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数字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义齿行业发展趋势 口腔医疗数字化

口腔医疗数字化

2024-06-30 15: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来,数字化手术设计、导航与机器人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方面的成功应用,成为口腔数字化领域毋庸置疑的后起之秀。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发展

口腔修复是最早引入数字化技术的学科,世界第一台义齿修复CAD/CAM系统临床应用至今已有30年,是数字化方面的优势学科;而口腔正畸与数字化技术结合最为紧密,得益于锥形束CT (CBCT) 技术、光学印模技术,口腔正畸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诊断的飞跃.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CBCT技术应用排名第一 (44%) ;其次是数字化软件技术、CAD/CAM技术、机器人导航技术以及数字化材料技术。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已成为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因在我国起步较晚,特别是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尚缺乏相对成熟的工业基础,使得高端口腔数字化技术和产品一直被国外垄断。  从以往的国外产品价格垄断,逐渐转变为国内、外数字化医疗产品同台竞争的格局。目前每年种植牙数量仅40万颗,但这也是从每年2万颗的水平发展起来的。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认识的提升,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长,但韩国8000万人口每年种植牙数量为100万颗,从数量上讲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口腔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发展中的阻碍

实际上,口腔医师人口比例低、口腔科疾病就诊率低、国产口腔设备技术落后、进口产品价格昂贵等因素阻碍了口腔行业扩张 ,而牙科医师资源紧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在册的口腔医师不足20万人,大多数为大专、本科学历,口腔医师与辅助人员的比例为4∶1,医护比例偏低,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医护比为1∶2。一位医药研究员指出,我国口腔医师资源紧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医师资源地域性分配不均 ,从全国来看,东部沿海发达省份远远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高学历、高职称的卫技人员集中在较大的城市三级医院,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限制了患者的消费意识与消费水平; 第二,医师人口比低 ,中国口腔医师人口比为1:10000,低于世界平均医师人口比1:3333,远低于美国医师人口比1:625。医护人员紧缺已经影响到口腔科设备、器械的发展,也减缓了相关市场的释放速度。

数字化口腔设备存在机会

数字化口腔技术的应用将成为传统医疗行业扩张时面临牙医稀缺问题的一个突破口。 数字化口腔整体解决方案是针对目前常规的口腔科诊疗流程提出的,主要以口腔综合治疗为终端,其他诊疗设备与之配合,通过数字化技术衔接各诊疗流程,实现诊疗的高效快捷和可追溯性。实际上,数字化口腔可以应用在修复、矫正、种植等方面,包括网站推广和预约、管理软件、数字化口腔综合治疗机、数字化牙科X线机、数字化全景机、数字化口腔内窥镜、数字化口内扫描仪、3D打印机等。以数字化修复为例,传统的修复技术需经过磨牙、取模、倒石膏牙模、咬蜡,外送技工所分模、刻蜡、铸造、堆瓷烧结、上釉等20道琐碎程序,需患者来回复诊才能戴牙,整个过程仅凭医生的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以及手工制作,其中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镶牙失败。 应用德国数字3D数字化系统能将繁琐的传统20道工序简化成一步,整个过程1个小时即可完成。助力医疗单位投入到数字化技术研发的行列,可以较快的转化为技术和产品,加速我国口腔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