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02期)【地方志系列】垫江:论“千年古县”的自我修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垫江有哪些驾校 (杂谈02期)【地方志系列】垫江:论“千年古县”的自我修养

(杂谈02期)【地方志系列】垫江:论“千年古县”的自我修养

2023-12-14 21: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垫江,古代河流名字,其发音为“dié”江。指嘉陵江下游经重庆市合川区流入长江部分。我国古代著名小说《三国演义》就提到了这点,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自江州(今重庆市嘉陵江北岸部分)北由垫江水至今天的四川绵阳东。

2.公元556年前,垫江县指的是如今的合川区。据清光绪《垫江县志》介绍,垫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的遗迹,春秋时属巴国,秦时属巴郡,汉至晋为巴郡临江县地。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析临江县地置垫江县,属邻州,治所今桂溪街道、桂阳街道。垫江千年古县之源由此得来。垫江能历千年而名不改,越18朝而文不凋,与我们的祖祖辈辈在垫江这块土地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有着密切关系,他们用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勤耕苦读的执着,留下了让子孙后代追思遥想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体现先贤们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的文化印记。

垫江的“千年古县”还经过了国家和联合国有关部门的权威认证。联合国地名专家组曾经过独立评审,最终授予垫江县“千年古县"称号。据悉,全国上千年的古县有800个,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决定选择100个“千年古县进行重点保护,而垫江则是进入首批认定的全国40个“千年古县"之一。

3.垫江地灵人杰,人才辈出。三国有时称“江表虎臣”的东吴大将甘宁;明有抗倭英雄胡帛,有文学出众、号称“三杰”的陈端、陈谟、陈幼学;清有被誉为八大才子之一的文学家教育家李惺和为官清正廉明的监察御史程伯銮;民国有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中作出贡献的林少芬、李英,还有著名化学家任鸿隽、法学博士黎重夫;现今知名人物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家陈荣悌,数学家董泽清,地球物理学家郭自强,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家谭自烈,全国著名技术革新能手、劳动模范黄荣昌及旅居美国、著作宏富的农业经济学家董时进等。

4.垫江人民素有爱国主义和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封建社会时期,人民不堪封建王朝和地主阶级的统治,多次开展了反压迫、反暴政的斗争。明崇祯七年(1634)至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间,张献忠部农民义军摇天动、黄龙部先后7次转战垫江,占领县城,人民奋起响应。清嘉庆初年,白莲教首领彭仕忠与武生高一贯在陈家寺聚众起义,与清军转战7年之久。咸丰七年(1857)二月,鹤游坪灯花教首刘汶澧率300余人举事,占涪州分州署,杀州同昆秀,震动清廷。咸丰十一年,云南义军周绍勇率部数万人进据鹤游坪,建立根据地,在乡民支持下与清军对峙8个月。宜统三年(1911)九月初十夜,同盟会员曾省斋率孝义军200余人,攻进县城,清收库银,释放囚徒。革命军入城秋毫不犯,民众燃放鞭炮庆贺。十月,同盟会员李英促成清在垫江最后一任知县黄宾贤宣布反正,缴印投诚。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垫江的革命斗争更加如火如荼。民国15年(1926)5月,为纪念五卅惨案一周年,县学生联合会组织垫江中学、高等小学及工商界人士1000余人,举行反帝示威游行。次年3月,雷润侯发动各界人士1000余人举行抗英示威游行,高呼“打倒英帝国主义”等口号,捣毁福音堂门窗桌椅,撕掉耶稣画像。“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党的组织转入地下活动。民国18年中共党员雷秉衡发动“春荒暴动”,集队前往绅士王东凡家挑走黄谷50余石。抗日战争时期,垫江人民更是慷慨赴义,请缨杀敌,平均每年为前线输送兵员2000多人,表现了同仇敌忾,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从财力.物力上积极支援抗战,仅民国29年成立的“捐献军粮委员会",就募集黄谷1970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革命群众和青年学生,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抗丁抗粮,反饥饿,反暴政.在漫长的革命斗争中,垫江人民的优秀儿子张逸凡、孔乐三、何超滕、蓝蒂裕、陈鼎华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新中国建立后,在征粮、剿匪斗争中,牺牲90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280人。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高尚品德,将永远成为后世的楷模。

5.明清时期,垫江大规模修筑山寨,以山为寨,依山筑寨,形成了璀璨的村寨文化。并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垫江的城墙、丰都的街、分州的衙门、朝迁的官”。那么,为什么要把“垫江的城墙”放在第一句呢?垫江鹤游坪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重庆沿江而下的涪陵,古时涪州,管辖垫江城。那时的垫江城里,帮派数支、扰民乱市、层出不穷的窃贼变成了劫匪。为了治乱安民,明清两代朝廷在垫江县鹤游坪建立了一个山寨式城堡,加强治安管理。这座山寨式城堡长35公里、宽15公里、面积167平方公里,与长寿湖相邻,成为长江的北岸第一屏障。据《涪州志》载:“我凭之足以弊寇,寇扼之亦足以困我。”

鹤游坪城堡在南宋末年,为抗击元军修建,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修建时间长达750年,极为罕见。750多年来,鹤游坪古城堡共建108座城门,按照道家“天罡地煞”设计,其中有大城门36座,小城72座。鹤游坪城垣长达80公里,远超35公里的南京城垣、30公里的法国巴黎城垣,是当今世界之最。

6.垫江历史文化深厚,孕育出众多古圣先贤,也有不少历史文化名人过垫江。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白居易,宋朝大诗人范成大先后就在垫江就下过传世作品。

垫江砚台镇万胜桥附近有片石牛滩,原有两头石牛和一块诗碑,相传诗碑上的诗是李白所作。《吟石牛》:“此地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数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滴浑身似汗牛。芳草齐眉弗如口,牧童扳角不回头。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相传,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曾有一回游历垫江,见横跨垫江的明月山中有丛丛牡丹花,在山雾中若隐若现,顿时诗兴大发,于通集村十八岭处吟下千古名诗《花非花》:“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旅泊垫江,还在垫江西山白龙洞题写过“龙王洞”三字,署款“香山白居易”。

清光绪《垫江县志》中的《新建龙王庙记》载有此事:“出大有门十余里,人西山,山有石窟而深....额题‘龙王洞’三字,为白太傅手迹。此外,清代李丹生也作诗《龙王古洞》,吟咏白居易题字龙王洞的逸事:“闻说龙王古洞幽,当年祷雨立能酬....香山石额题三字,捧作骊珠不可求。”诗中的“香山”指的正是白居易“香山居士”的名号。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期间,途经峰门铺,曾吟咏《垫江县》《巾子山又雨》《望乡台》等诗。

7.峰门关旧称峰门铺、巾子山,位于重庆垫江县与四川省邻水县交界的明月山之间。古时,峰门铺作为古蜀道上的一把钥匙,扼守垫江、邻水边界的关隘,是通往成都方向的官道驿站和重要集散地。  

据史料考证,峰门古道建于唐宋时期,盘踞于陡峭险峻的明月山上,依山而筑,下临深谷,关口双峰雄峙,两侧绝壁通天,屏障天成。峰门铺作为古时重要的驿站之一,少不了文人墨客驻足停留,与之留下的传世佳作诵读至今。古道历经风雨沧桑,现仅存宽约0.8米,长不到1000米。好在古迹可循,历经沧桑的石壁上还有字句可见。如北宋《潼川府路界》碑,南宋《建炎三年修路记》、《庆元二年修路记》 ,明成化十四年《垫江创立峰门铺碑记》,清《康熙二十三年碑记》,民国三十一年《为民除害》碑;民国三十三年《盗息民安》碑等,保存了从宋代至民国期间近千年20余方的摩崖石刻群。这些古迹和石刻文字、图形为研究垫江政治、历史、军事、交通、宗教、石刻艺术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史料。

顺着众多题刻和造像放眼望去便能看到著名的京蜀驿道,这条道路虽然崎岖不平,但在明代依然是军机要件、军饷军粮、皇帝使者往来运输的必经之路。穿过一片“诗海”石刻,来到峰门碑林,这里记载着古代的文人雅士来到垫江所作的诗词,在这里你会领略到垫江历史的厚重,品味到时间对于这座县城的洗礼,感受到垫江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8.垫江作为中国山水牡丹的起源地,有山、水、岚、石、花、竹融为一体的天然古朴、幽雅宜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是秀山、怪石、净水、丛林的大自然智慧的发祥地。垫江牡丹系华夏牡丹之源,从西汉武帝年间种植至今已有近3000年的种植历史,在辽阔的神州大地有“华夏牡丹源”之说。东晋画家顾恺之游垫江,第一次看到国色天香的牡丹花后,惊叹不已,回到京都创作了《洛神赋图卷》,开创了我国牡丹花入画的历史先河,被皇室列入珍品加以收藏。

9.距垫江县城二十五华里的九龙乡石梁村,有一座宋朝驸马、公主合墓。墓为圆形,坐东向西,墓长16米、宽6米、高2米、占地96平方米。墓前有清朝光绪四年竖立的墓碑,碑文楷书阴刻:“ 皇宋驸马陈公讳居号重士、公主辛乙合墓”十七个字。碑左阴刻着有关墓权事宜的铭文,计一百五十六字,据碑文记载:驸马系“ 湖广黄州麻城孝感籍”人,因躲避元兵混扰,携家来川,落业垫江。相传,驸马奉旨为挽救宋朝危亡,入川组织义军抗元未果。元兵入川,宋亡后,为逃脱灭门之灾,举家隐瞒宋朝皇亲国戚身份逃来垫江。

10.垫江自然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的矿产以沉积矿产为主,尤以天然气、石灰石、岩盐藏量较大,垫江盐水资源丰富,盐卤储量全国第一。目前垫江正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将着力打造“中国盐浴之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