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名词合集】城乡规划考研名词解释合集:考研热点名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城市感知名词解释 【热点名词合集】城乡规划考研名词解释合集:考研热点名词

【热点名词合集】城乡规划考研名词解释合集:考研热点名词

2024-06-25 1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数字孪生城市 

雄安因其智慧城市的建设,称为数字孪生城市。这意味着,我们一方面在地表上建立了一个实体空间的城市,与此同时,我们在同一个时空范围内,又建立了一个虚拟世界中的数字城市。两个城市的共同叠加被称为数字孪生城市,它将是未来城市的一种形态。

2.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是和城市公园相对应的概念,公园城市是覆盖全城市的大系统,城市是从公园中长出来的一组一组的建筑,形成系统式的绿地,而不是孤岛式的公园。公园城市至少应该具备两大特征:普惠,提高全民生活品质;系统,将生态引入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把城市变成大公园。

3.创新型城市

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理想的创新型城市是以自主科技创新为核心内容、辅以创新文化为基因、体制创新为支撑的一种创新型城市。它一般是由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演变而成,是知识经济与城市传统经济的有机融合,通过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集聚和配置创新资源,在不断调整空间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城市创新集约与可持续发展。

4.健康城市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是:“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所谓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5.韧性城市

指城市能够凭自身的能力抵御灾害,减轻灾害损失,并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灾害中快速恢复过来。长远的来讲,城市能够从过往的灾害事故中学习,提升对灾害的适应能力

6.社区韧性

“韧性”一词现今已成为社会和社区治理领域中的新概念,即“韧性”关注的是长期的能力建设,而不是短期的应急属性。从这个意义上看,社区“韧性”应该是指一个社区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多种能力,包括在各种危机中基本维持原有功能及迅速应对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地实践。

7.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民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多种资源综合利用,深化改革进行综合开发的乡村发展平台。田园综合体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村落”、“美丽宜居村落”、“乡村旅游村落”等乡村发展政策。田园综合体可以说是一个平台,将乡村的在地资源与企业的科技、金融资源结合起来的一种组织方式。

8.特色田园乡村

以自然村为单元,覆盖区域包括自然村周边的自然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通过整合升级现有农村建设发展工作和项目、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和乡村发展多元路径、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挖掘塑造当代乡土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特色田园乡村是对乡村振兴现实模样的生动描绘,其内涵可分为“特色”“田园”和“乡村”三个关键词。

9.新乡土主义

新,体现在一个十分开阔、富有内涵和不断进取的意境,它源于既有的乡土,根植于地方文化和社会发展,反映着建造传统工艺特色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承载着当代村民对现代生活的追求。“新乡土主义”规划理论的核心是“三位一体”、“三适原则”、“三个层面”和“三式规划”(简称为“四个三”)。

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乡村产业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环境“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遵照适合环境、适用技术和适宜人居“三适原则”,在乡域、村域和村庄“三个层面”的分别侧重,开展参与式、互动式、渐进式“三式规划”营造乡村人居环境,从而实现当下我国乡村经济产业转型、社会再生产和历史文化传承,重塑乡村物质空间环境新品质,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10.碧道

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11.产城融合

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

12.精明收缩

最早源于德国,主要针对那些人口衰退而导致城市运营上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物质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对较破落和衰败的东部城市的管理运营模式(JefjF,2009)。而首次提出精明收缩概念的是罗格斯大学的弗兰克·波珀教授,他于2002年针对美国的逆城市化现象的研究提出城市收缩当以精明为要,并将精明收缩定义为:减少增量规划,以人口收缩为基础,优化居住及生活空间,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13.《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用地用海分类,为科学规划和统一管理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奠定了重要工作基础。

14.大都市圈理论

又叫城市群理论,是区域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自1957年法国著名经济学家戈特曼教授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已在全世界被广泛运用,并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谓“大都市圈理论“,通俗的说法就是在一定地理或行政区域内,由一二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并带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一批中小城市,使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区域城市群或城市带。这种城市群或城市带具有集聚效应的制造业产业链和集约化的永久性城市社区居民群体。

15.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按照这个广义概念,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6.特色小城镇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17.体育小镇

是集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相较于普通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引入了特色运动休闲项目,与体育产业相融合,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体育文化中心。

18.城乡融合发展

目的在于重塑新型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还需要在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城乡普惠的金融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发力。

19.城市内涝

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20.绿色基础设施

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节约城市管理成本。

21.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是指管理产品从需求、规划、设计、生产、经销、运行、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它既是一门技术, 又是一种制造的理念。它支持并行设计、敏捷制造、协同设计和制造, 网络化制造等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

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市顺利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

22.外部效应 

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外差效应或外部效应、外部经济,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即社会成员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分为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 和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23.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

也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或帕累托最优化。

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和方法。 帕累托最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是由帕累托提出的。

24.城市首位度

按照杰斐逊的解释,一个在规模上与第二位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了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分,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明显优势的城市称为“首位城市”( Primate City) ,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叫做首位度( Primacy) 。(相关概念:城市首位率、首位城市)

25.乘数效应

乘数效应(Multiplier Effect)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区域经济发展中它的概念:指通过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对周围地区发生示范、组织、带动作用。通过循环和因果积累这种作用不断强化放大、不断扩大影响。是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26.极化(反波效应)

指配置在区域内某一节点的主导部门中的发动型企业及其综合体,作为增长极吸引着周围其他经济活动向其集中,并产生聚集经济的过程。增长极就是利用聚集经济优势,通过极化效应,不断成长壮大的。(反波效应指在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增长极性质或区域条件的原因,增长极的成长也可能对区域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27.双循环

2020 年 5 月 1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

2020 年 8 月 24 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说:“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2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9.城市通风廊道

以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和改善人体舒适度为目的,为城区引入新鲜冷湿空气而构建的通道。城市通风廊道的构建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 缓解城市热岛、 改善人体舒适度、降低建筑物能耗的有效措施, 对局地气候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30.宅基地

是家庭户用作住宅基地而占有的土地,由于城镇住宅大多是房地产开发商建造的楼房故一般住户不涉及宅基地概念,现今的宅基地主要指农村宅基地。包括建了房屋、建过房屋或者决定用于建造房屋的土地,建了房屋的土地、建过房屋但已无上盖物或不能居住的土地以及准备建房用的规划地三种类型。农村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农民集体成员所有。

31.农村集体建设经营性用地

是指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农村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举办企业所使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过去的乡镇企业用地。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城市的建设用地市场,享受和国有土地同等权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