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日报:桂涛声与《在太行山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太行山上歌词图片 曲靖日报:桂涛声与《在太行山上》

曲靖日报:桂涛声与《在太行山上》

2024-07-15 13: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曲靖日报:桂涛声与《在太行山上》

——《歌声里的记忆》中的深情歌者

五月份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播出了《歌声里的记忆》系列节目。作为桂涛声人物传记《歌者涛声》的作者,我掌握着翔实的珍贵历史资料,受电视台邀请讲述有关《在太行山上》创作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学习成长

桂涛声(1901-1982),曾用名浩然、翘然、独生、吴璧,涛声是笔名,字仰之。“阿桂”是朋友、同事们对他的亲切称呼。他出生于沾益县乐泽乡卡郎村(即今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黎山村委会卡郎村)一个殷实的回族家庭,从小就喜欢音乐。

1923年,桂涛声考入云南省立美术学校,受到音乐教师张堉的器重,并与聂耳相识相知。1930 年 5 月,中共地下党员吴登云主动作为桂涛声的入党介绍人,宣布了党组织吸收他入党的决定。

1931年,桂涛声参加清理“立三路线”的短期学习,但由于被特务窃听跟踪,5月15日不幸被捕。在狱中,他吃尽苦头,但信仰坚定,积极参加“政治犯”难友秘密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桂涛声以音乐为“武器”展开斗争。后来,他把监狱中传唱的《囚徒歌》按《苏武牧羊》的旋律作了修改,使歌词更能激起难友们的心灵共鸣。

1935年10月从提篮桥监狱出来后,桂涛声四处寻找党组织。1936年1月,考入“上海回教堂理事会”担任书记员后,他才恢复了读书的自由。他酷爱名家诗词,当读到辛弃疾《菩萨蛮·补陀大士虚空》中“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时,心生感慨:经历了牢狱之灾,心中怒气尚存,但愿今后能“柳暗花明” 。

1937年2月,入上海读书出版社当编辑,他开始使用笔名“涛声”发表文章,积极参与上海文化界宣传活动。这个名字,让他声震上海,名扬山西。松涛之声,雄浑高亢,气势恢宏,襟怀磅礴。他创作的歌词、诗作,文如其名,大气磅礴,感人肺腑。

抗战宣传

1937年8月21日,桂涛声跟随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到武汉,在汉口参与《战斗》《救中国》两个杂志社的工作。在太行山区四个多月里,桂涛声的足迹踏遍了抗战前线的山山水水。

穿行太行山的所见所闻令他心绪难平,到处都是热情高涨的抗战群众,他被太行山雄伟山势的壮丽景色所震撼,被太行山踊跃报名参军的情景所感染,被抗日军民的火热战斗场面所感动。正是在太行山区这段难忘的经历,激起了桂涛声胸中汹涌澎湃的爱国主义热情,时代风暴把他推进到创作高峰期。他触景生情,大笔如椽,创作了多首极富鼓动性、战斗性的抗日歌曲。

登顶佛山

歌曲创作,使桂涛声与冼星海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俩的合作起自于共同完成《做棉衣》这首歌的词曲。

1938年4月下旬,桂涛声、冼星海、洪荒(阮章竞)等人住到八蜡庙,组建陵川抗日儿童文工团。5月3日晚,文工团在佛山脚下的六泉演出抗日剧目,翌日凌晨3点,桂涛声、冼星海等人出发登佛山。东方天空刚刚发白,师生们就到了山顶,四周雾海茫茫。稍息片刻,东望群山奔涌,千山万壑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光芒四射,充满蓬勃的生机与力量,引来大家一阵惊呼。

桂涛声目睹了太行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又亲身感受到抗日军民的“铜壁铁墙”,此情此景,诗兴大发,但找不到纸,随手摸出一个香烟包装盒迅速写下《我们在太行山上》。

星海谱曲

1938年5月底,桂涛声离开山西晋城太行山,回到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武昌,期间他几次修改《我们在太行山上》歌词。

自国共合作抗日以后,郭沫若先生把冼星海介绍到第三厅去谱曲子。1938年6月初,桂涛声把写好的《我们在太行山上》送到冼星海在武昌昙华林住地谱曲。当晚,冼星海安排桂涛声住下后,就忙着连夜作曲。

歌词把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的紧张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冼星海看着歌词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随即音乐灵感来了:由舒展宽广明朗向上的小调主旋律,引出战斗性的进行曲旋律,既充满青春朝气,又有豪迈精壮的气势。歌词中写到的战区老百姓踊跃参军的情景,他与桂涛声有同感,他刚刚看过陵川抗日儿童文工团巡回演出的剧目之一《四杯茶》,他认为桂涛声的歌词总结得好,把爹娘妻妹四人送别抗日儿郎的场面,浓缩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既简练生动,又押韵顺口。冼星海坐在钢琴前,反复琢磨、构思,连夜将它谱写成一首二部合唱曲。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实现了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黎明时分,冼星海拿着谱曲后的稿子去见桂涛声,并建议他把标题中的“我们”去掉,演唱者不仅是太行山的战士,也可以是全体中华儿女。歌词也作了部分调整,更为精练。桂涛声欣然接受了冼星海的修改意见。

周公试唱

1938年7月,周恩来和郭沫若正在武汉做组织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的准备工作,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这首《在太行山上》,他们便前往武昌昙华林冼星海的住所先睹为快。

冼星海正全神贯注地坐在钢琴前,边弹钢琴,边拿笔在纸上修改《在太行山上》的曲谱,未发觉有人到访。周恩来、郭沫若便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一曲终了,郭沫若才捅了捅冼星海的后背:“星海,周副主席看你来了。”冼星海忙站了起来。郭沫若说:“星海,你先试唱一遍,我和周公当你的第一个听众。”冼星海说:“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个人和我配合。”周恩来便说:“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声部,如何?”冼星海惊奇而又兴奋地说:“好!”琴键上流泻出《在太行山上》的前奏……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冼星海深情地唱道。

“……照遍了东方……纵情歌唱……”周恩来神情投入地和唱……

浑厚而激昂的歌声在小屋里回荡。听完两人的动情合唱,郭沫若连声赞道:“好!好!当年,张子房用箫吹奏项羽家乡的楚音,吹散了楚霸王的8000子弟兵;今天,这首《在太行山上》,一定会激励我国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打日本,形成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局面!”周恩来当场拍板,确定《在太行山上》在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上演唱。随后,冼星海首先将作品拿到“星海歌咏队”试唱,又对个别曲谱进行了修改。

1938年7月,武汉歌咏大会盛况空前。《武汉文史资料》这样记载:长江“水上歌咏大会”尤其动人,无数条大小船只上都有歌咏队在唱歌,高亢的歌声以武汉江面为中心,汇成了汹涌澎湃的歌的狂潮。这首歌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在大会上唱出后迅速在大后方、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传开,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抗日民众奔赴战场。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说:《在太行山上》演唱后,“听众大声喝彩,要再唱”。

朱德抄录

《在太行山上》极大地鼓舞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特别是在太行山区影响最大,随即成了游击队队歌。朱德总司令听到这首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的歌曲后,十分喜欢,大加赞赏。他不但要求八路军总部机关人人会唱《在太行山上》,还亲自把《在太行山上》歌词抄录下来,随身携带,不仅自己学唱,还要求全军学唱。标杆一树,上行下效。《在太行山上》很快风靡了太行山区。

2015 年,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 周年庆典。从“胜利日”阅兵式到纪念晚会,《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再次在中华大地上唱响,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也自然想起了那个为时代纵情高歌的人——桂涛声。

桂涛声是抗战时代的深情歌者。让我们继续传唱他的歌,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人!

新闻来源:《曲靖日报》2019年6月10日第八版

网址链接:http://epaper.qjrb.cn/html/2019-06/10/content_145141.ht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