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来带娃上过各种研学营,请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夏令营主要是做什么的 5年来带娃上过各种研学营,请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5年来带娃上过各种研学营,请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2024-05-10 17: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金牛小娃妈 小花生网

这些年,“研学”真的越来越火

什么是研学?其实就是一种游学活动,但千万不要把研学等同于孩子学校的春、秋游。研学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只不过是在旅行中学知识。

比如学历史,可以走出课堂,去参观历史遗迹,或者博物馆...

图片来自花友@小核桃miki,女儿在参加北京故宫研学活动

体验大自然,可以去森林研学、地质研学;领略文明成就,可以去艺术研学、文化研学...

图片来自花友@JoeyYoyo,儿子在参加“港珠澳大桥”研学活动

而如果你恰好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那恭喜,身边有非常多的研学资源,如果你不知道,可能就白白浪费了。

总之,研学是一个能把“玩和学结合得非常好”的活动,花友@乐星星对此有一段精彩描述:

娃在暑假看了《国宝会说话》,但是让他去像大人在国博看宝贝,很难有兴趣,但是研学老师知道宝贝背后的故事,比如后母戊鼎的经历、孝端皇后的头冠、可爱的陶鹰鼎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

虽然能力强的家长也可以自己组织研学活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所,选择一个合适的机构,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问题在于:

研学活动那么多,怎么选?

第一次报名,需要注意些什么?

所以今天,我们专门请来小花生社区里的“研学达人”——花友@金牛小娃妈 来分享经验。

家在上海,孩子4岁多时,花友就带着她参加过科学营...

花友带4岁女儿参加“光学魔法课”科普营,这类也属于研学活动

5年多来,花友带女儿参与了大小几十个研学活动,从两小时亲子营,到数天独立营都体验了个遍!她说:

“我小时候学习学得太苦太笨,有娃以后我很希望让她学得开心点高效点,研学活动的“玩中学”属性因此相当吸引我。”

从左到右研学经历:滇南傣族村;上博历史展;甘肃嘉峪关

今天的文章里,她会大家深度聊聊“研学经历”,适合幼儿园-小学娃家庭参考,有三个方面:

1、真实的研学活动是什么样的

2、贵且不自由,为什么我们却乐此不疲?

3、研学干货,对初接触的人尤其有用!

比如:第一次参与,选哪类,需要注意什么?

挑选高质量研学活动,有哪三条标准?

又有哪些坑,千万不要踩!

以及,如何发现所在城市的研学活动...

虽然很多例子是基于上海的资源,但研学营的选择思路、注意要点、避坑指南,却是大家都可以借鉴和参考的。

结尾,花友还精心挑选了各类优质研学机构,北上广深的朋友别错过。

感谢@金牛小娃妈!也欢迎文末参与投票,你会考虑带娃参加研学活动吗?

来,一起看攻略!

图为花友女儿在敦煌的研学经历

原文由花友@金牛小娃妈发表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我小时候学习学得太苦太笨,有娃以后很希望让她学得开心点高效点。因此,研学活动的“玩中学”属性相当吸引我。

最早我们参加类似的研学活动大概要属麦淘的科学课,娃4岁多吧。

当时麦淘在全城各地借不同机构的教室开设一系列科学实验秀课程,每次一个小时左右。

室验课老师在倾倒液氮

娃在这个课上尝过干冰薯片、踩过非牛顿流体、感受过火焰掌、吹过大象鼻子... 想起来真是满满的回忆。

时隔数年,小妞自己现在对有些课程内容还印象深刻。她至今保持对各种科普类书籍的喜爱,可能多少也和幼时这段经历有关系。

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尝干冰薯片,真是奇妙的体验

从本地亲子游,到雨林独自探秘

真实研学活动,原来是这样的

从麦淘科学课算起,小妞参加研学活动的经历已经5年多了(4岁-8岁)。

这5年多的研学体验大概可以分为三个进阶过程。

最初,从亲子陪同开始...

最早也最适合低龄小朋友的就是亲子研学,即家长陪着一起参加活动。

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本地,时长从一两个小时、半天到一天不等。活动范围包括: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公园以及街角。

博物馆是一个非常适合参加研学的地方。自由行的时候,要么是走马观花,要么是家长提前准备、现场讲解。

对我而言,走马观花有点可惜,让我来讲又过于费妈。于是跟着专业老师参观博物馆成了比较适合我们的选项。

娃在参加上海自然博物馆研学活动

在这个时期,我和娃一起去玻璃博物馆烧制过玻璃、去天文馆探究过宇宙、也去各种美术馆欣赏过海内外的大师原作...

美术馆研学活动,老师在讲解作品

除了室内场馆之外,本地一些特色的户外活动也非常有趣。我们去豫园了解过古代园林,也去外滩巡游过上海的前世今生 ...

外滩老建筑研学活动,从幼儿园到小低的孩子都有

幼儿园时期的几乎每个周末,我都给娃约了至少一场半日或一日研学活动,哪怕是疫情期间,只要没被封控,我们就继续安排。

渐渐,让娃独立参加活动 ...

在一场又一场的亲子活动中,娃表现出相当不错的表达能力和强烈的探索好奇心。

我于是开始动心让她独立参加活动,既是解放老母亲,也是锻炼她的独立能力。

一次,我偶然看到一家机构开放4岁娃就可以参加的夜探昆虫活动,欣欣然给娃报了名。

当时大多数机构的独立活动起始年龄都在5-6岁

这应该是我记忆中娃第一次独立参加研学活动。

活动从下午一直到晚上8点左右,下午在机构教室里做小游戏、学习有关昆虫的知识,晚饭后统一坐大巴车到郊野公园,由老师带着夜探昆虫。

当时娃参加活动的照片,我还发了朋友圈

我随时在微信群里看到老师发来的“前线”图片,跟踪娃的动态,也比较安心。娃和我对这一次的体验评价都相当不错。

有了这次经验,娃独立参加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

五年来,从半天到一整天的日程,再到夜宿和多日夏令营,娃现在对独立活动已经相当习惯和熟练。

她有时候还说独立活动比妈妈跟着更有趣(这不正中老母亲下怀嘛)。

长大些,去长途远行!

随着娃逐渐长大,本地探索已经渐渐不能满足我们。大班毕业的暑假,我们俩第一次踏上了长途远行的研学之旅。

记得当时去的是嘉定两日研学游

从这一年开始,只要能出沪,我们小长假或者寒暑假基本都会安排长途研学。两年下来,我们去西溪南探寻过徽派古村的奥秘,去青海甘肃看过壮阔的丝路风光...

甘肃嘉峪关之行

也去过河南感受中原文化的起源、去西双版纳接触神奇动物和雨林 ...

娃在云南给大象洗澡

研学花费贵、不自由

但我和娃收获更多!

看到这里,我想你一定会说,好是好,但是贵啊。

值得吗?

的确,与自由行相比,研学活动的弊端显而易见:花费贵、不自由。

可是即便如此,我和娃依然乐在其中,是因为我们在这些活动收获了更多。

云南研学营,老师带着孩子们进行“暗夜独行”,锻炼勇气

对娃而言,至少有三点收获:

1、寓教于乐,孩子因此爱上历史

这一点其实是我给娃报名研学活动的初衷,目前看起来收效斐然。

娃幼儿园和小学读的都是公办,体制内的教育基础扎实,但往往失之枯燥。

在各种研学活动中,娃感受到学习和乐趣是不冲突的,不抄写不考试也可以学习到知识。

嘉定两日研学营,娃学到了不少古代科举知识

通过在场馆中实践、在自然中经历、在文物中感受,回家后再配合书籍巩固深化,娃保持着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

这是我们去河南研学前看的书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对历史的热衷。

河南之行回来后,她去网上搜寻了很多关于妇好的资料,宣布妇好和武则天“荣升”为她的偶像;积极地背完了《琵琶行》,说以后要再去白居易墓前背给诗人听 ...

白居易墓,用带队老师的话说,我们背了那么多白居易的诗,这是我们离他最近的一次

另外,他还坚持完成了六周的上博青铜器课程,并在考评中拿了top3的荣誉。今年暑假点名去西安继续历史行程...

2、培养了独立能力,7岁就带队参加活动

说实话,每场有意思的研学活动都非常耗体力。妈妈陪同的时候,娃还习惯性撒撒娇。

独立参加活动的时候,娃似乎很快就自己长大了。

幼儿园时期一天活动行走近万步、夜宿博物馆的时候一个人独立睡帐篷、在户外细雨中吃简餐、遇到困难找老师寻求帮助...在一场场的活动中,娃开发出不少技能。

娃“夜宿”上海博物馆

去年暑假娃第一次参加5天的独立夏令营,她小小个子竟然主动竞选当上了小队长,带着五六个三四年级的哥哥姐姐组队参加活动。

这大概就是前几年独立活动锻炼出的能力吧。

3、结交了新朋友,收获不少温馨回忆

用娃自己的话说:只要是半天以上的活动,她都能找到好朋友。

在嘉定古城活动中,她认识了一对可爱的小姐妹;在丝路旅途中,她交到了两个至今仍时不时会见面的好朋友。

在青海湖旁,和刚认识的朋友一起骑车

在河南之行中,她认识了一个厉害的学霸小姐姐,小姐姐屡屡上榜市级比赛的获奖名单,激起娃跟随仿效的热情...

这些朋友都不在我和娃日常的生活学习圈里,通过数日研学相处,这些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因为共同喜好互相了解互相熟悉。

在未来她们的生命中,这些应该都会成为难忘的童年记忆。

上海动物园研学活动中

对我而言:省妈!

数年的研学活动,让我感受到最大的利好就是省妈。

自从娃可以独立参加活动后,我的行程安排终于不用受限于她。她出去活动的时候,我可以安心的工作、学习或者休息。

即便是亲妈陪同的长途旅行,她似乎也不太需要我,有问题找老师,想娱乐找朋友。老母亲只要操心吃喝拉撒就够了。

如何挑选,如何避坑?

真金白银蹚出来的研学经验!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这一部分可能是大家最感兴趣的段落,精华放在最后咯。

首先想说,体验要循序渐进,别快进!

如果小朋友从来没有参加过研学活动,建议从容易入门的半日活动开始体验。半日活动一般时长1-2个小时,如果不适应或者不喜欢不至于太难熬。

博物馆类的,很多都是半日营

如果娃年纪不大的话,建议从亲子陪同类活动开始。

家长陪同的好处很多:

一是可以观察自家娃的状态,是不是喜欢,会不会走神,会不会掉队,社交能力如何等等;

某巴西艺术家展览的迷你营

二来可以观察机构的情况,活动组织靠不靠谱、老师讲课水平如何、应对意外情况反应如何等等。

这些观察对后续挑选研学机构和课程内容都很有帮助。

具体怎么挑?3点请注意!

研学现在是热门赛道,市场上各家机构鱼龙混杂。挑选合适的机构和合适的课程是一项费脑筋的事情。

小红书上,关键词“研学”一搜就是大把

在过往经历中,我们遇到过组织混乱的场景、遇到过老师讲错知识的情况、遇到机构和家长在活动群里互相指责的事情...

但凡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这家机构就被列入我的黑名单。

挑选研学机构,我首要关注的是安全。

毕竟参加研学活动的主体是小朋友,而且大多处于不熟悉的环境里。娃的安全最重要。

所以报名之前我会了解清楚总共多少个学生,配几个老师,有没有微信群实时转播,如何安排小朋友食宿,遇到意外如何处理等等。

有经验的机构一般都会把这些信息公示在课程介绍里,如果还有不清楚的找客服或者销售问一下也可以。

徽文化研学营举例,一般行程和须知栏在报名前必看

其次是老师资历、课程内容和费用。

这三项在我挑选的时候是并列关系,通俗来说就是性价比。

毕竟和普通的旅游团或者自由行相比,研学活动的费用一般都更高。我希望多付的钱能够匹配上足够优质的老师和内容。

河南的研学营中,带队老师是当地的历史老师,上课和讲解都很精彩

第三则是娃的兴趣。

娃的兴趣排最后是因为事实上研学活动是拓宽兴趣面的好机会。我希望娃可以利用低龄阶段去体验丰富的活动,到岁数大些积攒很多经验之后再慢慢聚焦。

在过去五年里,我们尝试了很多类型,户外自然、体育、科普类展馆、艺术类展馆、人文建筑...娃甚至还去拍过电影。

最后,分享一个找到你当地优质研学资源的小技巧:

比如,如果你想带娃去博物馆研学,可以先搜搜博物馆的公众号,很多博物馆提供官方研学活动。

以上海本地为例,上海博物馆、玻璃博物馆、气象博物馆都有品质不错的官方研学课程,搜公众号就可以看到课程信息。

上海博物馆的研学营,藏在公众号菜单深处...

官方课程的优势通常是老师资深、讲解的内容专业深入。

例如上博学院的老师都有专业的历史或者博物馆背景,气象博物馆的双语课程据说是上海电视台的英文气象专家授课。

上博学院组织的官方活动

不过这类官方的课程缺点就是,普遍贵、且难抢。

除了官方背景课程之外,通常大平台和口碑机构相对也比较靠谱。这在不同地区可能情况不太一样,文末我会分享一些参加过还不错的机构。

报名前,一些tips请带走 ...

1、预订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看好退改签要求,难免定好后有啥事去不了,得提前想好什么时候可以无损退。

截图自某研学活动须知

2、可以让娃一起参与挑选内容,在课程开始前可以通过书籍、纪录片提前做些了解,方便娃很快熟悉研学课程内容。

3、热门机构热门课程通常都很抢手,提早安排计划。

洋洋洒洒写了一长篇,感谢大家看到这里。这篇我带娃实践研学营5年的体验和感受,无利益相关,希望能给到一些参考。

最后,和大家分享下我们这些年体验过的上海研学机构/项目:

上海研学机构体验

麦淘:(全国适用)有独立APP,购买课程或者调整时间比较方便。APP上有麦淘自营也有第三方课程,包括后文提及的一些品牌也会在麦淘上售课。研学活动的种类和范围比较丰富,除了魔都之外,国内外长途研学选择也比较多。麦淘客服比较靠谱,APP留言或者微信沟通都比较顺畅。不过下单前还是要看清退改签规则,避免错过退改时间。

行走的课堂/徐霞客/棒棒龙:这三家相似度比较高,主打魔都市内一日或半日研学,有博物馆也有户外。棒棒龙每年寒暑假的河南、西安历史线相当不错,性价比高。微信搜小程序或公众号。

博物致知/米小霆:主打魔都市内博物馆、美术馆研学,会根据魔都热门展览排课。博物致知是两位专业的女老师,资历丰富,风格温柔可亲。米小霆是市场上少见的两位男老师组合,风格幽默风趣。米小霆寒暑假有国内外长途研学,比较贵。

好字在:(全国适用)主打历史和古文方向的研学,周末有市内短线,寒暑假有国内长线。好字在线路比较独特,差异化做的好。

成长传送门:(全国适用)主打航天、科创方向的研学,每年都会安排很多次观看火箭发射的现场研学,很刺激,就是贵。

野孩子:(全国适用)长途研学线路为主,老师配置比较好,跟拍照片是其一大特色,贵。

复游会:复星旗下文旅机构,公众号频繁换名字,从最早的迷你营到托迈酷客又到复游会。魔都市内提供一日或半日研学,外地主要和clubmed合作提供夏令营,适合低龄小朋友。

最后来投个票:你考虑给娃报研学营吗?

原标题:《5年来带娃上过各种研学营, 请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