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总结与探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区别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总结与探索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总结与探索

#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总结与探索|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城环总规核心思路是遵循城市自然生态和环境基础要求,明确城镇化、工业化历程中生态保护红线、资源环境底线、污染排放上限和环境风险防线,确立环境总体战略定位、制定环境目标与分区战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资源环境约束因子评估分析与发展调控、制定中长期环境质量改善与环境风险防范方案、建立城环总规体系与重点区域环境规划指引、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规划协调管理机制。

首先,系统搜集整理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监测、统计、调查和遥感等数据,综合研判城市环境功能定位和战略分区。开展长周期城镇化发展历程回顾,多情景环境经济预测、多城市环境经济比较、多要素环境特征分析、大尺度环境功能定位等综合判断城市环境功能的定位、中长期环境目标指标体系。基于大尺度的生态区位识别、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发展梯度判断、城市功能梳理和环境保护要求整合,开展城市环境分区战略研究。

其次,开展生态、水和大气环境的系统解析,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承载状况和污染排放上限。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编制技术指南中推荐的技术方法,开展生态系统评价与生态分级控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基于水环境模型模拟,开展产汇流分析,识别汇水单元,测算环境容量,基于GIS工具矢量化全口径的污染源,并落实到各个控制单元,构建水环境分级分区管控体系,评估水环境承载状况,制定水环境污染排放上限。基于中尺度大气环境模型模拟,开展大气环境系统模拟,识别主导风向和通风廊道,构建全口径的大气污染源清单,评估大气环境容量和承载力,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上限。

再次,综合生态、水、大气和土壤环境的空间分区管控要求和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进一步提出配套的生态、水、大气和土壤环境安全战略与质量改善策略,制定重点区域环境保护和防治方案。

最后,从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完善方面进一步巩固城市的生态安全。制定区域协调机制,从大气联防联控、流域生态补偿、生态转移支付等政策层面,兼顾制度建设、资金支持,统筹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建设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等出发,对标国内外同等城市,制定环境基础设施的能力提升和建设方案。构建完善的规划体系和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后续通过编制专项规划进一步保障规划理念的践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