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跃教你搓球的基本技术技巧;动图解析:最简单而最不简单的搓球技术;搓球原理思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垃圾搓搓的搓怎么写 郭跃教你搓球的基本技术技巧;动图解析:最简单而最不简单的搓球技术;搓球原理思辨

郭跃教你搓球的基本技术技巧;动图解析:最简单而最不简单的搓球技术;搓球原理思辨

2024-07-14 11: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加大引拍,加转搓球(这个你们没想过吧)

为抑制对方进攻,搓球的旋转强度非常重要。为了给搓球加旋,引拍幅度要加大,拍头朝向侧后方,从而相对加大挥拍距离,给予来球更强的旋转。

缩小身体与球的距离

尽量在靠近身体的位置击球是搓球的一个重要原则。这样可以为肘部的屈伸留出空间,便于对球的控制。我们在搓球时,切忌为追求较早的击球点而伸直手臂,否则将失去对球的控制,搓出的球不仅旋转不足,而且很容易造成失误或被动。

感觉自己搓球不稳定的业余球迷可以通过自己的脚下站位,看是否做到搓球时靠近身体击球。

动图解析:最简单而最不简单的搓球技术

搓球之所以被认为“简单”,多半在于其动作的简洁性、幅度小,再加上群众基础广,只要稍有些基础的球友,都可以像模像样的“搓”上几板。但我却认为搓球是一项非常不简单的技术,正因为它的简洁和普及,常常会让人忽略掉它技术上的难点,特别是要练成一板稳健且具威胁性的搓球,其中隐藏的要点和门道并不比弧圈球要逊色多少。

搓球之所以被认为“简单”,多半在于其动作的简洁性、幅度小,再加上群众基础广,只要稍有些基础的球友,都可以像模像样的“搓”上几板。但我却认为搓球是一项非常不简单的技术,正因为它的简洁和普及,常常会让人忽略掉它技术上的难点,特别是要练成一板稳健且具威胁性的搓球,其中隐藏的要点和门道并不比弧圈球要逊色多少。

请大家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比赛时遇到下面的情况,你是否能自信地对下面每一个问题回答“可以”:

1.比赛到了关键时刻,9:10自己落后一分,两边都不敢起板,开始对搓,你能连续对搓几回合而不心慌,还能保证有一定质量和威胁性,不出高球或下网吗?

2.对方“戳”、“砍”过来的下旋球,球速度较快,弧线平直,而且带着弱下旋,这种球能够回劈而不出界吗?

3.遇到强下旋时,搓球是否好使?是否能够稳定的回搓?

4.劈长技术如何,能把球劈到底线而不出界,而且有良好的弧线吗?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比赛时不敢放心地去搓球,总想找机会就起板拉弧圈,忽视了“控制”这个环节,有时勉强侧身起板,反而被对手压制失去了主动权。而在关键时候,由于失去了这一稳健的进攻武器,显得慌慌张张,如果搓出了高球,那就基本被判了死刑。

2纠错:改正两种搓球典型错误

第一种错误,削果皮式搓球。

顾名思义,这种搓球就像削水果皮那样,薄薄地在球表面往前下方削下去,这是它的动画演示图:

这是业余朋友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为这种方式的搓球拍面放得过平,磨擦的切入角度很小,只是去“薄蹭”球,并没有适合的正压力,也就“吃”不住球,球在离拍后弧线是往前下方走的。

注意看名将们的搓球,其实有一个从厚到薄的磨擦过程,并不是完全地去薄蹭,而是先使拍面较立,用厚磨擦吃住球,然后稍微地将拍子放平进一步磨擦。而业余球友在模仿时,常容易忽视了一开始那个“厚吃球”的步骤,直接去薄蹭,两者外观上尽管相似,但其中内涵却相去甚远。

第二种,抬球式搓球 。

搓球板形比第一种稍立起,往前上方抬,常见的情况是碰出去的,没有加速吃球,球会变成不转或者略带上旋,下面是它的技术动作演示:

这种抬球式搓球,我认为首先就不应该归在搓球名下,它的技术类型更接近于向上兜球或者是“翻挑”,属于挑球这个大家族的。

其次,我想试过的朋友们会有感触,这种“搓球”其实是不稳定的:有时越往上抬还越吃对方旋转,比如在对方来球有一定下旋时,经常一往上抬就钻网根,仿似当初描述西多的削球那样,“几台起重机也抬不起来”;而相反的情况,如果碰上弱下旋球或者不转球,一抬马上抬出高球,下面就等着被拍死吧~

这种“抬式搓球”并不算一种理想的搓接方式,要使用,只能这样做:

1、要在来球上升期,才借得到球的反弹力,否则容易下网。

2、要有加速吃球过程。

3、动作与搓球差别不应太大。

不简单的搓球,搓球原理思辨

前言:

这是之前自己曾写过的一篇文章,承蒙朋友们的厚爱,帖子流传度比我预想得还要广,最后连文章中的朋友都给我打了电话来确认,还搞得自己有些囧。

在这感谢朋友们的喜爱和转发,但我浏览过一些转发的版本,有的并未转全,或者之后更新的内容没有继续。

今天有幸能在快乐乒乓网上发表一些个人的文章,就把这篇文章重新翻出来精修了一遍,在以前的基础补充了不少新的动画,增加了最近的心得体会和练习方法,作为增补版。

因为个人水平有限,自己也是在不断地修正和推翻以前的观点,因此行文中难免出现错漏之处,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

搓球,一项简约而不简单的技术。

搓球之所以被认为“简单”,多半在于其动作的简洁性。因为幅度小,参与的肌肉群与关节也较少,比较容易固定动作;再加上群众基础广,只要稍有些基础的球友,都可以像模像样的“搓”上几板,所以搓球似乎变成了一项平民技术,显得不像弧圈球那样“高精尖”。

但我却认为搓球是一项非常不简单的技术,只是它太善于伪装了,就像传说中的大侠那样--“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正因为它的简洁和普及,常常会让人忽略掉它技术上的难点,特别是要练成一板稳健且具威胁性的搓球,其中隐藏的要点和门道并不比弧圈球要逊色多少。

下面请朋友们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比赛时遇到下面的情况,你是否能自信地对下面每一个问题回答“可以”:

1.比赛到了关键时刻,9:10自己落后一分,两边都不敢起板,开始对搓,你能连续对搓几回合而不心慌,还能保证有一定质量和威胁性,不出高球或下网吗?

2.对方“戳”、“砍”过来的下旋球,球速度较快,弧线平直,而且带着弱下旋,这种球能够回劈而不出界吗?

3.遇到强下旋时,搓球是否好使?是否能够稳定的回搓?

4.劈长技术如何,能把球劈到底线而不出界,而且有良好的弧线吗?

这里列出的每一点,都是我在练习或比赛中所遇到,一直在折磨我而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并不敢对它们很有把握地说“yes”,反而得怯生生地说一声“no”。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我在比赛时不敢放心地去搓球,总想找机会就起板拉弧圈,忽视了“控制”这个环节。而在关键时候,由于失去了这一稳健的进攻武器,显得慌慌张张,一旦搓出了高球,就基本被判了死刑。

痛定思痛,于是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搓球给改过来,在多方搜寻资料和比对名将视频后,感觉有了一点点小进步,总结了一些个人心得,不一定正确,仅供大家参考,错误之处欢迎朋友们及时批评指正~

-------------------------------------------------------------------------

先说说自己在搓球方面走过的弯路吧,记得我刚学搓球时,就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搓球是一个向前下方搓的动作,球反而会有往前上方的弧线呢?

我曾经问过我当时的教练,他告诉我的回答是:“多练习,多打,少思考,打得多了就自然会了。”

但关于原理性的问题,我自己有个毛病,想不明白就会浑身不自在,于是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得到了两个回答,要使球有往前上方的弧线,就:

一、拍面放平些,多往前削。

二、实在不行就往上抬吧。

对于这两个回答,我都亲身去试验过,它们或多或少都存在某方面的问题,但非常具有典型性,由此可以演化出业余球友搓球常犯的两个错误。

我根据其特点,起了两个名字:一个叫 “削果皮式搓球” ,一个是“抬球”。

-------------------------------------------------------------------------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错误, 削果皮式搓球。

顾名思义,这种搓球就像削水果皮那样,薄薄地在球表面往前下方削下去,这是它的动画演示图:

这是业余朋友们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因为这种方式的搓球拍面放得过平,磨擦的切入角度很小,只是去“薄蹭”球,并没有适合的正压力,前送不够,也就“吃”不住球,球在离拍后弧线是往前下方走的。

常见症状有:

1、球拍容易在球的表面打滑、吃球不深导致了球旋转强度不够。

2、无法主动制造向前上方的弧线,遇强下旋时容易吃转。

有朋友会说,我也看了不少教学片,名将们在加转搓球时也是这样放平后去切削的啊,为什么会说不对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这样解释更合理一些:乒乓球是一项非常细腻的运动,很多技术粗略地一眼看上去似乎是一样的,但肌肉感觉、击球手法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也就导致了其结果的截然不同。

注意看名将们的搓球,其实有一个从厚到薄的磨擦过程,并不是完全地去薄蹭,而是先使拍面较立,用厚磨擦吃住球,然后稍微地将拍子放平进一步磨擦。而业余球友在模仿时,常容易忽视了一开始那个“厚吃球”的步骤,直接去薄蹭,两者外观上尽管相似,但其中内涵却相去甚远。

-------------------------------------------------------------------------

再来看第二种, 抬球。

这种搓球板形比第一种稍立起,往前上方抬。常见的错误是去碰球,没能加速吃球,下面是它的技术动作演示:

这种抬球,我想试过的朋友们会有感触,是不稳定的:

有时越往上抬还越吃对方旋转,仿似当初描述西多的削球那样,“几台起重机也抬不起来”;而相反的情况,如果碰上弱下旋球或者不转球,一抬马上抬出高球,下面就等着被拍死吧~

所以,想必朋友们也会同意,这种“抬球”并不算一种理想的搓接方式。

p.s 但要补充一点,这种“抬球”指的是无加速的碰球。但如果能够加速吃住球,又演化为另一种技术 -- 搓不转,在原理上类似于兜球或挑球,后面还会讲到。

------------------------------------------------------------------------

上面介绍了两种搓球时常见的问题,其实两种球都错在“走了极端”:一个只注重于切削磨擦,而忘记给球适当的正压力;一个注重于抬出弧线,却又没有了往前下方磨擦动作。

如果能把两个动作结合起来,将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搓球动作,但问题的核心还不在这。

我认为 关键的问题在于:在搓球的动作中, 应该有一个加速“吃球”的过程,不然就成了光去蹭或者只去碰。

这原理和拉球是相通的,搓球同样要有一个由松到紧、由慢到快的加速,往前方边送边磨擦,使拍子能够带住球一小段时间,让球在拍上产生一段很轻微的滚动距离。

只有吃住球,才能较好地把切削动作和前送动作统一起来。

-------------------------------------------------------------------------

好了,不只说理论了,还是先上一个实战的动画吧。

下面这段动画是我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在搓球时的片段,当然,是我在旁边拍下来的,呵呵~

我想朋友们可能会有想法了,他是谁,我们凭什么要以他的动作作为参考?

这个我简单地解释一下,他确实是很普通的业余爱好者,纯野球出身,并没有专业训练的背景。

之所以用他的动画作解说,首先是来自于我和他交手的感觉,虽是野球,但对旋转的理解非常到位,发球、搓球、拉球都是相当的转,搓球时可搓、可劈、可磕、能加转,球感很厚实。以前我只以为他是手感好,但是后来反复观看录像分析才想明白,所谓好手感,都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动作之上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画面角度正好与我们之前的动画分析相同,所以用来作解说正合适。

我们来分析他的动作: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球在他拍上的感觉,仔细看,是否有一个加速前送,一瞬间吃住球磨擦的观感呢?球在拍子上被带住一段时间,略微地往后上方滚动,然后随着拍子前送而被送磨出去。

第二点他的拍面开始时并不是完全放平的,而是稍后仰,与桌面约成五十度,直接往前略往下方加速“边推边切”,在触球时,板形有一个从厚到薄的变化过程。

虽然整体动作是从后上往前下方的切送,球体带有下旋,但回球却有一个良好的弧线,这正是我在上文所说的,将切果皮式动作与抬球动作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将上图的搓球原理抽象出来,就是下面的动画:

这图可以解释,为什么搓球是一个往前下方的动作,球却会有往前上方的弧线。

关键还是“吃”球 --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拍子有一个瞬间的轻加速,球不是一触即飞,那么在极微小的一段时间内, 球会带在拍子上,随着球拍往前略往下方送而产生一种顺着板子“爬升”的滚动。

此时拍子进一步往前送,这个正在往上方“爬升”的球从拍面飞出,带着滚动并保持着向上方的趋势,因此自然形成一条良好的弧线。

加速质量越高,这种滚动越明显,球就越转,也容易克服对方的来球旋转,进而自己制造下旋。

这种方式的搓球,吃球时间比“削果皮式”更长,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去让球加转,旋转性能比单纯地薄蹭要好;又吸收了“抬球式”搓球的一部分动作,给球合适的正压力,但不直接通过球心,保留了向前下方磨擦的趋势,因而具有下旋性能,正是两者的结合体。

------------------------------------------------------------------------

既然是题目是“思辨”,那我们再来看看,以上图同样的动作,但没有吃住球的情况:

我们可以比较这一图和上面一图,它们的挥拍轨迹是非常相似的,这里的球拍没有加速度,吃不住球,导致球一碰即飞。

这就缺乏了让球在拍上滚动一小段距离的过程,球没有向上方的“爬升”就飞出,因此弧线低平,回球方向是往前下方走的。

为了克服这种弧线低平的缺陷,又只能使用“抬球式”搓法,于是反复地在削果皮、抬球和碰球之间徘徊,这也是我之前及现在所陷入的处境。

而要跳出这个循环,不完全是从拍形和挥拍方向着手,还得从怎样加速吃球这一点来思考。

------------------------------------------------------------------------

上面给出的实战动画我想大家可能心存疑虑,那就再上两个乒坛名将的搓球实战动画作为佐证吧~

这是普里莫拉茨和老瓦比赛中的一个正手搓球慢动作,我特意将速度调低,注意看球拍与球接触的一瞬间,是否看到了球在拍面上被带住磨擦进而“爬升”的微小过程,老普的搓球动作尽管是明显往前下方挥的,但回球却有一个向上的弧度,这也是搓球中加速吃球所带来的好处。

下面来看看镇楼的图片,这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老瓦的一个慢摆短动作。

可以注意看老瓦触球的一刹那,大概有两三帧的时间,球在拍上有一个被吃住顺着拍子略微往后上方滚动的小细节,再随着拍子向前下方加速,球带着这种滚动划出一条弧线被“送”过球网,我们把这个过程挑出来再看:

可不要小看这短短一瞬间的吃球滚动,乒乓球是一项非常细腻的运动,哪怕能多吃球1毫米,球的旋转性能都会有质的提升。

包括拉球,也是同一个道理,别看专业运动员的动作多么舒展大方,蹬地转体大臂带动小臂快加速,其实最后落到实处,它对球体的作用时间也不会比上图这个简单的搓球长多少;但合理的动作结构能保证高质量的加速度,或许就是多吃球3、4毫米的距离,体现在旋转上的差距,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举这个例子还有一个用意:摆短,不管是慢摆短还是快摆,都不能只去“碰”球,因为即使抓到了球刚冒起的上升期,如果只是碰,仍然容易冒高或者吃下旋。

快摆虽是借力的过程,仍要有自己主动的轻微加速,胶皮有“一紧”的触感,体会到轻快的加速吃球,这样的摆短,才能控制好回球的弧线。

快摆的一个演示,来自于2013年第九届STIGA杯全国乒乓球巡回赛广州连冠赛区青年组决赛,注意搓球的瞬间:

下面是一些番外的内容:

重访抬球

在之前讲过“抬球”是一种错误的搓球法,但我要补充一点,纯粹的“抬球”指的是“碰出去,没有加速吃球”的情况。

如果说有了加速吃球,那又变成了一种比较有价值的“搓不转”。

在比赛中,搓不转球还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技术,为了主动变下旋为不转,迫使对手出现半高球。因此我也专门做了一点研究,下面的动画是云南玉溪乐享乒乓球俱乐部的李教练做的一个演示:

我在学球时李教练指点了很多的关键点,下面是关于搓不转的几个技术要点:

1、 一定要找来球上升期,才能借到球的反弹力,如果在球下降期去抬,极容易下网。

2、 还是要有加速吃球,不然容易吃转,这是与纯“抬球”间最大的区别。

3、动作与搓球差别不应太大,以相似的手法迷惑对手。如果意图太明显的话,这种不转又慢的球很容易被对手冲死。

------------------------------------------------------------------------

注意观察三个关键地方:

1、在搓球时由一个由慢到快地爆发加速过程。

2、小臂顺着桌面往前方跟进送出,略往下切削。

3、往前下方的搓球却有良好的过网弧线。

下面的动画是一位好朋友在搓球时的侧面动作,作为引证,同样注意爆发加速和小臂顺势送球的细微动作。

史上最全的“搓球”解读!

乒乓球是一种很常见的球类运动,打乒乓球具有很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打乒乓球是需要很多的技巧的,要想快速的学习乒乓球,搓球就是一个必须学习的并且很实用的技术。接下来小编就带您一起学习一下搓球的相关技术

乒乓球搓球技术教程:慢搓

慢搓动作幅度是比较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的速度就相对比较的慢一点了,但是这是对于增加搓球的选装的强度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

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触球中下部。前臂向前用力为主,配合手腕动作,拍形较后仰。直拍选手反手搓以食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拇指配合发力。正手搓球以拇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横拍选手以靠近虎口处的肌肉和拇、食指的协调用力为主。

慢搓最容易出现的错误:

1、拍形错误。拍形后仰过度,摩擦球太薄,球容易在球拍上打滑。如果拍形呈现垂直的状态那球就很容易下网了。所以是不能用固定一种角度的拍形去搓强度不一的下旋球。

2、搓球部位错误。不是搓球的后中下部。

3、搓球时机错误。不是在球的下降前期搓球。

4、不引拍搓球。搓球时不向后上引拍,没有用力距离。

5、托球。球拍慢慢的往上仰,然后在把球托起来。

6、撮球。用拍头对着正前方搓球,就像用板子撮东西一样。

7、搓侧旋。搓球时向右侧挥臂用力或向右侧上翻腕。

8、直线搓球。搓球时直上直下,球容易下网。搓球时应该像“瓢状”一样,有一定的弧线。

9、手腕固定或只用手腕搓球。手腕固定太死,不能发挥手腕最后加速用力的作用。

10、重心不动或重心太高。重心不动,上、下动作脱节,不能发挥下肢和身体的力量。重心太高,搓球不到位,容易失误。

11、脚不移动搓球。搓球的准确性降低。

12、不判断来球旋转强度搓球。不判断来球的旋转强度是盲目的搓球,强度不一样,拍形也不一样,用力方向也有所不同。

打乒乓球使用慢搓技术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

乒乓球搓球技术教程:快搓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

站位近台,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上升期击球。击球前,手臂应迅速前伸迎球,拍形稍后仰(比慢搓竖的多)。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快搓一般借力还击,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

乒乓球搓球技术教程:搓转与不转球

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转与不转球,使对方判断错误而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条件。在对搓中把旋转变化与落点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

加转是前提,转与不转间差异越大越有威力。搓加转时,手腕爆发式用力为主。搓不转时,要注意回球的弧线。搓转与不转球中最易犯的错误有:

1、滥用手腕,造成腕、臂用力脱节。搓球既难加转,又多失误。

改正:明确手腕必须结合前臂发力,不能使二者脱节。徒手动作,体会腕和臂的结合发力。开始练习先少动手腕,慢慢再结合前臂动作增加手腕的力量。

2、不依来球旋转和高低长短变化而调整动作,易吃对方旋转。

改正:明确应根据不同来球调整搓球动作。如来球下旋强烈,则应拍形后仰些,增加向前的力量。来球不转,则应将拍稍竖些,增加向下的力量。还需增强对来球的判断能力,以提高应变能力。

除此之外,搓球还有摆短和劈长等,各有其特点,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应尽量少搓,还要加强搓球的落点、旋转和节奏的变化,加强搓中抢攻的意识,不可依赖搓球得分。

但也提醒各位,搓球是一项过渡性技术,对付下旋来球比较稳健,搓球虽然可以通过旋转、落点和速度的变化给对方回球制造一定的困难,为自己抢拉或抢攻制造机会,但在现代积极主动上手的乒乓球时代,过多搓球必然导致对方先进攻的被动局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