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传导蓝牙耳机?骨传导耳机原理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声音传导原理 什么是骨传导蓝牙耳机?骨传导耳机原理分析!

什么是骨传导蓝牙耳机?骨传导耳机原理分析!

2024-06-29 05: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骨传导耳机,顾名思义是利用骨传导技术制造而成的一种耳机,也被称之为骨导耳机、骨感耳机、骨传感耳机。

骨传导耳机的传声原理跟传统耳机有所不同,传统耳机通过空气振动将声音传入耳膜,而骨传导耳机是通过人体骨骼将声音直接传递到内耳,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

具体一点就是说,骨传导耳机会将声音通过震动传递到头骨,然后再通过头骨传导到内耳,从而直接刺激内耳听觉神经,这样就能够让人们听到声音,举个例子:当我们在吃坚果、饼干之类的硬脆食品时候,是不是会听到下巴咀嚼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通过牙齿的骨骼传导到耳朵神经,从而让人听到了咀嚼食物的声音。

下面跟大家介绍几款当下非常值得入手的骨传导耳机,一起来看下吧。

第一款、南卡骨传导耳机-Runner Pro4S

一句话点评:骨传导耳机界的”旗舰机皇”,是目前音质最好配置最全的一款骨传导耳机

Nank南卡是目前行业骨传导耳机领域做得最棒的一个品牌,其中口碑最好的一款耳机便是南卡Runner Pro4s,可同时兼顾舒适度和音质体验。佩戴舒适度做到优秀并不难,但骨传导耳机行业里,能同时将佩戴舒适度和音质体验都兼得,行业品牌里也就Nank南卡了!目前连傅园慧孙杨游泳冠军等专业运动员也在用,实力可见一斑!

南卡Runner Pro4S内置全包裹式的骨传导振子,可以使振子在封闭式的环境下工作,能从根源处减少漏音的产生。并通过采用一体化机身避免开孔进一步降低漏音,而智能反相声波系统,则作为最后的一道防线,对剩余的漏音进行进一步的抵消,最终实现90%的降漏效果。音质上,业界首创的第二代南卡響高效能振子,可以实现音场加强,提高声音还原度,让音乐细节得以如实体现,累计音质提升78%,震感减少25%。

舒适度方面,耳机造型采用流体学海马造型,整体机身采用了高科技低敏硅胶材质,不含化学成分避免过敏现象。整体触感犹如婴儿肌肤一般丝滑,即使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出现不适感,而且南卡还专门设置水下音效,在游泳中可以享受专属的沉浸式音乐体验。

此外,耳机还支持AI通话降噪功能、NFC极速连接、智能一拖二、10小时的超长续航以及全新的蓝牙5.3芯片,总的来说,这款南卡Runner Pro4s可以说是当下骨传导耳机天花板!

第二款、骨聆SS900

一句话点评:创意耳夹式佩戴的骨传导耳机

耳机造型跟传统骨传导耳机有所不同,采用很少见的耳夹式佩戴,虽然是耳夹式佩戴,但是佩戴时并不会出现不舒服,内置高通QCC3040蓝牙芯片和高性能陶瓷天线,支持开盖闪联,支持双耳镜像技术,主副耳机无缝切换。使用过程中的延迟很低,抗干扰能力强,还可以根据需要切换为单耳机模式使用,耳机防水为IPX7级,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防水场景,不过需要注意,耳机充电仓是不支持防水的,在使用时要注意下。

第三款、OpenRun Pro

一句话点评:低频音效很棒的一款骨传导耳机

这款耳机的音质表现很不错,很适合运动的时候佩戴,机身采用硅胶材质包裹,佩戴很舒服,不会出现摩擦感,并且内置的记忆钛金属材质还可以保证佩戴的重量,整体29g,佩戴无压力,内置Shokz TurboPitch 声学技术,可以提供不错的低频音效,另外耳机防水等级为IP55级,拥有一定的防水性,即使在运动中出汗,也不用担心耳机出现损坏。

第四款、小天才E2

一句话点评:自带超时佩戴功能,非常贴心实用

这款耳机的外观设计非常独特,很有辨识度,一眼便可以认出来,耳机的造型可以提供很好的稳定性,舒适性中等,内置蓝牙5.0芯片,连接速度和传输速度都不错,防水等级为IPX4级,可以抵御一小部分汗水,但由于防水等级不是很高,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还是避免接触水渍,另外,这款耳机还拥有一个特殊功能,那就是超时佩戴提醒,非常实用。

第五款、南卡骨传导耳机-Runner CC4

一句话点评:百元价位骨传导耳机性价比之王,性能齐全,音质好,佩戴更舒适!

耳机的机身采用一体化成型技术,配合上IPX6的防水性能,既提升了耳机的防水效果,还可以保证运动过程中防止雨水和汗水对耳机的损害,外观方面,设计简约大方,富有科技感,而且而且这款耳机的外形是专门根据亚洲人耳廓结构设计的,配合上内置的记忆钛金属骨架,佩戴更稳固,可以更好的贴合在皮肤上,重量为25g,不会感到压力,音质方面搭载了南卡独家AF全振指向性技术,能有效优化声音的传播方向,让耳机的声音细节更加丰富,更具通透感,并且还搭载了全新的蓝牙5.3芯片,可以提供稳定的连接,总体来说,这款耳机的表现很让我惊喜,在百元价位中绝对是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款骨传导耳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