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百度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均衡价格的变化受什么影响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百度云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百度云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百度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如果只有25套住房可以出租,均衡价格为200美元(不含)到500美元(含)之间的任意数值。理由同(1),如图1-4的B点所示。

3. 假定人们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为什么市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答: 保留价格是指对消费者而言,在此价格水平上,购买与不购买某一单位的产品是无差异的,它是消费者愿意为该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在此价格之上,消费者选择不购买,在此价格之下,购买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

假定消费者持有不同的保留价格,对于某一特定的价格p,只有保留价格等于或高于p的消费者会购买有关商品,而保留价格低于p的消费者选择不购买。价格p越高,保留价格大于p的消费者也越少;当价格p降低时,保留价格大于或等于p的消费者逐渐增多,购买的也就越多。因此,当价格p下降时,市场需求会不断增加。当消费者足够多,互相之间保留价格很接近的时候,市场需求线变成了一条光滑的向下倾斜的曲线。

4. 在书中,假定原来公寓购买者都是来自内城区的人一那些已经在内城区租房的人,如果现在公寓购买者都是来自外城区的人一那些目前没有在内城区租房的人,内城区住房的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答:如果公寓被出售给非内城区居民,该内城区的房屋租赁价格会上涨。这是因为此时对于内城区的人来说,房屋的供给减少,但需求不变(内城区的居民没有人购买房屋),所以新的供给曲线S与原来的需求曲线D的交点对应的价格上涨,如图1-5所示。

5. 在第4题中,假设公寓的购买者都是内城区的人一但是每一公寓由两套住房构成,住房的价格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答:出租房的价格会提高。分析如下:如图1-6所示,现在由于公寓的购买者都是内城区居民,因此需求减少了,需求曲线由D向左移至D'位置,但同时内城区的住房供给也减少了,而且因为每一个公寓由两套住房构成,所以供给的减少幅度大于需求的减少幅度,供给曲线由S向左移动至S’。新的均衡价格P'高于原来的均衡价格P。

6. 设想一下征税会对长期内的建房数量产生什么影响?

答:征税会减少长期的建房数量。分析如下:长期内,由于可以建造新的房屋,住房的供给曲线不再垂直(可能向右上方倾斜或水平),征税提高了供给者的成本,从而引起供给的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在长期均衡中,房屋的数量减少,如图1-7所示。

7. 假定需求曲线是D(p)=100-2p,如果垄断者有60套住房,他会定什么价格?他可以租出多少套?如果他有40套住房,他会定什么价格?他可以租出多少套?解: (1)如果垄断者有60套住房,每套房的售价为25,共出租50套房。

(2)如果垄断者有40套住房,每套房的售价为30,共出租40套房。

分析如下:假设垄断者出租房屋的成本为零,那么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问题可以描述为:

垄断者的目标函数是一个二次多项式,其图形如图1-8所示,由图可知,当q=50套时,垄断者的利润达到最大,所以当他有60套房时,只会出售50套,价格为50-0.5x50=25。当垄断者有40套房时,他会全部出售,价格为50-0.5x40=30。

8. 如果租金管制模型允许不受限制的转租,最终谁将租到内城区的住房?产生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率的吗?答:(1)如果租金管制模型允许不受限制的转租,那么最终将是保留价格最高的人租到内城区的住房。因为如果一个保留价格较低的人租到内城区住房,他可以与一个保留价格更高的人进行交易,双方在保留价格之间达成一个补偿协议,保留价格高者给予租到住房的人一定的补偿,这样双方都能从中受益,实现帕累托改进。因此最终交易的结果是愿意出最高价格的人租到内城区的住房。

(2)产生的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率的。这是因为只要交易双方都能获益,那么(1)的分析中描述的交易过程就不会停止,所以交易的最终结果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第一章 市场 强化习题详解

1. 假设某城市的所有居民没有自己的住房,他们只能在市场上租房住。现在某房地产开发商将一些出租房屋改建成公寓出售给本市居民(只能是本市居民购买,非本市居民不能购买),一间出租房可改建成一套公寓。请问该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当房地产开发商将一些出租房屋改建成公寓出售给本市居民后,该城市的房屋租赁价格不变。分析如下:

如图1-9所示,当房地产开发商将一些出租房屋改建成公寓后,出租房屋的供给减少,供给曲线从S|移动至S,同时由于部分居民购买了自己的公寓,所以他们不需要租房,从市场上对租房的需求从D减少至D。因为减少的出租房屋恰好等于新建的公寓,从而也等于租房的需求减少量,所以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D,与S,的交点对应的价格和DI与S|的交点对应的价格相同。

2. 为什么稀缺性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

答:(1)稀缺性是指人们的欲望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的状态。这里的稀缺不是指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或者可以消耗尽的,也不是指这种资源的绝对量是稀少的,而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与人们的需求相比,其供给量总是不足的。

(2)稀缺性是客观存在的。人类之所以有经济行为,之所以要从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是由于人类的欲望和由此引起的对物品和劳务的需要是无限多样且永无止境的。可是,用来满足这些无限需要的手段即用来提供这些物品和劳务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

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人们都会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它反映了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了大量的经济问题。

(3)由于稀缺性产生的经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物品,生产多少,何时生产,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要。

②如何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技术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选择一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

③为谁生产。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

上面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产生了经济学。

3. 试述微观价格政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答:微观价格政策是政府为了纠正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给社会带来的有害方面而采取的影响或变动市场价格的措施。一般采用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两种做法。

(1)支持价格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参见图1-10。

当价格被限定在高于均衡价格水平时,对于供给者而言,高价格意味着高利润,生产者就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并且相应地供给量也多,从而起到了鼓励生产的作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高价格则意味着高支出,从而迫使消费者减少该商品的消费,从而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此时,增加的供给和减少的需求导致生产过剩,产生超额供给。支持价格对经济发展和稳定有着积极意义,对农业更是如此。在农业生产中,支持价格可以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减少经济波动对农业的冲击。在具体运用中,农产品支持价格一般采取缓冲库存法,即政府或代理机构按照某一平价购买农产品,建立库存或用于出口;有时政府对该商品的生产实行产量限制,规定将生产的数量控制在某一水平,使供求平衡。不过,支持价格也有副作用,例如使得价格机制的作用难以发挥,同时也使得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2)限制价格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重要产品的价格上涨而对这些产品规定的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参见图1-11。

限制价格往往在战争或自然灾害时期加以使用,有些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也长期采取限制价格政策。为此,政府通过立法或行政命令强行把价格规定在低于均衡价格水平之下。把价格限制在低于均衡价格的水平上可以起到鼓励需求一方同时又限制供给一方的作用。这时,需求超过供给,造成生产上的短缺,存在超额需求。为了使得限制价格有效,政府往往采用各种形式的配给制,如排队等候、彩票和配给券等。限制价格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有许多弊端。它不利于刺激生产,造成长期亏损,造成价格扭曲,产生浪费现象;可能会出现黑市,使得社会风气败坏。

过去,我国在粮食收购上基本上采取的是限制价格的做法。为了尽快地实现工业化,国家在粮食收购上压低粮食的价格,以便工业生产得到低廉的原材料并维持低工资。这在计划体制下是容易做到的,并在新中国初期被证明是有效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限制价格所表现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稳定粮食生产,国家多次提价,并采用其他辅助措施。今后,国家将会进一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价格政策。

4. 分析说明不同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西方经济学家通常把经济体制划分为自给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四种类型。不同的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方式各不相同。

(1)自给经济是与小农生产方式相联系的经济形态。在这种经济中,人们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是“习惯”。所谓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并共同接受和普遍遵守的惯例。这种惯例通常具有法律或道德的约束力,从而成为传统社会中人们用来处理社会基本经济问题、进行资源配置时的一种方法和制度性约束。在由习惯支配的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以家庭、部落或村庄为单位,通过世袭的分工制度来解决社会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家庭、部落或村庄之间很少有交换活动,经济效率低下。

(2)市场经济则是建立在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是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经济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基本上是由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既作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又作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各自独立地、分散地决定的。他们决策的主要依据是产品价格的高低。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是通过市场机制,尤其是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3)计划经济是由中央计划部门预先对社会资源进行分配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主要存在于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下,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及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基本上是由中央计划部门依靠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直接调节的。价格对资源配置不直接发生作用,而且,价格本身也是由计划当局决定的。

(4)除了上述三种资源配置方式以外,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还有一种市场和计划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特征是:一方面资源配置基本上由市场决定,另一方面政府又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及其他政策对私人经济决策施加影响。例如,政府通过对某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增加税收,以减少这些产品的生产;相反,对另一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给予补贴,以鼓励这些产品的生产。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其目标就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成为配置资源基础性手段的新体制,实际上也是将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结合起来。这种双重决策的经济在西方经济学中被称为“混合经济”。

5. 试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答: 规范经济学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预先提出某些准则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构建经济理论的前提,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则企图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

(1)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区别:

①规范经济学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建立了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经济学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经济学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经济学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经济学不具备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联系: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以规范经济学为指导。实证分析的结果往往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最终目标,而规范经济学的结论往往又是实证分析的出发点。

6. 什么是经济学中的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各举一个微观经济学的例子说明这两种分析。

答:(1)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例如,在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中的外生变量被赋予确定的值后,即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给定的情况下,二者的交点即为均衡点,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此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均衡点不再发生变化。这就是静态分析方法。

如图1-12所示,D线是需求曲线,S线是供给曲线。两者相交于E点,所以E点表示该商品达到供求均衡点,E点对应的价格P。是均衡价格,对应的产量Q。为均衡产量。此时,市场出清。

(2) 比较静态分析是指考察当原有的条件或外生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例如,在上述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变化使得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发生移动时,均衡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新旧均衡点的分析比较就是比较静态分析。

如图1-13所示,原先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1,即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如果需求从D1增加至D2,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2点,于是,均衡价格上升到P2,均衡数量增加至Q2;反之,如果需求从D1减少到D3,均衡点就会从E1点移动到E3点,于是,均衡价格下降到P3、均衡数量减少到O3。.

内容转载于知择学习网,课后习题和练习题库可上站内搜索关键词范里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