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案第一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声带发声原理图示图解大全图片及视频教学 声乐教案第一章

声乐教案第一章

2024-07-17 08: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一章 歌唱的发声原理

一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从生理学与解剖学的角度对歌唱发声器官进行剖析和讲解,熟悉歌唱发声器官协调运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使学生对声乐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歌唱的发声原理,在练声和歌唱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在歌唱中各个器官的协调运用。

2、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践,深刻体会歌唱发声的感觉、歌唱状态及心理变化等现象。

3、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四、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咬字状态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打开歌唱通道(打开牙关,放下喉头)积极的歌唱,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六、教学道具

    钢琴、多媒体设备、谱架。

七、教学过程(四学时)

(一)简要的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气息冲击声带产生声音,打开腔体通过人体共鸣器官使声音得以扩大和美化)

    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即“源”动力,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脏以及胸腔、膈肌(又称横膈膜)、腹肌等组成。气息从鼻、口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肺中由两个叶状的海绵组织的风箱构成,它包含了许许多多装气的小气泡);然后经过相反的方向,从肺的出口处分支的气管(支气管)将气息汇集到两面三刀个大气管,最后形成一个气管,再经过咽喉从口、鼻呼出。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各肌肉群,他们的运动也关系到呼吸的能力,是歌唱“源” 的动力和能量的保证。我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静,比较浅,用不着使用全部的肺活量,但歌唱时的呼吸运动就不同了,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如果遇上较长的乐句,气息就必须坚持住。而一首歌曲的高、低、强、弱、顿挫、抑扬变化,也全靠吸气、呼气肌肉群的坚强和灵活的运动才能完成。

2.发声器官

    发声器官,即发出声音的器官。它包括喉头、声带。喉头是一个精巧的小室,位于颈前正中部,由软骨、韧带等肌肉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两片呈水平状左右并列的、对称的又富有弹性的白色韧带,性质非常坚实。声带的中间又称声门,声带是喉头内的软骨和肌肉得到调节的。吸气时两声带分离,声门开启,吸入气息;发声时,两声带靠拢闭合发生声音。声带在不发出声音的时候是放松并张开的,以便使气息顺利通过。声带发声,一部分是自身机能,一部分是依靠声带周边的肌肉群协助进行发声运动。我们在声乐训练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些肌肉群的功能作用,合理地运用它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在不正确的发声习惯下唱坏了嗓子。还有喉咙的上部与舌根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软骨,叫会厌。会厌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起到声门的保护作用,当我们吞咽食物和饮水的时候,它本能地自动盖住气管,让食物通过时避免进入气管,我们往往有时不小心喝水“呛”了气,就是会厌动作不协调所致。第二个作用是歌唱的时候,会厌竖起,形成通道让声音流畅地输出。

3.共鸣器官

    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头腔共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语言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发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训练

5 4 3 2 | 1———— ||

u

练习要领:1.在小腹处平静地吸气(鼓腹吸气)。

2.双唇拢成吹气状的口型唱u母音。

3.唱u母音时音色略暗。

4.发声时,感觉声音随着气流源源不断地顺着咽腔通道“吸”进胸腹之间。随着音高上升,“吸着唱”的感觉在主观想象之中明显加强。后背后腰有轻微的吸气膨胀感。

1 2 3 4 5 4 3 2 | 1——||

m哼鸣练习

练习要领:1.松小腹,快速、轻柔地鼓腹吸气。 2.双唇合拢,下巴与前颈部完全放松,保持“懒洋洋”

的状态。

3.用轻柔的m(哼鸣)发声,咽腔与鼻腔产生共鸣振动的感觉,鼻腔与口盖前部音色明亮。

4.唱哼鸣时,用“贴着咽壁吸着唱”的感觉对气息加以控制,在意念里有一种气息被横膈膜往下“吸住不动的静止”感。

6 — — — — |6 — — — — |6 — — — — |6 — — — ||

a a a a

练习要领:1快速被动吸气之后,发声时立即“收腹、提臀、撑腰、 开胯”找到支持发声的呼吸对抗力。

2.下巴、前颈部、喉结周围,始终要保持“懒洋洋”的松弛状态。解除对声带发音的不必要的干扰力。

3.喉底(大气管)管口“虚张”,以“叹气”的感觉唱“哈”时,让气息碰响胸口的“嗓子眼儿”。

4.声音先虚后实,由弱渐强,体会气息吹动“嗓子眼儿”产生共鸣音响的发声过程。

5.起音后,能立即听到胸口“落底”的共鸣音响效果:它是通的,圆的,亮的,松的声音。气管多宽,气息多宽,就要“听到、看到”落在喉底的声音有多宽。必须感觉到“声音和气混合在一起,上、下通气,里、外通气”,“气通了,声音就通了”。

(三)歌曲练习

以歌曲《花非花》为例作品及演唱分析:

    曲调优美,形式短小,连前奏在内,只有10小节。白居易的诗给人以朦胧感,黄自的音调更好地表现出这种意境。白居易的《花非花》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而黄自的音调则完美地再现了原作的意蕴,该曲不愧一首短小而精美的艺术歌曲,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歌曲继承了诗的意境,节奏平衡,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后逐级下行,后为平述的音调,具有谜的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向低趋于平衡,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地结束,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以歌曲《踏雪寻梅》为例作品及演唱分析:

    《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吐艳枝头,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样的雪梅精神。《踏雪寻梅》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歌曲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合唱是以骑驴赏梅、铃儿的叮当响声为意境来编配的。在A段中,第二声部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第一声部的形象。B段的第二声部是以和声式方法配置的,它与第一声部和谐地结合,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使歌曲显得丰满,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以歌曲《延水谣》为例作品及演唱分析:

    歌曲《延水谣》是产生于抗战时期的抒情歌谣,歌曲表现了阿妹对情郎的深情厚谊,全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情感朴实亲切,同时具有民歌风格。演唱时注意跨小节切分、三连音等的准确性,要求情感真挚、朴实、亲切,做好段落之间的对比,特别是“浊”字的延长及归韵。

以歌曲《长城谣》为例作品及演唱分析:

    《长城谣》是由著名电影艺术家潘子农作词,经刘雪庵精心谱曲后,流传于抗日的前方和后方,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原是为故事片《关山万里》谱写的插曲,因日本大举进攻上海影片未拍成,但这首插曲却保留下来。它苍凉悲壮,以平易近人的音乐风格,叙述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和收复失地保卫家乡的决心,歌词充满爱国热情。这首独唱曲的旋法和结构与中国传统民歌有着类似的特色,旋律质朴自然,容易上口,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F宫调式上,听起来亲切、优美。

八、课后小结:

一、学生了解了歌唱发声的器官构造;

二、认识了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

三、学生缺乏对作品的理解,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

九、布置作业:阿玛丽莉、南泥湾、梅娘曲、二月里来(可根据学生各自专业水平选择演唱的作品)

十、教材

胡郁青.中外声乐曲选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四版.

十一、参考教材

[1] 霍立.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三集.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2] 霍立.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四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 霍立.新编中国声乐作品选第五集.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 徐朗罗宪君 李滨荪.声乐曲选集•中国作品.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12月,第一版.

[5] 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曲选.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6] 周枫饶余鉴 徐朗.意大利歌曲108首.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年5月,第一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