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字的笔顺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民国教育部在1973年(民国62年)委托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成立专案小组,负责研订国民常用字及标准字体。经长期的研订和试用,在1982年(民国71年)正式启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共计收录4808个字。在1995年(民国84年),教育部公布《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笔顺手册》,用国字标准字体说明常用字的笔顺。

目次 1 教育部正字及异体字表 2 研订方法 2.1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甲表) 2.2 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乙表) 2.3 罕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丙表) 3 字元编码及字体电脑化 4 其他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7 参见 8 外部连结 8.1 字表 8.2 笔顺 8.3 其他 教育部正字及异体字表

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字体表以及异体字表,如下: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甲表,于1979年6月出版(1982年9月1日正式启用)的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4,808字。 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乙表,于1982年12月出版的次常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6,341字。1993年公布的《国字标准字体楷书母稿》中,次常用字为6,343字。在最新版的《异体字字典》附录,次常用字更订为6,329字[3]。 罕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简称丙表,于1983年10月出版的罕用字和字体标准,内收18,388字。在最新版的《异体字字典》附录,罕用字更订为18,319字。 异体国字字表,简称丁表,于1984年3月出版的异体字标准,内收异体18,588字,补遗22字。在最新版的《异体字字典》附录,收异体字70,955字。

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负责维护的《异体字字典》附录收有〈正字表〉。该表依据教育部常用字、次常用字、罕用字三个标准字体表订定;遇有具独立音义而三字表未收之字形,则补收为新正字。据《异体字字典》正式六版(2017年)所收正字编录,计收29,921字。

研订方法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甲表)

由「国字整理小组」扩编的「常用国字编纂处」在林尹教授的领导下,着手进行常用标准国字的整理工作。其收字及选字标准为,从中文大辞典编纂处 「总字表」(49905字)、师大国文研究所「常用字表」(2408字)及教育部「国民学校常用字汇表」(4864字)中,合并统计其总出现次数,再参酌各方意见修订而成[4][1][5]。

总字表:从《中文大辞典》、《辞源》等十五种参考工具书[注 1],调查所出现的字,最后再累计某一单字于此十五种出现的次数,作为选字的参考。 常用字表:利用国高中教科书、《联合报》、《国语日报》、《读者文摘》等当代书刊杂志[注 2],择要抽样调查最常用字,作为选取常用字之参考。 常用字资料来源及其出现次数表:从「总字表」出现次较多之字挑选出7980字,结合「常用字表」,并合并「国民学校常用字汇表」[注 3]之字频统计。 国民常用字调查表:以「常用字资料来源及其出现次数表」选定之7980字为基础,将「常用字表」与「国民学校常用字汇表」二者出现次的总和作为总出现次。依出现总次的高低排序,合并正俗字,选出其中最常用的4708字制成,此为初步统计结果。1978年(民国67年)教育部参酌各方意见将字表增订至4808字,定名为《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乙表)

编纂团队继续研订出次常用国字10740字。在参酌各方意见后,依使用频率,区分为《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乙表)6341字(含单位词9字)以及《罕用字体表》(丙表)4399字。甲、乙、丙三表之异体字,则另立《异体字表》(丁表)来收纳,以便检索查找[4]。

乙表的选字原则为:

凡十三经、四史、《楚辞》、《文选》、《淮南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管子》等书用字。 以《中文大辞典》为根据,再参酌其他辞书,凡某字之词头次数超过两次以上者。 现代学术专业或地方性用字,经讨论决定者。 罕用国字标准字体表(丙表)

编纂团队研议扩充《罕用字体表》,丙表从原本的4399字增加为18388字(若含附录字18字、补遗74字,则为18480字)[4]。

《丙表》扩充之收字审定原则为:

凡具有独立音义,不属于甲乙两表之异体字者。 若为一字多体,以合于六书、出现时代较早或笔划较不繁琐者优先。 凡属姓氏、化学元素名、地名、水名等专有名词,虽为他字之异体字,然以专有名词不能两通,故皆独立为罕用正字。 复音词或联绵字,两字并收。如:誩、𠮳𠮴。 凡音义不全或构形难解之讹字,概不收入。 字元编码及字体电脑化

1986年,中央标准局公布《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后更名为《中文标准交换码》)纳编「常用及次常用字」,共计13,051字,成为中文资讯处理内码纳编字数的国家标准[1]。该标准的第一字面字集(5,401字)编入《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及一些「国中小教科书常用字」,第二字面字集(7,650字)编入《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及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罕用国字」[8]。

教育部在公开招标评比后,于1991年委托华康科技公司制作《常用字表》及《次常用字表》楷、宋、黑、隶等体的电脑母稿。1993年6月,委托案完成,教育部公布了《国字标准字体楷书母稿》及《国字标准字体宋体母稿》。隔年,教育部发布电子字型档[1]。

其他

2000年,教育部出版《国小学童常用字词调查报告书》,该研究透过对学童常用读物的字频和词频统计,调查出当时国小学生常用的5,021字。该报告书后来编纂为《教育部常用字库辞典》,成为教育部识字量测验的资料库来源。

2012年,中华文化总会推出中华语文知识库,其「汉字源流汇编」收录常用汉字3,000字,并依次列举甲骨文、金文、 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六种字体,说明汉字形体之演变[9]。

2013年,教育部委托国家教育研究院推动「建置应用语料库及标准体系」的华语文教育计划。研究团队召开多次学者专家的咨询会议,又依据语料库的统计成果并征求资深华语文教师的意见,在2019年完成了「台湾华语文能力基准」的订定,作为非母语人士学习华语的能力指标及分级标准之凭据。该指标分为三等七级,其字表部份总计收录3,100字[10]。

注释 ^ (总字):中文大辞典,中国文化研究所。 (常用字):日本基本汉字,三省堂。国民学校常用字,国立编译馆。教育部常用汉字表,教育部。 (字源):古代汉语,泰顺书局。角川常用汉字字源,角川书局。甲骨文字集释,中央研究院。金文正续编,联贯出版社。 (通行字):辞源,商务印书馆。辞海,中华书局。国语辞典,商务印书馆。形音义综合大字典,正中书局。王云五综合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汇,文化图书公司。最新汉英辞典,远东图书公司。 ^ 国民中学国文、历史、地理、生物、公民等各择一课为样本,选样原则以专业名词出现最少之课文为主。 高级中学国文、历史、地理三种课本各抽一篇或一章为样本,原则如上。 《中央日报》、《联合报》、《国语日报》分择国际版、社会版、副刊、广告各一版为样本。 《儿童月刊》、《中华杂志》、《读者文摘》、《香港时报》,各取其中一篇为样本。 ^ 国立编译馆于1967年出版《国民学校常用字汇研究》列入常用字3861字,次常用字574字,备用字429字,合计4864字。该书是教科书用字的统计,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用字[6][7]。 参考文献 ^ 1.0 1.1 1.2 1.3 曾荣汾. 教育部标准字体研订的概况简介 (PDF). 辞典学论文集. 文字学学术研讨会. 1994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07).  ^ * 曾荣汾 & al., 国字标准字体(教师手册),中华民国教育部,ISBN 957-00-4240-0 1979年(甲):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1982年(乙):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李鍌 & al.,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笔顺手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序),中华民国教育部,1995. Book available online (authoritative work). ISBN 957-00-7082-X ^ 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其中有5字不可考(幽灵汉字)。在目前教育部异体字字典的附录中,已被改收至〈待考正字表〉。另有9字为单位符号,改收至〈单位词参考表〉。扣除这14字后,共6,329字  ^ 4.0 4.1 4.2 李添富. 《异体字字典》的应用与未来. 东洋学. 2018, 71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 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 第1届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世界华文出版社. 1985: 614-614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常用字的选字即以中文大辞典编纂处的「总字表」(四九九O五字),委员会研订之「常用字表」(二四O八字),及教育部「国民学校常用字汇表」(四八六四字),合并统计其总出现次数,于民国六十四年九月十五日正式完成「国民常用字表」  ^ 国家教育研究院. 九十九年常用语词调查报告书. 元照. 2018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 林佑玫. 国小国语教科书生字序列研究 (PDF).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2010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15).  ^ 认识全字库- 中文码介绍- CNS11643 中文全字库. [2021-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4).  ^ 中华语文知识库 - 汉字源流.  ^ 遣辞用「据」-台湾华语文能力第一套标准 (PDF). 国家教育研究院. 2020 [2021-05-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5).  参见 国字标准字体 汉字标准列表 常用字字形表(香港) 台湾闽南语推荐用字 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 外部连结 字表 《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4,808字) 《异体字字典》正字表(29,921字) 《中文标准交换码》第一字面(5,401字) 《教育部常用字库辞典》(5,021字) 「华语文能力基准」汉字表(3,100字) 「汉字源流」常用汉字(3,000字) 笔顺 教育部常用国字标准字体笔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笔顺字典 - 国字笔顺查询笔顺动画演示汉字笔顺学习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其他 教育部语文成果网 - 字形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日本・中国・台湾・香港・韩国の常用汉字と汉字コー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网际网路档案馆) (日语)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