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材料“疯狂”扩产 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磷酸铁锂产能 锂电材料“疯狂”扩产 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

锂电材料“疯狂”扩产 警惕新一轮产能过剩

2023-10-11 0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新能源赛道火热,锂电材料产能扩张潮汹涌,新一轮产能过剩或加速到来。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ID:weixin-gg-lb)

一方面,动力电池规模扩产热情不减,对锂电材料需求水涨船高。2022年以来,以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为代表的电池企业相继公布多个新建项目,仅Q1投资金额高达2091亿元,新增规划产能超579GWh,较去年同期规模进一步扩产。

另一方面,包括碳酸锂等上游锂电材料价格持续走高,瞄准新产业周期锂电材料庞大需求,除原有锂电材料企业外,大量新进入者也涌入锂电赛道。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LFP材料领域规划新增超610万吨磷酸铁锂材料产能及超570万吨磷酸铁产能,负极材料领域新增投扩产规模超400万吨。2021年以来六氟磷酸锂规划新增产能近40万吨。

而动辄数十上百万锂电材料新增产能扩张,随着产能的密集释放,锂电材料产能过剩“灰犀牛”也在加速迫近。

为此,GGII警醒,锂电材料领域的密集扩产,产能的集中释放或再次带来行业洗牌,拥有工艺技术、成本控制优势及下游客户绑定的供应商才能屹立于市场持续享用市场红利。

分材料来看,扩产赛道最拥挤的无疑是LFP材料。相比前几年,2021-2022年磷酸铁锂的投扩产速度更快,规模更大,新玩家积极涌入。

高工锂电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国内磷酸铁锂产能约97万吨,2022年新增产能释放逼近200万吨,合计磷酸铁锂规划超过610万吨及磷酸铁产能规划超过570万吨,远超2025年300万吨的市场需求。

参与主体而言,主要涵盖四股势力:一是以湖南裕能、湖北万润为代表的传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二是以格林美、华友钴业、中伟股份为代表的三元材料企业;三是以龙佰集团、川发龙蟒、金浦钛业为代表的磷化工以及钛白粉企业;四是万华化学等综合化工类型的跨界企业。

可以看到,LFP材料产能过剩已经迫近,LFP一体化项目先行,快速扩产,具备成本优势,与下游深度绑定的企业,将有望享受行业高景气阶段的市场红利。

负极材料领域热度也热情只增不减。入局者日益增多,负极材料赛道变得愈发拥挤,竞争日益激烈。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2022年开年以来,负极材料投扩产项目30个,涉及规模405万吨,金额超900亿元。若叠加2021年负极材料领域的产能布局,该数字将进一步放大。

若粗略按照1GWh需求1000吨负极材料估算,上述405万吨负极材料新增产能预计满足4050GWh动力电池需求,远超2025年中国1456GWh锂电池出货量需求,产能过剩隐忧或加速来到。

而负极材料属于高能耗行业,审批和建设周期相对较长,具备上下游资源、团队支撑、技术实力的企业理性扩产,而盲目新进入者后续产能闲置可能性较大,未来产能结构性过剩趋势将日益凸显。

而六氟磷酸锂材料也是此次材料扩产的核心一环。瞄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周期需求,以及六氟磷酸锂利润率,除了原有六氟磷酸锂企业之外,大量新进入者也涌入到六氟磷酸锂赛道中来。

高工锂电统计梳理显示,2021年以来,包括多氟多、天赐材料、永太科技、金石资源、天际股份、三美股份、杉杉股份、石大胜华等多家企业纷纷加码六氟磷酸锂产能,规划新增产能达37.7万吨。

而上述规划产能顺利释放已经基本覆盖2025年锂电池市场需求,甚至提前出现产能过剩。

除此之外,2022年以来,电解液、三元正极材料、铜箔、铝箔等材料市场竞逐也不断升温。

长远来看,供需错配导致产业链矛盾丛生,构建绿色、安全、可持续的新型供应链体系迫在眉睫。面向未来,锂电材料市场竞争加剧,材料体系也在不断革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路线层出不穷,对新老玩家而言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