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到底是降血糖还是升血糖?糖尿病人究竟能不能吃红薯?答案来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土豆和地瓜算蔬菜吗还是主食 红薯到底是降血糖还是升血糖?糖尿病人究竟能不能吃红薯?答案来了

红薯到底是降血糖还是升血糖?糖尿病人究竟能不能吃红薯?答案来了

2024-07-11 07: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糖友咨询,得了糖尿病,还能吃红薯吗?会不会导致血糖升得很高?其实,对于红薯,糖尿病人能吃是能吃,但也不能多吃。

即便红薯真的有不少有益效果,但它毕竟是升糖速度较快的食物,特别对于糖友来说需要控一控摄入量。

1、红薯的营养价值

“红薯赛人参”的说法其实也并不准确,毕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食物,而且一种还有药用性质,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也有不同的功效,谁也不能代替谁。

但要说红薯的话的确是一种廉价平凡,但好处多多的食物。红薯中富含多种矿物质,比较突出的是钾元素,100g红薯能提供高达337mg的钾元素,和大部分食物相比都十分突出。

钾元素是身体的长寿元素之一,它能平稳离子浓度,调节肌肉收缩、心率,还有助促进钙离子吸收,有助预防骨质疏松。人体常需的钙、镁、磷、铁、锌等元素红薯也都有包含。

红薯中的维生素A含量较高,100g红薯约能提供4.2mg维生素A,要知道大部分食物中的维生素A都只能用ug来代表。

红薯中的维生素B族种类十分丰富,维生素B1、B2、B3、B4、B5、B6、B7、B9一样都不差,比较突出的是维生素B5和B6。

红薯中含有少量粗蛋白,但能提供9种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红薯还含丰富的黄酮类,不少实验中它们表现出抗氧化效果,能增强抗病能力。

2、糖友可以将红薯当做主食食用

重点来了,红薯中富含膳食纤维,100g约含3g,膳食纤维有助延缓食物消化速度,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因此可有助平稳血糖。

因为红薯并不用经过太多加工才能吃,所以它保留的膳食纤维较丰富,因此对平稳血糖可能会更有好处。

但红薯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还是不低的,100g含20g左右,和米饭相差不大,加上红薯的升糖指数较高(红薯的升糖指数高达75,一般高于55就属于较高升糖指数的食物)。

所以对于糖友来说,红薯最好是作为主食食用,用它来代替那些升糖指数更高,对血糖影响更大的“细粮”,比如白米饭、白馒头等食物。

这些细粮经过加工的比较精细,膳食纤维流失量较高,细腻利于消化,淀粉更容易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若是能用类似红薯的粗粮杂粮来代替的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但作为主食推荐一餐吃一个半拳头大小的红薯,或者一小碗杂粮饭,半个拳头的红薯。

若是吃多了红薯,或作为零食、菜肴等吃得更多的话,相当于摄入过多主食,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就会有更大的影响。

总结一下,红薯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所以在进入体内后很容易快速升高血糖,但同时,红薯又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所以,对于糖友来说,想吃红薯又不想血糖升得太高,那么将红薯代替部分主食并控制摄入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3、糖尿病患者吃主食建议粗细搭配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糖友绝对不是“不能吃糖”,而是应该选择升糖速度越缓慢的食物来吃,糖友和普通人一样是需求糖分的,葡萄糖是提供给人体最基础能量的物质,我们的身体、生理活动都要依赖葡萄糖供给。

所以糖友的主食不应该大幅减少或不吃,适量食用且选择升糖指数更缓慢的来吃。

糖友的主食可以“粗细结合”,就是把细粮和粗粮安排在一起来吃,例如白米饭搭配杂豆,糙米、小米、黑米等,做成杂豆饭、粗粮饭,可弥补细粮中维生素B族、膳食纤维的损失,还能增加食物多样化,辅助平稳血糖。

另外可以选择薯类食物代替主食,如红薯、土豆、紫薯、山药等,薯类食物膳食纤维保留较高,相对来说对血糖会友好不少。

不过个人更推荐选择土豆、山药、紫薯,它们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更低,升糖指数更低,对血糖更友好,如山药、土豆升糖指数只有60~65。

同时注意主食的摄入量,推荐糖友每餐主食2~2.5两,大概是一小碗米饭,或者大半碗米饭+一拳薯类食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