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旅游地理》知识点汇总!(附旅游专题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理小知识问答大全图片 最全的《旅游地理》知识点汇总!(附旅游专题设计)

最全的《旅游地理》知识点汇总!(附旅游专题设计)

2024-06-28 14: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总体促进社会发展):

a+.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b+.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c-.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总体促进文化繁荣):

a+.促进文化交流(1.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特色和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

b-.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 影响区域环境

a+.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

b-.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降低了旅游质量

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

1.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2.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3.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4.旅游扶贫工作的重心是开发式扶贫。

5. 旅游资源的内涵

旅游资源形成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a.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

b.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的核心是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6. 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7. 旅游资源的特性

多样性(表现在:a.内容上的多样性 b.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非凡性

可创造性

永续性(相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8.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

资源价值

a.美学价值(景区对游客产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具有美学价值) (包括:在山水风景、动植物、变化万千的气象、气候上的季节变化中体现的动与静、刚与柔、旷与幽等不同美感)

b.科学价值(指: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

c.历史文化价值(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的价值)

d.经济价值(考虑:1.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以景观群为宜 2.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以类型丰富、搭配协调为宜)

地理位置与交通(重要条件之一)

客源市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主要指标:

a.(基本指标1)客源地(其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多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b.(基本指标2,重要因素)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距离(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价值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c.游客的相关情况

d.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与停留时间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9. 我国的旅游资源概况

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如: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

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其他:现代工程建筑、小镇风光、地方土特产和工艺品、中医和养生之道、菜肴等。

10.我国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对国家:

是促进中国旅游业更大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是帮助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是推进中西部旅游,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业发展后劲的需要。

对游客:

学习了革命历史知识,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

11. 我国的世界遗产概况

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到2009年6月已经有38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居世界第三位。

12. 我国的世界遗产价值

资源价值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

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

环境效益上:开发旅游的同时,考虑对它们的保护。

13.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自然美:

a.形象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具体表现: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如:山的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大漠烟波之旷;秘洞之奥;丛林荒原之野等)

b.色彩美(特征:丰富且富于变化。如: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天气变化)

c.动态美(特征:动静相对,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如:山为水动、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

d.朦胧美(如:烟、雨、云、雾、晨曦、暮霭呈现出的美)

人工美:

a.古典园林美(表现在:山、水、花木、建筑组合之美)

b.古建筑和古遗迹美(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c.民俗风情美

d.书画艺术美

e.雕塑艺术美

名人轶事和民间传说营造的情趣意境之美

14.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了解景观信息(在景观观赏前,应通过查看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了解景观形成原理,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文化价值等)

a.选择观赏位置(确定好观赏距离、观赏角度和选择是否动态观赏)

b.把握观赏时机(如: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

c.抓住景观特色(在观赏的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应保持一定的节奏)

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自然风景区的人文景观主要有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

其和谐可表现在:

a.人文景观布局设计因势、得体,与自然协调,突出自然美。

b.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渲染自然景观。

c.民俗风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以情观景(方法:a.综合感受,动用感官 b.发挥想象 c.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d.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15. 园林的构景手法

主配(即主景和配景)

层次

框景

借景

16. 我国第一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泰山

泰山的自然景观美,突出表现为雄伟壮丽的形象美;泰山还蕴含着奇、秀、险、幽、旷等美的形象。

泰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地质发育历史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泰山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地层和岩石,其岩层年龄在20亿年左右。

泰山的文物古迹众多,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帝王的封禅活动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4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7. 黄山风景名胜区的概况

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著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莲花峰、天都峰、光明顶三大主峰。

1990年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由花岗岩构成,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18. 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大堡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离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绵延20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距今至少有3000万年的历史了。

大堡礁的形成原因:

a.大堡礁附近海域水面温度高达21-38℃

b.温度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都比较小。

c.平均盐度高,达3.5% 海水清晰度高 e.水面较平静由上,海域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景区内的其他特色:

a.热带风光的大陆性岛屿

b.土著部落

19. 云南元阳梯田景区

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南部,与昆明相距290千米。

元阳梯田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哀牢山区一年四季有来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蒸腾升空,形成了连绵雨水。

人为原因:当地人修建水渠网络,引山泉溪流进田,解决水源问题。

20. 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塞纳河概况:由东南向西北穿过巴黎,水位稳定,少洪涝,全年不冻,利于航行。被法国人称作“母亲河”。

塞纳河畔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埃菲尔铁塔、戴高乐广场、爱丽舍宫、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

21. 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树种,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其生长条件如下:

a.悬崖绝壁的生存条件(岩石坚硬、土壤贫瘠)

b.黄山松根部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

c.植物向阳的特性

d.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

怪石的成因:

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的成因:

a.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c.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水分蒸发速度不同。

温泉的成因:

地表水下渗受热,或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温泉。

22. 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旅游发展的基础方面:

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

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

c.交通条件

旅游具体规划方案:

a.客源市场和导向

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

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

2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

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

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

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

对提升旅游景区的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

24.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

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

还要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

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

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

25. 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

不和谐音:

1.品牌之争

2.重复开发现象严重

3.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

4.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

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

26.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a.污染

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

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滑坡、雪崩等)

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

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27. 旅游环境容量

(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

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