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记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圣经中约伯受了多久的苦 约伯记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约伯记第3章逐节注解、祷读 – 圣经综合解读

2024-06-25 14: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https://cmcbiblereading.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job-03.mp3

【伯三1】「此后,约伯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

【伯三2】「说:」

【伯三3】「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

【伯三4】「愿那日变为黑暗;愿神不从上面寻找它;愿亮光不照于其上。」

【伯三5】「愿黑暗和死荫索取那日;愿密云停在其上;愿日蚀恐吓它。」

【伯三6】「愿那夜被幽暗夺取,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

【伯三7】「愿那夜没有生育,其间也没有欢乐的声音。」

【伯三8】「愿那咒诅日子且能惹动鳄鱼的咒诅那夜。」

【伯三9】「愿那夜黎明的星宿变为黑暗,盼亮却不亮,也不见早晨的光线(原文是眼皮);」

【伯三10】「因没有把怀我胎的门关闭,也没有将患难对我的眼隐藏。」

1-10节,是约伯「咒诅自己的生日」(1节),表达生不如死的痛苦。他既不是咒诅神(二9),也不是咒诅自己,而是「咒诅自己的生日」。本章是约伯的第一篇哀歌,文体是诗歌。本书只有一至二章和四十二7-17是散文,其它部分都是诗歌。 「不在年中的日子同乐,也不入月中的数目」(6节),指约伯生日那天是多余的,最好从日历中取消。 「没有欢乐的声音」(7节),可能指没有庆祝孩子出生的欢乐声音。 「鳄鱼」(8节)的音译是「利维坦 Leviathan」,是古代中东神话中巨大的海兽(诗七十四14;赛二十七1)。圣经中的诗歌有时引用古代神话中的事物作为比喻,就像中国的诗词使用典故,只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并非证实这些事物的真实性。 「黎明的星宿」(9节),指黎明时分出现的金星和水星。 经过了七天七夜,安静、忍耐的约伯变成了悲愤、焦躁的约伯,一开口就是「咒诅自己的生日」。他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但也不能质疑神不公;「完全正直」(1节)的约伯绝不允许自己「以口犯罪」(二10),既不能咒诅别人,也不能亵渎神。因此,他在重担之下,无法摆脱煎熬,只能「咒诅自己的生日」,希望还不如没有出生。 上图: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的版画《约伯的绝望 Job's Despair》,描绘「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伯三3)。

上图:英国诗人、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年)的版画《约伯的绝望 Job’s Despair》,描绘「愿我生的那日和说怀了男胎的那夜都灭没」(伯三3)。

【伯三11】「我为何不出母胎而死?为何不出母腹绝气?」

【伯三12】「为何有膝接收我?为何有奶哺养我?」

【伯三13】「不然,我就早已躺卧安睡,」

【伯三14】「和地上为自己重造荒丘的君王、谋士,」

【伯三15】「或与有金子、将银子装满了房屋的王子一同安息;」

【伯三16】「或像隐而未现、不到期而落的胎,归于无有,如同未见光的婴孩。」

【伯三17】「在那里恶人止息搅扰,困乏人得享安息,」

【伯三18】「被囚的人同得安逸,不听见督工的声音。」

【伯三19】「大小都在那里;奴仆脱离主人的辖制。」

11-19节,是约伯希望自己还不如「出母胎而死」(11节),一出生就死亡。 「重造荒丘」(14节),原文是「建造荒丘」。指历史上的显赫人物造了许多宏伟的建筑、坟墓,现在都已成为荒丘。 约伯在痛苦之中,所以把死亡想象得十分可爱,以为死亡是受苦之人最好的解脱,可以消除一切善恶、阶级和劳苦重担(17-19节),却忽视了「死后且有审判」(十四3;来九27)。 约伯敬畏神,但还不够认识神,所以还不明白人生的目的,以为人只是在地上渡过一生,最后不论贵贱善恶都在死亡中「安息」(15、17节)。所以他所盼望的,只是平平安安地渡过一生,最后「躺卧安睡」(13节)。 上图:法国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 1832-1883年)1870年的圣经版画《约伯和他的朋友们 Job and His Friends》。

上图:法国版画家古斯塔夫·多雷(Gustave Dore, 1832-1883年)1870年的圣经版画《约伯和他的朋友们 Job and His Friends》。

【伯三20】「受患难的人为何有光赐给他呢?心中愁苦的人为何有生命赐给他呢?」

【伯三21】「他们切望死,却不得死;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

【伯三22】「他们寻见坟墓就快乐,极其欢喜。」

【伯三23】「人的道路既然遮隐,神又把他四面围困,为何有光赐给他呢?」

【伯三24】「我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我唉哼的声音涌出如水。」

【伯三25】「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

【伯三26】「我不得安逸,不得平静,也不得安息,却有患难来到。」

20-26节,是约伯希望自己快快死去,生命对他已经成为难负的重轭。所以约伯希望自己不曾被怀胎(3节);若是怀了,希望没有出生(7节);若是生了,希望立刻夭折(11节);若是长大,希望很快死去(21节)。约伯这样强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不够属灵,而是表明痛苦的真实。人的痛苦若是真实的,又怎能无动于衷?只有真实经历过痛苦的人,才有可能体会罪的可怕。人若对痛苦的认识只是蜻蜓点水,对罪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头脑里;人若轻视痛苦,就是轻视基督。 约伯认为,如果人生终究都躲不过「患难」,最终只是「愁苦」,为什么还需要活着呢(20节)?他在痛苦之中,已经看不见神造人的美意。但是,约伯的叹息和世人的抱怨有着最根本的不同,因为他相信神在一切之上掌权,所以这信心使他更加痛苦。 「为何有光赐给他」(20节),意思是造化弄人,受苦的人反而还要活着。「光」与「生命」(20节)对应。 「切望死」(21节),原文是「等候死」。 「永生」并不是长生不老,人若与神隔绝,长生不老就会成为「永火」(太十八8)的煎熬。「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赛五十九2),「与神隔绝」(西一21)的罪人终究有一天会和约伯一样,体会到与神隔绝的痛苦,「求死,胜于求隐藏的珍宝」(21节),那就是地狱「永火」的感觉了。 23节是约伯在哀歌中第一次提到神。在撒但的眼中,神是「四面圈上篱笆围护」(一10)约伯,但在受苦的约伯眼中,自己却是被神「四面围困」(23节),找不到出路。约伯之所以对苦难困惑不解,是因为他对神的信心。人若不相信神既是公义良善、也是大有能力的,就不会对苦难产生疑惑。因为在一个没有神的世界里,人根本没有资格抱怨;在一个神没有爱、或者神软弱无力的世界里,人根本没有理由质疑。 「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24节),意思是叹息就是他的食物。 约伯「所恐惧的、所惧怕的」(25节),表面上是所遭遇的那些「患难」(26节),实际上是因为这些「患难」意味着他失去了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敬畏神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敬虔之人不会无动于衷地漠视贫穷、看淡亲情、压抑感受,假装没有疾病痛苦。相反地,人与神的关系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申二十八1-14),并能借着生活知道这关系是否正常(申二十八15-68)。因此,苦难让约伯发现,他似乎已经失去了与神的「密友之情」(二十九4),这是他最大的痛苦。所以约伯虽然痛苦,但他的哀歌并没有定睛在苦难上,既没有咒诅自己,也没有控诉天灾人祸的肇事者,更没有质问苦难的原因,而是关注自己与神之间的关系。 在三至二十八章的长篇辩论中,约伯常常自言自语、内心挣扎,或是转向神、一次又一次地向神呼吁。约伯并不是冷冰冰的「属灵正确」,而是有温度的人,他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原原本本地告诉神,虽然令三位朋友震惊,但却是最真诚的祷告。三位朋友谈论神,但约伯却是对神说话,这使他成为最终唯一真正认识神的人(四十二7)。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