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独秀 玄流太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培训总结范文300字怎么写 大槐独秀 玄流太和

大槐独秀 玄流太和

#大槐独秀 玄流太和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海派的世界里,我最欣赏的画家是任伯年。一次,隆冬的早晨,天还没有大亮,吴昌硕就去请教他。大门开着,房子里没有人,吴昌硕就站在院子里等,好久不见人。忽然,两只猫尖唳的叫声,打破了晨曦薄幕,抬头看见老师爬在房顶上观察猫的动态,身上白白的,已经落满了霜。敬畏之间,不禁哑然失笑,大师还这么认真严谨。自己被自己的笑声打断了游离的梦境,车已到了第三铺的城墙湾。我们下车寻找拍摄各自所需的素材。

这里的冬天是最美的季节。大自然让群山变的简单、纯洁、朴素、整体,放眼望去,就是一幅天然绝美的水墨画,山脚和山顶的少许杂树都融进了山峦山体之中。树坑、玉米垛、还未散开的圆形粪堆就是画面中的大大小小、聚聚散散、浓浓淡淡、远远近近的点子,坚定、明确,提示和引导着人们的视线;柔和弯曲的山脊线、或曲或直的梯田线、干脆竖立短促的电线杆和一袭而过又直又柔的电线构成了线的合奏曲;面是一块块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近乎几何形的地块耕地,色调统一,丰富和谐。冬天用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向我们诉说了她的理想和抱负,那就是孕育了春天、无限的生机和生机勃勃的世界。我深爱冬天,但也向往:“春水初生,春树初盛,春风十里”,和她一起奔跑,一起花开的春天景象。“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著色无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而如笑,......,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象也。(清唐岱《绘事发微》)”冬天像慈祥的老人,安详,安静,自然,宽厚。冬天的美好永远是太阳。我喜欢阳光照在脸上的感觉,更喜欢阳光诗意的散落在沟沟壑壑,梁梁峁峁,金色般的或深或浅,或明或暗。这里的黄土好像是被金色所淘染,眷恋的气息,一漾一漾的情绪,从心底泛上来的甜丝丝的气味混合着微风携带的泥土的味道,很曼妙,使人陶醉。我相信,世界上再没有任何地方比得上这里,因为,现在已不是从追求物质生活而获得快乐和乐趣的时代,这里虽然不富裕,但这里是我的祖先,我的亲人曾今生活和正在劳作生活的地方,这种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对我来说,在世界上是唯一的。我都不忍心按下相机的快门,害怕破坏这种美好,害怕用镜头切碎这种自然的整体。

回过神来,董哲走了过来。他是带着问题来找素材的。我看了他最近的画,他是用西画焦点透视方法画的画,整体的气息非常好,形式感很强,还有现代元素,应该说画面是很有表现力的。但有几个问题是需要解决的,比方说宾主关系问题、气韵的问题、意境的问题等等。他是感觉画面拥塞,气息不够舒畅,使用云雾虚出,还是用古人平台舒气的办法,或是用悬崖陡壁亮出的办法,总之,他心里有些犹豫,有些彷徨。他不断变换着地点、角度、姿势,以期获得更好的画面资料。他在这里拍了六十多张平台台地、悬崖陡壁、梯田地埂资料。在经过黑燕什川的时候,他重点拍了一些大景资料,注重山脊线、梯田线的重复组合和交织变化的图片资料收集。他用镜头一直不断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

实际上,他的传统山水画还是画的很好的,功底也很扎实。他前段时间在悦心国际书画村开了个书画工作室“萃笔轩”。我和画院的人员给他去进火。里面挂了好几件传统一路的画作。可以看出,他对龚半千的积墨有过较长时间的练习、训练和研究。 龚贤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绘画大师之一,“金陵画派”领袖,“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用墨最具特色,他主张墨气要厚、要润。为表现江南山水的滋润景象,他继承和发扬了宋人的积墨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极为浓重,但浓重中又有细微的深浅变化和巧妙的明暗对比。大部分轮廓线与皴染浑为一体,又适当留出高光和坚实的轮廓。发展了墨丰笔健的画法,形成浑厚苍秀沉郁的独特画风。他把山水画艺术的表现技巧概括为四个根本方面:笔法、墨气、丘壑、气韵,并以创造丘壑为重。用笔“秃而老”,在描写涧壑溪桥、茅亭古树时,不着晕染而气势自然,苍劲深厚。画山石皴擦多至十余次,而常以浓淡不同的厚重颜色,相当真实地刻划出湿润多雨的山林景色,具有一种厚重浓淡、沉雄郁茂的独特风格。董哲吸收了龚贤的点子皴和积墨法,运用到黄土地貌的表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山水画中的取舍、透视方法、构图的

“截取法”“截景法”等问题?他很聪明的去找石涛。石涛是他心仪仰慕的画家,是他从未谋面的老朋友。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他通过深入研究石涛,逐步解决了笔墨转换、临创结合、古为今用等问题。上个月,他找我给他写一幅对联,他说,要给岳父家配个中堂对联,山水是他画的,笔法和构图是“四王”王时敏、王原祁的味道。学“四王”解决怎样画山水的问题,学“四僧”解决什么是山水的问题。王原祁在《雨窗漫笔》里写到:“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灯。”他走的路子很正,很宽,我欣然书就:“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我们经什川至榜罗。榜罗在吐蕃语里是“盆地”的意思。如何画好盆地,如何画好榜罗,我们三个各执己见,最后还是亚晓兄有经验,亚晓是省内有名的油画家,我们一致同意他的意见。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好像要下大雪,不时有大片的雪花飘落。我们走近路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县城南门。南门东面有个浅黄色的五层楼,一楼是二00六年他创办的“三人行美术培训中心”,主要培训美术高考生,他先后观摩了中央美院等全国各大美院,曾多次到北京参加了素描、色彩、速写的培训,还参加了中书协培训中心钱松君老师的书法高研班,系统学习了书法专业课程,下功夫临摹了《圣教序》等大量碑帖。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前瞻的辅导方法,严格的教育管理,突出的教学成绩和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县内外一届又一届新老学员。十余年来,先后有陈建强等四百余名学生考入了省内外各大艺术院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很高的荣誉。他说,他想以后不代学生了,要沉下心来画画。我们听了,心中还颇为遗憾和惋惜。

他邀请我们到他的画室坐坐。教室里有七八个没顾上吃饭的学生,有的在啃馒头,有的在吃方便面。他给我们泡上上好的西湖龙井,我们一边喝茶一边看学生画素描和色彩。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他最近创作的山水画,是看着照片画的,他让我提些修改意见,我没有直接对接他的话,只是谈了些个人的想法。

心中的风景永远是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燕庐张晓燕散记,岁次丙申之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