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乡空间结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理必修二书 2.1 城乡空间结构

2.1 城乡空间结构

2024-05-11 0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中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课题 城乡空间结构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二册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教学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及特点。 解释城镇和乡村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 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1.城镇和乡村主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乡村。 活动1.说一说城镇和乡村的景观各有什么特点。 城市的房屋高大;城市的道路宽敞而平整;城市的灯光亮度大;城市的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农村的房屋低矮;农村的道路狭窄而不平;农村的灯光亮度小;农村的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二、城乡土地利用 通常,我国土地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城镇土地利用是指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乡村土地利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在乡村土地利用构成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活动1: 1.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乡村的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 城镇中商业用地 空间内分布有什么特征? ①位置: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②面积:占地面积小③形状:呈点状或条状【总结】城镇土地利用的状况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三、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区特点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不同的用地类型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城市功能分区 不同的功能区组合布局形成城市空间结构 活动2:(1)城镇中居住区分布有什么特征? 居住区是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①面积最大,城市的最基本功能分区②呈片状或团状③分化: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位置上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分布在城市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低级住宅分布在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相对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城镇中商业区分布有什么特征? 商业区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特别是商业交易和金融流通的中枢①位置: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②面积:占地面积小③形状:呈点状或条状。 布局原则:1.人口稠密,市场广阔;(市场最优)2.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交通最优)。 有些城市形成了中心商业区(CBD),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中心商务区特点: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人口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分区明显。 城镇中工业区分布有什么特征? ①位置:分布城市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②形状:集聚成片。 布局原因:1.郊区地租低,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对市区环境的污染2.交通便利,便于工业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如居住区以居住用地为主,但也分布有商业用地等。较大的城市一般有多个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从城市空间结构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 四、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活动3: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距离市中心远近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不同点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 BC为工业区 在距离市中心相同距离下,地租水平也有差异,看下图 请说出图中地租最高峰处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 市中心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往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汇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中心,随后往外又继续下降。 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说明形成地租水平次高峰的原因。 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水平越高。 【小结】影响地租水平的因素:距离市中心远近、交通通达度。 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政策因素、环境因素、历史文化因素 政策因素:在有些城市,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引导或规定不同的功能区。如: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环境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北京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首钢集团将用5年时间把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 历史文化因素:如北京市中心——故宫;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中心——巴塞罗那大教堂 五、乡村空间结构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内部空间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第一,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村镇驻地以居住、工业、商业、交通、行政等用地为主,其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第二,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从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来看,主要有密集型、分散型和半聚集型等,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村镇多为所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一般建有学校、卫生所、邮局等服务设施。 密集型乡村聚落是一种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村落格局大而紧凑,但村民住房排列杂乱无章,村中道路较为弯曲,这类村落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密集型乡村聚落可分为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村落。 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区)。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山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六、城乡一体化规划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城乡是一个由城市和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互相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是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三是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七、课堂总结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