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铜凤尾巴处有一圈外文字母,经专家解读,写着业界的良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圆明园建筑图片手绘 颐和园铜凤尾巴处有一圈外文字母,经专家解读,写着业界的良心

颐和园铜凤尾巴处有一圈外文字母,经专家解读,写着业界的良心

2023-03-10 04: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颐和园之内,矗立着一尊铜凤,其凤尾处还刻写着一圈特殊的外文字母。后来经过专家解读后,才发现其中的意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颐和园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园林之一,为清朝时期皇家专用的园林,其前身为清漪园,具体位置坐落于北京西郊,距离城区的距离为15公里,总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颐和园与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相互毗邻,以昆明湖与万寿山为基址,其艺术手法多借鉴了南方园林的风格,被人称作是“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前身是清漪园,是乾隆皇帝为孝敬母亲崇庆皇太后而修建的大型园林,当时的规模极大,颇有皇家风范。只是可惜的是,在咸丰10年时,英法联军侵入后,清漪园被侵略者焚毁,后于光绪年间重建,正式更名为颐和园。1961年,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成为中外旅游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颐和园内景点众多,不过相比之下,尤属园内仁寿殿前的一对龙凤最为有趣。从造型上来看,殿前的铜凤昂首挺立且外形匀称威武,脚下踏着海水江崖,颇有威武之姿。可坐落于其身旁的飞龙却完全不同,铜龙造型老旧,四爪伸张无力,眼中毫无生机,伸出的龙爪似乎是在向铜凤献礼。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使是本该镶嵌在铜龙前爪上的龙珠,居然也不见了踪影。故此不少人都推断,认为铜凤与铜龙二者奇怪的造型,可能与清末时期慈禧太后架空光绪皇帝有关,毕竟当时的大权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而可怜的光绪皇帝只是一位傀儡。

仔细参观过颐和园铜凤的游客们都知道,其实在铜凤的身上,还隐藏着一个特殊的秘密,只是不少人还难以解释其中的奥秘。原来,在铜凤的身上,竟赫然刻写着几个外文字母。在铜凤的尾部有一圆形印章形状的印记,其形制是内外两个圆圈,内圆中间有文字,但现已无法看清,两圆之间还有外文字母5个,通过局部放大细看发现,字母应该是“MUNTZ”。

谈到这里,可能不少读者都会为铜凤的制作者捏一把汗,毕竟在当时的封建王朝,私自在皇家器物上刻写文字是重罪,依慈禧太后的脾气,一旦此事被发现,工匠可能会被罚没工钱,甚至还有可能被充军发配。当然,关于工匠的结局如何,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我们却能探究出外文字母的涵义。经过查找研究发现,外文“MUNTZ”是“孟兹合金”的意思,而孟兹合金正是锌铜合金。

原来铜凤是由锌铜合金铸造出来的,看来,制作铜凤的工匠们十分讲究良心,在铜凤身上留下了材料的制作线索,将来铜凤一旦被损毁,后世的工匠们便可以找来同样的金属,对铜凤进行修复。中国的工匠为何还要大费周折地将外文字母刻写于铜凤之上呢?如果留下中文岂不是更加简洁明了?对此,学者们纷纷推断,参与制作铜凤的工匠可能有过海外求学的背景,也有可能是专门蒙蔽慈禧耳目之人的做法,至于真正的原因,还是有待专家们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清宫往事》 黄彬著 吉林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