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夏令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学夏令营是干什么的 国学夏令营

国学夏令营

2024-01-31 12: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民国以来大师辈出,我们看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几乎都有背诵国学经典的经历,由此可知,国学文化对一个人的人格塑造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

01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行

有人说,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真正的文化,更多是价值观的体现,思想境界的体现。这些都表现在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做人、做事上。

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除了读经典、背诗词、学国学外,更在于精神的引导!

刘余莉教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孩子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去身体力行,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实践,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02

为孩子解读传统文化

当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传统文化的内容,已经贯穿并深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成为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传统文化的指引?

俗话讲:“少年养志”,少年时期的志向对孩子的一生尤其重要。

中国文化强调,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传统文化不仅是知识,更是做人之道。

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国学、历史知识的积累,古诗文的背诵,家长更应该引导孩子认识中华传统价值观,让孩子树立远大志向。

孩童时期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打根基时期,他们将来会成为怎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时候受到的教育。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便说,他一生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都归功于他幼年时期对经典的诵读。

语文教育要回归“中国化” 中小学语文教材将统一采用全新的“部编本”。较之前人教版,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古诗词,小学6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初中三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从此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宣布终结。这次调整说明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向文化强国战略跨进了一大步。

孔子学院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至今,全球超过123个国家和地区在大学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近年来,国学再掀学习热潮,就连《人民日报》都曾整理过不得不知的国学常识100题,可见国学备受社会关注。

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传统文化正在成为国人学习与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诵读国学培养孩子的口才

还记得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惊艳四座的表现,她对名言佳句的信手拈来,接梗救场时的从容不迫,正是来自她的幼时海量的国学阅读,国学自小就渗进了董卿的骨子里。

这是国学潜移默化的作用,而诵读国学,能够训练你的语言节奏感、大脑和语言的同步反应。其精心选取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经典名句、精彩华章和趣味典故等形式整理成章,阅读起来轻松且记忆深刻

学好国学可以顺应教育改革

纵观这几年教育改革的重点,几乎都落在了语文身上。因为只有学好语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才会提高,才能吸取中华文化的精髓,才能担当起复兴伟大中国的责任。可以预见,在今后的语文考试中,国学常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分值比例。

国学可以教孩子如何做人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孩子的人格,可以在父母身上学,在生活当中学,也可以在历史里面学。

最重要的不仅是让孩子掌握更多知识,而是它会培养一颗“仁心”,懂得感恩。国学文化的浩瀚,能够开阔他的眼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在潜移默化中提笔自有风骨气韵,作画则有文人情怀。

学习国学,家长和孩子要同步成长

教育有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教学相长,国学教育也一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不但是最好的国学教育,还是最好的亲子教育!一个人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使命。

少年领袖《论语》夏令营

——孩子的第一堂国学入门课

专为8~16岁孩子量身打造,

采用“国学智慧+通识教育”的融合模式,

用孩子听得懂的逻辑和语言,

讲述流传2000多年的孔子智慧,

同时融合当下全球精英大脑里

最前沿的思想理念,

古为今用,中西合璧,培养拥有

“中国灵魂,全球视野”的少年领袖!

夏令营联报

可享受最高1600元的优惠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关注#公众号:天第书院

输入关键词“学习群”

申请加入【智慧妈妈】或【超级学爸】学习社群。吴院长和书院团队每天都会在群里和你分享【最有价值的内容:国学智慧、家庭教育、演讲沟通、个人成长……】。

感谢“转发”,弘扬正气;

点下“收藏”,沉淀智慧;

点下“在看”,积累福泽。

持续分享,黄金万两!

越分享越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