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链条伴随式”工作法 四川甘孜有效防范化解“三山一界”资源纠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塔公镇简介 创新“全链条伴随式”工作法 四川甘孜有效防范化解“三山一界”资源纠纷

创新“全链条伴随式”工作法 四川甘孜有效防范化解“三山一界”资源纠纷

2024-07-13 08: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央广网甘孜10月30日电(记者谭在龙)“从父辈开始,掐指一算,来塔公镇得有20年了。从‘提心吊胆过日子’到‘手足一家亲’,‘踏实’两个字是我现在最大的感受。”说完这句话,副食店老板杨锦强热情地招呼着他的“藏族兄弟”仁真。

“有空多来坐坐啊!”聊了些家常后,杨锦强把他的“藏族兄弟”送到了店门外。

这,是如今塔公镇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缩影。

塔公镇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道孚、雅江三县市交界地区,边界线长126公里,幅员面积712.7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万人。从当初因争夺“三山一界”(草山、药山、矿山和边界)资源引发的矛盾纠纷预防难、调处难、稳控难,甚至升级为恶性案事件,到如今地区持续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链条伴随式”解纷工作法让这片“治藏稳藏要冲”之地交出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秀答卷。

“群众普遍拥护,法治良序正在形成。”塔公镇党委副书记嘎绒尼玛告诉记者,自2018年以来,辖区有效防范化解了27件“三山一界”资源纠纷,连续5年实现群体性聚集、集访非访和群体性械斗案(事)件“三个零发生”。

“三措并举”,抓实“三山一界”纠纷前端预防

“小事容易引起大事,即便是看似简单的家庭纠纷,也必须重视。”塔公镇镇长拉布格西是个标准的“康巴汉子”,一米八的身高,体型壮硕,皮肤黝黑,但是在当地群众眼里,他有着女子般的细心和耐心。

巴日村与拔桑一村地界纠纷调解现场(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自任职镇长以来,他跑遍了辖区15个村200多户人家。夏天,牧民普遍住在草原的帐篷里,交通极为不便。为解决一个小的纠纷,骑马多个小时、多地来回,都是他工作的日常。

“多聊,多听。”拉布格西透露,2022年,巴日村的一对小两口因生活琐事差点引起两个村家族之间的争端。

拉布格西说,这对小两口结婚后一直没有小孩,加上婆媳关系不好,导致家庭矛盾时有发生。时间久了,女方一气之下回了娘家。由于女方是隔壁村的,加之两个村子以前发生过冲突,两个家族又开始剑拔弩张。

“在‘帐篷党支部’化解了争端。”拉布格西透露,在他的召集下,两个村长、家族代表、当事人,都聚在一起,把各自心里的苦诉说出来。最终,矛盾迎刃而解。

“‘三措并举’,抓实‘三山一界’纠纷前端预防。”据甘孜州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积极探索直面群众的疏导机制,塔公镇建立贴近燃点的预防体系。一是党建引领到边界。设立流动党支部15个,建立村际边界地区联合党支部8个,做到“群众在哪里,临时党支部就延伸到哪里”。二是民族团结进家庭。全镇5个单位143名干部和市级机关8个单位194名干部“全覆盖、一对一”联系2128户牧民,与群众“结成对子、认成亲戚”,走进牧场、虫草采挖点、乡村边界线和草场矿山,从源头减少矛盾隔阂。三是流动网格联三山。针对游牧纠纷多发易发时段,设立流动治安卡点,实施“帐篷联防”,划分牧场流动网格15个,及时掌握游牧群众行踪动态、困难诉求和矛盾问题,切实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

“三调结合”,抓实“三山一界”纠纷中端化解

四川之美在川西,川西之美在甘孜。

新都桥、塔公草原……谈及“格底拉姆 ”旅游景区,这些新地标俨然已经成为网红打卡地。和谐与稳定,也是必不可少的“美景”。

“有事找邓珠”逐渐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去年8月,新都桥镇俄依村与塔公镇多拉村之间就发生了一起地界纠纷。

按牧区历史放牧习惯,塔公镇多拉村村民5户长期在此放牧生活,久而久之,便在自己经常放牧的地段设置网围栏,而且不断扩展。此时,为了圈地,新都桥镇俄依村村民也不断在交界地带围网围栏。由此,双方村民心生不满,首先是两户人发生争议,而后升级为多户多人的矛盾。

在这个片区,有一位家喻户晓的大忙人他叫扎西邓珠,他每天忙碌奔走,正如他名字的含义一样:“吉祥”、“成功”。“邓珠调解室”也便成了解决矛盾纠纷的“法宝”。

“既要合情合理,也要依法办事。”扎西邓珠说道。

最终,历经2个多月,在“邓珠调解室”不懈努力和双方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发生肢体冲突违法嫌疑人则被依法行政拘留。双方自愿签定承诺书,均表示如以后再次发生其他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扎西邓珠透露,在此后的回访中,两村村民都满意解决结果。“现在两边村民经常你来我往,彻底消除了双方矛盾。”

“‘三调结合’,抓实‘三山一界’纠纷中端化解。”据甘孜州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化解纷争,塔公镇采取了随时调、挂牌调、集中调相结合方式。一是“分级分类”随时调。成立人民调解组织17个,采取“分级分时”定期排查制度,所涉纠纷实行20天内三次调解终结制。二是“五定五包”挂牌调。探索建立定领导、定方案、定人员、定质量、定时限,建立“一案一策一团队”工作模式,推进纠纷挂牌督办制度。三是“多级联动”集中调。健全联动机制,定期梳理各类纠纷,提请开展联动指导,形成“三调衔接、三级联动”工作格局。

“三向发力”,抓实“三山一界”纠纷末端稳控

据悉,塔公镇“三山一界”(草山、药山、矿山和边界)资源富集,牧民生活生产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因争夺“三山一界”资源,曾多次引发群体性械斗和群死群伤案件。

调解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通讯员供图,央广网发)

“那时候觉得很不安全,也不懂法。”塔公镇龙古二村村民所甲透露,早年时候,经济不发达,周边村民们除了放牧之外,靠虫草、菌类挖掘、买卖来养家糊口。村与村之间,经常因为争夺资源引发争端。同时,每逢周末或是重大节日,10多个村的村民们都会来镇上“赶集”,推销自己的虫草、菌类产品,不同村的村民之间、村民与游客之间,也经常发生冲突。

“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我们居住地也安全。学生们能学到知识,群众也懂得了一些政策。塔公现在是安全、发展、进步的塔公。” 所甲激动地告诉记者。

“随着塔公镇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旅游业迅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这些,都离不开稳定的治安环境。”然洛寺僧人呷巴说道。

“‘三向发力’”,抓实‘三山一界’纠纷末端稳控。”据甘孜州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塔公镇已建立“综合施策、跟踪回访、常稳长控”的工作机制,确保纠纷稳控到位。一是综合施策夯基础。统筹国家惠民政策,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弱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变“靠山吃山”陈旧观念,形成“山上矛盾山下解,山上损失山下补”的长效机制,连续5年实现调解协议履行率100%,“三山一界”纠纷零反弹。二是跟踪回访促稳控。健全分级跟踪机制,持续对纠纷开展回访,加强调处成果维护、敦促履行协议,定期进行疏导,化解“敌意”、消除“怨气”、抛弃“疑虑”,引导矛盾双方重回交流、交往、交融正轨。三是平安共建创和谐。坚持将基层平安细胞创建延伸至“三山一界”区域,与毗邻8个乡镇签订和谐边界协议率达100%,办理涉藏州县第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打掉长期盘踞塔公镇参与非法调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边界地区治安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甘孜州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甘孜州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继续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护航团结富裕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行稳致远。(通讯员 德吉央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