠久气息,想想就别具风味。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力三轮车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它是伟大的发明,使脚得到最大的出力,并使运载事物成为可能。但那是有钱人或有社会地位的人出行工具,普通人的出行方式并没有改变,直至80、90年代,人力三轮车才真正成为了寻常百姓也能乘坐的交通工具。

改革开放后,多数的农村人口由于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大量涌入城市谋生。对于大多数基本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来说,在城市谋生计,除了当搬运工,另一个比较可行的选择就是蹬三轮车。蹬人力三轮车异常艰辛,路途并不平坦,有很多坡道和坑洼,车夫通常载着几个人的重量,挥汗如雨,他们靠此来获得生活的收入,每一元对于他们来说都弥足珍贵。

虽然生活艰辛,但车夫们仍对生活仍充满希望与热忱。载客时,车夫们会做免费导游,让乘客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热情,若偶遇陡坡,车夫们不得已要下来推车时,好心的乘客也会热心帮忙。或许正是这种互帮互助的美德,使得三轮车被融入了数代人的生活成长记忆中,融入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中。

时过境迁,如今在街头,已难寻觅三轮车的踪影。由于交通部门监管的加强和城市的发展,三轮车的生存夹缝日益被挤压。人力三轮车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缩影。

2001年,机械逐渐取代人力,电动三轮车以其轻快便捷、节能高效的特点在三轮车行业里迅速发展。曾经靠蹬三轮车为生的人,大多数也购置了电动三轮车,从此,接送乘客越来越方便快捷,赚得的工钱也相对变多。

在电动三轮车刚兴起时,四处都可以看到三轮车载着乘客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行。70、80年代的人应该没少坐过三轮车。那时,汽车到站后,等候在旁的三轮车师傅们见到旅客出站就“腾腾腾”地一哄而上,乘客爬上三轮车还没坐稳,三轮车师傅已开动了马达,声音如战机轰鸣般疾驶而去。

可惜,电动三轮车因为轻巧、快捷也导致了诸多安全事故发生,国家对城市的电动三轮车实施了强有力的管制政策,挂牌上路成为政府及交管部门规范电动三轮车上路的主要手段。如今,在城市的街头上左瞧右看,除了环卫车和一些早餐流动摊档,三轮车已是甚少看到。

随着三轮车的没落,出租车便顺理成章的成了这一行业的“头”,挑起了人们出行接送的大梁。

其实早在1903年的时候,出租车就进入中国,哈尔滨是中国最早有出租车的城市。由于出租车数量少和购置费太高等限制,出租车行业一直没能蓬勃发展。至70年代初,北京和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各类外事活动增多,出租汽车又在大街上出现。但是“高档”出租车对于平民来说仍然遥不可及,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八九十年代的出租车司机是令人羡慕的高收入阶层,开出租车甚至成了身份的象征。当时的出租车车型多以丰田、皇冠等高档进口车为主,大多数用于接送外国人、外企人员等,于普通人,他们打不起车,也打不着车。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的出租车市场变得越来越成熟,2009-2016年全国城市出租车辆规模保持逐年增长,而2016年-2017年开始略有下降,2017年末,全国拥有出租车辆规模约139.58万辆,“打车”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

反观近几年的全国城市客运量,2014年出租汽车运送旅客量达到历年来的最大值,为406.06亿人次,2015年开始出租车运送旅客人数有所下滑,2017年,我国出租车运送旅客数量为365.4亿人次,同2014年相比下滑了10.01%。这种下滑趋势毫无疑问与Uber和滴滴资本介入打车市场有关,但出租车行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滞后也使原生市场受到了不小冲击。

虽然在这场市场竞争中,出租车一直处于劣势,但它仍是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出租车师傅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这个城市百姓的综合素质,出租车作为城市明信片的作用也将更加凸显。因此,尽管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充满曲折,但是它前进的趋势并不会改变。

当北斗划破寂静的黎明,出租车师傅又开启了新征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