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总结!附地理区时的关键计算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方法 【地理】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总结!附地理区时的关键计算方法!

【地理】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总结!附地理区时的关键计算方法!

2023-11-10 03: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废话不多说,继续为大家送上“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对同学们一定会有所帮助。

废话不多说,继续为大家送上“高中地理区时的计算方法”,对同学们一定会有所帮助。

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

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

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

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

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

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不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过日界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A.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

B.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区时差+1天(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西)。

第四步是如果有飞行时间(即路程时间),则要加上路程时间。

由此可见,利用公式计算,不必绘制时区图,但学生要理解并掌握公式的使用情况。即根据题干的信息,确定应该用哪一个公式。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更为简便的公式。这个公式不用管两地在哪一个时区。只需要先假设东一区、东二区……东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西一区、西二区……西十二区分别用代号-1、-2、……-12表示,中时区用“0”表示。就可以根据题意求区时,其公式是: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未知时区代号-已知时区代号)×1小时+路程时间

利用此公式计算时,需要对所求结果进行判断,因为结果可能出现负数。如果出现负数,就要再用24小时换算。

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同学们挣得3~4分,甚至更多。不过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来源:高中地理知识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