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个人矫情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墨家为什么会突然消亡 说一个人矫情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说一个人矫情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说一个人矫情是什么意思,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读前几天,我在知乎热榜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室友哪些不该看的东西被你无意间看到了?第一条回答,就让我震惊了:遗书。这是点赞最高的答主@乔维里的答案。接着,他讲述了一段令人出乎意料的暖心故事。遗书放在室友的床上,被答主无意间瞥见,内容大致是虽然没...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前几天,我在知乎热榜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室友哪些不该看的东西被你无意间看到了?

第一条回答,就让我震惊了:遗书。

这是点赞最高的答主@乔维里的答案。接着,他讲述了一段令人出乎意料的暖心故事。

遗书放在室友的床上,被答主无意间瞥见,内容大致是虽然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或是发生什么不好的事,但就是感受不到活着的意义,想死,希望家人、朋友不要怪他。

这时候,答主突然想到,室友最近刚好办了请假手续,说想一个人去厦门散心,顿时觉得后背发凉。

于是,答主火速找来同寝室的其他几位正在上选修课的室友,商量该怎么办。

有人说赶紧告诉辅导员,千万别准他的假,又有人说这样治标不治本,防得了这次防不了下次。

有人说,那就赶紧告诉他父母,要不先把他接回家好好看着他,又有人说,这样不行,人会越关越抑郁的。

最后,还是我们宿舍的老大哥说:“他是不是我们的兄弟?”

我们点头说是。

老大哥说:“那兄弟的命,我们自己救,因为我们是平时和他一起生活,待得最久的人。”

接着,为了挽救一条生命,五个人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救助行动。

通过各种方法,他们查到了室友去厦门的高铁票,并买了同一班次的车票,跟任课老师和辅导员请好了假,打算陪室友一起去。

一开始,他们只是提到室友要去厦门的事,一行人顺着话茬又聊起了想去玩和想去吃的东西。

然后,老大哥虎躯一震:“要不咱们都去吧!”

其他人连声附和。

就这样,五个人自然而然地加入了赴厦的队伍,室友也不好拒绝。

到了厦门,大家一路拽着室友玩,虽然他精神状态不佳,但好在没有掉队,也没有想不开的机会。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片:全景视觉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回到学校后,寝室五人组定期背着室友“开小会”,交换最近各自注意到室友的情绪波动,并保证他的每节课都有人和他一起上,每顿饭都有人陪着。

为了让室友尽快好起来,五个人还很委婉地找了心理老师咨询。

老师说,人对生活感受不到意义的时候,得多去帮助别人,从帮助别人中得到满足感。

于是,他们又从紧盯他、陪伴他,过渡到了需要他的阶段。

谁遇到感情问题、学习问题,都会找室友商量,还时不时让他帮忙签个到、带个饭、借抄作业……甚至连经常对他说的肉麻口头禅都想好了:“呜呜呜xxx没有你我可怎么办呢!”

大概过了半个学期,室友终于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彻底恢复了过来,甚至比大一时还要活跃。

再后来,室友又开始了经常和大家开团打游戏的宿舍生活,甚至在输了游戏时被骂“xxx你也太菜了吧!你怎么不去死!”时,也没见内心起波澜,而是开心地回怼:“哈哈哈你也很菜好吧!你也快去死吧你!”

大学毕业吃散伙饭的那个晚上,路过宿舍前的一片湖时,留遗书的室友醉醺醺地对答主说:“知道吗?我之前好长一段时间都想跳下去。”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室友没有跳下去,也慢慢从抑郁中走了出来。

看完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那个直播自杀的女网红。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10月14日晚,湖南株洲一位年轻女网红@罗小猫猫子,在刷屏的起哄声下,将镜头前的一瓶“敌草快”一饮而尽。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在这之前,罗小猫就在短视频平台了一条告别视频: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条视频了,我得抑郁症很久了,甚至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了。

这是盖了公章的,我是抑郁症患者,不是你们口中假的抑郁症。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但看客们似乎并不关心这些,他们辱骂、怂恿,只想看女孩的笑话。

最终,女孩抢救无效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多岁。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别矫情了,睡一觉就好。”

这大概是我们对抑郁症患者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但你以为的矫情,其实要了20万人的命。

据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0万人,每年有20万人因抑郁自杀。

但抑郁症患者的就医率,仅为20%。

也就是说,你身边的每45个人里,就有3个人是抑郁症患者,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有自杀倾向。

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被人发觉生病了。

一是羞耻心作祟。很多抑郁症患者害怕被人说“矫情”而不愿透露自己糟糕的精神状况,因此他们在人前总是乐观开朗、侃侃而谈。

二是身边人的冷漠。就像网红罗小猫,不少旁观者会认为,她是不是撒谎?她是不是在炒作?毕竟真正想死的人,是不会告诉别人自己想死的。

史铁生曾在《务虚笔记》里说过:

一个真正想死的人,不会再计较人们说什么。一个拿死说来说去的人,以我的经验来看,并不是真的想死,而是……

而是什么?

而是还在……还在渴望爱。

有多少人知道,抑郁症患者们在上写下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场直播,都是他们有意或无意为看客们留下的求救信号。

如果我们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并善意地给予了回应,说不定就能救下一条生命。

就像知乎答主@乔维里,在挽救留遗书室友的过程中,五个人并没有多专业,他们做的仅仅只是陪伴。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说过:

当有人因心理困扰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很容易使用阳光战略,试用美好战胜受伤感,用阳光驱散黑暗。

然而,这样的安慰,通常只会令求助者感到失望,他们会觉得,自己的黑暗好像是不对的、不合理的、不应该的。或者,起码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得到理解。

那么,该怎样做呢?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听”。

换句话说,遇到一位抑郁症患者,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陪在他身边听他说就行。

因为所谓的建议,尤其是那种“你不按我要求的去做,我就不爽”的建议,是意志的强加,有时会给对方带来新的困扰。关系越亲密,这种强加所带来的困扰就越大。

每个人都能给一个人提建议,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很好地陪伴。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武志红提到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的一个朋友曾遇到很大的困扰,来向自己求助。

作为朋友,武志红没有保持一个心理医生的角色,而是像朋友对朋友那样谈话,经常给他提建议,帮他做分析。

但谈了4次后,武志红就很不耐烦了。

因为每次的对话几乎都差不多,而朋友却一点改变都没有。

这让他感到有些愤怒。

带着这样的情绪,接下来的谈话效果一次比一次差。

后来,武志红突然明白,愤怒其实是源于自己的无能:他没发生改变,你感到无能。

明白了这一点后,武志红深感内疚,并及时调整了谈话模式:尽量多听少说,不提建议,只在很必要的时候做一些分析。

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朋友立即发生了改变。

最后,他和朋友的谈话逐渐深入,朋友也越来越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由此,武志红得到了一个结论:

听比说更重要,陪伴比建议更难。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美国的金门大桥是全世界著名的“自杀圣地”,而巡警凯文却在这里挽救了200多条生命。

有一次,桥上有位年轻人翻过栏杆,站在悬空的钢管上,想要轻生。

凯文看到了,在这之后的一个半小时里,他没有过多劝解,只是安静地站着,听年轻人倾诉他的抑郁与绝望。

最后,年轻人决定从护栏上下来,活下去。

后来凯文问这个年轻人:“是什么让你回来,并且再给生命一次机会?”

年轻人说:“因为你听了。”

你看,一次短暂的倾听,就足以让一个失意者放弃轻生的念头。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陪伴的含义,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黑暗的森林中,你迷了路,不知该去向何方,我也不知道你该怎样走,但我可以陪你一段路。

愿每一位抑郁症患者,都能遇到善良的陪伴者。

你以为的“矫情”,要了20万中国人的命

作者 :飞白,精读,每日精读新概念,持续精进自我。

矫情、任性与贵族精神矫情、任性与贵族精神

北京人说起小孩子,常说这孩子忒任性、矫情,都不是什么好评语。我小时候被认为是乖孩子,其实我很想任性一下,但是没胆量也没本事,只好老实呆着。至于矫情,倒一直和我无缘,我是一向不跟人找别扭更不会为难自己的。长大一点,语文程度提高了一点,就觉得任性和矫情实际上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不知怎的就相提并论了。

我不常饮,但喝一点酒后,往往思路更加活跃清楚。当年在炎热的夏天高考时,便是有赖每天中午一瓶冰凉的啤酒,才下午三场都没犯晕,只是引来监考老师惊诧的目光。二十多年以前,在朋友家的一次家庭派对上,喝了二两白干后,心中暖意微升,开始述而不作地跑舌头。

既然喝酒,就从阮籍说起。阮籍的嗜酒任性,亦真亦假;天真与世故浑然一体,让人能直感到魏晋风度在放涎一面的深层里别有怀抱。当时我刚过而立之年,在世事人生的大变动里体会到“有悲则有情,无悲亦无思”。至于“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叹,从来适用于许多年代。

说到阮籍,就不能不说嵇康。后人议论他们,多扬嵇抑阮,大抵中国人品评人物,总要分出高下,并且归结到人品上。嵇康自然人品很好,少年时读陈翔鹤的《广陵散》,那从容就死的风范也很感人。不过,他本是曹家女婿,大约怎么都是在劫难逃的。而阮籍并非卷入得很深的人,也就得以避祸。

也没有什么原因,仅仅从传世的记载,我更喜欢阮籍的性格。他的任性,看起来自然,说到底是很难得的修为。他做事极不靠谱,想起哪出算哪出;遇事得躲且躲,先醉了再说,实在躲不过去,就写了为世所诟病的劝进文章;但也未因此捶胸顿足地忏悔得肠子发青,而是接着找酒喝去也。当然,由此而认为阮籍是率性天真的人可能才是具有傻子的天真。我不大相信我们这个历尽忧患的民族能够容忍天真,事实上,生于乱世又要率性生活的人,恐怕既需世情练达的清醒,更要不为所动的定力。而且从阮籍的角度看,司马代曹又与他有多少干系呢?

如果非要拿阮籍和嵇康比,那么嵇康虽然崇尚老庄,然而其方正的个性与气节的坚守,倒更近乎真正的名教中人,而不是出世之人。这一点鲁迅好像也说过,而据不少大大小小的鲁学家说,鲁迅便是一位更进步、更伟大的现代嵇康。嵇康的不洗澡和谢安的折屐,固然也显出非凡的定力,但总让我觉得有些矫情。

矫情在我看来才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比如坐怀不乱、又比如三省吾身。前者予人想象空间:柳下惠是不是阳萎,或者是同性恋?后者令人怀疑曾子本人能否做到,就算他做到了,这种反省方法又能否传授,能否不流于虚伪或者自虐?

随着孔夫子之后八十多代知识分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国充分普及了有关君子仁人、烈士贞妇的道德观念与是非标准。它们是如此崇高,以至人们无论出于真心还是装蒜,除了矫情几乎没有别的途径达到。在此不必多谈装蒜的人,时人对厚黑学,潜规则一类的已经够多,大不必再开一门矫情学。

问题在于,那些真诚的人们,为了当高尚的人,不自私自利的人,玩儿命拔着脖子提升自己。中国知识分子越活越累,道德的内在压力和对统治者的恐惧混合在一起,使他们的内心恒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于是阮籍这类人物渐成绝响,到了清朝,数得出的一个是李渔,却多了些狎玩;再往后的所谓放诞,就转来转去不脱醇酒美人了。

前赴后继、辈出不穷的是讲究文章事功的大儒们,其中近世在修身方面最继承曾子的,似乎当属他的杰出的本家曾文正公。我读《曾文正公家书》,没有一次能够读完。文正公是有原则和极强意志力的人,也是极其矫情的人。律己宽人,是他的美德之一,但这种美德,恰如许多先圣的教诲一样,本身就是矫情的。任性自然的人,恐怕对自己会很宽容,对别人则大半无所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曾国藩影响了几代人,然而,榜样之所以为榜样,正在于与众不同,所以也就不能代表什么。从孔夫子开始,我们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一直深受榜样的操纵,矫情的传统越来越厚重,任性的余地也就越来越小了。

那晚说到这儿,就到了酒足饭饱,主客半醺时分。海外华人的家庭派对,或以打拖拉机,或以卡拉OK来杀饭后时光。我的舌头也就没有再跑下去,说过的话也就和岁月一起被遗忘。直到去年,已经搬到外州的主人看见我的文字,来聊起。听的人比说的人记得更清楚,这也是常有的事。回首这二十多年,忙碌的日子之余,大多是在杀时间。看朋友和自己渐渐变老、看下一代匆匆长大。打牌也罢,写文章也罢好,不过是消遣有生之涯。在寻找一个榜样需要上溯一千来年的时代,以我们的修为,精神上想活得任性与自由一些也许只是个念想。

随着经济高速成长与富裕阶层的形成,近两年“任性”忽然成为一个流行语。基本逻辑是有钱就能任性,任性才能幸福;所以“任性”象征财富与对幸福的追求,进而言之,是一重人生境界或者是一种贵族精神的体现。

不过当下成功人士都是从无到有、辛劳奔波,在变动的社会环境里、在急剧商业化的时代白手起家。他们熟悉策划与计算、谋略与人际关系是正常的,于“任性”则是陌生的,往往不脱任性就是可以由着性子这种字面上的理解。事实上,很多人对于词语的理解是颇为可疑的。他们并不去多想定义与边界,比如自由被理解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如分不清任性与胡为的区别。至于把“任性”上升到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则令人不免疑问:谁是贵族,什么是贵族精神,如今存在吗?

我小时候,“贵族”可不是一个好词,通常是和“反动”、“腐朽”、“没落”连在一起,出身贫下中农才最光荣,革命的目的之一,就是革贵族的命。不过人们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往往并不一致,越是高压的时代越如此。对上流社会的向往与好奇,无论何时何地都顽强地存在着。这上流社会不管是清朝的、民国的、还是红色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神秘而遥远,似乎高不可攀,可能引发各式各样的感触与倾向。“贵族”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其实并不被人所知,也似乎没那么重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北京东城区的一条胡同里,星星点点地住着前清皇族、民国高官、大学教授、银行巨子、梨园名伶、起义将领,虽然在这个时代他们已被边缘化甚至妖魔化,大多很低调,夹起尾巴做人,但他们的穿着打扮、气质风度还是有些与众不同。

在平常的日子里,他们令人艳羡,或许也有些嫉妒,然而文革开始不久,抄家之风一起,嫉妒与恨膨胀交错,于是书籍字画付之一炬、黑胶唱片碎落满地,被剃阴阳头、剪瘦腿裤的情景时有发生,刻在我童年记忆。

贵族与贵族精神重新被提起,是九十年代以降的事,文革结束后,贵族虽然污名不再,但随之而来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加速度,流行的关键词是现代化、西方新思潮和当下,对于听上去有几分复古气味的贵族不甚感冒。进入九十年代,风气骤变,不复西化,转而趋向绍述前辈学人、追溯本国历史,贵族与贵族精神,由此颇获肯定,在本世纪更进一步成为一种当代时尚与追求。

不过我们看历史很容易流于以古喻今,即使不那么急切,也往往强调以史为鉴,终竟不脱通过历史诠释此时此刻的思路,忽视了历史学的本质在于寻找与复现历史情景。另外,缺什么想什么是人性使然,如今找不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求诸古人,以今天的想象与期待描述,究竟本来面目如何反而成为次要的。“贵族”一语自是很古,不似今天许多常用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日语转口,但其当代涵义更多源自西方,又以英国贵族为标本。大抵英国贵族自成一体,与王权既互为犄角又充满张力,在中国历史上与之最相似的,大约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大夫。英国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政治史,就是一部从王权与贵族共治逐步走向议会制与地方自治的演变历程。而中国早在秦汉就以大一统皇朝和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拥有自己领地的世袭大夫不再作为制度存在。虽然门阀士族在东汉兴起,直到唐末五代才身影湮没,但更多听命于皇权或武力,在历史上的影响逊色许多。

如果说贵族是一个中性词,那么贵族精神却是褒义的。它有两重意思,一是本意指贵族的精神,二是说高贵的精神,并不一定专属于贵族。我们今天所用的,大多是第二重意思。

器物文明一般是百姓制作的,文字文化则多出自受良好教育者。由此观之,中西共通之处是,贵族是文化发展传承的主要人群。并不是很多人意识到,诸子百家的主张其实是贵族的学说。姑不论其中多少欲献明主的统治术,基本概念里的君子与民是不同的,类似柏拉笔下的哲人,是统领民众的贵族。说孟子或墨家是“平民思想”,在我看来是可疑的,他们至多可以说是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而已。

说中国的贵族,人们最容易想到门阀士族和与之相关的魏晋风度,也易于由此发生一种好感与肯定。简单的臧否是我们传统的一部分,实乃史学大忌。所谓五胡乱华的异族统治之所以发生,与门阀政治的速朽有莫大关联。曹操虽然出身寒门,本姓夏侯,但曹氏也好、司马氏也好,都是由东汉末年高门转升皇位的。西晋虽然武力灭蜀降吴,但摊上一个白痴晋惠帝,问遭遇饥荒的民众“何不食肉糜?”所以仅仅安稳了十几年就“八王之乱”不作不死地自爆了。

南渡的士族与江南的豪门联合安定了南方的半壁江山,东晋是唯一的称得上门阀政治的朝代,当它被起自卑微,靠武力与寒士的刘宋取而代之后,贵族继续存在,但更多是社会身份上;他们留在历史上的痕迹,更多是文化方面的。

贵族在发迹地是有着自己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实体,在隋唐经历了一个渐渐衰落的过程。从黄巢起事到五代十国,在频仍战乱中,门阀士族彻底消亡。宋朝以后的中国是一个平民社会,不再有世袭贵族。通过科举制批量生产的文官集团辅佐并依附于皇权,科举制和与之相关的教育促进了理学思想统治的确立,文官治军防止了武力割据的再现;虽然异族的入侵和改朝换代两度发生,但是直到清朝末年为止,这一结构基本的格局没有变化。

在“后贵族时代”的过去一千年里,书香门第、乡绅阶级是社会的主要支撑者、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与普及者。他们不是血缘继承,有更多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阶级的森严壁垒不复存在。在公元11世纪,这样的转变听上去非常合理,而且提供长期稳定的可能性。相当多的宋史学家都会赞美当时的繁荣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是中国史的巅峰年代。我刚到日本留学时遇到的东洋史教授,是一位宋史专家,他的谬论之一,就是中国在北宋时就已经转型为庶民社会,为什么在现在反而强调阶级斗争呢?

我倒觉得,虽然没有了世袭贵族,以宋朝为拐点,君臣尊卑在现实中、在理论上开始了一个逐渐强化的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文化的世俗化、伦理化与一统化,贵族时代的浪漫情怀、个性化日渐式微,所以再也出不了嵇康、阮籍这样的人物了。

在没有贵族的地方谈论贵族精神,是一件很滑稽的事。另一方面,词语在谬误中定型是时有发生的、使用与理解上的歧异也可能折射出当时的现实与氛围。贵族原本是基于血统的等级身分,与价值判断无关,贵族精神却令人联想高贵、正直、风骨、气节等种种稀缺的品质。这些品质其实与是否贵族毫无关系,贵族只是由于天生环境的优越,可以有更好的教养与气质,在历史上有更多文化方面的机会。更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可以出于自然、毫不做秀地活得相对个性化、任性一些,留下“雪夜访戴”一类的佳话。

令人向往的历史人物,大约不是那种道德楷模,而是性格鲜明、特立独行之士。然而魏晋之后,对个体的重视从未成为主流、对个性的张扬多被视为异端。个人主义实在是纯粹的舶来货,陌生到许多把它挂在嘴边的人都搞不清楚。个体观念在中国的阙如,不是近百年,而是上千年。我对所谓观念更新,是很悲观的。自居精英的知识分子往往以此为己任,然而这种思路,和主张道德重建的卫道士如出一辙,都是以为把自己的一套东西灌输给民众就大功告成了。

我想,我们需要谦逊一些,对我们的历史多了解一些,对我们这几代人的文化根基和修为认识得清醒一些。如果你真的想活得相对个人化,那么你也许该想想,什么是内心的任性与自由?怎样才能不仅是活在别人眼里,为扮演某种社会角色而生活?

读阮籍的诗,便知他内心其实清醒而忧伤

人情有感慨,

荡漾焉能排?

挥涕怀哀伤,

辛酸谁语哉?

李大兴/文

35HR:做人不能太矫情办公区的保洁有大妈也有大叔。大妈负责女厕,大叔负责男厕。有一位保洁大叔的手机铃声是“赶上了好日子,红红火火”“什么是好日子,红红火火”那个铃声,不是陈红的《喜乐年华》,也不是宋祖英的《好日子》,是个响亮的男声。第一次听到这铃声是个早上,那铃声从保洁大叔的腰上飞进了我的心里,我笑出了声,哪天我心情特别好,随后一周也都保持了愉快。35HR:做人不能太矫情以前我郁闷的时候,爱听更郁闷的歌,听听那些比我郁闷的人,都是怎么熬过来的。听过宋宇宁的《别给我打》

又是一天精疲力尽地回到了家

忽然听见有人打来

那边的人是老爸

儿子最近你过得好吗

跟你说了

你别给我打

你别给我打

你别给我打

我一点都不想家

听过刘锦泽的《十点半的地铁》

十点半的地铁

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

温柔的风

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吹

身边的姑娘 胖胖的她

重重的靠着我睡

我没有推我不忍心推

她看起来好累

听过陈粒的《历历万乡》

列车搭上悲欢去辗转

她尝遍了每个异乡

限时赠送的糖

但听过保洁大叔的铃声“红红火火”之后,

真明白了“做人不能太矫情”的意思。

人都是有情绪的。

纠结于情绪,不解决问题,就是矫情。

《别给我打》

《十点半的地铁》

《历历万乡》

这三首歌我以后还会听,但不会带着郁闷的情绪去听了,而是真的想听、喜欢听。

我还学会了一种“口头补盐”的技巧,

就是早上直接挖了一小小勺盐放在舌头上,厕所的臭味就闻不到了,而且一天都有力气。

提问者:雪名五音 说一个人矫情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