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技术革命,最惨的是中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国内中产阶级流失的原因 这次技术革命,最惨的是中产?

这次技术革命,最惨的是中产?

2023-05-01 07: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末照例有一张图总结)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分析师

看似高冷实则社恐的波洛

今天我准备来聊聊 

中产沦陷

最近关于中产沦陷的讨论热度特别高,

近些年,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中产缩水得厉害;

中产可是咱们无数打工人努力奋斗的目标啊,

这不禁让我担心——

那么问题来了——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Part 1

为什么中产的日子不好过?

近几十年,不少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阵地都在沦陷。

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国中等收入家庭占比持续缩水,而高、低等收入家庭占比却在增加。

要想知道为啥受伤的总是中产,咱们还得先了解一下这些中产是怎么来的。

我研究了一下发现,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史非常有意思,看起来就像一个「直角」。

在人类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都是一条死气沉沉的水平线;从18世纪开始,全球总产出开始呈现出指数规模的增长,垂直飙升。

这背后的原因是,直到最近300年,咱们才开始把技术大规模应用于提高生产力,发展经济。

到了19世纪,人类开始广泛应用电力、内燃机这些通用技术,生产率大幅提升,同时涌现出了大批新兴行业,大量高薪的「白领」和「蓝领」岗位应运而生,这也是发达国家中产阶层的主要来源。

但是技术对劳动力的影响,有的时候也会表现为「取代」。

20世纪末,计算机逐渐普及,自动化机器取代了人力资源,美国劳动力供给长期大于需求。

在这场自动化浪潮当中,中产也惨遭割肉——

中产阶层的工作看似相对复杂,需要长期的专业学习,但其中常规任务还是占据了不小的比例,执行这些常规任务依靠的是容易被语言清晰表述的「显性知识」。

这些显性知识比较容易通过规则逻辑实现编程,完成自动化取代。

而高收入人群的工作中(比如高管、科学家、艺术家),不容易被语言清晰表达的「隐性知识」占比相对更高,比如创造力、人际沟通、统筹规划等等。

Part 2

我们会步美日的后尘吗?

但是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似乎并没有发生——

以中国为例,近20年,我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增长。

原因归结一下,无非是「成本」二字——

我们的中等收入劳动力没怎么体现出取代,主要因为咱们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本科以上学历人群工资大概只有美国的1/5~1/3,所以咱就没那么有动力搞自动化。

但这可不意味着咱们就能高枕无忧了。

近几年随着算法模型、深度学习的发展,计算机的通用性越来越强,对人力资源的蚕食正在逐渐扩大。

特别是ChatGPT的出现,再一次把AI带入大众视野,网上对AI的讨论热度空前高涨。

不光我们直呼YYDS,一众科技大佬都对GPT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互联网可是引领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技术,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 Transformer)凭啥能跟它相提并论?

虽然计算机的功能强大,但是以前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交互还是太低效了;而GPT的出世,再一次颠覆了人类跟计算机交互的方式——

从前需要在各种交互界面上点击、筛选、整合后才能获取到的信息,现在只需要一句人话。

从前需要学上好几个月才算勉强入门的软件,现在实现丝滑的效果,也只需要一句人话。

从前需要培训好几年才能熟练掌握的技能,也许未来操作起来,同样只需要一句人话。

随着AI技术不断成熟、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自动化的成本只会越来越低,未来人人都可以直接使用自然语言命令计算机做事情,可以想象无数行业能在这场技术狂欢中受益。

但这也同时意味着,我们中等收入劳动力的成本优势可能很快要不复存在了。

更糟糕的是,我们劳动力结构的质量还不如发达国家——

咱们跟美国相比,容易被机器替代的低技能和中等技能劳动力占比高,而不容易被机器替代的高技能劳动力占比低。

另一方面,咱们自动化成本低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比高;而自动化成本相对更高的第三产业劳动力占比低。

总的来说,咱们的劳动力结构更脆弱,未来劳动力市场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

Part 3

如何应对这场技术变革?

不可否认的是,技术进步会大幅提高生产力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也许将来咱们的公共福利也能达到北欧发达国家那样的水平——就算躺平不工作,失业金也足够让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但是在黎明到来之前,我们要如何穿过漫长的黑夜?

1. 重塑学习模式

就拿狐狸团队写文章来举例,AI时代,什么才是一篇好文章的核心竞争力呢?

是精美的排版和好看的图表吗?这些常规任务会首先被AI替代;

是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吗?虽然有点难,但数据量足够的话也不是不能被AI模仿;

当我们像剥洋葱一样,把这些「外围」的任务层层剥开,最后留下的可能只有文章的创意、洞见、品味这些「隐性知识」。

不幸的是,我们是被普鲁士教育坑害的一代,内卷之下,许多人被填鸭式教育规训成了背书机器,反倒忽视了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问题意识这些重要学习习惯的培养。

未来,常规任务的空间还会被持续压缩,这种学习模式就会非常被动,重新找回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恐怕更加迫切了。

2. 君子善假于物

目前国内的AI应用还在早期阶段,不过生产力工具升级自然是宜早不宜迟,这里狐狸给大家搜集了不少境内可以用的

AI工具

另外成为早期使用者,之后技术有了更新也能更快跟上。

3. 有余力则投资

自从ChatGPT出现,AI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投资主线,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变革也意味着大机遇。

不过最近TMT板块开始出现回调,有不少人拍大腿,感叹自己没来得及上车。

我倒是觉得不必心急,我们身处一场科技巨变之中,想要踩中每一个鼓点是很难的,不过后面的投资机会估计也不会太少。

类比一下PC/浏览器带起的那波互联网浪潮就会发现,浏览器的地位虽然重要,但是在整个互联网产业的蛋糕里占不了多大;同样的,这次AI浪潮,好戏可能是GPT后面涌现出来的新的互联网生态链。

但是,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手投资前自然得做足功课、深度研究,而行研的难度确实很高。

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本文分析师/ 波洛

图片与编辑/ 狐狸,波洛

Icon/ freepik from flaticon

参考资料/

《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失去工作的世界:技术、自动化与人类的应对措施》《数字经济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不同影响———技能替代视角的分析》《GPT-4TechnicalReport》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