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纸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复印机印出纸有褶皱 复印纸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复印纸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2023-10-16 2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标题:复印纸常见的一些问题及解答

1、 优质复印纸有哪些特点?适当的厚度,复印效果佳;适当的平滑度,令副本影像更清晰;尺寸规格一致,纸张切口平整,无毛边、纸尘附和;特别少静电,防止卡纸塞纸;纸质水份低,复本挺直,影印流畅;无纸粉,保持复印机操作正常;不透明度高,尤适合双面复印;防潮包装,保护纸张品质。 2、 低劣复印纸会产生哪些危害?卡纸,传送系统卡纸(滑石粉及纸毛包裹搓纸轮);磨损鼓,粉尘吸附在鼓面,摩擦增大,造成磨损严重使寿命降低;复印件变黑,字迹模糊;出纸部分卡纸,复印机内部变脏,灰尘增大。 3、 为什么复印机进纸口常会熏黑?那是因为使用了带静电的印刷用纸,印刷用纸不怕静电。目前印刷用纸混充复印纸现象较多,对复印机损害很大,购买时要多留心,千万不要买到冒牌货!

4、 复印机内常有的白色粉屑是怎样产生的?使用了表面粉尘很多的仿真复印纸。这些粉屑是造成复印机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5、 复印纸的标准应是怎样的?要有防潮包装,且一端贴有标贴(或直接印刷在包装上),从标贴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中文标识的品牌、品名、包装数量、规格、生产执行标准、生产商、地址甚至条码。包装材料应为P.E淋膜或腹膜铜版纸,防水防潮,不用塑料袋包装,因为那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包装封口一定用热熔胶,机器自动包装粘封,每包复印纸的国际标准张数为500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令(ream),也有经济装400张/包或其他的,但在包装上一定要有明确的标识。

6、 有人说白色的复印纸并不是白色的,为什么?白纸的“白色”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每个人的标准有所不同,所以说白纸不是白色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说的通。试试把不同产地的白纸拼在一起,便可发觉其中的“白色”是有分别的。同时,同一张白纸在不同的光线下看起来颜色也不一样。因为光源的颜色不同,纸张的颜色也不一样。

7、 为什么刚复印完的纸张热度甚高?刚复印完的纸张温度甚高,是因为在复印过程中的最后阶段,纸张会经过一组热力鼓及胶滚轴。热力鼓的功用是将组成影像的碳粉融化,压在纸张上以固定影像。热力鼓的热力可高达200摄氏度,因此刚复印完的副本便很热。

8、 复印时,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卡纸和褶皱?文件复印后出现褶皱或卡纸有几个可能。最有可能的是复印纸内的水份太高,在经过热力鼓时水份因为热力化为蒸汽,令纸张膨胀,被与热力鼓一起运作的胶滚轴压出褶皱。另一种可能

性是胶滚轴因为使用太久而出现压力不平均,也令纸张造成褶皱,此外,复印纸质量不佳、密度不够致使纸太软也有可能在复印后出现褶皱,特别是双面复印时。

展开全文

9、 静电复印纸应该怎样保管和存放?应注意下列几点:复印纸应平放保存,并按不同规格分类,排架要整齐,幅面标签要醒目,便于随时取用。主要防潮、最好放在通风、较干燥的地方,或者存放在专业干燥柜中。 

10、复印的文件过一段时间后变黄变脆了,这是怎么回事?是因为采用的复印纸加入过多廉价填料造成的结果。 

11、复印纸是否越白越好?纸太白是由于加入过多的荧光剂。长期观看反光太强的加白纸,会对我们的视神经有不良影响,不利眼睛健康,所以复印纸不是越白越好。 

12、复印纸是否越厚越好?同样重量的纸越薄,表示加工层次越高,密度越大,防潮性、挺度、复印效果越佳。相反印刷纸裁切的复印纸摸起来比较厚、软、粗糙、含水量大,对复印机的伤害也越大。 

13、复印机出来的文件成翘型弯曲,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因为:1)纸张含水量过高,经过复印机内高热造成畸形弯曲。含水量越高越翘起,可接受的程度为3-4mm,2)生产时裁切方向与纤维方向不同。 

14、复印时,为什么会出现多张送纸?主要是因为“静电”的原因:在制造过程中未作防静电化学处理。纸表面太光滑在遇热或摩擦后产生静电。通常以立刀切方式裁切的复印纸,使用前若未将纸打散就会留下静电。复印纸有两种切法:滚刀法(单张切);立刀切(刀车切)。 

15、影印效果不佳的几个原因?1)纸越光滑影印越清晰,影印效果越佳。2)纸的水份与厚度不均匀会导致影印不均。3)纸灰与表面有潮湿会导致斑点。 

16、电脑打印纸、压感打印纸经过打印机打印时,为什么会出现卡纸现象?

纸张孔间距偏差导致纸张经过打印机时卡纸;改善方法:重新调整走纸链的间距。多联纸打印时因爪痕太浅导致上下联未抓牢脱开导致卡纸;改善方法:将打印机走纸间隙调大将整箱纸张上下调转再打印。

打印机因走纸链左右位置偏差导致走纸倾斜导致纸张卡纸;改善方法:调整走纸链左右位置平衡。

更多办公资讯,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华君文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