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成立60年:防空"铁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空导弹部队的主要装备是 空军成立60年:防空"铁拳"

空军成立60年:防空"铁拳"

2024-07-16 07: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李建华、王玉山)1959年10月7日上午,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从台北起飞,凭借其高空优势,肆无忌惮向北京逼近。12时04分,3枚导弹从北京郊区的秘密基地发射,敌机瞬间化为灰烬。仅仅成立1年的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地空导弹用于实战的先河。

    之后,中国地空导弹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并在国土防空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截至1969年10月28日打下最后一架U-2美制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共击落美制各型有人、无人高空侦察机9架。由于装备和任务的特殊性,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曾长期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中,外界将他们称为神秘的“543”部队。

    岁月荏苒。这支昔日战果显著的防空“铁拳”将如何续写传奇?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延庆的空军地空导弹某师实地探访。

    信息化为“铁拳”增添新力量

    这是一支担负首都西北方向防空作战任务的英雄部队。自组建以来,这支被国防部授予集体一等功的英雄部队三下江南,四进西北,转战大半个中国,创造了我国防空史上多个纪录:成功发射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开创地导部队夜间使用照射天线作战的先例……

    二战后期,随着高空高速轰炸机、侦察机等先进航空武器应运而生,歼击机和高炮已难以胜任防空作战,一种更新型的防空武器——地空导弹开始孕育。

    上世纪40年代末期,世界上第一批地空导弹开始服役。但在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辽阔国土上,还没有一枚地空导弹。败退台湾的国民党空军装备了美制高空高速侦察机,频频进犯大陆领空。面对严峻的挑战,为保卫领空安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决定在经济条件相当困难的情况下,要先于原子弹、人造卫星,组建地空导弹部队。

    “中国地空导弹部队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初创阶段、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壮大阶段和如今的快速发展阶段。”师长刘明豹说。

    尽管起步并不算太晚,但在2003年以前,这个师使用的大都是手工指挥设备,传递作战命令、预测目标和射击等均为手工操作,动作多、误差大、时间长、作战指挥效能低。

    用信息化理念提高训练质量,用信息化提升部队战斗力。近年来大力开展的信息化建设,使这支部队打造首都防空“铁拳”的步伐不断加快。

    ——先后对部分团营指挥所进行新建,自主研发了指挥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效能,实现了师、团、营三级指挥自动化系统联网。

    ——自主研发了3种武器系统在营训练干扰器,为部队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提供了较为逼真的战场电磁环境,提高了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质量。

    ——与院校共同研制了某型地空导弹制导雷达仿真训练系统,为部队训练提供了一个与实战环境相适应的模拟训练平台,有效提高了部队的训练水平。

    ——大力推进情报预警系统信息化。通过信息共享,使军区的雷达成为全师部队的“眼睛”,预警范围拓展到纵深千余公里。

    ——坚持理论先导,围绕信息化作战、空天一体作战、防空反导等前沿理论,共撰写战法、训法研究文章80余篇,其中《开发近地空间信息作战新领域》获全军优秀奖和空军优秀论文三等奖。

    “信息化为部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地空导弹部队已经形成一、二、三代多代防空武器装备并存,高、中、低空衔接,远、中、近程混合部署,以国产新型武器装备为主体的局面,构成了强大密集的火力网。”刘明豹说。

    在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中,这个师首次亮相的红—12导弹方队,以崭新的风貌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创新使老装备焕发新风采

    他们通过“以营的数量弥补通道不足、以团的合理战斗部署弥补火力范围不足、以团战术运用弥补反干扰能力不足”,使老装备也达到了三代防空武器的效果。

    针对某巡航导弹反射面小、信号目标不足导致导弹在发射后无法引爆的现象,这个师创新了“直爆战法”,即控制导弹在距离目标一定距离范围内实施定时爆炸。在2002年7月举行的一次实弹战术演习中,他们成功命中目标,取得了14发14中的优异成绩。

    在复杂电磁环境干扰下,老式防空武器的命中率通常会降到30%以下。这个师经过训练方法改革,研制出了9种训法、战法。今年9月,这个师所属某团在渤海某基地进行的一次实弹战术演习中,某型老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弹射击取得了6发5中的好成绩。

    正是由于一直拥有创新的理念,这个师为参加国庆首都阅兵的红—12地空导弹方队研发了“车辆方队训练监测考核系统”,使方队的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10月1日,红—12地空导弹方队圆满完成受阅任务,被装备方队指挥部评为‘参加受阅的30个装备方队成绩最为突出的单位之一’,被空军荣记集体二等功。”师政委蔡立山说。

    “虽不在北京,却保卫北京”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班长史今退伍前一幕,不知让多少人为之落泪:史今对连长说:“老说咱保卫首都,可没见过首都啥样儿,天安门啦,王府井啦,西单啦,烤鸭啦……”夜幕下,当史今乘车通过天安门前时,禁不住嚎啕大哭……

    而今,电视剧里的情节在现实中继续书写着感动。

    出于战略部署的需要,这个师的一个营于1971年奉命驻扎在远离北京的一个小山村。30多年来,这个营驻地一直未变。虽然驻地不在北京,但这个营却与其他兄弟营一起担负着首都防空作战的重任。

    11月6日,当记者前往这个营时,1周前的积雪在这里还没有完全融化。“气温比北京要低七八度。”教导员付川告诉记者,全营几百名官兵,几乎没有人去过北京郊区的八达岭长城,更不用说天安门、王府井。就连付川本人,也常常一个月都不回家。

    导弹营地处偏远,气候条件差,用营长张东耕的话说就是“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所有官兵寒暑无阻地常年24小时进行着战备值班,履行着保卫首都的责任和使命。

    付川说,上级要求11分钟完成战斗准备,而他们营只要4到6分钟就可进入一级战斗状态。

    20岁的湖北小伙子廖华是这个营的导弹装配号手。他对自己作为神秘部队里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价值一两百万的导弹天天在我手里,今年实弹演习时打的那发导弹就是我们班装配的,它在复杂电磁干扰条件下准确击中目标。”

    郭书东是指挥连标图班班长,2001年12月入伍。他说,自己初中毕业没什么文化,来到部队后参加了函授法律自考,现在已经取得了大专学位,去年还荣立个人三等功。

    付川介绍,近年来,全营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技师、排长以上军官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下午,发射班进行了装退弹训练。运载着导弹的卡车缓缓驶入发射阵地,发射班班长蔡发友一声令下,4名战士分工协作,动作熟练,仅仅60多秒钟,浅灰色的导弹就被准确无误地安装到了发射架上。

    尖尖的导弹如利剑一般直指蓝天,仿佛可以刺破苍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