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传统非遗项目 解密城阳区手造出圈密码凤凰网青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城阳区房产交易中心市场科科长是谁 深度挖掘传统非遗项目 解密城阳区手造出圈密码凤凰网青岛

深度挖掘传统非遗项目 解密城阳区手造出圈密码凤凰网青岛

2023-06-13 14: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63年,文物专家在城子村(现城阳区城子社区)一片菜地里,意外发现了石凿、石锛、石铲、石网坠等石器,骨器有骨针、骨镞,陶器以黑陶和灰陶为主,红陶为次。据考证属龙山文化类型遗址,距今有5000余年历史。

令专家欣喜的是,这些石器多通体磨光、刃部锋利、制作精致;陶器则胎质坚硬、造型优美,映射着城阳先民的智慧和古文化的璀璨。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不变的是流芳百代的手造遗慧,传承的是耀古烁今的华夏印记。进入新时代,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城阳区按照山东省委“加强文化宣传创新,推动‘山东手造’全面起势发力,更好赋能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在深度挖掘传统非遗项目基础上,以手造为联结点,锻造“山东手造·青岛有礼·美得城阳”品牌,打出了一套“手造+创意+文旅+数字”组合拳,激活老艺人和新匠人DNA,手造活态传承价值、产业赋能价值和生活美学价值肆意迸发,让“两创”落地,让传统“新生”。

深度挖掘传统非遗项目 解密城阳区手造出圈密码

⚫探访:小手艺成大产业

城阳区手造项目众多,既有上马剪纸、刘氏泥塑、辛氏锲金画等优势项目,也有黑陶制作、盘扣、喜盒子、红陶榼子、布艺老虎、盖巾花边、渔网编制等民间手工艺;有孙氏古琴、古法旗袍、木船制作、农具制作等传统匠作,也有诸多海产品、肉食品加工制作方面的项目。目前全区共有区级非遗项目78项。

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家城阳手造企业,了解企业将小手艺做成大产业的秘诀。

借“蹄”发挥市场宽

离端午节还有近一个月时间,“周氏流亭猪蹄”就陆续接到了5万份“猪蹄粽子”订单。

说起来,“猪蹄粽子”创新研发经历了两年多时间。起初,粽子和生猪蹄搭配失了原有的软糯,粽子和熟猪蹄搭配又少了Q弹的口感,需要找到时间、温度契合点,经过无数次尝试,最终实现了两者的最默契融合。“猪蹄粽子”一炮走红,香飘万家。

随后,“猪蹄月饼”借“蹄”发挥,年销量增至10万份。

流亭猪蹄是青岛特色美食之一,在众多流亭猪蹄品牌中,又以“周氏流亭猪蹄”最出名。为何?举两个例子:一是猪蹄绝对不能有一根猪毛;二是选用一只猪的三只猪蹄,因为第四只被绳子吊拉有淤血,口感和观感不佳。

2016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周氏流亭猪蹄”愈发蹄疾步稳:研发五香、麻辣、香辣等不同口味、礼盒类休闲类等不同功能等上百个品种,推出了零食小包装;企业上新信息数字化系统和标准化建设,修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获批八项发明专利;成为莫斯科美食节、慕尼黑美食节、上合峰会的“座上宾”……2022年猪蹄销量超亿元。

伴随着经济发展,“周氏流亭猪蹄”的声誉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让更多食客能够在饭店之外品尝美味,流亭猪蹄走向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目前已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酒店服务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是青岛市最大的单体社会餐饮酒店。

父“守旧”子“拓新”

“产能跟不上订单,就等新工厂启用了!”这几天,美联升花饽饽第五代传承人陈志正忙着筹备4000平方米厂房装修,刚接到3万多件订单的他忙得不亦乐乎!

美联升花饽饽源自清代光绪年间的流亭陈氏花色馒头店,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如何让百年老字号焕发“饽饽”生机,陈志正坚守初心,精研和提高祖传技艺。

单说选料,陈志正曾挑选了数十家面粉厂进行工艺配比,最终确定央企产品作为定制原料并坚持至今。他采用压榨蔬菜水果汁液调制面粉,形成红、黄、绿、紫等颜色的面团,手工塑造成形神兼备的造型和寓意,味道香甜,口感柔软而不失劲道,深受民众喜爱。

当时青岛机场位于流亭,机场来往客商来店购买花饽饽作为土特产;甚至有外国友人慕名购货尝鲜,并作为伴手礼赠送亲友。

然而,随着网络营销的流行,滋生的仿制品扰乱了市场,导致产量一度下滑。

其时,儿子陈坤海外学成归来,子承父业,帮了陈志正的大忙。

陈坤扛起第六代传承人的大旗,组建直播营销团队,着力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打通线下门店和电商平台营销渠道,根据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好和口味,不断翻新花样,创新推出了春节年兽和福袋饽饽、母亲节花篮饽饽、端午节龙舟饽饽、儿童节卡通和水果饽饽等艺术造型……现每个月订单达6000多件,年产值2000多万元。

如今,陈志正负责生产,陈坤负责市场,父“守旧”子“拓新”,老手艺永葆青春。

师傅出钱奖徒弟

正逢旅游旺季,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于同刚的酒厂比旅游景点还热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这里是酒厂、是旅游胜地、是培训基地、还是博物馆……每逢酒厂芝麻香酿酒季,游客更可围观酿造技艺。

于同刚接手酒厂后,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传统酿酒原料高粱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小米,经过几年的反复试验,成功酿制出清香馥郁、棉柔醇厚的优质小米酒,投放市场后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吸引更多消费群体,寺后老烧锅研制推出泡酒技艺,将当地的时令水果如草莓、樱桃、桑葚、桃子、红杏等以及各类鲜花如桃花、槐花等都放入白酒中泡制,酿成口感独特的各种果酒、花酒,既丰富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又拓展了花果加工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助力。

如何将工业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融合起来,于同刚有了筹建传统技艺博物馆的想法。

说干就干,于同刚带领员工将非遗的各项要素以实物实体进行展示,通过原生态酿酒作坊现场酿造和历代文物展示,市民可以直接观看传统白酒酿造的各个步骤环节,亲手亲眼验看酿酒的各种原材料,接取各自喜好的原浆酒,置身其中适时品尝,体验酿造过程,增加参与感和趣味性。

为了让寺后老烧锅酒的古法工艺生生不息,于同刚和父亲于宝功建设非遗传习所,每年定期举办传统酿制技艺培训班,由父子俩分别授课,带徒学艺,定期考核,拿出数万元对优秀传承者进行奖励。

⚫解密:城阳手造出圈密码

谁说传统不时尚?谁说咖啡不能配猪蹄?

古老的流亭猪蹄搭配新潮的意式手冲咖啡,一口香糯软嫩,一口唇齿留香;盛夏白瓷卤豆腐碰冰碰壁柠檬茶,YOUNG市集没有古板,但处处都是传统……年轻人多喜欢老物件,老物件就有多时尚。

“非遗潮”首届非遗文化节3万名游客参与,销售达360余万元,17家非遗特色饭店营收增20%。

在这场非遗文化与时尚交锋中,城阳手造做好了突破与创新、守艺与蝶新、颜值与产值的大文章。

老手艺成“新网红”

“手造IP”欲出圈,要写好突破和创新文章。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陶榼子”是传统糕点面食的特色模具,城阳区将这项起源于唐代的古老工艺与冰淇淋雪糕“撮合”到一起,推出红陶榼子雪糕——“福虎”。憨态可掬、可咸可甜的“福虎”,既有民间艺术的表现手法,又有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迅速蹿红手造集市。

手造要成顶流,需借助载体和流量。

借力“潮系列”文旅活动这一全域旅游新高地、新名片,城阳大力推介手造产品和美食,发布剪纸文鳐鱼和布艺老虎LOGO,推广“非遗工坊”“一村一品”等模式,手造更具潮流气息。

城阳区博物馆上线“云端展厅”,实现360度全景网上游览;“赏非遗、品年味”云集市版块,抖音、小红书等实现云互动,参与人次达20余万,老手艺当上了“新网红”。

《城阳区“省级非遗”口述档案》乘着多媒体时代“口述历史”的春风,将口述历史与非遗“联姻”,建立非遗档案专题数据库,让非遗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城阳十二时辰》微纪录片借用子丑寅卯“十二时辰”,将典型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一天的生活串联起来,展现匠心与坚守。

守艺与蝶新

来山东,有个必去的旅游胜地,这里是中国海盐生产的发源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渔业发展印记,不仅能感受制盐业5000年的文化沉淀,还能体味渔舟唱晚的悠闲和安宁……

追古溯今,韩家民俗村在浪花中吟唱着新时代歌谣:

涂墨、铺纸、拓印……2023年红岛蛤蜊节上,孩子们开心地体验着渔网编织和木板年画制作,一幅幅作品浮现出青云晨钟、虎首古洞、东山晨曦、千佛观雪、万丈远眺、西岭归帆、草场银海、鹰嘴听潮的“红岛八景”。

剧本游、文化演出、亲子体验……以渔盐文化为主题的诸多活动,一举入选青岛市六大主题研学旅游特色线路。

找准着力点,守艺与蝶新,共荣互生。

手艺就是守艺。在“山东手造”城阳项目库,100余项手造匠作记述古今的无声篇章;在总面积2.1万余平方米的区级博物馆、档案馆、手造展示体验中心,镌刻文化印记,绵延文化力量;在全区229个社区、95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非遗传承人引领百姓近距离感受手造的魅力。

守艺旨在传艺。青岛市首家沉浸式非遗共享空间——峄阳竹庐,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胡峄阳传说”,开发集非遗、文创、阅读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城阳区开设80期非遗研学体验培训班,吸引2000余人次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剪纸、面塑、古琴等手造文化。

传艺关乎兴艺。2000余家日韩企业、近4万名日韩友人作为拥趸,城阳“手造外交”枝繁叶茂、根基深厚;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中日韩国料理美食节、规划中的日本樱海科创城、韩国生态城,载体愈丰富、愈高端,手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在传统与现代、时间与空间对话中,城阳区摸准了守艺蝶新的脉搏,让传统遇见创新,让创意遇见美好,让手造飞入万千百姓家。

百炼钢化绕指柔

手造很轻,轻盈得将千年文明镌刻于指端,或舞动着上马剪纸的写意灵动,或荡漾起核雕的一叶扁舟,或沉醉于万氏古法旗袍上的一抹云霞……

手造很重,将百炼钢化绕指柔,指尖工艺造就指尖产业,肩负传统工艺蓄势破圈、文旅产业发展的课题。

城阳手造,负重前行,化重为轻,厚积薄发。

在城阳北部的成马路一带,有个小饰品加工集中地,这里小饰品产业工厂大约有上百家,从小饰品配件的生产、加工、组装再到销售,一项产业就带动数万名劳动力就业,生产线工人平均月薪可达5000元。

在城阳区,类似手工艺品交易集散中心有多处,假发、睫毛、饰品、陶瓷及雕刻企业品类丰富,分布着配件、宝石、铸造、手编等行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制造、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超过60亿元,带动区内20万人口就业,间接带动省内欠发达地区30万余人口就业。

经典驱动,品牌引领,旨在以简驭繁。

2022年青岛市手造节上,180位手造匠人和技艺大师集结,“美得城阳”手造品牌亮相,区级手造体验展示中心和手造特色街区渐露雏形,整合制作体验、创意研发、展示销售、业务指导咨询等功能,实现跨区市、跨地市产品联动。

集聚优势,集约发展,方能化繁为简。

城阳有12个非遗工坊,既是非遗传承开发的载体,又为城乡增加创业机会,积聚发展势能。

城阳有占地9万余平方米的直播电商产业基地,1.2万余家本土企业实现电商化,400余家韩国企业开启了直播带货、出口内销的新模式,“互联网+”让工艺品行业遨游云端。

散落在浩瀚星河的遗珍,就这样被捡拾、珍藏、流传……

原标题:城阳手造“出圈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