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图书馆 读者指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家图书馆是什么单位 中国国家图书馆 读者指南

中国国家图书馆 读者指南

2023-11-20 22: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特色专藏 问: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有哪些? 问:国家图书馆有哪些特藏品和专藏品? 问:什么是国家图书馆的新善本特藏? 问:国家图书馆的外文善本有何特色? 问:国家图书馆的手稿特藏有哪些? 问:国家图书馆金石文献有什么特色? 问:什么是舆图特藏? 问:国家图书馆少数民族语文文献入藏有何特色? 问:国家图书馆的普通古籍与善本特藏有何区别? 问:国家图书馆的地方志藏书有何特色? 问:国家图书馆的学位论文专藏概况如何? 问:除博士论文以外,缩微文献中还有何其它具有特色的专藏? 问: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出版物的馆藏情况如何?

2、电子资源 问:可以在国家图书馆上网吗? 问: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都可以在线阅览吗? 问:国家图书馆哪些电子文献提供全文阅览? 问:电子资源的使用权限是怎么回事?哪些电子资源可以在馆外阅览? 问:馆外如何在线访问国家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问:国家图书馆主要有哪些数据库资源? 问:论文发表在 EI、SCI、ISTP、ISR的收录证明可以在哪里获取? 问:国家图书馆里有没有关于古籍方面的数据库? 问:国家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有哪些? 问:如何知道国家图书馆的新增数据库? 问:国家图书馆有学位论文数据库吗? 问:我国有哪些学位论文全文库? 问:国家图书馆有哪些国外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问:国家图书馆有标准数据库吗?

   问: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有哪些?

  答:善本特藏泛指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的各种藏品,始藏于清末民初京师图书馆成立初期。1910年清学部令将敦煌卷轴送京师图书馆,标志着善本特藏入藏国家图书馆的开始。1912年7月,京师图书馆接受民国政府教育部移送的60册《永乐大典》,包括建馆初调拨的内阁大库宋元旧刻、热河避暑山庄各殿陈设书籍和各省官局刻本,当年善本书入藏即达880部、10,822册,敦煌卷轴8,662卷。1915年9月,又点收了承德文津阁《四库全书》103架,形成国家图书馆最初的善本特藏基础。1949年以来,在原有的善本、舆图、金石拓片基础上,国家图书馆又通过政府交拨、私人捐赠及搜求采访等渠道,不断完善了原有的藏品。   国家图书馆现藏善本近27.5万册(件),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分类。宋元刊本达1600余部,多为孤本和罕见本。其中南宋缉熙殿、元翰林国史院、明文渊阁、清内阁大库等历代皇家珍藏,以及社会名流、私人藏书家的捐赠,是善本特藏中的珍品,《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赵城金藏》等代表藏品举世瞩目。此外,善本地方志、赋役全书、戏曲、小说以及名家抄校题跋等善本书也独具特色。   善本特藏集中反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从思想、学术、哲学、教育、宗教、典章制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天文地理、农学医药、科学技术、图书博物、文物宝藏以及衣食住行、社会风尚、民族习俗等方面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载,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信息载体。《馆藏善本古籍书目数据库》现已建成,宋、元、明、清版善本万余种也已拍成缩微胶卷,供读者检索使用。文化部、财政部实施的“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一期规划选用的国家图书馆善本精品就达千余种,重新出版后,读者可从陆续问世的“再造善本”中领略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精品的风韵。   阅读复制件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阅览。阅读原件除持本馆读者卡外,须同时出具单位注明工作任务或研究专题的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港澳台读者和外籍读者须同时出具内地接待单位介绍信。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有哪些特藏品和专藏品?

  答:国家图书馆的特藏品主要有:善本、新善本、外文善本、手稿、金石文献、舆图、少数民族语文文献、敦煌吐鲁番资料、普通古籍、地方志等;专藏品主要有:学位论文、缩微文献、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出版物等。除普通古籍、地方志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入藏外,其它藏品均在总馆入藏。善本、新善本、外文善本、手稿、金石文献、舆图、少数民族语文文献、敦煌吐鲁番资料等特藏品统一由善本特藏部保管;学位论文、缩微文献、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出版物等专藏各有专门的阅览室入藏,并提供读者使用。这些特藏专藏经过建馆几十年的积累,集中了国家图书馆的珍品精品,形成了特色馆藏,确立了国家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公认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图书馆界的领先优势,成为相关学科研究领域读者不可或缺的原始资料和重要的参考资料。

>>返回

 

   问:什么是国家图书馆的新善本特藏?

  答:新善本特藏是1949年以后国家图书馆建立的区别于古籍善本的特藏,1954年开始征集,主要由中国早期革命出版物、解放区印刷出版物等文献组成。它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时期出版的革命进步刊物;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早期译本,以及宣传马列主义的书刊资料;解放前全国各地出版的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的油印本、单行本、选集本;我党、我军及各革命团体编印出版的革命书刊资料;著名外籍友好人士的著作和部分中译本;以及少量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文献等,共计图书9,200余种,1.3万余册,期刊1,300多种,是党史研究、马列主义早期传播研究和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例如,1920年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的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1937年11月上海文摘社出版的美国作家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1944年1月6日周恩来同志签名、在延安学习使用过的《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1938年延安解放社出版);周恩来同志等编辑、邓小平同志刻版油印的早期革命刊物《少年》等,都是这类特藏中的代表。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有《馆藏中文新善本书目数据库》和《馆藏中文新善本期刊书目数据库》,反映了这部分特藏的概貌,可供读者检索使用。阅读该部分文献,需要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并持有单位介绍信才能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闭架阅览。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外文善本有何特色?

  答:国家图书馆的外文善本主要由西文善本组成,共有5,600余种,2.5万余册。 其中,欧洲社会主义革命文献占有相当地位。例如,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人类思想和实践的革命》(1849年伦敦出版)、《资本论》(1867年德文初版本,李一氓同志捐赠)、《资本论》(1883年德文版,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校阅的第1版,并于1883年6月28日作序,李一氓同志捐赠)、《马克思致女儿燕妮的信》(1870年5月31日写于曼彻斯特)、《恩格斯致拉法格的信》(1889年3月23日写于伦敦)、列宁主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机关报《火星报》(1901—1905年)和《前进报》(1905年)、1902年德国斯图加特出版的列宁著作《怎么办?》等等,都是反映欧洲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革命的代表藏品,弥足珍贵。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手稿特藏有哪些?

  答:自1954年起,国家图书馆开始建立国家图书馆手稿特藏。我馆是代表国家收藏、保管、利用这类文献,征集的范围包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民主人士、历史名人、著名学者、作家、科学家的代表性手稿,具有史料价值的日记、书信、照片以及名家代表作的题辞本和题跋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家图书馆陆续收入的名人手稿达7.9万余件,书札2,930件,形成了手稿特藏。300多位近现代名人手稿达4,000余件,例如,毛泽东、董必武、谢觉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珍贵手迹弥足珍贵;严复、章太炎、康有为、梁启超、詹天佑、王国维、陈独秀、鲁迅、闻一多、叶圣陶、马叙伦、郭沫若、柳亚子、郑振铎、茅盾、巴金、曹禺、丁玲、傅雷、老舍、吴晗、冯雪峰、周立波等著名作家学者,柔石、殷夫、冯铿等烈士的手稿皆为精品;其中梁启超、闻一多、郑振铎、罗常培(语言学家)的手稿全部是完整的;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手稿达1万件。仅2001—2002年,就征集到54位名家的手稿1,007种。这部分特藏是全面了解历史名人、学者和作家的生平事迹,研究他们学术思想的权威资料;因是原始文献和真迹,手稿特藏又具有文物价值,是体现国家图书馆馆藏地位的代表性馆藏之一。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金石文献有什么特色?

  答:国家图书馆自1929年收藏金石文献以来,迄今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现藏有金石、拓片12万多种、27.5万多件,其中仅甲骨文原件就有35,651片;金石书籍、画册5,237册(件)。藏品年代上起殷商,下至当代,绵延三千余载,地域遍及包括台湾在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种类有摩崖、碑碣、墓志、经幢、题名题记、诗词、画像、造像、杂刻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宗教、民族、民众、天文、地理、科技、建筑、文学、艺术各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例如,东汉《熹平石经》、三国《正始石经》的残石、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唐孙过庭的《书谱》、宋拓唐柳公权的《神策君碑》等名碑善拓,都是稀世之宝和馆藏精品。在国家图书馆数十年的馆藏积累中,许多学者、名流、藏书家将几代家珍慨然捐赠,其中一些名家的题跋批语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无论是研究馆藏原件,还是研究题跋批语作者,均是权威的参考资料。   阅读金石文献的复制件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可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闭架阅览,阅读原件除持本馆读者卡外,须同时出具单位注明工作任务或研究专题的介绍信。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有年代、题名、地区、分类、撰书人等5套卡片目录和《馆藏石刻拓片书目数据库》供读者使用。我馆已将部古籍馆藏碑帖数字化,可到国家图书馆主页浏览“特色资源”——“碑帖菁华”栏目。

>>返回

 

    问:什么是舆图特藏?

  答:我国古文献中有“天为盖,地为舆”之说,舆图即是地图,它是融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人类文化杰作,是自然科学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图形再现。早在1909年京师图书馆筹建时,就接收了清内阁大库珍藏的百余种明清绘本地图。国家图书馆的舆图特藏始建于1929年,现收藏有中文地图7.8万余册件,外文地图3.6万余册件,照片8.3万余张。揭示舆图特藏的《馆藏中文舆图书目数据库》已建成,可供读者使用。   中文古旧地图在舆图特藏中最具特色,有7,000多种,包括宋代石刻地图拓本、明清以来的刻本或手绘政区图、古河图,以及民国年间出版的各种地图等。其中明嘉靖刻本《广舆图》是我国最早的综合图集;《康熙皇舆全图》是我国最早以经纬测量法绘制的地图;“样式雷”是清代工匠雷氏世家绘制的建筑设计图,计有3,500种、1.5万余件,包括皇家园林、王府宫第、寺庙、陵寝及各类装饰图等图纸,在古建筑研究和园林古迹修复方面是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资料。   外文舆图也不乏古今地图的珍本,如1644年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932年出版的第一部世界普通地图集《施蒂勒参考地图集》,古代地图模珍本《古葡萄牙国海图集》,现代大型图集英国《泰晤士世界地图集》、美国《新国际地图集》等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均为舆图中的精品。6,000余种、8.3万张中国新旧照片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的人物、事件、遗址、古迹、民俗等,是一个丰富的图像资料库。阅读舆图文献的复制件凭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闭架阅览(文津街7号),维修改造期间,原件暂不提供服务。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少数民族语文文献入藏有何特色?

  答:少数民族语文文献是国家图书馆藏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数量多、品位高、载体形式多样上。现收藏有1949年以前各种版本的少数民族语文古籍约3.4万件(含盖的语种达16种),1949年以后全国4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语文图书、期刊10万册(含盖的语种达29种,期刊达200种以上)。   馆藏藏文文献时代最早的是9世纪前的敦煌写经,共200多件,是研究吐蕃历史、宗教、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料;北京、德格、塔尔寺等几个藏文出版重要地点的出版品收藏也较为齐全。明清两代刻印的藏文图书、蒙文图书弥足珍贵;西夏文献收藏丰富。   少数民族语文古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为消失民族和现存民族历史的探讨和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例如,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彝文古籍《西南彝志》;通过对本民族宗教的翔实记载和精辟论述保留了大量的宗教资料,例如,著名的纳西族东巴经、老彝文经和傣文的贝叶经,以及多版本的蒙、藏文古籍《大藏经》、满文古籍《钦定满洲祭神典礼》、回纥文古籍《大唐法师三藏菩萨法师传》、西夏文古籍《金光明最胜王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对祖国医学成就卓有贡献,例如,八世纪末著名的藏族医学家陀元丹贡布的藏文巨著《四部医典》、蒙文的《济事杂方》、纳西族的《玉龙本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为我国印刷史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我馆收藏的西夏文《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活字印本,中国早期活字印刷实物在中原地区没能保存下来,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不久,西夏人开始使用泥活字印刷,并由泥活字发展到木活字印刷,这类藏品弥补了印刷史研究资料的不足。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普通古籍与善本特藏有何区别?

  答:古籍原则上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又可分为善本古籍和普通古籍。所谓“善本”与“普通”是相对而言,各个图书馆区分标准不尽相同。国家图书馆选择善本的尺度比较严格,因而普通古籍的收藏数量大,包括地方志家谱在内,目前达164万册,占全馆古籍收藏的74.8%。   国家图书馆的普通古籍藏书始于建馆之初,接受民国政府调拨的清内阁大库、翰林院和国子监南学中被称为“观览类”的旧藏图书。从版本上看,包括明中晚期、清代、民国间的刻本、活字本、石印本、影印本、抄本等,以清代和民国版本为主。其中不少是名人学者或著名藏书家用书,还有部分珍贵的名家批校题跋本。在内容上分为15大类,传统经学、史乘、宗教、传记等方面资料较为齐全,具有特色的当属地方志藏书。《馆藏普通古籍书目数据库》已经建成,可供读者使用。   普通古籍现入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读者凭本人读者卡到普通古籍阅览室(文津楼 A301)闭架阅览。阅览普通古籍文献中的抄本、稿本、孤本须同时出具单位介绍信,港澳台读者和外籍读者须同时出具内地接待单位介绍信(010-88003100,[email protected])。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地方志藏书有何特色?   答:地方志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典籍,它汇集一个地区从古到今、从自然到社会的所有方面资料。地方志通常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珍贵的科技发展历史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记载。它通常以一段时间的现实状况为主,同时兼叙历史沿革,无论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物产资源、民族、宗教、风俗以及政治措施、典章制度、军政机构、经济状况、文化科学、著名人物、重大事件,乃至方言俗语、金石碑刻、故事传说等等,只要与本地区有关,全部属于记述范围。历代延续,形成地方史纵向的真实记载。其鲜明的特点,成为历代各级政府了解地情的向导,决策参政的重要依据。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它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先秦的史地书籍《乘》、《春秋》、《山海经》、《尚书•禹贡》都可以说是方志的远祖。而“图经”是一种早期的地方志,它由古地图演变而来,即在地图上详加说明,这种有图有说的方式逐渐成为早期官修方志的主要形式。自北宋开始,由于文字内容增加,“图经”逐渐为“志”所代替,至清代形成地方志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数量之多,覆盖地域之广,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朝代。   国家图书馆的地方志特藏始于建馆之初的京师图书馆时期,在清内阁大库调拨的大量古籍中有方志千余部。1949年以后,通过政府调拨、接受捐赠和采选购买使地方志特藏迅速充实,通过国际交换方式获得了许多流传海外的珍贵地方志胶卷。经过几十年努力,国家图书馆已成为国内地方志特藏的最大藏家。地方志有新旧之分,旧地方志指1949年以前编撰而成的方志。国家图书馆现藏旧地方志6,000余种,11万余册;此外,还有馆藏影印、校点旧志与方志胶卷2,000余种。新地方志指1949年以后尤指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重修、新修出版的地方志,截至目前,国家图书馆已入藏各地编修出版的新地方志近4,800种,10,200余册。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地方志除少部分版本绝好的作为善本特藏外,1949年以前的地方志可到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文津街7号)的普通古籍阅览室阅览、1949年以后的地方志到地方文献第一阅览室阅览。《馆藏地方志书目数据库》目前已经建成,可供读者使用。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学位论文专藏概况如何?   答:学位论文专藏由国内学位论文和国外博士论文组成。迄今为止,已收藏了我国自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以来的纸型学位论文11万种,其中博士后研究报告5,000种、博士论文9万余种(收全率为98%)、硕士论文2万种。此外,自1992年起,国家图书馆又向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征集中国留学生的论文及博士后研究报告,现已征集博士论文1,000种。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内学位论文的学术价值作用,建立了《馆藏博士论文与博士后研究报告书目数据库》和《馆藏硕士论文书目数据库》,供读者使用,阅读国内学位论文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到北区四层西侧学位论文阅览室闭架阅览,同时也可以浏览国图首页“博士论文”专栏,看到博士论文的书目数据、篇名数据、全文影像数据的前24页。   国外博士论文主要由缩微制品组成,是国家图书馆的重要专藏之一。自八十年代初起开始收藏美国、加拿大、德国茵斯坦大学(1977—1989年)及其它国家的博士、硕士论文19万张(卷)、12.7万余种,其中1976年以后以华裔留学生在国外撰写的学位论文为主。这些与中国问题有关的博士论文,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又一重要途径。阅读国外博士论文须持国家图书馆读者卡到北区四层的缩微阅览室闭架阅览,读者需要的国外博士论文如未能入藏,该室也可以与UMI联系获取。

>>返回

    问:除博士论文以外,缩微文献中还有何其它有特色的专藏?   答:缩微文献中除国外博士论文外还有以下特色专藏:   ①美国政府(GAUS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f United States)出版物。美国政府出版物主要指美国的政府机构:美国国会、司法机关、行政部门及其他属于政府的独立机构、半官方机构及有关的国际机构所出版发行的文献资料。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美国政府出版物主要有:政府行政各部资料(约占全部美国政府出版物的35%),政府独立机构和半官方机构资料(约占全部国政府出版物的20%),国会文件(约占全部美国政府出版物的45%)。根据中美文化协定,国家图书馆于1980年开始收藏美国政府出版物,主要是由美国政府印刷局提供的缩微平片,总计约40万张。收藏较多的有:农业、商业、教育、卫生、人事、劳动、内务、运输等部及国会的出版物。其内容主要包括:美国国会发表的与政策有关的情报和社会、经济及人口的统计资料两大类,如:《美国统计摘要》、《矿产年鉴》、《农业统计年鉴》、《联邦法规》、《美国法典》、《美国政府手册》、《职业展望手册》等。   ②各国政府解密资料。收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档案资料、中央情报局研究报告(CIA Research Reports)、美国总统档案资料(Presidential Documents Series)及英国外务办公室的档案资料等,包括会议纪要、专题咨询报告等共3,380余种缩微胶卷。   ③(清末)中美外交档案。存有清末美国1801—1906年间的中美外交档案计1,000余卷缩微胶卷,分为三类:美国国务院对美国驻外使节的训令;美国驻华使节致美国国务院急件公文;两国相互照会:A.中国驻美使馆致美国国务院照会;B.美国国务院致中国驻美使馆照会。   ④日本政府出版物。日本政府历年各部(省)厅的年报、白皮书、决算报告2,300种、缩微平片1,000张;另有1868—1945年日本内务部、海军部、陆军部档案等4万多页拍制的缩微平片。其中,日本外务省档案(1868—1945年)为研究近百年日本外交史、国际关系史、和日本侵华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档案,是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1948年,为抢救和长期保存这部分被第二次世界大战毁坏的资料,美国国会图书馆派员赴日整理复制了日本外务省收藏的1868—1945年档案200多万页,复制成2,480个缩微胶卷。复制后的外务省档案由9部分组成,明治-大正-昭和的档案有1,526卷,占整个文献的3/4,主要内容为外务省给驻外人员的指令、批复的公文和外务省驻外人员的报告;其余1/4为电报文稿、条约文献、专题研究文献等资料。   ⑤陈诚档案(1931—1934年江西苏维埃文献)。前国民党将领陈诚收集的1930—1934年江西苏维埃时期的文献共1,500余种。国家图书馆80年代入藏的重要缩微资料。1960年被美国斯坦福大学胡福研究所发现,经陈诚本人同意拍制成21卷缩微胶卷,是研究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资料。1981年美国南伊利诺思大学系统研究后,编制了带提要的目录,由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出版。该目录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刊物目录,收藏了江西苏区出版的刊物75种,其中《红色中华》203期几乎是完整的;第二部分按内容分19类挑选了670件文献,有政策法规、决议、宣言、领导人著作、信件、各机构宣传品,内容涉及苏维埃政府、党务、共青团、红军、教育、法制、经济、群众运动,以及党内斗争等;第三部分是全部21卷胶卷的目次,按档案在胶卷中的位置排序。   ⑥早期来华传教士文集。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的传教士文集主要是1830年美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在广东、澳门、福州、上海等地出版的译成中文或用中文撰写的论著、期刊、字典等共708种,17,590张缩微平片。内容涉及宗教、文学作品、基督教历史和人物传记、世界历史和地理,以及一些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科技、体育、医药等方面书籍。   ⑦1850年前西方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是收藏于英国伦敦亚非学院图书馆、1550—1850年用西方文字出版的中国学研究书籍,共950种,制成的缩微平片5,000余张(含有少量中文古籍)。1850年以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记录了西方世界最初接触中国、了解中国的史料,其中10%出版于16世纪,25%出版于17—18世纪,40%出版于1800-1850年间。这批珍贵的早期汉学著作,内容含盖了中国的地理、历史、经济、哲学、宗教、教育、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手工业等各领域,以及中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关系,国际贸易中的鸦片贸易,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等。   ⑧高罗佩藏书。著名荷兰汉学家、外交家、语言学家高罗佩(Dr. Gulik,Robert Hans Van,1910—1967)在亚洲的外交官生涯,为他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机会。他在中国生活了多年,和中国文化界有着广泛的接触。他收集了大量的中国古籍,多为文学书籍,以明刊本小说为主,也有部分民俗、美术书籍。1977年他的中文藏书2500余种、近1万册全部为荷兰莱顿大学汉学研究院收购,其中部分最有价值的被瑞士国际文献公司(IDCInter Documentation Company)制成缩微平片。缩微平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明清小说117种,多为善本;第二部分为文学、绘画、书法和历史方面的书籍460种;第三部分为23种中国古琴方面书籍。国家图书馆收藏了第一部分的117种和第二部分的132种,共1,500张平片。   ⑨各国人物传记。由瑞士IDC出版的缩微平片。该公司将美、英、法、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斯堪地那维亚等欧美国家自18世纪以来出版的重要传记类参考工具书制成缩微平片8000余张,按国别编辑了印刷型索引。例如,《英国传记文献》(British Biographical Archive)共收集自1601—1929年出版的324种传记工具书制成了1,236张缩微平片,并编辑了《英国传记索引》(British Biographical Index),包含传主17万人,1990年以印刷形式出版,可按分国人名检索。   这些文献的检索基本依靠缩微文献阅览室内的卡片目录和相关资料的书本目录。

>>返回

    问: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出版物的馆藏情况如何?   答:国家图书馆自1961年起设立专门业务机构,开始收集、整理1949年以来获得的联合国资料,1973年设立专藏书库和阅览室。1987年将藏书范围扩大至美国等国家的政府出版物,形成专藏。现收藏有:联合国及其17个专门机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民航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出版物、欧盟(欧共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出版物、美国国会信息服务公司、美国兰德公司等出版物,共72.4万余件。文献载体包括图书、期刊、文件资料、缩微平片、只读光盘等。收集资料以英文为主。   这些资料主要有三类:一是会议文献,各国际组织举行会议研究解决国际政治、经济等某一方面问题时产生的决议、协议、宣言、纪要,以及机构运行的报告等,形成有别于书刊资料的特殊文献;二是统计资料,许多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每年都公布大量的统计资料,为成员国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也为非成员国提供重要信息。这些统计资料因为是各国政府机构提供的具有权威性,是读者利用最频繁的部分;三是专题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有行业性的、区域性的,也有技术性的,多出于政府智囊机构的专家或高级研究人员之手,报告的专题也往往是重要的热点问题,因而为国内研究各个国际组织,关注国际社会提供了原始资料。

>>返回

    问:可以在国家图书馆上网吗?   答:可以。总馆北区“数字共享空间”、总馆北区各阅览区的读者用机可提供国内外电子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电子期刊等)的检索与下载、互联网信息查询等服务。   如读者自带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支持无线局网协议的设备,可在办理读者卡后在总馆北区、古籍馆馆舍的室内室外区域实现无线上网。有关无线上网使用帮助,详情请见:http://www.nlc.gov.cn/newsyzt/newzxgg/201010/t20101020_34710.htm。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图书都可以在线阅览吗?   答:国图主页上“方正Apabi电子图书”、“特色资源”“中文图书”、“文津图书奖”、“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字)推荐工程”中的图书可以在线阅览。其中“方正Apabi电子图书”使用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登录后,下载专用阅读浏览器可实现全文阅读;“特色资源”中的中文图书,目前可提供图书前24页在线阅读(馆内可阅读全文);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字)推荐工程、获“文津图书奖”且已解决版权问题的图书基本上能够实现在线全文阅读;“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字)推荐工程”只能在国家图书馆馆内在线阅览。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哪些电子文献提供全文阅览?   答:国家图书馆电子文献的资源列表网址为: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cn.htm。其中大部分电子文献均提供全文阅览服务,读者可根据该表自行选择所需文献。

>>返回

    问:电子资源的使用权限是怎么回事?哪些电子资源可以在馆外阅览?

  答:由于电子资源的使用存在版权问题,部分国图购买或自建的电子资源在馆外不提供全文阅览或只能部分阅览。常用电子资源权限见下:

资源类别

资源名称

使用范围

馆内

馆外

未登录

登录

物理卡

虚拟卡

中文图书

方正电子图书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阅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数字)推荐工程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馆藏中文图书

全文

前24页

前24页

前24页

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中华连环画数字阅览室

全文

党史连环画、研究文献库可看;数字阅览室不可看

全文

全文

外文图书

ECCO 十八世纪文献在线

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

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

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

通过代理服务器访问

EEBO早期英文图书在线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MOMW 现代经济之路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MOML 现代法律之路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电子期刊

万方数字化期刊、ACS网络数据库等

全文

无权限

检索目录

检索目录

同方知网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全文

龙源电子期刊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电子报纸

方正阿帕比数字资源总库(报纸、年鉴、工具书、精品图库)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全文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

全文

无权限

检索目录

检索目录

特色资源

博士论文

前24页

前24页

前24页

前24页

民国专栏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音视频资源

全部

前30秒

前30秒

前30秒

数字方志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图片专栏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中国学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古籍特藏资源库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音视频

新东方在线

全文

无权限

部分

部分

知识视界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网上报告厅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全文

宝成多媒体外语学习平台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全文

国际视频图书馆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天方有声图书馆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全文

在线展览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在线讲座

全文

全文

全文

全文

E线图情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国研网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北大法意

全文

无权限

全文

无权限

注:关于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请详见国图主页“资源列表”,网址: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cn.htm。 >>返回

   问:馆外如何在线访问国家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答:国家图书馆自建或购买了相当规模的电子资源供读者在线浏览。目前,国图为非到馆读者提供两种访问方式:   方式一:使用电子信箱登录访问   对于未办理国图读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用电子信箱注册的方式访问国图部分电子资源。其操作步骤如下: 

  方式二:使用读者卡登录访问   凡持有国图读者卡的读者,可以通过输入卡号和密码的方式访问国图更多电子资源。其操作步骤如下: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主要有哪些数据库资源?   答:目前国家图书馆主页上主要提供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PAC)、光盘及网络数据库检索、电子期刊、多媒体光盘等资源,其中光盘及网络数据库检索内容覆盖生物医学、化学化工、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材料科学、食品科学、人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律法规、图书情报学、经济学、商业贸易等各领域的学科及部分自建特色资源,文献类型覆盖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标准、人物传记、地方志、古籍善本等。国家图书馆馆藏数据库资源一般仅限在国家图书馆IP范围内检索。数据库资源相关信息详见国家图书馆网站首页的“馆藏目录”和“电子资源”栏目下相关内容。

>>返回

  问:论文发表在EI、SCI、ISTP、ISR的收录证明可以在哪里获取?   答:在总馆北区“数字共享空间”可以检索网络版的EI、SCI、ISTP等,科技咨询室是提供检索辅导的主要服务部门,可以接受用户委托,对用户发表的论文或著作在国内外著名的检索工具中的引用情况,进行检索并出具检索报告。服务地点在北区二层办证处东侧,联系电话010-88545237。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里有没有关于古籍方面的数据库?   答:国家图书馆有四部丛刊数据库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数据库。《四部丛刊》汇集宋、元、明旧刊及精校名抄本等古籍经典500余种。《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原抄七部,今存世者仅文渊、文溯、文津三部及文澜本残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是七部书中最早完成的一部,至今保存完好。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0余种。详见首页“数字资源”——“数据库列表”——“中文数据库”,或在“数字资源”栏目下点击“查找数据库”,进入数字资源门户查找这两个数据库。此外,本馆还有甲骨世界、碑帖菁华、西夏碎金、敦煌遗珍等自建数据库,读者可以在线或到馆检索、浏览、阅读这些资源。详见首页“特色资源”,网址:http://res4.nlc.gov.cn/home/index.trs?channelid=19。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有哪些?   答:特色资源是指国家图书馆的自建资源。目前,我馆馆藏有中文图书、博士论文、民国专栏、音视频、数字方志、图片专栏、中国学等特色资源。详见国图网页“特色资源”栏目,网址:http://res4.nlc.gov.cn/home/index.trs?channelid=19。

>>返回

   问:如何知道国家图书馆的新增数据库?   答:请先查看“试用数据库”中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本馆在购买新数据库前,均将该数据库放在试用数据库栏目中供广大读者免费试用一段时间。网址: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sy.htm。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有学位论文数据库吗?   答: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学位论文资源包括印本学位论文和外购学位论文数据库。   作为国家规定的博士论文缴送本接收馆,国家图书馆是国内博士论文最大藏家,20多年来,国家图书馆收藏博士论文近12万种,此外,还收藏部分院校的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博士学位论文和部分海外华人华侨学位论文。目前,读者可以通过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检索到本馆学位论文收藏情况。同时,读者可以通过国家图书馆自建的学位论文全文影像数据库(博士论文),浏览近6万余种馆藏学位论文全文的前24页(仅供浏览,不提供电子版的下载、打印服务)。   国家图书馆的外购学位论文数据库包括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清华同方知网)、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CETD中文电子学位论文服务(台湾华艺)和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学位论文全文库、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A & I学位论文文摘库等。读者可以到数字共享空间及北区阅览区提供的读者用机进行检索、浏览。   关于国家图书馆的馆藏学位论文信息,详见首页“资源列表”——“学位论文”。网址: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cn.htm。

>>返回

  问:我国有哪些学位论文全文库?   答:目前国内有两个比较著名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分别是:   1、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该库由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并委托万方数据加工建库,收录了自1980年以来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博士、博士后及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现收录论文全文45万余篇,并年增全文3万篇。   2、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清华同方知网),该库收录了全国近300家博士培养单位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31万册,每年增加博硕士论文2.8万篇,包括博士论文和社科学位论文,其题录库可免费查询。   详见首页“资源列表”——“学位/会议论文”。 网址: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cn.htm。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有哪些国外学位论文全文库?   答:PQDD博硕士论文数据库(1861-),该库由美国国会图书馆指定的收藏全美国博硕士论文的分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指定的收藏全加拿大博硕士论文的机构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出品。它收录了欧美1000余所大学的170多万篇学位论文。涉及科学和工程学、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可检索超过90%的北美地区每年获得通过的博硕士论文以及许多国际性的博硕士论文的文摘。1997年以来的部分论文可查看前24页的论文原文。其中华人作者的论文全文可在我馆北区四层东南侧的缩微文献阅览室获取。

>>返回

  问:国家图书馆有标准数据库吗?   答: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国家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行业标准全文数据库、中国标准在线服务网等中国标准,以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的中外标准。其内容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地方标准。网址: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cn.htm。   外文标准有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IEL)数据库,IEEE Xplore/IEL收录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及IET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出版内容,包括1988年到现在所有的期刊、会议录和标准。当中13个学会的内容都回溯到了1950年,大部分的会议录甚至回溯到了1913年。主要内容有:(1)IEEE期刊、会刊与杂志149种;(2)IET期刊23种;(3)IEEE会议录900多种;(4)IET会议录和研讨会摘要40多种;(5)IEEE标准3100多种IEEE标准文献,包括现行、历史及作废的所有标准。网址::http://dportal.nlc.gov.cn:8332/nlcdrss/szzy/sjklb_en.htm。

>>返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